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498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不过虽未明说,但计、孙二人又岂会听不懂其显然是偏外交谋略方面。出口便要取代学富五车的惠施,鬼谷弟子果然都没一个是谦虚之辈。

  计冉似乎也来了兴致:“我二人为魏王,汝何以说之?”

  张仪站起身来,眉眼之间透着无比的自信和令人信服之色,似乎就在这一瞬间换了一个人似的。

  “普荆居天下之中,西拥有表里山河之险,东据沃野千里之富;治,多有名士贤达,征,无缺良将悍卒,此诚帝王之资也。

  然,夺弱秦河西之后,十余年间普荆再无可道之建树,何也?”

  “无他。贤达虽多,所见不同反成掣肘;兵将虽精,无处用武空耗国力。何以出现如此局面?

  皆因缺乏稳定而长远之谋划,时而联合三晋东制齐、西克秦、南霸楚;时而谋统三晋,肋韩迫赵。”

  “如此,天下皆为敌也,焉能有所作为。故在下为魏王谋划,还不如痛下决心,拟定一统天下之先后侧重。先则伐之,后则亲之,有此以一贯之的对外之策,何愁天下不能安。”

  听到张仪在那里滔滔不绝地慷慨陈辞,孙巫还没什么,计冉脸上却明显露出“不过如此”的表情。

  这倒不是说张仪完全是胡诌虚言,所言也确实切中了普荆的要点,只不过仍处于“发现问题”的阶段,连洞悉其本源都没有达到,更不要说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了。

  表面上看,普荆确实长期处于左右摇摆之中.

第1278章 “低级错误”

  自李悝变法以来,先是以大明朝为主要攻伐对象,甚至摆出一副誓副灭其国的架式来。可自河西大战之后,吴起等同被雪藏,魏武卒再未踏入秦境半步。

  特别是在嬴渠梁继位之后,在其刻意讨好之下,两国关系竟然得到了逐步改善,再无之前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连带着安义的灭秦论支持者也大为减少。

  其后,魏斯又动了一统三晋的念头,出动大军准备先拿下韩国。可韩武执圭到安义表示臣服之后,魏斯又起了善心,召回大军接受了韩国释放的善意。

  等尚京以闪电战攻灭中山之后,普荆又联合U国,想要逼赵雍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甚至大有借此削弱甚至灭掉尚京之意。

  结果尚京上下活动,又割了几座城池给齐魏后,事情又不了了之。

  灭秦、灭韩、灭赵,全都半途而废,普荆虽然也占了些便宜,但实在算不了什么。但凡能够达成其中任何一个战略目标,现在的格局都将完全不同。

  照理说人才济济的普荆不应该犯下这么多的“低级错误”,却偏偏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覆辙。

  张仪发现了这个问题,却对其中暗含的错综复杂的深层因素知之甚少,以为只要自己一言打动魏王便可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也难怪计冉看不上他。

  不知是想借此消磨时间,亦或是要全面考察鬼谷学派的“教学水平”。

  孙巫一直表现出兴趣盎然的样子。听完张仪的说魏之辞后,又主动询问其对齐、楚、秦、赵、韩、燕等国的看法。

  不得不说,张仪的知识储备远远超过了很多与其同龄之人,对天下各国的了解也毫不落伍,再加上其出色的语言组织能力,乍听之下,恐怕大多数人都要为之折服。

  可惜,他遇上的是孙巫和计冉,这两个几乎快要触到“天花板”一级的存在。

  一夜交谈下来,三人各有所获。

  最善从不经意的细节获取真相的计冉自然收获满满;孙巫也对鬼谷学派的“教学水平”有了直观的认识;至于张仪,首场“演出”的对象便是两名顶流人物。

  虽然二人都没有作出什么评判,可察言观色也是他的长处之一,从二人的点滴反应也足以让他获益良多。

  无需计冉明言提醒,第二天一大早孙巫便表示自己二人准备前往阳城,与首站赴魏的张仪方向相反,只好就此别过。

  除了叮嘱张仪暂时不要将自己的行踪向人透露外,孙巫还建议他不必急于寻求出仕,先花上一两年时间游历列国,亲身了解各国实际情况,再定行止不迟。

  张仪倒颇想与二人作伴,却又找不到什么理由,只好依言向二人作别。

  可他向北行了数里之后,又折返了回来,只不过这一次就没有昨天的“运气”了。

  任他施尽全力也寻不到二人留下的丝毫踪迹,深深地望了一会儿东面的群山之后,终于踏上了赴魏之旅。

  与心情复杂的张仪不同,计冉趴在一块山石上,通过望远镜将其一举一动尽收眼底。见张仪无计可施的样子,不由哈哈大笑:“这小滑头,就这么怕我们去找他的老巢吗?”

  孙巫靠在石下,打趣道:“看来你挺喜欢这个人,为什么不留下他呢?老滑头带着小滑头,绝配。”

  计冉扁了扁嘴,满脸嫌弃:“他太嫩了点,多摔几跤再看吧,我太明白这些家伙了,刚刚出师的时候,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不吃点亏怎么行。”

  言毕又转过头,看着孙巫道:“要不要去把你孙儿带出来,要是怕自己教不好,我来!”

  孙巫却不上当,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草木泥屑:“你自己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再探鬼谷,不用拿我当借口。

  数百年盛名之下,鬼谷也非浪得虚名,你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未必就能高过他多少。”

  “说起来,我还真有点好奇,以我对你的了解,鬼谷恐怕不值得你动心吧。你到底是想要干什么呢?洛邑现在学派众多,也不差这一个。”

  计冉收起望远镜:“天下学派大抵都会有着各自明显的印迹,即使是浅薄之人亦能说出什么道家无为、儒家倡仁、墨家兼爱之言,可鬼谷呢?”

  孙巫露出沉思之色,一时间还真找不出一个词来准确形容这个神秘的学派来。鬼谷学派似乎没有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其每种绝学只授两人的作派,更令其连“传承”也似乎谈不上。

  “鬼谷就是锅大杂烩。”计冉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什么都好像会,也能教出那么几个人才,却从来没有出过能够开宗立派式的人物。”

  “本来我对他们也确实没什么兴趣,还不是被我那师弟逼的。”

  计冉开启了吐槽模式:“他那些想法实在太不着调了,这么多人帮他补窟窿,还是补不完。

  反正据洪辰仇所说,鬼谷已进入末代,不会再继续传承下去,我一想,正好可以废物利用,免得浪费不是?”

  “末代?”孙巫显得有些吃惊,这十几年鬼谷弟子出现的频率大大高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在外人看来无疑正处于巅峰之时,哪来末代之说。

  上次援楚之战洪辰仇亲自赶来只为与朱樉单独一会,二人所谈的内容不久也在计冉和杨竹的敲敲打打下显露出来。

  得知鬼谷的一手资料后,计冉心中便有了一些模糊的想法,可其后一直陷于渼洲不得脱身,直到取到孙巫这颗“粟”后,这才开始有瑕进行进一步的构想。

  听计冉将洪辰仇所说的种种鬼谷秘辛一一道出后,孙巫一时间有些说不出话来。鬼谷虽然神秘,可凭他现在的眼界来看,也就仅仅只是神秘而已。

  可若洪辰仇所说为真,那这个学派就实在太不简单了,什么人能够在五百年前布下这样的局,这甚至有些超出了他能够理解的范畴。

  这样的手笔,这样的气魄,这样的底蕴,真的是人力可为吗?.

第1279章 越来越有意思

  隔了好一会儿,孙巫仍无法理清脑子里那些混乱的丝绪,只能强行将它们暂时压制下去:“我总算明白你想要干什么了。不错,若能以鬼谷为药引,确实能够解决不少的问题。”

  其他学派难免都会有历史“包袱”,偏偏屹立数百年的鬼谷学派却一点也没有。

  鬼谷弟子不受世俗约束,只为施展其所学之术,甚至可以没有固定的立场,也就不会遭到任何人的抵制和攻讦。

  而这一些,正是周地目前难以改变的“弱点”所在。

  哪一国会担心鬼谷学派名声太大而取自己而代之?哪一国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来投的鬼谷弟子,时刻警惕其是否心怀不轨?

  而这些,偏偏都是周地无法摆脱的梦魇,亦是矩行天下的最大阻力。

  从某种程度上,朱樉想要达到的矩行天下,也可以视之为把周地变成另一鬼谷学派:只管输出,受者无不甘之若饴,甚至不会有丝毫防备之心。

  又找到个能够顺畅交流的人,计冉击掌而笑:“最好玩儿的是,若能让我那师弟摇身变为鬼谷学派的极子,这游戏就越来越有意思了。”

  “这是在玩火啊!”孙巫也被计冉给带坏了:“不过,这确实挺有趣的。”

  就在朱樉在洛邑大办开放大学,将定士授爵的范围覆盖到各国士子身上,构建自己更加宏大的人力资源表之际,天下的格局也处于急剧变化之中。

  艾陵大败之后,U国举国震动,原本一直打算不入长城击败吴军的齐王,也丢掉了最后的遮羞布,以最快的速度从最近的关卡躲到了齐长城防御圈内。

  确认自己安全之后,齐王终于能够冷静下来了。毕竟也算一代明君,特别是作为旁观者时,智力水平也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急调高唐守将盼子主持长城防线,将前线指挥大权彻底交托给田穰苴。

  又派出檀子、黔夫从旁协助,齐王则全力做好物资调运,保障各路大军后勤无缺,对于该如何打再也不进行插手。

  没了齐王这个“累赘”,田穰苴在收拢残兵稳住阵脚之后,终于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节奏进行战争部署。

  他深知此时正是吴军锋芒正盛之际,所以并不急于与吴军展开决战,而是下令各地严守城池,没有他的命令不得擅自出城追击。

  对于那些城防薄弱的城邑,甚至采取了坚壁清野政策,力求让深入境内的吴军难以得到补给。

  因粮于粮敌可以让队伍摆脱维持漫长补给线的束缚,极大地发挥灵活作战的优势,可能够把这一招玩得好的,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实在找不出几个来。

  孙巫能够多次成功因粮于敌,可即使清楚地知道其全过程,却不代表夫差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水平。

  事实上,若不是找准了齐王这个致命的漏洞,即使是孙巫也不可能如此畅快地击败田穰苴所率的U国精锐。

  很快,几乎没有补给线的吴军便陷入困境之中。

  在齐长城外徘徊数日之后,夫差非常明白自己难以攻入U国腹心之地,外围的齐军又一心死守,要想通过攻打城邑来获取足够的补给无疑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正常情况下,撤退,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如果这个时候全师踏上回国之途,田穰苴也未必敢出兵追击,毕竟孙巫训练了十几年的吴军,其野战能力在天下也数一数二的。

  可夫差的脑回路却与别人有点不一样,不仅不愿意就此结束自己的中原争霸之战,反而准备把战火烧得更猛一点:挑战唯一没被他击败霸主普荆!

  十万吴军兵分三路,掉头开始向西进发,目标直指普荆尚未完工的东都大梁。

  这下子,原本准备渔翁得利的普荆开始慌了。

  魏武卒代表着这个时代重步兵的巅峰,而吴军则是轻步兵的巅峰,双方各有长短,没有哪方真正具备碾压般的优势。真要打起来,结果实在难以预料。

  更要命的是,魏击对于要不要调吴起率魏武卒迎击吴军仍然举棋不定。

  此时普荆在大梁也集结了十万大军,只不过领军的鬼谷弟子庞涓此时还算不得名将,虽也立下了几次战功,却不足以让他承载普荆朝堂痛击夫差的期望。

  朝野上下都清楚,最合适的人选,还是只有吴起。

  可两次争相风波之后,吴起在普荆朝堂的处境其实已经非常恶劣了,其对等级秩序的藐视及赤裸裸的追求权力巅峰之心,让刚继位的魏击极是忌惮。

  他既不能接受被夫差打败,又无法面对让吴起又一次获取大功。毕竟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打败接连战胜楚、齐的夫差,其份量还要超过当年的河西大捷。

  立下这样的功劳,再不让吴起封君拜相,那就实在太说不过去了。

  看到出现这样的局面,U国的态度也变得暧昧起来,复仇已经不再是第一位,把普荆拉下水来的念头开始占据了上风。

  所以瓦剌国大军一路穿越齐境,不仅没有受到围追堵截,反而意外地攻下了几座防守薄弱且储备充足的城邑。

  瓦剌国大军日渐逼近大梁,普荆仍然迟迟未能决定主战大将的人选,公孙晏苦等的机会终于来了。

  当年因为说服楚王接受和约,公孙晏也从白身而一跃成为封疆大吏,坐镇普荆新设立的淮北郡。

  虽然离他执掌权力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对于一个公室庶出子弟来说,能够得到这样的机遇已经相当不易了。

  三年下来,公孙晏也确实不负其犀首之名。

  只身走马上任后,他并不只坐在郡守府发号施令,而亲自深入各地了解实际情况,随即采取各种针对性的措施,很快便让整个淮北郡稳定下来。

  随后,吴楚之战爆发,他又不失时机地引诱招揽渼洲逃亡民众,极大地充实了治下的人口户数,一声不吭地成为那场战争的赢家之一。

  战后,他又敏锐地察觉到周式农具对农业的巨大辅助作用,积极筹措资金从叶邑购买了大量器具分发给淮北民众.

第1280章 两手准备

  还通过各种渠道在楚地挖来相应的技术人才,以便发挥这些器具的最大效用。

  若没有“杨氏奇迹”的光环在前,公孙晏治下的淮北郡完全可以获得极大的殊荣。

  没有强硬的后台,单靠治理地方,要想实现公孙晏的目标仍然希望极其渺茫,所以在强化自身的同时,他一直在耐心地等待机会。

  淮北郡夹在齐楚两大国之间,又全是五国伐楚时获取的城邑组成,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生存环境极为恶劣。

  可公孙晏并不畏惧,因为有危自然就有机,旦有战事发生,这里便会成为前线,获取战功的机会远远高于国中腹心之地。

  只有战功,才是战国时代通向仕途最有价值的功勋。所以公孙晏大力治理内政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惠民,而是指望着凝聚的民心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机会很就来了。

  瓦剌国兴兵北上的目的虽然是U国,可淮北郡正卡在其南北往来的咽喉地带,所以春耕一结束,公孙晏就做好了两手准备。

  若是瓦剌国取胜,维持中原正统地位的任务便落在普荆身上,正面战场轮到他的机会不大,可他却可趁两国主力鏖战之际,尽起郡内之兵攻入瓦剌国腹地。

  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够捞到一份灭国之功!

  假若瓦剌国战败了,他也可以堵在其必归之路上,捡一份现成的便宜,然后再根据U国的反应来决定介入战争的程度,能捞多少算多少。

  总之一句话,不论出现什么样的变化,他都有极大的概率获取一份或大或小的战功,凭此获得影响普荆朝政的入场券。

  因为这个原因,公孙晏对这场战争的关注就可想而知了,整个普荆用来收集吴齐之战形势变化的情报网络,其中竟有一半来自淮北郡。

  当收到孙巫在琅玡登陆的消息时,公孙晏便知道U国恐怕要吃点亏了,却仍没意料到其后的艾陵之战竟会败得如此之惨。

  为了稳妥起见,他打消自己准备“单干”的念头,不仅立即上书魏王建议援齐灭吴,还亲自前往寿春拜见孙叔敖,希望拉着渼洲一起袭击瓦剌国后方。

  可此时瓦剌国几乎拥有有了“无敌”的光环,任何势力想要主动向其发起进攻,都不得不好好思量。

  所以一直准备向吴复仇的孙叔敖并不愿意冒险,只是同意魏军通过渼洲的土地去进攻瓦剌国,并且以市场价格提供粮食补给甚至军械。

  没有达成预设目标,公孙晏只好先返回淮北郡等待魏王的最终决定,没想到最先等到的却是夫差调过头来攻魏的消息,接踵而至的则是魏击对主将选择犹豫难决。

  这下子公孙晏就坐不住了。

  稍有不甚,普荆恐怕也要重蹈齐、楚的覆辙,一旦普荆主力也战败,凭淮北郡那点实力,不仅立不了功,反而可能成为被殃及的池鱼。

  不能再等了。公孙晏果断让自己的副手带兵渡过淮水向广陵推进,自己则单骑走马迎着吴军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