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开局告诉李二我是穿越者 第62章

作者:摆烂11

  “当然不想。”李重换了个姿势,挨着凭几道:“一来,对我们没有半点好处,二来,将来说不定还会变成隐患。你说要是能找到一点好处,那倒还可以考虑一下。”

  李承乾在想了想后,便似乎有了主意地对鸿胪寺卿道:“陛下他如今也不在长安。倭国只不过是一个偏远小国,没必要以太大的礼节去对待,就按照最低的用物来接待,先把他们安置着,同时,让人好好地看着,等陛下回来了,我再向陛下禀报。”

  “是!”

  紧接着,鸿胪寺卿便退了下去。

  而李重则是道:“这句‘我再向陛下禀报’说得很不错!太子殿下考虑得很周到。”

  李承乾:“老师你再给我说说这倭国的事。”

  李重:“他们那里,经常地震。女人嘛,由于都是侏儒,肯定也不好看。男人大部分都长得很恶心,没有我大唐男儿好看。他们那边的马匹,也都是侏儒马,只适合走山路、驮运物品,并不适合冲锋打仗。当然,你硬说,那也不是不可以。但差不多就跟骑着驴去冲锋打仗一样。南北朝时,还有隋朝时,有不少汉人到了那边,否则,如今估计他们还活得跟野人差不多。在倭国的北边,有一种蛮夷,叫做虾夷,是倭国最大的敌人。只不过这些虾夷的脑子普遍不好使,而倭国又从南北朝开始,就源源不断得到中原大量的文化制度以及工匠技术的支持,如今,可以说是打虾夷丝毫没什么压力。”

  “对了!这倭国跟百济,还是亲戚,好像是亲戚吧,就是有联姻过还是什么的,还是祖上曾经有过一定的血缘关系,反正,百济的使臣跟国民去到倭国的人也不少,两国外交来往还挺密切的。”

  “如果将来有机会、有能力的话,大唐一定要把这个地方打下来,并且控制这里。因为这个种族他们所生存的环境,就注定了他们必须要向其他地方侵略。就跟突厥是一样的,但是,突厥打完了,人可能还得返回草原,而他们则不同,他们则是完全鸠占鹊巢。其实,当年虾夷才是这岛上的原主人,我好像想起来了,这倭国,好像就是百济那边的人,到了倭国以后,跟倭国本土的一种人种联姻结婚,然后生下来的后代。并且这个种族,在几百年间,还一步步不断地发展壮大。因此,这百济跟倭国的联系才会如此地紧密。”

  “……”

  一边说着,李重一边举起他的枸杞红枣茶,喝了一口,在他有生之年,他一定要把这个种族给灭绝了,不过这一次,他可不背锅,那找谁呢?

  紧接着……

  李重便思考了起来。

  一个月后,李二终于都回来了。

  在这期间,这日本的使臣还曾多次想找李承乾商量,可不可以让他们直接去找大唐皇帝陛下。

  那李承乾当然是拒绝的。

  毕竟,这对李承乾来说,都是无所谓的事。

  对方着急,那就让对方接着着急。

  你区区一个小国,凭什么教我做事。

  就把对方给一直晾着。

  李二回来后,也是很快便了解到了情况。

  “既然这个倭国这么不好,那就让他们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李重也是提议道:“陛下!臣还想再加一句!”

  “?”

  李重:“下次,再踏足大唐国土,抓到就杀。”

  房玄龄:“……”

  长孙无忌:“……”

  魏征:“……”

  说完了这句话,李重终于是有点心满意足。

  这一次……

  不好下手。

  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

  下次,你们可没有这么好运。

第76章 分封

  李二对于这种小国,自然说不上上心。

  随后倒是问起了李重这个太子太师道:“这一个多月,太子监国监得怎么样?”

  李重先是看了一眼乾儿,对方也回以眼神,这才道:“还行吧,中规中矩,没什么特别的。”

  李承乾只想说,有老师你这么说话的吗。

  你就不能至少夸一下乾儿?

  然而,李重那不是怕他骄傲么。

  “毕竟……这一个多月,也没遇到什么大事,或者是棘手的事。”

  李重后面又补充了这么一句。

  李二琢磨着李重的话的意思。

  当然!也没有深究。

  之后李重又道:“我的奏疏写好了。”

  说完,便起身把他的论文奉上。

  用的是后世论文的格式。

  从几百字的前言当中,李二便可以直接看到结论。

  最后得出在五十七年后,关中的人口将会达到饱和,与此同时,还算出了一个正常的五口之家,维持最基本生存所需要的耕地是二十六亩。超过二十六亩,就代表了今年有余粮,还可以留到下一年接着吃。

  只能说,这算出来的,跟史书上说得差不多。

  李二翻了翻,看前言基本上还能看得懂。

  看到后面的分析跟计算,那只能说头都有点大。

  只能是拿回去慢慢地一点点看了。

  “父皇,儿臣也有东西要献上。”

  “哦?什么?”

  然后李承乾就把他让孔颖达、陆德明等人作的注疏给献上。

  不过说起来,今年去世的人还挺多的。

  就比如说这里面所提到的陆德明。

  所以,在献上的同时,李承乾也是汇报道:“陆德明几日前,已经病逝。儿臣已经派人去吊唁过了。”

  李二听到陆德明竟然病逝了,也是不禁有些感慨,翻了翻李承乾递上来的东西。

  发现这写得还是很不错的。

  当下也是下令赏赐其家束帛二百段。

  然后问太子道:“这是什么时候撰写的?”

  李承乾道:“上一年。”

  李二:“朕怎么不知道?”

  李承乾:“儿臣觉得古时的经史典籍都有点太难读懂,于是就让他们撰写。为的就是能让儿臣在看的时候觉得更加简单易懂些。”

  李二:“不错!太子能够这么认真地读书,父皇很高兴。那你现在都读完什么书了?”

  李承乾:“这里的基本上都读完了。”

  李二一看,直接一摞。

  ……

  当天晚上。

  李二便让人拿着这一摞书回去给长孙皇后看。

  “你是说,乾儿把这些都读完了?”

  李二点了点头,道:“朕小时候,都没有他这么刻苦。”

  “这李重到底是怎么做到能让一个小孩子,乖乖地把这么多书给读完的?”

  长孙皇后只觉得很是不可思议。

  “是不是只是随便读读?看过而已。”

  李二却是道:“就算只是看过而已,也得有那个静下来的心。”

  然后长孙皇后就开始猜,陛下说这么多的目的是什么。

  “所以陛下是想说什么?”

  她干脆直接开口道。

  李二咳嗽了一声,怎么给李重刷点名声跟好感,这么难。

  “没什么,朕只是想说,这李重做得确实好,顺便,也想让皇后跟着高兴高兴。”

  可长孙皇后却觉得,肯定没有那么简单。

  “就是可惜,李重应该不会愿意当其他皇子的老师。”

  只见长孙皇后轻声说道:

  “不然,要是陛下的子嗣都能这样的话……”

  李二也皱起了眉头。

  确实!

  李重肯定不会答应,猜都能猜得出来。

  不过皇后这想得也太深远了。

  而且说起这个,李二便又想到了诸王的分封。

  如果是参照周朝的分封,大唐是不是也会有八百年?

  就算是没有周朝的八百年,有汉朝的四百年也不错。

  第二天。

  李二便又单独召见了李重。

  李重听完了以后,只想说,李二你是在想屁吃。

  要是真的那么分封,估计三百年都没有了,因为晋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陛下应该想的是怎么集权,而不是分封。”

  “分封难道就真的不行?你知道历史,所以史书上怎么说的?”

  李重便道:“史书上说,你最终还是被劝止了分封。”

  李二便道:“所以,这就是大唐为什么只能有三百年的原因。”

  李重:“……”

  李重在想,自己该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才好。

  结果……

  这一坐就又是大半天。

  有时候吧,李重真的觉得李二有点天真。

  最后……

  李重只能是说道:“分封,也不是不行!只不过不能像你这么封!”

  李二:“那怎么封?”

  李重便道:“比如说,我是说比如,现在大唐的土地不能动,大唐以外的,可以分。”

  李二:“……”

  李二:“朕不是很明白。”

  李重解释道:“我知道,你之所以支持分封,是觉得这样有利于国祚,但事实却是,人都是自私的。像晋朝,不就是个个封王都想自己当陛下,所以才有了八王之乱?”

  “周朝跟汉朝之所以分封能行得通,那实质也完全不一样,尤其是周朝的分封。周朝,说白了,一开始也就是国都附近那巴掌大的地,他的分封,实则是把贵族功臣都分封出去,为它开疆拓土,因为它所分封的那些土地,本来也不是它的,至少不全是它所有的,因为当时还住着不少其他的蛮夷戎狄呢,并且很多土地、农田,也都还没有被开垦出来,是那些封王一点点地把原本都是荒地的土地给开垦出来,才最终有了大周的繁盛。”

  “而汉朝呢,如果没有汉武帝的推恩令,诸侯们可能早就造反了。汉武帝为什么要推行推恩令?他是觉得无聊,无所事事,才这么做的吗?那还不是看到了这些封王对自己、对朝廷已经构成了威胁,觉得不能让他们继续做大,所以才推出了推出恩。”

  “你倒好,生怕后代子孙不像司马家的八王之乱,生怕长子嫡孙,正统的皇位继承人,不像汉武帝一样,怕被诸侯王从皇位上一脚踹下来,所以才想出了推恩令。”

  “然后我说的可以分,是指可以学周朝,周朝一开始不就是长安这一片,如果你把大唐现在的国土全部看成周朝以前的国都,再把大唐以外的土地,都看成什么齐楚燕韩赵魏秦,那这种可以分。”

  李二便明白李重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