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麒麟
高谷点了点头,不论是从外朝选人,还是从翰林院选人,至少,内阁日益壮大,算是好事。
不过他心中也忍不住叹了口气,陈循说让他们各自推选,其中疏远之意已现。
说到底,他们二人,是回不到前段日子的推心置腹了……
第91章 智商在线
慈宁宫。
却说朝会散了之后,金英拿着朱祁钰的那份手书,来到了慈宁宫的门前,罕见的有些犹豫着不敢进去。
想起早朝上郕王无赖一般的态度,金英也是头疼的很。
天知道一向和和气气的郕王,今天到底是怎么了,竟然如此闹脾气。
这接二连三下来,一次次的失利,只怕他又要挨上一顿训斥。
咬了咬牙,金英还是走了进去……
“这么说,是郕王一力坚持,最终外朝的那些大臣,不得已才答应了的?”
孙太后的反应,比金英想象当中要平静得多。
至少,没有像之前一样动不动就摔杯子,反而仔仔细细的拿着那份手书,认真的端详着。
金英小心的道:“回圣母,确实如此,今日朝会上,外朝的老大人们都立劝郕王和您以平顺为主,但是郕王一改往日张口闭口国家大义的样子,只说担心自己被天子归来后清算,故而一力坚持,要改嗣位为禅位,并写下了这份手书,具体缘由,内臣也想不通透。”
面对金英的疑问,孙太后嗤笑一声,开口道。
“这有什么想不通的,往日里,他一个闲散亲王,无权无势的,想要逼迫哀家,只能依靠朝廷大义,但是如今,局势已定,他自然就不必再伏低做小了。”
对于朝政,孙太后或许并不精通,但是这些日子下来,也了解了不少,何况无论外朝后宫,脱不开的便是人心算计,这种事情,往往是一通百通,没什么难的。
说着,孙太后将手书放下,道。
“不过这也无妨,一个名分而已,原也没什么大碍,不过有备无患而已,哀家也不指着这个拿捏他,倒是他这一番做派,定叫外朝那些大臣惊诧不已吧?”
金英回道:“圣母英明,外朝的老大人们,的确对此事颇有不满,但是碍于大局,不得不答应下来。”
孙太后嘴角扯起一丝嘲讽:“到底是个当宗室养出来的,得了几分颜色就开始卖弄,小家子气!”
金英没说话,但是脸上却浮起一丝不解。
照他的想法,诏书上头的小文章被郕王识破了,太后理当生气才对,但现在怎么看着,太后娘娘反倒有些高兴呢?
孙太后瞟了一眼金英,道:“想不明白?”
金英点头。
孙太后笑了笑,站起身来,缓缓道:“如你所说,这份诏书不过是有备无患而已,不管怎么说,郕王登基都是已成定局,以后就算是天子回来了,也不可能把他拉下来,所以这份诏书上头,怎么写其实不重要。”
既然不重要,那为何还要写呢?
金英没有开口问,因为孙太后已经回答了他:“这其实是哀家的阳谋!”
似乎是为了一舒这些日子来的郁闷之气,孙太后继续道。
“这些日子,哀家想清楚了,说到底,如今的局面,守住江山,守住京城才是最紧要之事,那些朝臣,无非也是因此,才跟郕王站在一起。”
“所以哀家其实没必要在这个时候跟他作对。”
“相反的,哀家甚至应该支持他,帮着他稳定好局面,守好了京城,才有机会迎回天子,以后的事情也才会有转机。”
咂摸着孙太后的话,金英渐渐觉出了点味道,试探着道。
“所以您其实并不是想真的在诏书上做手脚,而是想要让外朝的大臣们,看清楚郕王的真面目?”
孙太后点了点头,似是想起了什么,坐下来,叹了口气道。
“说到底,皇帝这次犯的错太大了,朝臣纵然口中不言,但是心中必然生出怨怼之心,所以哀家得帮他挽回来。”
金英明白了。
挽回人心,怎么挽回?
当然是顺着朝臣的意思来,再具体的说,这个当口,以江山社稷为重。
他们说让郕王登基,那就准他登基。
说要用禅位不用嗣位,也随得他们。
至少要让朝臣们看来,太后在一心一意的为国家计,这样一来,朝臣们对于天子的怨怼之心,才会渐渐散去。
而这个时候,在一心为国的太后娘娘反衬下,郕王殿下的胡搅蛮缠,势必也会让朝臣失望。
如此一来,一打一拉,这才是孙太后所说的阳谋。
不论郕王怎么做,终归是他吃亏。
想明白之后,金英问道:“那娘娘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又该如何?”
轻轻甩了甩头,孙太后从对儿子不争气的那股失望当中挣出来,神色也不似方才般低沉。
沉吟片刻,孙太后道:“前些日子,你说的宫中内宦的名单,整理的怎么样了?”
金英于是道:“回太后,已经差不多了,按您的吩咐,多数和王振有所牵连的,都已经处置了,还有些明面上的,是留给郕王他们的,除此之外,还有几个人,怕是有些危险,须得圣母费些心思。”
孙太后问道:“哪几个人?”
“御用太监王瑾,少监阮浪,此二人均为范弘门下,都是先皇时便随侍青宫的老人手,对皇上忠心耿耿,平时因为和王振不对付,所以牵扯不深,本没什么大事,不过这些年,王瑾把持御用监,敛了不少银钱,内臣恐被人拿来做文章。”
宫里头年资深些的宦官,孙太后基本上都有印象,金英这么一说,她就对上了号。
想了想,孙太后道:“此事不难,你明日拿着哀家懿旨,让王瑾卸了御用太监一职,叫他来哀家宫中掌事,御用监暂且让阮浪去管就是。”
金英点了点头,这的确不算什么大事,既然王瑾是在钱财上出了毛病,那就暂且让他避避风头便是。
太后娘娘免了他的职,便是先行处置了,又将其调到了慈宁宫,郕王若要继续追究,未免显得逼迫过甚。
不过这是简单的,难的在后头。
金英犹豫了片刻,开口道:“圣母,宫里头有内臣,再加上王瑾,阮浪三人,想来应是无恙,不过圣母既然要在外朝布置,还有两人,恐也需得保下并且召回来。”
孙太后心中一动,问道:“谁?”
金英道:“司设监太监曹吉祥,甘肃镇守太监刘永诚。”
若说宫中的内宦,孙太后倒是熟悉,但是这两个人,她却只是耳熟,并不熟悉,于是金英问道:“这二人是谁?”
金英道:“这二人皆是镇守各地督军的内宦,圣母并不熟悉,但是他二人,皆曾参与兀良哈之战,在军中甚有人脉,尤其是刘永诚,自太祖时便入宫,曾随先皇平定汉王之战,久有战功,太后若要长久谋划,想必少不了这两人。”
孙太后沉吟片刻,她明白金英的意思。
如今京营被于谦拿走,她相当于被砍掉了臂膀,手头一点可用的力量都没有。
想要拿回来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从监军内宦上想法子。
皱了皱眉,孙太后道:“照你所说,这两人都不在京中,难不成也会被郕王盯上?”
金英点了点头,道:“刘永诚还好些,毕竟镇守边陲多年,或许郕王暂时不会动他,但是郕王前些日子,已经命在福建平叛的宁阳侯陈懋撤军回京,曹吉祥身为监军,必要随军而回,他曾是王振门下,若是此刻回京,想必是难有好下场……”
第92章 曹吉祥
听了金英的话,孙太后拧着眉头,显然一时也想不出太好的法子。
别的都还好说,一个王振党羽,就足以将这个曹吉祥扣的死死的。
沉吟半晌,孙太后道:“此事,还需得从外朝入手,哀家记得,此次随军出征的那些大臣勋戚,郕王似乎都没怎么罚他们吧?”
金英回道:“确实如此,其实主要是勋戚这边一直在力保,内臣估摸着,应该是郕王给他们的许诺,对外说的是,朝局危难,正当用人之际,所以准他们戴罪立功。”
孙太后又问:“那这次福建叛乱,平定如何?”
金英道:“据说是已经差不多了,被反贼所占据的城镇基本都已经收复,朝廷也派遣了官员抚民,就是还剩下些流贼,在乡下山村中顽抗。”
这本不是什么机密之事,此次福建叛乱,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从去年二月便已开始,算得上是朝廷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民变了。
自朝廷派遣宁阳侯陈懋帅军平叛以来,到如今算下来也有将近半年了,叛军的主力早已经被解决掉了,但是还有不少四散而逃的流贼,在不停的给各地衙门捣乱,所以才迁延至今。
不过如今朝廷局势危急,所以便紧急召回了大军。
听了金英的描述,孙太后心中大约有了底,开口道:“这样,你回头去外朝找几个御史,让他们上本弹劾曹吉祥等人,就说他监军不力,嚣张跋扈,区区民变,竟迁延年许,靡耗朝廷物力,反正,往严重了说,但是不要提王振。”
这……
金英有些摸不着头脑,太后不是要保曹吉祥吗?
怎么还让人弹劾起来了……
犹豫片刻,金英开口问道:“圣母,这郕王本就对曹吉祥不怀好意,若是再有御史弹劾,万一他顺水推舟,可怎么是好?”
孙太后没答话,反问道:“哀家问你,此次平叛,主事者是谁?”
金英道:“自然是宁阳侯陈懋和刑部尚书金濂老大人。”
这次平叛,以宁阳侯陈懋为总兵官,刑部尚书金濂提督军务,曹吉祥为监军,是标准的武将主战,文臣主谋,宦官监军的配置。
话说出口,金英便隐约明白过来:“圣母的意思是,拿这两位当挡箭牌?”
陈懋和金濂,都是朝廷当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郕王能够轻易的动曹吉祥,但是却不可能轻易动他们两个。
这次平叛,曹吉祥只是监军,这两位老大人才是真正的话事人。
朝中若是有人要弹劾此次大军平叛不利,靡费朝廷物力,实际上是在打两位老大人的脸。
要知道,这次平叛,虽然算不上什么大胜,但是总归是中规中矩,成功平定了。
太后不提王振,只在平叛一事上做文章,哪怕仅是弹劾曹吉祥,二位老大人也必然会出面说话,到时候,事情闹得大了,郕王想要处置曹吉祥,就不容易了。
孙太后点了点头,道:“不止如此,这次平叛,既是成功平定,那便是有功无过,曹吉祥虽是宦官,但是挟功而回,却遭弹劾,于情于理,郕王不仅不能处置,还得保他,不然的话,日后再有大军出征,何以派遣宦官监军?”
金英明白过来了,太后这是在用朝臣的力量,倒逼郕王。
往日的时候,郕王只是个闲散王爷,这些事情和他无关,但是现在,郕王登基在即,一旦登基,他就是天子。
照朝廷惯例,大军出征,要派遣宦官监军,以此来保证皇帝,对,不是朝廷,而是皇帝对于军队的控制力。
这次平叛,既然成功了,那就说明曹吉祥是有功之人,这个时候朝臣弹劾他,如果郕王顺水推舟同意了。
那岂不是替他做事的这么多宦官寒心?
何况,对于外朝文臣的禀性,金英还是知晓一些的,那些老大人对于宦官干政监军,早就不满已久。
一旦有此机会,可不会单单满足于一个曹吉祥,郕王一旦这次处置了曹吉祥,以后每次大军出征,朝臣们都会把这事儿搬出来,阻止宦官继续监军。
如此一来,打压的是天子对于在外大军的控制,郕王除非是傻了,不然的话,想来不会为一个和王振牵连不深的内宦,费这么大的工夫。
说白了,曹吉祥顶多算是王振门下,平素嚣张跋扈了些,但是也没得罪过郕王,想来不至于紧盯着不放。
于是金英拱了拱手道:“圣母英明。”
孙太后揉了揉额头,道:“你所说不错,这二人常年在外监军,和普通内宦不同,有大用处,待此番风波过后,得想个法子,让他们继续在军中待下去,最好是能到京营去最好。”
金英想了想,道:“那既然如此,我们这次做事便得小心,不能让人瞧出来,是圣母在保曹吉祥,不然的话,以郕王的性子,就算一时不对曹吉祥动手,只怕也会多加提防,不会让他再插手军务。”
孙太后眉头微皱,脑中似是闪过了一个念头,忽然道。
“金英,哀家记得,你之前说过,郕王身边有个叫成敬的,之前和你一同在内书堂做讲官,可有此事?”
金英不知何意,便如实点了点头,道。
“回圣母,确有此事,此人原是进士出身,后来受汉王谋反牵连,被判腐刑,先皇有惜才之心,故而命他在内书堂教授宦官,后来被外放到郕王府掌事。”
孙太后又问:“那郕王对此人如何?”
金英答道:“应是十分信重的,这回郕王总柄大政,身边人手不足,有许多的政务,都是成敬随侍在旁,帮着处理的。”
孙太后眉头绽了绽,开口道:“既然如此,等曹吉祥回来,你叫他去找这个成敬,不必说别的,就说他之前依附王振,心有悔意,使些钱财,让成敬替他在郕王面前说说好话。”
这是……要通过成敬来保曹吉祥?
金英脸上浮起一丝苦笑,道:“圣母,据内臣所知,这成敬读书人出身,性子清高,但是曹吉祥……因着之前靠着王振,他久在军中,性格粗鄙,若是想要走他的门路,而且是让曹吉祥自己去,只怕会适得其反啊。”
金英说的吞吞吐吐,但是孙太后久在宫中,又岂会不知他的意思。
第93章 伤怀
事实上,自从王振势大之后,他底下的亲族内宦,都是嚣张跋扈的很,孙太后对曹吉祥不够熟悉,但是想来也差不多是如此。
这样的人,在成敬这样的读书人出身面前,必然是不会受待见的。
然而孙太后却摆了摆手,道:“这你不必担心,这成敬若是个唯利是图的,反而不好说话,偏他这样的性子,才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