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麒麟
听了袁彬的叙述,朱鉴想了想,道:“这么说来,也先并不怕我们和太上皇通信,也不怕我们在营中打探什么消息。”
略停了停,朱鉴继续问道:“那么袁将军可曾打探到什么?”
袁彬沉吟片刻,开口道。
“虽然伯都王这么说,但是我还是不敢随处乱走,只是在回来的路上,随口和跟过来的两个兵士聊了聊。”
“这两个人的身份,我问了哈铭,他确认过,这两个人就是日常在太上皇营帐巡视的兵士,不出意外的话,伯都王就是随便点的人。”
“我旁敲侧击了一番,他们听说这一次大明要迎回太上皇,都表现的特别高兴,不断问我太师什么时候能和大明和好。”
“我当时问他们最近的日子过的怎么样,他们的情绪就有些低落,说部落过的不好,近些日子的逃兵也多,太师的脾气也不大好,打杀了不少人。”
详细的将“随口”聊的话原原本本的转述过后,袁彬最后道。
“从我看到的情况来说,瓦剌的大多数普通兵士,现在都在盼着和大明和谈,而且,还有一点值得注意。”
“那就是,近些日子以来,几乎大多数的瓦剌贵族,都要每隔一日带着亲卫出去游猎,正因于此,我们今天才能恰巧碰上伯都王。”
“这么规律性且大规模的捕猎,只能说明……”
“瓦剌的后勤供给不足了!”
朱鉴截断了袁彬的话,脸色也变得有些激动。
说着,他转向一旁的李实和罗绮,问道。
“还记得我们这些日子丢的军马粮食吗?”
对面二人点了点头,不知朱鉴何意。
茫茫的草原之上,各种部落或大或小,分散在各处,所以草原上,永远都是危机四伏的。
他们从大同出发,到也先大营,足足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在此过程当中,几乎每次夜宿,都会有虏人偷偷来盗窃粮食军马。
他们损失不少,但是也杀了不少人。
这种事情,即便是使团当中有来自瓦剌的使臣,也是不好拦的,毕竟,使团没有隐藏身份,是打出了大明的旗帜的。
这种情况下,还来偷窃,分明就是在找死。
“还记得当时,瓦剌的那个使臣纳哈出再三歉意,说平日里不会如此,当时我们只觉得是场面话,但是现在看来,恐怕是实话。”
在几个人疑惑的眼神当中,朱鉴继续解释道。
“草原上固然没有道义礼法的约束,劫掠偷窃之行随处可见,但是,这些部族牧民,也都是看人下菜的好手。”
“我们使团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光是护卫队就有不下两百人,皆是装备精良的骑兵。”
“通常情况下,在草原上遇到这样的队伍,普通的部族都是要绕着走的。”
“但是这些部落的人,却胆大包天,敢趁着夜色来行窃,如果不是瞎了眼睛,那就只能是被逼无奈!”
闻言,罗绮也点了点头。
他早年随军出征过,同样清楚普通的部落牧民是什么样子。
“不错,使团队伍庞大,普通的牧民,若非是实在没有办法,一般是不会过来招惹的。”
“如此看来,瓦剌各部的境况,的确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方才袁校尉说,那些普通军士,听说也先要和大明和谈,纷纷欢欣鼓舞,看来也是真的。”
确定了这个结论,在场众人都不由得感到有些振奋。
无论他们在朝中的立场是什么,政见是什么,但是从他们接下使臣的这个差事开始,他们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太上皇成功迎回朝中。
虽然说,在出发之前,大家已经有了不小的把握。
但是毕竟人的想法是最难猜测的,万一也先怀恨在心,一时改了主意,无功而返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现在,种种的迹象表示,瓦剌面临的局面,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恶劣。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意愿对大局的影响,其实已经降到了很低的程度。
瓦剌虽然是也先做主,也有所谓的太师,知院等各种官职。
但是说到底,无论是瓦剌还是鞑靼,本质上都不过是游牧部落的联盟而已。
也先就算个人威望再强,也需要顾虑到各个瓦剌贵族的想法。
窥一斑而知全豹,很明显,现在瓦剌的军中,从上到下都在期盼着和谈。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也先还是囿于个人的怨恨,为难大明的使团的话,那么首先不答应的,就会是这些瓦剌贵族。
确定了这个之后,一旁的李实便开口道。
“朱大人,既然如此的话,那么明日的谈判,我等或许可以态度稍微强硬几分,若能快刀斩乱麻,当是最好不过。”
悠悠摇动的烛光下,朱鉴皱了皱眉,轻轻点了点头……
第472章 和谈
翌日,晴空万里,秋高气爽。
一大清早,朱鉴等人就穿戴整齐,手持敕书,在护卫的随行下,来到了也先的中军大帐前。
很明显可以看出,也先对于这次的和谈,还是十分重视的。
帐前宽阔的空地上,已经被连夜搭起了一座高台,上头同样铺着厚厚的毯子,分东西放置着案几。
朱鉴等人到时,已经有数个瓦剌贵族在案几旁坐下,见他们过来,纷纷起身,热情的打招呼。
对于这些人,朱鉴大多都感到有些陌生,但是其中有个人他却是认识的。
那就是也先手下的重臣阿剌知院。
剩下的几个人,明显是和阿剌知院平辈论交,可见身份地位同样不低。
客气的寒暄了两句,朱鉴等人在东侧落座。
不多时,也先也进了场。
他依旧是传统的贵族装扮,身上挂着各种金饰玉饰,看起来精神奕奕,没有丝毫疲倦之色。
在他的身后,跟着伯都王和赛干王两个弟弟,不过他们的穿着就相对朴素的多。
也先的身影刚刚出现,在场的所有贵族立刻就站了起来。
朱鉴等人迟了片刻,但同样起身拱手示意。
各自落座之后,朱鉴率先开口,道。
“此次我朝陛下遣我等前来,意在和太师息战止戈,迎回我太上皇帝陛下,此处有我朝陛下敕书在此,请太师听敕。”
朱鉴从一旁随从捧着的盒子当中,拿出了绢帛书写而是的明黄色敕书,却没有递过去,而是拿在手里,望着也先。
场面一下子变得有些冷。
在场不少的贵族,纷纷望向也先。
他们也没有想到,这次的使臣一上来,就摆出如此态度,他手拿着敕书,分明是想要让他们以臣属之礼跪接。
面对这样的场面,也先眯了眯眼睛,但却并没有显露出丝毫的怒意。
略一思忖,他站起身来,道。
“既然如此,便请贵使宣读敕书吧!”
他就这么站在原地,紧跟着他站起来的,是一干瓦剌贵族,但是也先没动,他们也没动。
就这么站着,没有丝毫要行礼的意思。
朱鉴和李实等人对视一眼,也没有强求,于是,朱鉴展开敕书,读道。
“太师遣使至我京师,议和之意朕已具悉,今命右都御史朱鉴为正使,礼部侍郎李实,大理寺少卿罗绮为副使,往太师处专为迎奉朕兄太上皇帝大驾。”
“朕念朝廷自祖宗以来,待瓦剌甚厚,一旦因嫌构隙,以致连兵,太师既能复修旧好,朕亦当勉从所请,继今益宜,上顺天意,下顺人心,休兵息民,永保和好。”
读罢,朱鉴将手中敕书,转递给一旁的随从,送到了也先的面前,不过眼神却始终盯着也先。
面对着这份敕书,也先倒也没有显得过于无礼,稍一犹豫,便俯身行了个礼,然后命人将敕书封存。
到此为止,双方算是交锋了头一个回合。
朱鉴等人,试图以大明的威势压迫也先低头,获取谈判的主导权。
也先这边,虽然不愿翻脸,但是也不愿一开始就被人压上一头,所以做出了些许让步,可依旧没有按照臣属的礼节来接敕书。
这一局,算是双方谁也没有占便宜。
再次落座之后,未等朱鉴开口,也先便先声夺人,问道。
“自永乐皇帝后,你我两家和好年久,缘何去岁擅自拘留我使臣,减了赏赐,以致乱起有战?”
话音落下,朱鉴的脸色不由一变。
也先这就是胡搅蛮缠了。
他指的使臣,并非是土木之役后,在双方传信的使臣,而是早在太上皇北征以前,正统十四年四月,也先为朝贡而派去的使团。
这也是双方最初爆发战争的导火索。
这回朱鉴没有说话,一旁的李实便冷哼一声,义正言辞的起身反驳道。
“太师这话说笑了,先前永乐年间,太师之父遣使朝贡,使团不过三四十人,我太宗文皇帝陛下厚待藩属,念及瓦剌苦寒之地,跋山涉水朝贡不易,故而使团所讨物事,不拘珍贵与否,一应与之,从未计较。”
“然至太师为瓦剌首领,使团人数逐年递增,贪欲不足,至去岁,呈递于我朝廷之使团名单,竟至三千余人,其中多有虚报欺瞒,哄骗赏赐,所朝贡之物未添一毫,所求之物却逾永乐年间百倍。”
“使团中人鱼龙混杂,不守臣礼,为奸为盗者占使团半数之多,我官军查察,则躲藏各处,隐匿欺瞒,自不归草原之地,何谈我朝廷扣留?”
“使团名册三千余人,到京人数却十不存一,我朝廷无非依照入京朝见之实数给赏,罢去虚报欺瞒者,何谈减了赏赐?”
使团之所以需要有正使和副使的区别,就是因为需要有人强硬,有人打圆场,视情况相互配合。
在这次的谈判里头,李实就是那个,负责说难听话的人。
但是事实上,这番话也不算是过分。
因为这件事情,的确是瓦剌这边不占理。
仗着大明朝廷恩宽,所以一再得寸进尺,拿大明朝廷当冤大头看。
他们报过去的使团,里头有不少都是商人,这些人到了大明境内之后,直接就脱离了使团,伪装成明人,到处交易各种物资。
然后在使团回程的时候,大摇大摆的出关,将朝廷禁止交易的粮食,铁器,茶叶等珍贵物资明目张胆的带出去。
与此同时,这些人还无耻的想要两头吃。
一边到各地大肆交易,一边还要登记在入京“朝贡”的名册上,要求大明朝廷,按照名册上的人数,给予赏赐。
这么一趟下来,可不是赚的盆满钵满。
事实上,这次双方之所以的掀起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就是因为正统皇帝对于这种情况忍无可忍。
命令各地的官军,将这些借使团之命,行交易之实,甚至是有细作嫌疑的人,通通抓了起来。
然后宣布使团呈递的名单作废,只肯按照实际进京的名单给予赏赐。
如此一来,也先便被激怒,屡次在边境挑衅,劫掠军民,惹得年轻气盛的正统皇帝胜负欲爆棚,直接就点了大军杀了过去。
至于结果,当然是……
李实的这一番话,不算是声色俱厉,但斥责的意味也很浓厚,一旁的罗绮甚至已经打好了腹稿,准备要开口劝解可能发生的冲突。
但是,神奇的是,也先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扫了一眼他身旁坐着的几个瓦剌贵族,而被扫到的人,脸色也颇不自然,纷纷低下了头……
第473章 执着的伯都王
随着李实的话音落下,场中不知为何,泛起了一丝尴尬的气氛,一帮瓦剌贵族都低着头,不敢和也先对视。
片刻之后,也先终于放过他们,转而望着朱鉴等人道。
“朝贡一事,是我的不对,但是我与大明和好已久,使团一事我虽有错,两族日常也偶有冲突,但大明皇帝兴兵数十万,欲往草原灭我部族,又为何来?”
朱鉴坐在一旁,看到也先和其他瓦剌贵族的互动,心中忽而想起了在大同时听到的传言。
据说,因为使团朝贡每年收获颇丰,所以为了笼络人心,也先每年都会将一部分的名额,分给各个部族自行遣派。
关于近些年来,日渐庞大的使团,有流言称,是各个部族的首领自己以随从的名义塞人进去,然后待入了关之后,再补上名录。
如今看来,十有八九是真的。
不得不说,也先这一手果然玩的高明。
前往大明朝贡的使团正使以及卫队,都是也先本部的心腹,若是没有他的放任,绝无可能有人能够擅动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