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224章

作者:月麒麟

想通了这些,卢忠抬头望了望天子,却正好见天子也望着他,口气意味深长,道。

“卢忠,朕对锦衣卫寄予厚望,大明的边境并不安宁,蒙古,辽东,西南,皆是锦衣卫可以大展拳脚之地,你不要令朕失望。”

果然如此,卢忠压下心中的激动,立刻拜倒在地,道。

“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负陛下重望,尽心竭力报效大明。”

第330章 巧言善辩宁远侯

刑部的动作很快。

因为本也没什么可审的,这种大案,刑部只有审讯的权力,但是没有判决的权力。

因此,在审讯了几日之后,刑部便将审理的情况和一应证物,送到了天子的面前。

文华殿中,朱祁钰坐在上首,底下坐着几个大臣,分别是新任的大理寺卿陈勉,刑部尚书金濂,左都御史陈镒,内阁大学士江渊,锦衣卫指挥使卢忠。

除了这些负责法司事务的文臣,因为事情涉及到勋贵,丰国公李贤,宁远侯任礼也赫然在列。

李贤能来,是因为他是如今勋贵当中,资历最重也爵位也最高的人物。

至于任礼,则是因为,朱祁钰接到了一份来自几家勋贵府邸的联名请愿。

说是宁阳侯一案事关重大,需有勋贵参与审讯,于是共推了宁远侯任礼出面。

这份请愿书上,不仅仅有英国府一系的勋贵,燕王府一脉和降将一脉也有不少家府邸都在其中。

应该说,陈懋和郭晟二人被下狱,带给勋戚的震动还是很大的。

京城的勋贵圈子,就这么大。

虽然各有派系,但是总归来说,都是沾亲带故的。

再加上,勋贵如今本就势弱,宁阳侯和成安侯,怎么说都算是如今勋贵当中为数不多还能拿得出手的。

所以大多数的勋贵,还是希望能够尽量为他们争取一下的。

除此之外,虽然如今大多数的宗室都已经分批离京。

但是因为受命掌管宗人府,所以岷王和襄王两个,也都出现在了殿中。

所以实际上,虽然这只是一次小型的法司合议,但是阵容却相当的强大。

等人都到齐了,负责主审的刑部尚书金濂,便起身奏道。

“陛下,如今此案情况基本已明,广通王,阳宗王二人的证词,和薛瑄的证词基本对照,细节处也能对得上,没有证据显示,他们曾提前串供。”

“对于广通王的指认,宁阳侯和成安侯承认他们曾提前见过广通王,但是他们坚称,并不曾私下结交宗室,只是出于职责所在,了解真相后答应为广通王二人伸冤。”

“至于薛瑄指认的,他们欲借此案离间天家,损伤圣德,宁阳侯等人则是坚辞不认。”

话至此处,金濂略停顿了片刻,不着痕迹的瞥了一眼一旁的任礼,继续开口道。

“除此之外,广通王等人的证词当中,还提及到了驸马都尉薛恒,会昌伯孙忠二人,说是他们二人牵线搭桥,广通王等人才结交上了宁阳侯等人。”

“不过,此二人身份特殊,刑部不敢擅专,故只能请陛下亲自决断。”

说完之后,金濂便闭口不言。

这件事情干系重大,刑部只负责审,其他的一概不多说一句话。

至于薛恒和孙忠二人,身份特殊在哪,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

他们一个是常德长公主的驸马,一个是宫中上圣皇太后的母族,可都不是好惹的。

朱祁钰点了点头,道。

“既然案情已明,那么众位卿家认为,宁阳侯等人该如何处置?”

按理来说,涉及到刑罚案件,大理寺是最为权威的。

但是近些日子,大理寺的主官换得着实有些勤。

原本,俞士悦任大理寺卿的时候,薛瑄任大理寺右丞,后来俞士悦升入内阁。

结果没过几个月的工夫,薛瑄又进了诏狱。

没奈何之下,朝廷只能夺情起复了前年因为母丧而回乡守孝的前任大理寺卿陈勉。

这位陈老大人风尘仆仆,昨日才赶回京师上任,此刻脸上还带着些许疲色,闻言,只得谨慎道。

“陛下,臣刚入京师,对案情了解不详,不敢妄下定论,不过若案情属实,那么宁阳侯等人私下结交宗室在先,以镇南王之案诽谤圣德在后,按律当削去爵位,流放戍边。”

其他的大臣没有说话,但是也没有出言反对。

应该说,这是当时御审之时,大家心中就已经有所准备的结果。

然而这个时候,一旁的宁远伯任礼却开口道。

“陛下,此案关系重大,臣有几处疑惑,不知陛下可否准臣询问。”

众人心知肚明,任礼就是勋戚们推出来,希望最后挽救一下宁阳侯等人的,因此,倒也未感意外。

朱祁钰面色也没什么变化,轻轻点了点头,道。

“准!”

于是任礼起身,对着金濂开口问道。

“敢问金尚书,方才所说,驸马都尉薛恒和会昌伯孙忠皆牵涉其中,可否详述。”

金濂没想到任礼会问到这个,但是略一犹豫后,他将目光投向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卢忠,开口道。

“这是广通王和阳宗王二人供词中所述,这两位的审讯乃是由锦衣卫来完成,因此,还是让卢指挥使来说吧。”

被点了名,卢忠皱着眉头,上前行了个礼,开口道。

“回任侯的话,根据广通王等人的供认,他们二人本是受了苏氏蒙蔽,坚信前岷王世子有冤,故而他们为报母仇,早早便和京中有所联络。”

“他们先是联系上了会昌伯,以金银财物贿赂会昌伯,希望通过会昌伯能够将此事直达天听,结果未料及,陛下召宗室进京,于是他们二人才决定亲自举告。”

“于是,他们进京之后,先是拜访了会昌伯孙忠,然后又拜访了驸马都尉薛恒,在他二人的引荐下,找到了掌管宗人府事的宁阳侯,怎么,有何不妥吗?”

任礼点了点头,却没什么表现,而是进一步问道。

“好,既然如此,本侯有一疑问,你方才说,广通王等人贿赂了会昌伯,所以会昌伯才替他们牵线搭桥,找到了宁阳侯,那么敢问卢指挥使,宁阳侯等人,又是为何会如此竭力相助于广通王等人呢?难不成,他们也收受了贿赂?”

这……

卢忠一时有些语塞,没曾想任礼会从这个角度来质疑,略一思忖之后,他便答道。

“广通王等人的证词当中,并未有向宁阳侯等人行贿之举,但是他们私下结交,既有证词也有人证,这一点是推脱不掉的。”

任礼摇了摇头,转身道。

“陛下,方才卢指挥使也说了,广通王二人自己,也是受了苏氏蒙蔽,不明真相。”

“所以这件案子经由他们之口,转述给宁阳侯,那么宁阳侯等人,自然也是受了蒙蔽,何况既然宁阳侯等人没有收受贿赂,只是出于公心,想要让沉冤得雪。”

“只不过,因为偶有失察,不慎之下错判了此案,故而臣以为,只能算是失职,离间天家之心,他们是绝没有的。”

“至于私下结交宗室一说,臣更以为不妥,广通王等人曾有言,他们在入京之前,结交的是会昌伯而非是宁阳侯。”

“入京之后,他们也仅是在会昌伯的引荐下,寻宁阳侯陈情,我朝并未禁止大臣和宗室之间正常的相互拜访,宁阳侯当时执掌宗人府,他们寻宁阳侯陈情,并无不妥,既然没有查出有贿赂勾连之事,自然也不能算是私交宗室。”

第331章 剑出偏锋

应该说,任礼能够从这个角度来为陈懋等人辩解,算是颇下了一番工夫的。

那次奉天殿上的御审,基本上已经把镇南王的案子给敲死了,绝无任何翻盘的余地。

基于这一点,宁阳侯等人的判审不公,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加上广通王和薛瑄二人的指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

环环相扣,直接给陈懋等人扣上了一定私结宗室,离间天家的罪名。

这种情况下,想要替他们脱罪可谓难比登天。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被任礼这帮人给钻了空子。

首先,宗人府是没有属于自己的衙门的,太宗之后,宗人府仅有勋戚虚领而无实衙亦无实官,宗室的日常事务,基本被礼部包揽。

如果出现宗室犯罪需要审讯的,因为宗室皆在封地,所以大多是朝廷派员调查,然后回禀。

但是这一次,广通王等人趁着进京的机会举告,就属于特殊情况了。

因此,任礼的第一招,就是将他们私下结交的实情,形容为举告的一环。

毕竟,即便是在民间,也有百姓拦轿喊冤的。

陈懋虽然是虚领宗人府事,但是总归也算是掌事,勉勉强强也能说得过去。

更重要的是,任礼一口咬死了,陈懋没有收受过任何的贿赂,言下之意就是,他没有徇私枉法,陷害镇南王的动机。

至于私下结交宗室的罪名,他则是全推给了会昌伯和驸马都尉薛恒。

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孙太后的父亲,一个是孙太后的女婿。

在如今上圣皇太后还在的情况下,朝廷不可能真的把这两个人怎么样的。

至于最关键的一条,离间天家的罪名,任礼也巧妙的避了过去。

事实上,这才是他们最高明的一招。

镇南王一案,朱祁钰并没有亲自出面,而是在背后控制着大方向。

当时,之所以能够顺利的拿下宁阳侯等人,让镇南王顺利翻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宗室亲王向朝廷施加的压力。

而串联起这些亲王的人,正是岷王。

但是岷王一大把年纪了,又岂会白白奔走,他之所以愿意如此费心竭力,甚至最后还接下了宗人府的差事,无非就是因为,他想要保住自己两个儿子的封国。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朱祁钰和岷王其实是达成了一致的。

御审之上,为了减轻广通王二人的罪责,也为了减轻这件案子的后续影响。

他并没有将广通王二人的行为定为蓄意诬告兄长,而是定成了受苏氏蒙蔽,不明真相。

如此一来,他们的罪名就是大闹宫宴,受人蒙蔽,虽然罪行是一样的,但是出发点是好的,勉强算是有了轻赦的理由。

但是这一点,如今却被任礼拿来做文章。

薛瑄指控陈懋等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不顾案情是否为真,只想着用这件案子逼迫朝廷,离间天家。

然而任礼现在咬死了,广通王等人受人蒙蔽,所以宁阳侯在审理的时候,也是被蒙蔽的。

他们都以为广通王举证的真相,就是实情,所以出于公心才如此判决,否认假借此案离间天家的罪名。

如此一来,薛瑄的证言就变成了孤证。

因为广通王等人,可以承认自己私下结交过勋戚,但是离间天家的罪名,他们自己也是承担不起的。

没有最重要的离间天家的罪名,那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拿下两位侯爵。

不得不说,在这件事情上,任礼和他背后的人,必然是颇费了一番工夫,才在这完整的逻辑链当中,勉强找出了两个可以争议的点。

听了任礼的辩驳,朱祁钰脸色依旧平静,开口问道。

“那依任侯之意,又该如何处置?”

任礼没怎么犹豫,直接开口答道。

“回陛下,既然两项指控均不成立,那么陈侯之罪,至多不过失职,陛下既已罢去陈侯宗人府掌事之职,足可惩戒。”

“至于成安侯,驸马都尉焦敬二人,虽然有协助广通王等人伸冤之举,但是并未参与审理,不过一时冲动,在朝中仗义执言,臣以为,为朝廷颜面计,亦小惩大诫即可。”

“真正需要严惩的,是诬陷陈侯,真正意欲离间天家的薛瑄,此人图谋不轨,臣以为当流放千里为宜。”

站在任礼的角度,他想要的,从来都不是保住陈懋的命,更重要的是,要保住他的爵位。

一个没有爵位的陈懋,对于勋贵的用处几近于零。

听了他这番话,在场的其他大臣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

任礼想要保宁阳侯和成安侯,这一点他们能够理解,但是他要置薛瑄于死地,这就有些让文臣们接受不了了。

应该说,时至今日,尤其是那天御审的情况传出去之后,朝野上下,对于薛瑄的评价基本还是比较正面的。

一是因为他学问大家的身份,本就受人尊敬,二是因为老先生虽然自承其罪,但是坦荡磊落,而且最终推动了使团的出使。

大多数的朝臣,对于薛瑄的风骨都是敬佩的。

英国公府这边在设法搭救陈懋等人,但是文臣这边,何尝不是在变着法的想要搭救薛瑄。

这些日子以来,朱祁钰案头接到的为薛瑄求情的奏本,几乎就没有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