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第628章

作者:上善若无水

结阵的汉军身披甲胄顶着箭雨上前,用如林般的长枪不断攒刺,放翻了成排的南越军士。

战场上,能够排在军阵前边的,都是最为勇敢,最为坚韧的猛士,因为不是猛士的话扛不住战线,一旦转身溃败就是全军溃逃的大败下场。

可军阵前排的南越国猛士们,手中的兵器难以伤害到对面身披铁甲的汉军,而对面汉军一排排的长枪不断刺过来,他们身上的皮甲却是扛不住。

南越国的冶炼技术不高,钢铁产量非常有限,自然是以皮甲为主。

除了少部分穿着犀牛皮制作的甲胄的猛士外,大部分的南越国军士,只要中了一下,基本上就得倒地不起。

对于那些穿戴着犀牛皮甲胄的南越军士,汉军用的是跳荡兵。

直接在如林前刺的长枪阵下滚爬过去,手中拿着骨朵斧头铁锤等物,直接砸腿。

犀牛皮的防御性的确是很出色,可面对重物砸击也是难以抵抗,就算是皮子没被弄破,可里面的骨头会被敲断,砸碎。

等穿着犀牛皮甲胄的猛士倒在地上的时候,跳荡兵们就会扑在其身上。

别误会,这可不是什么男上加男,这是压制住对手,然后举起手中的兵器砸脸。

战后清扫战场的时候,收集到的数百犀牛皮猛士的尸骸,大都是这种被砸碎了脑壳的模样。

在前排的勇士们崩溃之后,后面的南越军士肝胆俱裂,纷纷开始逃亡。

而一旦开始逃亡,就意味着此战胜负已定。

汉军这儿虽说只有数百骑,可在缺乏骑兵的南越国这儿,已经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南越国崩溃的时候,连续冲阵的羽林军儿郎们,顾不得休息,匆匆更换马匹之后直接开始追杀。

就在江口的边上,数百甲胄骑兵不断追杀数以万计的溃兵,也算得上的一幕奇景了。

南越国的败兵一路溃逃,最终逃回番禺的不足一半人马。

此战汉军阵斩南越国甲士近万,俘虏多达万余之众。

要知道只有身上穿甲的敌军,才能被视为战功,算入阵斩的行列。

没有甲胄的,那时不算数的,杀的再多也几乎无人去统计。

大获全胜的汉军,士气高涨之下,沿着大江由在江面上提供补给的船队配合,一路直抵番禺城下。

士气高涨的汉军不缺补给,李当户的船队来往川流不息,二百料的小海船从深水湾那儿运来补给,四百

料的大海船,则是南来北往将伤病员和战利品运回去,再把粮草军资与援军给带过来。

其效率比起损耗巨大的陆地运输来说,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面对汉军的围城,番禺城内的气氛也开始愈发紧张起来。

原先那些大喊大叫着要和汉家死磕到底的人,除了已经在江口大战的时候战死的之外,逃回来的这些人之中,有不少人已经开始转变态度,觉得投降好像也不是不行。

毕竟是打不过啊。

现在连番禺城都给围住了,这还怎么打?

这些反对的声音,都被国相吕嘉给压制住了,甚至为此不惜大开杀戒,在城内屠了不少家想要投降的,就连国主赵胡,也被软禁在了王宫之中。

此人是坚定的反汉派,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庞大的权势,还因为他是当地土著力量的代表。

赵佗活着的时候,这些土著们自然是不敢炸刺。

可现在赵佗死了,土著们想要翻天,自然不会去投降。

要知道大汉天子可从来都不会给各地的土著们搞什么优待,做个没好处的顺民与做土皇帝之间,当然是选择后者了。

只不过吕嘉也知道,单纯的压制没用,得给大家看得到希望才行。

“现在已经入夏,要不了多久就会进入风季,到时候大海上狂风骤起惊涛骇浪,汉儿的船队绝对扛不住。他们没有了后援粮草,自然是不战自溃!”

这个说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也成为了他们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

至于说汉军就算是断粮了,也可以劫掠四野,又或者是人家还可以通过陆地上打进来提供补给什么的,已经被这些人全都选择性的遗忘了。

对于他们来说,此时只要能有一根稻草抓在手里就行。

事情的发展也正如这些土著们所说的那般,在进入了盛夏之后,海面上的确是风浪大作,不时就会有惊天动地的风团席卷大海乃至于海岸线内陆等地。

为此,李云泽特意给李当户这儿传来讯息,让他在风暴盛行的时候,尽可能的不要出海,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表面上来看,这风暴的确是挡住了汉军的后勤补给线。

可这仅仅只是海上的补给线。

随着番禺城被围困,南越国各地在失去了来自都城的指挥后,基本上已经陷入了各自为政的地步。

无力互相援助的情况下,面对汉军在各处展开的攻势,自然也是无力抵挡。

、海上的补给线的确是被切断了,可陆地上的援军却是带着物资与兵马从各处汇集到了番禺城下。

做了诸多准备,尤其是建造了许多攻城器械的公孙敖,也不愿意继续等待下去,很是干脆的发起了攻城战。

这次的攻城战与之前不同,因为番禺城历经多年的重视与修建,其城墙与城防体系非常完善,防御力很强。

而且番禺作为南越国的国都,不

但有着大量的物资储备,而且守军也不少。

所以公孙敖在发起攻势之前,是做了极为充足的准备的。

别的不说,单单是各种大型的攻城器械,就建造了足足百余台之多。

要知道这些东西可不是十几个人就能扛着撑到城下的长梯子,这可是真正意义上需要披甲牛牵引,大批抓捕来的当地土著推动的真正大家伙。

这等东西,守军每摧毁一台,都要付出惨烈的代价,而汉军这儿足足有百余台之多。

随着众多云梯,鲁班车,鹅车,攻城撸等大批攻城器械出现在了守军的眼中,番禺城内的守军纷纷面露惧色。

箭矢难伤,插杆也推不开,雷石滚木之类的东西砸上去也没什么作用。

等到其靠上城墙,只能是用命去拼。

守军拼的结果,就是番禺城的城头,在经历了大半天的血战之后,被汉军给攻破。

汉军军士们也知道,这大概就是此次定三越之战最后一场能够获取显著战功的大战了。

所以无论是被选出来的民兵,还是南北二军的精锐,都在攻城战的时候发起了狂潮般的攻势,悍不畏死的冲上城头与守军搏杀。

能够先登城头的,都是汉军之中的精锐。

披铁甲,持锐器,悍不畏死甚至有人负伤后干脆抱着守军从城头上跳下去,这等悍勇,鼓舞了汉军士气的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外无援军的守军。

大半天的血战,汉军攻克了城头还撞开了一段城墙。

随着越来越多的汉军汹涌而入,番禺城在天黑之前就落入了汉军的手中。

最后在王宫这儿,绝望之中的国相吕嘉,先是将一众赵佗的子孙们都给屠戮殆尽,随即一把火点燃了王宫,与自己也是狂笑着冲入大火之中,践行了自己与大汉誓不两立的誓言。

只不过大部分的当初喊着要和大汉誓不两立的人,却是选择了投降。

毕竟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然而,他们虽然活下了性命,可却并没有想象那样做个顺民,甚至能够混个爵位乃至于在南越国这儿继续作威作福什么的。

李云泽从长安城派来了使者,以及一众郡县的郡守县令还有诸多官吏。

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少府的人。

少府的人来这儿,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将当地土著,尤其是南越南方的那些当地男性土著,统统拿下然后通过海运的方式运往北方。

他们的命运很简单,去各种大型工地上以及重要的矿山里做苦工,是苦工不是劳工。

在李云泽的治下,哪怕是征发徭役,也是要给工钱外加管吃管住的。

然而这些苦工,唯一的下场就是劳作至死。

之后李云泽还在各地征招移民,尤其是家中没田可以分的余子。

给这些家里多余的劳动力集中起来,都是一群群的棒小伙子,娶不上老婆的那种。

他们也是坐船南下去往南越各地,尤其是中南半岛一带,给他们分田分地分房子。

甚至于,当地男丁绝大部分都被运走去做苦工,剩下的女子都成为了这些在家乡娶不到媳妇的小伙子们的媳妇。

每人百亩地是起步基础,之后家中每多一个孩子,就可以多开垦二十亩的土地,孩子越多给予的土地也就越多。

李云泽非常清楚的知道,单纯的插旗占地没什么意义,必须将人都给铺满了,才算是真正的掌控在手。

这一世,这些土地绝对绝对不会再有分出去的机会!

第685章 懂?

“这边产量如何?”

距离长安城三百里外的一处煤矿,策马而来的李云泽,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这边的产量如何。

“陛下。”

负责此处煤矿的少府矿监使急忙行礼回应“这几个月的产量显著增加,每天出煤量已超八千斤。”

听闻此言,李云泽有些不满的皱眉“怎么这么少?”

不是他要求高,而是这点点的产量,的确是不值一提。

“必须。”

矿监使急忙解释“最近送来的苦工数量明显减少,投入的苦工赶不上消耗的数字,又不能用本地人做苦工.”

“嗯?”李云泽当即皱眉“你敢用百姓做苦工?”

这话真是吧矿监使给吓到了,急忙行礼解释“不敢不敢,就是苦工送来的少了,产量增加的就慢了下来。”

所谓的苦工,自然就是那些从南越国抓来的当地土著。

能够证明自己是老秦人后裔的,一律视为大汉子民,可那些土著,尤其是中南半岛上的土著,却是统统抓捕送往大汉各处工地与矿山。

这些苦工除了有草棚可以睡觉,有一口饭可以吃之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而矿场招募的当地人,却是能有工钱拿,还有着砖瓦房遮风避雨,有粟米饭就咸菜管够,甚至逢年过节还能给肉吃,给碗酒喝。

最为致命的区别就在于,这处矿场的煤层比较深,所以往下边挖的深井危险度很大。

这种工作都是苦工们来说,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导致损失。

而现在送来的苦工数量追不上损失的速度,自然是增产的速度大为减缓。

听了解释,李云泽颔首说道“苦工现在不好找了,你们用的时候也尽量悠着点,别都随意耗光。到时候没了苦工,危险的事情要不你们自己去做?”

矿监使哪里敢多说什么,只好连连赔笑。

“可以提升些待遇。”李云泽想了想说道“把草棚给升级到茅草屋,至少能遮风挡雨,别一场雨下来就病倒一大片。有人生病了,让医师给瞧瞧,这里有配医师吗?”

“有的有的。”矿监使连连点头应声“医馆有安排学徒来矿上。”

所谓医馆,自然是李云泽支持医家所成立,直接就是开馆招徒进行培养,然后分送到各处需要的地方。

“嗯。”

李云泽再度点头“吃的东西也给提升些,至少让他们吃饱饭,毕竟吃饱饭了才能有力气干活,这些苦工可是重要的劳动力,岂能轻易抛洒。懂?”

没办法,现在半岛上的苦工不好抓了。

容易抓的这两年基本上都是已经被抓光了,剩下的那些早就逃亡进了烟瘴横行的密林之中。

哪怕地方郡守县令们开出了很高的格赏,可依旧是抓的越来越少。

这种情况下,当然是只能珍惜着用了。

、毕竟有危险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做,总比让大汉百姓去做要强

。、

至于说一心想要增强煤炭产量,那是因为此时大汉对于煤炭的需求在大幅度的攀升。

李云泽很清楚原本清澈的大河,是如何变成了黄河的,而泥沙淤积的黄河,千年已降给下游带去了多么可怕的损失,形成了恐怖的地上河,自然也是知晓的。

所以想要避免以后年年去修河堤,年年在河工上花费数以百万计的银两,可结果却是越修越是溃,那就要从源头上抓起。

而源头,就是关中百姓们长年累月的烧柴。

关中百姓做饭,都是用的柴,而这些柴的来源,自然是看似取之不尽的林木了。

李云泽之前就计算过,单纯是为了吃饭而生火做饭,关中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的柴火消耗量就在十斤以上。

关中地区数百万人口,一天就要用千万斤的柴火,年复一年的下去,再多的树林也给砍光了。

而且李云泽还在整个大汉推广勤洗衣服勤洗澡,多喝热水不喝生水等医疗卫生防疫知识,为了能够烧热水洗澡喝热水,柴火的消耗量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