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第528章

作者:上善若无水

这倒不是说汉军不能打。

恰恰相反,汉军的战斗力是远超匈奴人的。

唯一的原因就是,汉军以步卒为主,而匈奴人几乎都是骑兵。

在地形广袤的大草原上,步卒与骑兵交锋,能打赢的真不多。

匈奴人直接放风筝不停的袭扰就是了。

汉军想追又追不上,无论进退都被袭扰的不行,人家根本不跟你正面打。

而匈奴人却是能轮番休息,养精蓄锐。

待到汉军受不了的时候,再行出击一举击败。

这种状况,要等到帝国双壁出场,以骑兵对骑兵,同时将打击重点放在匈奴人的部落营地上,逼迫着匈奴人不得不正面作战的时候,才会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到了那个时候,就是汉军追着匈奴人打了。

李云泽能够在数量远少于对方的情况下,以步破骑大获全胜,甚至连其部落都给灭了,这份能力绝对是相当出色。

哪怕这场遭遇战的规模不大。

张欧急切的询问相关细节,甚至连李云泽如何排兵布阵都要问的清楚明白。

李云泽也不嫌麻烦,熟练的将相关流程都给描述了一遍,宛如领兵多年的大将一般熟练。

认真听完之后,张欧干脆的闭上了眼睛。

“文武双全啊!”

PS:拜谢书友天使非人的500点打赏支持,感激不尽,拜谢!

第575章 印刷术

未央宫,清凉殿。

坐在案几后的天子刘启,认真翻阅着张欧送来的奏疏。

他看的很认真,还不时摩挲着柔软的纸张。

只不过刘启的神情,却是一变再变。

“若不是知晓你的为人,朕都以为你被金帛美人给收买了,尽说好话。”

刘启的面上带着一抹笑意,目光也是愈发柔和。

因为张欧在奏疏上描绘的中山国,让他非常满意。

百姓生活富足,从大王到小吏皆辛勤工作,物产丰富商贸发达,这简直就是他理想之中大汉的模样。

等看到奏疏之中说,中山王自己承认了私出封国之事,刘启哼了一声‘胆子不小。’

就这么一个表情一句话,最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直接除国的大事,轻飘飘的就给揭过了。

这当然是因为李云泽的表现让其满意,若是张欧在奏疏里说的全是坏话,例如大王沉迷酒色无视百姓生死,横征暴敛让百姓难以求活甚至揭竿而起什么的,那就要倒霉了。

当然了,张欧也是不敢乱写的,毕竟还会再派人调查,而且事情的真相总有曝光的时候。

他若是敢乱写,到时候可就不仅仅是他自己弃市的事儿了。

接下来,刘启看到了李云泽在塞外的行踪描述,重点就是与桑达部的那一战。

虽然战斗规模不值一提,不过是千人罢了。

可李云泽的表现却是非常出色。

不但指挥若定,临战步射鼓舞士气,以五百兵破千余骑。

更是有着偌大的胆量,在夜间发起了夜袭,一举将这个桑达部给彻底灭掉。

见着了真正的现场版本,刘启忍不住的击手叫好。

对于奏疏上最后那‘文武双全’的评价,刘启却是并没有立刻认同。

原因很简单,天子多疑。

哪怕信任张欧,也会暗中派遣别人再行查探,甚至以后还会将皇子胜给唤到长安城来当面考核。

写个奏疏,说几句话就相信了的,那是昏君才能做出来的事儿。

不过毫无疑问的,刘启对皇子胜的印象大好,尤其是在太子愈发让他不满的情况下。

门外很快传来了通禀声,馆陶长公主又来了。

刘启这儿,其实是不喜馆陶公主插手太多事务的,这是皇帝的通病,与亲情什么的无关。

只不过窦太后那儿

“陛下。”

意气风发的馆陶公主进来后,先是行礼,跟着笑吟吟的表示“阿娇与彘儿的婚事已经定了,还请陛下下旨。”

阿娇是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彘儿就是刘彘,现在只有几岁的胶东王。

馆陶公主的权势很大,因为她能够影响到她的母亲窦太后,也就窦猗房。

汉初的时候,外戚势力极大,吕氏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虽然吕氏全族被诛,可外戚的趋势却是依旧延续了下去。

馆陶公主不傻,也是有远见的。

她早早的就打算投资下一

代的天子,为以后铺路。

开始的时候,馆陶公主选择的目标是太子刘荣,毕竟太子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

可刘荣的母亲粟姬却是个沙雕,性格极为泼辣同时还看不懂形式。

不但拒绝了馆陶公主联姻的请求,甚至还进行了羞辱。

这还不算完,历史上刘启生病的时候,对粟姬说要妥善照顾诸皇子与后宫诸姬,可粟姬这个沙雕却是妒忌心爆发,当着刘启的面发飙,不但言辞恶毒甚至还羞辱了刘启。

别的不说,哪怕是现代世界的下头女也比她强,真真是一点点的眼力见都没有。

刘荣最终被废太子位,其中的缘由粟姬至少占据六成!

粟姬家的外戚不成器占了一成,刘彘的母亲王美人与馆陶公主的各种阴私手段能占个三成,刘荣自己的原因只有一成而已。

这帮子女人心里都是个什么盘算,刘启其实是心知肚明。

只不过他也有着自己的考虑有盘算。

原本他是同意陈阿娇嫁给刘彘的,哪怕两人年纪相差能够抱几块金砖了。

可现在刘启却是有些犹豫。

他清楚的知道馆陶公主的能量与手段,若是以后

一旦联姻,馆陶公主必然动用一切力量与手段,要将刘彘扶持上位。

虽说对刘荣与粟姬不满,可刘启此时并无换太子的打算。

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之前未曾发现的宝藏,正在绽放着自己的光芒。

以后的话,必然会闹出诺大的风波来。

刘启下意识的看了眼案几上的奏疏“此事.秋收正忙,等秋收之后再说。”

中山国这里,秋收已经结束,谷物满仓的百姓们欢呼雀跃,情绪高涨。

李云泽定下的税率很低,甚至比休养生息的大汉的税率还低。

手中有了余粮的百姓们,可以将手中的粮食出售,换取钱帛购买生活必需品。

相应的,嗅到商机的大批商队纷至沓来,整个中山国都是一片繁荣的景象。

不仅仅是农业与商业,文化上更是热闹的很。

诸多学派的人聚集在卢奴城内外,拿着李云泽免费提供的白纸,奋笔疾书将自己学派的经典著作誊抄上去。

白纸真的是太好了,柔软舒适还能写的许多字,最重要的是保存方便。

以后一本书册打包裹卷起来就能带走,再不用驾车拖着几百斤的竹简了。

原本一些学派还有藏私的打算。

可到了卢奴城之后发现,那么多的竞争对手居然都来了。

对手都在拼命的较劲展现自己,若是还藏私的话,岂不是自甘堕了名头?

对于学派来说,名声是第一财富。

没了名声,自然没人会用他们。

没了名声,也没有人愿意投入门下。

没人用也没了传承,那学派自然而然的就会随之消亡。

在强烈的竞争意识下,之前打算藏私的也不藏了,甚至将许多因为秦末战乱而断了传承的都拿了出

来。

王宫内,李云泽看着眼前一本本用线绳装订成册的书籍,满意的连连点头。

这些都是好东西啊。

不过单纯依靠誊写太慢,他已经是准备用上更好的技术来扩大知识的普及。

没错了,就是印刷术。

单纯依靠手写的话,一个人誊写一本书,哪怕内容不多也得十天半个月起步。

而且还有可能会抄错什么的。

最重要的是,汉时读书识字能写全篇的文化人,真心是不多。

他们现在愿意抄写,那是因为这是自己学派的大事件,愿意为了学派而付出。

换个时间地点,做梦去吧。

李云泽向来都是重视知识传播的,所以他上技术。

印刷术一出来,那就是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其恐怖的产能足以让人颤栗。

他没打算用雕版印刷术,这种技术耗费的精力与时间也太大了,不适合大规模的普及,倒是对小规模的精品较为有用,因为印刷的清晰精美。

李云泽直接上的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核心,是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

制作这种东西,也是需要有技术的。

李云泽没慢慢的进行培养,而是从现代世界里直接订购。

他以许慎的《说文解字》,李登的《声类》以及张辑的《广雅》为标准,总共定制了两万枚字模。

用在此时来说,这些字已经是足够了。

当然了,符合时代标准的字模还是要造的,技术人员也要培训,窑厂更是要建立起来。

张欧跟着李云泽来到了城外的一处庄园内,当他见着工匠们对照着原稿,将字模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上墨汁一刷一压,一张印满了字迹的纸张就瞬间成型的时候,整个人都斯巴

达了。

“这这这这.”

张欧双手颤抖的捧着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纸张,看着上面清晰的字迹,眼泪忍不住的落了下来。

文化人对于这个时代知识的难以推广,有着切肤之痛。

后世儒家一家独大,世家门阀拼命的垄断知识获得利益。

可在汉初这会儿,还是百家齐放的时期,大家都是在拼命的推广自己的学派,可因为生产力的问题,导致难度很大。

眼前这等全新的技术,必将为整个天下的文化传播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张欧小心翼翼的将纸张收了起来,随即转身向着李云泽行礼“大王之恩泽,必将惠及万世!”

这话也不算是吹捧了。

若是没有印刷术,大规模的普及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李云泽颔首点头,自己也很是满意这些伟大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