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早餐羊奶
许多人听到朱棣将来立国后,要搞书同文、车同轨,全都忍不住惊讶。
朱元璋、刘伯温、李善长等人则微微点头。
什么族群人种。
只要文化统一。
人种族群就能统一。
纵观华夏历史,不就是如此吗?
商朝时期。
如今济宁的邦国势力。
还被商朝人称之为东夷人。
秦汉时期。
福建、川蜀、云贵这些地方,各种族群多如牛毛。
可当中原文化随着中原兵锋开疆拓土,传播到这些地方后,慢慢的,大家都是汉人了。
现在残存的一些土司部落,相较于千年前,已经十分小了。
文化统一的目的,他们很清楚!
刘伯温看了眼朱元璋,问:“王妃,为何不用咱们大明文化呢?”
朱元璋瞪了眼刘伯温,别以为,他不知道,刘基是给妙云丫头捧哏。
徐妙云笑笑,回答道:“伯温先生,始皇帝一扫六合后,强行推行秦制,造成了六国百姓、贵族不适,感觉他们原有的文化习俗,完全被秦制灭亡,始皇帝文化统一的政策,给六国百姓、贵族留下了恃强凌弱的印象,这种仇恨,一直藏在六国百姓心底,当秦王朝的威压开始衰败时,发生了六国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之事……”
史书记载的始皇帝,残暴无道。
可那是后世皇权统治的需要。
她和大嫂跟随在母后身边。
她曾在皇宫藏书楼。
读过一些,历朝历代皇室传承下来的辛密文卷。
知道,始皇帝并非史书上描述的那般不堪。
就比如。
始皇帝征召徭役,还给役夫一定钱粮。
虽然不多,但的确给了!
可始皇帝之后的历朝历代皇权天下。
役夫从事徭役,别说酬劳了,就连口粮都要自备!
这种事情,哪个皇朝敢向百姓公布?
甚至,就连读书人都不能知晓!
始皇帝并未像史书记载那般残暴。
可为何。
六国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她和四郎分析认为,强行推行秦制,是很大原因之一。
给六国百姓,留下一种恃强凌弱的印象。
虽说,当时六国贵族产生了很大作用。
可到底,百姓心里也对秦朝有抵触。
当然,四郎已经决定,将来横扫四海后,那些精英
层,要想各种办法彻底清除掉。
哪怕背负万世骂名,四郎都要做。
不给雍鸣留下隐患。
精英层,是民俗风尚的源头!
铲除原有的源头。
才更容易树立一种新风尚、新文化。
“所以,四郎吸取始皇帝强推秦制的教训,不敢照搬明制,强行推动,涉及百姓衣食住行方面,四郎希望另立炉灶,如此一来,就不是明制恃强凌弱吞并四海之民原有的习俗,是两种文化、文明经过碰撞后,相互交融,产生的一种新文化……”
……
“咱们中原华夏文化的精髓,将通过新的烹饪、服饰、发饰,口语、教学、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润物细无声注入四海所有族群,最终形成一种,新华夏文化。”
……
刘伯温、李善长相互对视。
均都感到可怕!
他们现在尚且无法判断,燕王妃口中描绘的新华夏文化,会不会比现在大明的儒释道三教形成的中原文化更先进。
但燕王夫妇两做事的手段,太厉害了!
始皇帝当初,如果没有强推秦制。
若是篆书用秦制。
度量衡用燕制。
……
六国各取所长。
会不会,六国百姓心里会更加平衡一些?
若继承人稍微再有能力点。
不是被赵高玩弄于鼓掌的胡亥。
是否,秦王朝就不会二世而亡?
历史无法假设。
但以他们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
可以判断。
若始皇帝没有强推秦制,而是采六国精华,推行一种统一的新文化。
至少,六国百姓对秦王朝的反抗,绝对没那么大!
“服饰,你们就要推行,陆军第一镇那种分体式衣服对吧?发饰呢?”朱元璋询问。
徐妙云含笑点点头,“服饰的确打算推陆军第一镇这种分体式衣服,东番的裁缝,已经开始设计民间服饰了,发饰,四郎还没有想好。”
其实已经想好了。
只是,发饰这个问题比较忌讳。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句古人留下的圣贤之言,给新发饰推行,造成了很大障碍。
如今,人一旦蓄须后。
刮胡子都得看日子。
四郎为此,一直嫌麻烦,大哥、二哥、三哥他们都开始蓄须了,四郎依旧不蓄。
不蓄无所谓。
可一旦须了,讲究就很多。
推行新发饰,四郎在等机会。
……
朱元璋点点头,鼓励道“你们搞这个新华夏文化,不要有什么顾忌,朝廷不会阻拦你们,也没有资格阻拦你们,正好,也可以看看,你们这个新文化和咱们中原的文化,哪个更先进些。”
这些年。
他在老四身上,学到很多。
最深刻的,就是不要固步自封!
立国之初。
他觉得把人分为农民、郎中、匠人……
这样,所有人各安其事,天下就会井然有序,官府的统治成本也低。
就好像大户人家。
替主家做生意的世代做生意。
伺候主家的
世代伺候主家。
可直到,老四搞出乡土村社后,他准备推及天下时。
老四吞吞吐吐,扭扭捏捏,委婉提醒,对乡土村社不要有太多限制。
要允许农村百业,要允许农民从事百业。
说实话,刚开始他是心存犹豫的。
担心天下一下子乱了。
后来,土桥村不但种地,还偷偷摸摸把米铺开设到江宁,后来更开设到金陵城。
再后来,搞玉米秸秆酿酒。
还投资入股,邻村一个铁匠铺,把这个朝廷许可了的铁匠铺发展壮大。
如今,这个铁匠铺光学徒都十八人了!
这样的铁匠铺,规模很大了!
要说刚开始,不担心,那是假话。
这种规模的铁匠铺,除了打造农具,都能成批量打造兵器了。
他第一时间命蒋瓛安插锦衣卫去这个铁匠铺。
经过监视发现。
这群百姓都很忠心大明。
天天把他这个皇帝挂在嘴上。
说什么,他把老四派到土桥村,所以才有现在的好日子。
他听着都脸红。
当初老四是被贬,被扔到土桥村的。
这让他意识到,只要百姓日子过得好,即便百姓拿着刀,也不会跟着野心家造大明的反。
长管身火铳的出现,他就对这个铁匠铺彻底不关注了。
……
他不是那些读书人,也不是出身贵胄之家。
不会死抱着那些圣人贤言。
他是个很现实的人。
所做出的每一个施政命令,都是基于利益。
他以前固步自封,只是觉,把规矩定下来,天下安定。
这些年,眼睁睁看着老四折腾,大明越来越兴旺繁荣。
他就想再看看,老四还能折腾出什么。
比如小夫妻两设计的新华夏文化。
是否比大明现有的文化更先进?
上一篇:大明:吕氏毒圣孙?开局十二符咒
下一篇: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