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吐蕃签到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第244章

作者:唐家小二

身为曾经的秦王府十八学士,孔子后人,如今的大唐儒家的代表人物。

“陛下,大秦搞科举,居然没有派人知会老夫。而且,老夫观大秦,并无当世名儒,能出什么好题?无非是贻笑大方罢了。”李二心中咯噎一声。

说的有道理啊!

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儒门也讲究传承,没有当世名儒指点,大秦对四书五经的理解,能深到哪去?

少了这一点,首先在士林之中,号召力就不行。

孔颖达的话,让李二的心稍稍安定。

还好他还有孔家的支持。

长孙无忌见孔颖达出头,也乐得甩手。

一帮寒门学子而已,还不值得他耗费心力。

“孔先生言之有理,只要孔先生振臂一呼,天下士林响应。集体抵制大秦科举,保证可以让他搞砸了。”

孔颖达被长孙无忌如此一捧,也是非常得意。

捋着胡子,摇头晃脑的说。

“在下身为国子祭酒,这点威望还是有的。待我写一篇文章,质疑大秦文脉传承不正统。必能得天下士林群起响应!”

他们都已经这么说了,程咬金和杜如晦,也就不再言语。

孔家人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无需多言。

这事情,只要有孔颖达出面,这就够了。

可房玄龄,还是觉得有些不踏实。

跟秦牧打交道多,已经有了心理阴影。

深深知道,秦牧的任何一招,绝对不可能这么轻轻松松的就化解。

甚至以往,从来都没有成功化解过一次!

“陛下,秦牧诡计多端。臣以为,除了孔先生所说的办法,咱们还应该再做一手准备。

可惜,已经跟大秦有了约定,必须要开放国境。否则,国境一关闭,保证寒门学子,一个也出不去。”

开放国境?

这件事之前没说,长孙无忌、杜如晦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

“陛下,开放国境是怎么回事?”

李二脸上一红,转而为怒。

“这是跟大秦停战的条件!

都怪朕,手下没有可用之人,无法抵抗大秦的进攻。不然也用不着答应,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

说的群臣,个个都把头低了下去。

打不过大秦,人人有责。

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可以想见,李二在长安,同意开放国境的条约时,内心有多愤怒,多不甘!

长孙无忌对着李二,深深一躬。

“陛下,臣有罪!让陛下受此奇耻大辱!”

其他人,也跟着做样子。

“臣等有罪!”

李二想起出使长安的时候,受的种种气,心中悲愤。

自从大秦崛起以来,经历了那么多事。

李二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比以前更强了。

他觉得,自己受一点屈辱倒也罢了。关键是,要利用这个机会,激励群臣。

知耻而后勇。

大唐就还有希望。

“过去的事,就不再说了。眼下众卿要同心协力,防备大秦。

就如刚刚房相所说,大唐不能封锁国境。但是,能锁住一些优秀的寒门学子!”

嗯?

话外有话啊!

长孙无忌最了解李二,第一个反应过来。

“陛下的意思,是把一些优秀的寒门学子,锁进大牢里?”

李二重重点头。

“唯有如此,再结合颖达的号召,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嘶……

这招583是狠了点,但是一定会很有效。

就不信锁进牢里,还能再跑了不成?

房玄龄本来想反对,但一想到,大唐为了培养读书人,已经付出了那么大的成本。

绝不能在这个时候,便宜了大秦。

非常之时,用非常之法!

“陛下,倒不如召集大儒,举办一次封闭式讲课。把天下优秀的读书人,全都聚集在一处授课。在大秦科举结束之前,不得离开

房玄龄毕竟还是仁慈一些,建议了一种比较温和的手段。

但目的是相同的,让大秦科举的时候,无人去参加!

李二的脸上,慢慢的展露出微笑。

这一次,他总算是有望扳回一局!

“玄龄、颖达,还有无忌、如晦、咬金,你们都是大唐的股肱之臣!朕相信,只要大唐君臣上下同心协力,一定会有反攻江北,收复长安故都的那一天!”

李二的心中热血澎湃。

失败多少次了?

他屡败屡战,坚韧不屈。

终究,皇天不负有心人,让他看到了一次胜利的曙光。

等这一次事情结束,大唐也要再搞科举,把这些寒门士子中的人才,都用起来。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有人才在手,还怕以后赢不了大秦?.

第250章朝廷选才,

长安城。

太极宫。

秦牧高坐龙椅之上,金阶之下,文武肃列左右两班。

扫视一眼。

左手,张居正、包拯、严嵩、王阳明、宋应星、徐光启.

右手,岳飞、郑和、戚继光。

剩下的位置,都是系统赠送的能臣干吏来填充。

对于如今,疆域广大的大秦来说,还是有些缺人才啊!

有一技之长皆得任用(求订阅!)

贾思勰、李时珍、沈万三。

在长安登基为帝后,秦牧开始要着手,整顿偌大的中原和北境。

之前在吐蕃实行的政策,开始在中原推行。

学堂、医馆,大面积在各县开办。

农业方面,新的高产良种,新农具,推广到里保一级。

造纸、印书,日夜开工不停。

大批的书籍,源源不断的流向各地。

即便是有几十万的能工巧匠,七万的能臣干吏,都还远远不够用

小太监扯着嗓子,高喊一声。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宋应星当先一步,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今次科举,农业方面的题目,臣与贾思勰大人,已经共同拟出。请陛下过目。”

农业题目?

难道大秦科举,还要考如何种地?

张居正按捺不住,站了出来。

“陛下,科举为国选才,乃是国之大事。出题应以儒家典籍为根本,万万不可轻率啊!

这是臣拟定的题目。”

秦牧没有理他,而是对着满殿群臣问了一声。

“还有吗?”

又有几人出班上奏。

包拯:“陛下,这是臣拟定的律法题目。”

王阳明:“陛下,这是臣拟定的哲学思想题目。”

徐光启:“陛下,这是臣拟定的天文历法题目。”

李时珍:“陛下,这是臣拟定的医术草药题目。”

沈万三:“陛下,这是臣拟定的商业经营管理题目〃'岳飞:“陛下,这是臣拟定的兵法韬略题目。”

戚继光:“陛下,这是臣拟定的军队战列阵法题目。”郑和:“陛下,这是臣拟定的航海题目。”

张居正惊呆了。

敢情不止他一个人出题,每个人都参与了科举出题。

陛下这是要闹哪样?

秦牧正了正身体。

“题目全都呈上来。你们也别闲着,自己讨论一下,科举到底该怎么搞?说罢开始翻阅呈上来的题目。

殿中群臣,开始热闹的讨论起来。

“张相是陛下股肱之臣,应该知道陛下用人,不拘一格。”

“农业乃是国之根本,利用科举选拔农业人才,难道不对吗?”

“商业是富国之道,经商之才,更应该进入朝堂!”

“天文、医术、兵法、战阵……有哪一个不重要吗?”

放开了讨论之后,群臣才意识到,这一次的科举,是怎样的大考?

那是全天下,有各种才能人才的一次盛会!

秦牧看完了题目。

殿下群臣,也讨论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