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还说是臣?”
“额……老师厚待于弟子,弟子感铭肺腑!”
“哎,这就对了!”
刘备笑道:“之前孟起也是,你也是,都把我这个皇帝的身份看得比什么都重,甚至都忘记了我还在凉州州学里给你们上过课,君臣之礼固然重要,师生之谊难道就不需要在意了吗?”
“弟子愚钝,还请老师谅解!”
法正微笑道:“从此往后,弟子再不会如此了!”
“这还差不多。”
刘备呵呵笑着,说道:“这一次安排你做日南郡太守,你是不是觉得奇怪?”
“弟子已经想明白了,老师如此安排,是对弟子有殷切的期盼!”
法正朗声道:“弟子绝不会辜负老师的期盼,弟子绝不会让老师失望,一定会竭尽全力办好事情,向世人昭示老师识人之明!”
“嗯,这就对了,有这样的想法,就说明我没看错人。”
刘备哈哈大笑道:“对于你们这些年轻的弟子,我始终是怀有更高的期待的,日南郡地处偏远,但是诸多外邦来大汉进行商贸和朝拜,都是从日南郡经过,所以日南郡说是荒蛮之地,但也可以看作大汉的南大门。
这一次让你们过去,是要让你们做好这个看守南大门的任务,这个任务交给其他人我不放心,交给我自己教出来的弟子我才放心,你们过去之后,先协助甘宁平定叛乱,然后就是你们发挥的时候了。
记着,要想方设法先修路,确保道路畅通,也要保证港口的畅通,还要整肃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外邦前来大汉贸易,孝直,我不瞒你,我对这些外邦很感兴趣。”
法正听了,有些奇怪。
“日南郡会有外邦前来的消息,弟子也曾有所耳闻,据说曾有大秦国使臣前来大汉朝拜天子,就是从日南郡而来的,不过这些外邦地处遥远且偏僻,应该都是些化外蛮夷,您怎么会对他们有兴趣呢?”
“《嘉德通义》颁布之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刘备笑呵呵的说道:“大汉不能停留在这一亩三分地,大汉必须要往外走,不往外走,大汉会被困死在这里,只有往外走,才能看到未来。”
“这……”
法正疑惑道:“老师,您眼中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未来呢?”
刘备想了想,笑了笑。
“不知道。”
“那……”
“但是我知道,如果一动不动的做太平天子,大汉一定会走向灭亡之路,这不是我想要的,所以哪怕未来不可知晓,我也要竭尽全力,去走当年周人曾走过的路。
他们经过数百年的努力,把蛮荒之地变成了膏腴之地,把化外之人同化为了我们自己人,由此,大汉才有了如此辉煌的基础,而我,想让大汉更加辉煌。”
刘备拍了拍法正的肩膀:“重走高祖和光武的路,最好,也只能做到高祖和光武的地步,孝直,不如与我共走一条周人走过的路,让未来更加辉煌,如何?”
法正眨了眨眼睛,沉思片刻,双目放光,笑了。
“老师相邀,做弟子的怎能不追随呢?”
“如此,甚好。”
送走了法正之后,刘备便着手为他的南下做一系列的准备,日南郡所需要的官员吏员队伍,还有批给日南郡的行动经费等等,这些事情刘备都给他办好,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法正的工作了。
能否处理好接下来的事情,将是法正必须要给出的答案。
交州的事情暂且还不能成为刘备主要的关注点,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大汉焦点,是政务大会。
关于政务大会,那是刘备在成为皇帝之前,还是大将军的时候所做出的一项政策改革,内容是召集全天下的州刺史、郡守到雒阳开会,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政策商讨。
刘备需要根据各州郡的实际状况给各州郡指定相对应的发展目标,要求各州郡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发展目标,以此作为他们身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
在这一点上,刘备是要做一个开创者的。
他明确将地方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作为官员的硬性考核目标,予以规定,并且进行数据化的统筹。
而在此之前的历朝历代,虽然朝廷多多少少也有要求,但至少明面上是没有这样针对全国的全面的硬性规定的。
尤其是针对那些中央政府的管理不方便到达的偏远地方,比如交州,比如益州南部这样的地方,官府的政令都未必能出治所所在的城池,这要搞什么实际治理,未免有点搞笑。
但是随着刘备这十多年来的不断折腾,大汉第三帝国的实际情况和第二帝国末期已经有了根本上的差别。
而且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与正式运用,帝国治理的底层逻辑也开始发生实质变化。
第七百八十八章 莫名其妙的刘表
相对于此前的时代来说,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开始运用的当下,书写的载体和书写、记录的成本大大下降了。
这一成本的大大下降使得朝廷治理所需要的数据有了较大频率更新的可能。
尽管在此之前的一百多年里,刘秀开创的第二帝国也在事实上通过度田令而对地方进行较为细致的数据统筹和治理,刘秀的度田在一定意义上也获得了成功,东汉帝国多次的土地普查和人口数据普查的记录就是明证。
但是汉和帝以后的时代,这种数据统筹到底几分真几分假,其实很难辨明,就算是真,天子年幼、外戚宦官接连秉政的混乱的第二帝国中央朝廷也难以根据这些数据统筹地方的发展。
而在刘备这边则不同。
他对数据统筹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纸张和印刷术得以推广的当下,刘备认为不能在数据上给予明确记录的地方一定是官吏出了问题,而不是客观上的什么问题。
过去,你们可以用竹简太重且耗费太贵来搪塞,但是现在,白菜价的纸张足量供应,书写载体已经没有了成本上的困扰,如果你们要是还不能给出足够的数据,那只能说明你们在偷懒、磨洋工。
大汉第三帝国不需要懒惰的官吏,不能勤勤恳恳干活儿的官吏不是我刘备的官吏!
给我动起来!
刘备还是大将军的时候,朝廷各方势力还有底气和他在权力上做一些斗争和妥协,刘备也多少也给他们一些面子,所以各方势力控制的地方势力也会有回转的余地,大家还不是那么的当回事。
但是在第三帝国建立之后,尤其是那一波针对古文学派和宦官集团的大清洗之后,地方官员不管是什么出身,只要没在大清洗的时候被搂草打兔子顺便干掉,那基本上都已经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要说之前还有点侥幸心理,那第三帝国建立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什么侥幸心理也都没有了。
他们开始狂奔,甚至是狂飙,各种统计数据收集数据,各种丈量土地、统计人口,某种意义上,他们已经开始做了一些类似于度田的工作。
而刘备之所以要在正式的度田行动发起之前召开政务大会,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
他要通过前后两次数据的统计对比得出结论,看看大汉天下的官员们到底有几分是正儿八经能干事的,还有几分是死到临头还要和阎王打马虎眼的。
两次数据对比之后,很容易就能得出谁能继续留下来,而谁必须要置换掉,这也能为后面改革用人机制、以考试取代推举的行动打下基础。
按照刘备此前定下的规矩,贞观元年三月初一,就是正式的政务大会召开的日子,所以在二月底的时候,各地的州府主要官员和郡国官府主要成员也都陆陆续续抵达了雒阳,准备参加这场正儿八经的政务会议。
对于刘备的亲信来说,反正他们和刘备之间的关系也非常不错,经常见面,没什么相关的焦虑感。
但是对于那些从未和刘备见过面、或者关系比较一般的地方长官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比如各大州的刺史们。
各大州的刺史们其实相当一部分都是刘备的自己人。
比如幽州刺史夏侯惇、并州刺史毛玠、凉州刺史张昭、扬州刺史程昱、徐州刺史贾诩、益州刺史韩浩、雍州刺史尹达、司隶州刺史曹操、青州刺史荀彧。
兖州刺史陆康、冀州刺史桥瑁和豫州刺史张邈也是和刘备有各种各样关系的人。
唯有现任荆州刺史王睿和现任交州刺史朱符和刘备没有任何关系。
甚至于朱符都觉得自己这个交州刺史来得很突然,有种躺赢的感觉。
他只是在做他的交趾刺史,偶尔也会幻想自己能成为交州刺史,幻想着朝廷能正式设立一个交州,但是他并不认为这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目标。
当然了,最有焦虑感的也是这两人,王睿觉得自己没有很好的巴结刘备的途径,而朱符则是因为此前莫名其妙的出现的日南郡事件,在前往雒阳的路上遭到了刘备的训斥。
两人怀着较为尴尬情绪抵达了雒阳,抵达雒阳之后,两人就第一时间寻求拜见刘备的途径。
第一,他们想要向刘备送礼讨好,第二,他们也是想要从刘备口中得知一下他们这个官位是否稳当,能不能继续做的下去。
毕竟不管在什么时候,和大领导搞好关系都很重要,在这个刘备大规模安排亲信提领地方的时候,就他们两个没有任何与刘备的关系,这一点,他们自己也觉得心里没底。
于是这两人莫名的亲近了起来,一前一后抵达雒阳后,不仅见了面,还相约一起拜见刘备。
此前,两人打听到刘备不喜欢奢华,崇尚节俭的生活,唯有在口腹之欲上稍微放松一些,所以便也带了一些耐储存的地方特产献给刘备,还想着搞一些地方特产进宫成为宫廷贡品之类的建议,以此满足刘备的口腹之欲。
不过刘备对他们的礼物反应淡薄,对于贡品更是直接拒绝,说贡品搞起来劳民伤财,没有意义,以后也不必提起。
这种态度搞得这两人心里不上不下的,得到接见的那一天,还相当的忧虑,不知道前途如何。
而刘备接见他们的时候的反应,也确实不算太融洽。
刘备开门见山,首先就是对朱符的训斥。
“日南郡的事情,你应该很早就知道了,为什么不及时通报雒阳让我知道?如果我早知道,就能早一点处理日南郡的事情,你知情不报,该当何罪?”
刘备开门见山的询问,让朱符大吃一惊,瞬间汗流浃背,跪伏于地向刘备请罪。
“臣并非没有想过向雒阳汇报,乃是当时路途遥远,交通困难,打探消息也是难上加难,臣得知消息的时候也已经过去了很久,而且当时天下纷乱,很多地方都有乱兵作祟,臣念及陛下辛劳,所以也想自己做一些准备为朝廷分忧,不欲使朝廷更加艰难!”
“如此说来,我还要感谢你?”
刘备冷笑道:“日南郡象林县,虽然是边远之地,但那也是先人曾浴血奋战之处,那里,洒下了大量的英雄血,置英雄血而不顾,甚至不向朝廷汇报此事!
就算当时朝廷纷乱,若我得知此事,无论如何也会派人南下帮你一把,解决掉日南郡的叛乱,但是你却无动于衷,不将此事汇报给朝廷,朱符,你该当何罪?”
朱符大为震恐,跪伏于地浑身颤抖,战战兢兢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件事情。
他是万万没想到刚来雒阳,就面临着刘备的质询。
他预感到这一关,应该不好过了。
而另一边,王睿也是战战兢兢。
刘备质询了朱符之后,不管朱符还跪在地上的模样,把视线投向了王睿。
“王睿,交州的事情,你是否知情?”
王睿一听,大惊。
“臣自就任荆州刺史以来,兢兢业业,不敢有半分懈怠,但是这件事情,确实未有任何听闻!陛下,日南郡太过偏远,即使是荆州,也很难听到相关的消息。”
刘备点了点头。
“这些年,你在荆州的政绩和功劳,我也是有所耳闻的,你多次平定州内叛乱,数有战功,因此被封侯,这样的事情,我也有所耳闻,作为之前的州刺史,你做的是不错的。
不过在未来,州刺史主要是负责政务方面的官员,对于政绩的要求,会超过对于军功的要求,如果你有军功方面的追求,你可以尝试转职,如果你依然想要做刺史,那就要展现你在政务方面的能力。”
对于刘备的这番话,王睿之前是没想到的,他没想到刘备会对他把话说得那么直接。
但是他对自己多少也是有点自我认知的,他知道自己在军功方面主要还是依靠部下的能征善战,对于自己而言,想要走军事路线的话,多少有点不太专业。
而且在军功方面,王睿自觉自己无法在将星云集的汉军之中做出什么成绩,那么唯有把目光放在政治上,从政治上杀出一条血路,如此,才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但是自己并不是刘备的亲信出身,在讲究亲近关系的政治场上,自己一个纯粹的外人想要在大佬云集的雒阳搞出点什么名堂,想来也是难上加难……
所以,到底该怎么走这条路呢?
王睿思考了一会儿,感觉很难得出结论。
刘备看出了他的为难,也没逼他。
“如果你一时难以作出决断,那么就先别着急,这一次的政务大会上你先看看,要是能做出成绩,有信心,那就做下去,你也做了挺久的荆州刺史,对荆州应该是相当的了解,如果没有必要,我也不想贸然更换刺史人选。”
王睿心下稍安。
“陛下英明,臣遵旨。”
然后刘备又看向了一直跪伏于地的朱符。
“朱符,你知情不报,放任日南郡象林县为贼寇所侵占而无所作为,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作为交州主官,你有守土之责,但是这个责任你却没有尽到,属于渎职的行为。
对于渎职之人,我不能容忍,现革去你交州刺史一职,交付有司进行调查,看看是否有其他贪腐、渎职之举,若有,数罪并罚,绝不姑息!”
刘备宣布了对朱符的处置,朱符听后,身子一软,瘫在地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王睿在一旁看的略有些心惊,也略有些兔死狐悲之感。
因为如此一来,他就是天下刺史之中唯一一个和刘备没有关系的人了,其他人不是刘备的部下出身就是刘备的老朋友,他这个样子还怎么能在这个官场上继续混呢?
怀着莫名的情绪,王睿开始认真的思考自己该怎么破局,亦或该怎么给自己留一条可行的退路。
朱符因为对日南郡叛乱的事情处置不当而被革职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朝野,对于新任交州刺史的人选,以及这件事情会给整个政局带来的影响,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朱符是来参加政务大会的,结果大会还没参加,官职就没了,人还被交给司法三司那边进行调查,看看交州刺史任上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罪责,准备重罚。
这就让其他一些和刘备没有关系的、从第二帝国平稳过渡到第三帝国的官员们心有惴惴,略显慌乱,赶快召集部下人员紧急核对州郡数据,以免被朝廷查出来一些什么,落得个锒铛入狱的下场。
不过刘备还真没打算在这个时候对这群官僚大举动手。
这群官僚虽然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虫豸,但也不能说就没有尽忠职守的存在,所以刘备不打算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也不打算就这样让官员们陷入恐慌。
他不能让人们觉得他动手是因为朱符不是他的亲信或者朋友,他动手只能是因为有官员违背了律法和游戏规则,他要正大光明的杀人诛心,而不是公报私仇。
所以接下来,在新任交州刺史的人选上,刘备没有选择自己的亲信出任,而是选择了任命汉室宗亲、鲁恭王刘余的后代刘表出任交州刺史。
他下达任命的时候,刘表正在河南郡新郑县担任县令。
上一篇:三国:八百大雪龙骑,吓退刘备!
下一篇:大秦:祖龙赐封地,打造不朽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