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162章

作者:御炎

但是不管怎么说,官府的有效管理途径是通过土地绑定民众户口,然后征收赋税,一旦民众逃入地势崎岖艰险的山区,官府如果不想付出巨大的代价深入山区追索逃户,就只能默认他们的逃亡是成功的。

这个情况下,官府会算账,是深入山区追索逃户便宜一些,还是就此默认便宜一些。

答案在不同地区是不同的,但是在冀州和并州,因为太行山脉的存在,这个答案变得很明显。

不值,大大的不值,官府绝对不会花费大量的精力进入山区中追索逃户。

第二百九十六章 崛起的张燕

冀州和并州两州的官府甚少发起有效的追索逃户的行动。

一旦农民逃亡,就默认他死了,不管了。

也由此,在很早以前,西汉时期开始,太行山脉中就存在着相当数量的不属于朝廷户籍编制当中的人群。

他们有的因为不堪苛捐杂税,有的不堪兵役徭役,逃入山中,不受朝廷管束,基本上也不交税,靠山吃山,山上没东西吃了,那就外出成群结队的劫掠,以此获取生存物资。

到东汉中后期,这样的情况越发明显,太行山区中保守估计也生活着二十万以上的逃户,他们为了生存,彼此抱团,大大小小十几二十个团体,啸聚山林,在太行山区中艰难生存。

冀州太平道成军作战之前的混乱局势使得相当数量的太平道众偕老扶幼逃入山区,分别找寻愿意接纳他们的团体求取庇护,或者干脆自己抱团取暖占据山头求生。

这些人的到来,为太行山脉中的数十万艰难生存的逃户们带来一些小小的太平道思想的影响,也给他们带来了冀州乃至于天下即将大乱的消息。

而与此同时,因为黄巾军最开始几个月的战况还算不错,使得冀州、并州的几个郡受到影响。

一些原先和太平道没什么关系但是同样对汉朝廷不满的人决定响应黄巾军,趁势揭竿而起发起叛乱,攻杀官员、恶霸。

其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张牛角、褚飞燕两支。

这两支队伍在冀州西边的常山国掀起一阵波澜,四处攻城略地,当地官军不能抵抗,狼狈败逃。

而且他们的时间点还抓的非常好,正好是卢植返回雒阳接受任命的时候开始造反,等卢植就任冀州牧的时候,因为冀州的混乱局势,他们已经发展到了十余万人的规模,常山国几乎是他们的乐土。

卢植一开始也是实力不济疲于应付,幸得刘备把牵招和刘勇、刘晟二人拜托给卢植提拔,卢植便和牵招一起整顿后勤和粮食的事情,以刘勇和刘晟两人为校尉,领兵与张牛角、褚飞燕两人周旋。

卢植当时看得很清楚,之所以这两人能在常山国做大,还是因为冀州局势不稳,缺少粮食,农业生产也没有恢复,很多人受到战乱波及没了生计,不得已而跟随他们作乱。

所以重要的不是打败他们,而是拥有足够的粮食来稳定人心,让缺少粮食的人看到能吃饱饭的希望,如此他们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跟随贼军作乱了。

刘备在这个时候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以甄氏家族作为主要臂助,在冀州为卢植争取到了一大批粮食的援助,这批粮食的援助使得卢植拥有了开仓放粮和平抑粮价的底气。

由此,卢植开始扭转局势,又宣布了诸多对民生有利的政策,在冀州范围内稳定了人心,使得张牛角和褚飞燕在常山国的态势变得不利。

最后他亲自领兵进入常山国,在常山国当地一些武装力量的帮助下,成功击败了张牛角和褚飞燕的联军。

张牛角被射杀,褚飞燕逃窜,十余万部众星散,只剩万余残兵败将跟着褚飞燕逃入了大山区。

卢植当时也没有多余的精力进入山区追缴残敌,只要平稳了冀州地界,他也就开始转入行政治理,继续稳定局势,推动农业生产的恢复,重新安置流民等等。

但是他当时万万没想到的是,褚飞燕不仅没有就此销声匿迹,反而还做大做强了。

褚飞燕进入山区之后改名张燕,把跟随他逃入山区的原先属于张牛角的一部分部众也给糅合进入自己的部队里,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战斗势力,在太行山区中竟然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他打不过卢植,但是他能打过其余很多人,通过不断的战斗,他获得了很大的一块地盘用以生存,又积累了庞大的军事威望,进而与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逃户群体互相联络。

逃户头领中的孙轻、王当等人仰慕张燕的军事能力,纷纷带着部众归附到张燕麾下,一些在山区中比较小的势力也因为张燕的威名而服从他的号令。

卢植平定冀州、没有让冀州爆发民变的同时,张燕也在太行山区中苟着发育,还发育的非常不错。

他渐渐从排行十几的小势力发展到了数一数二的大势力,又通过数次战斗和外交上的谋划,成功吞并了好几股大的势力。

最终,他在卢植离开冀州返回雒阳朝廷出任太尉的中平三年十一月,基本上完成了制霸太行山区的伟业,成为了太行山区内来自各州各地的逃户群体们所共同认定的一号人物。

他不一定是大家的直属领袖,但是他拥有最强的武力和最大的威望,是最能打的一个,所以大家伙儿就算维持着半独立状态,也会听从他的号令,不与他敌对。

整个太行山区内的逃户势力从此有了一个统一的话事人,卢植也是万万没想到那个被他打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的小字辈居然有这样的能力。

在中平三年十月左右的时候,卢植就已经通过一些消息得知常山国北部山区内出现了一个名叫张燕的贼人大头领,很有些威望,且数次派小股部队进入赵郡、常山国和中山国等地袭击、剽掠,导致三地不稳。

他派遣牵招、刘勇和刘晟多次率领冀州兵前往当地讨伐,获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前来袭击的人一直都没有断绝过,甚至还打败过官军。

卢植进一步打探,得知张燕就是当年的褚飞燕,这家伙不仅没有死,还成了山区内势力庞大的反贼头目,比之前更强。

他深感忧虑,于是做了准备,想要领兵进入山区讨伐,以免他尾大不掉。

他素来知晓幽州、并州和冀州三州交界处的庞大山区是汉政府统治力量的薄弱区,官府的力量从未深入到山区之中,山区之中有规模不小的逃户群体,时常会进入平原地区作乱,扰乱地方治安。

他决心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就在他递交表奏到雒阳去、准备领兵出击的时候,雒阳朝廷的调令来了。

雒阳朝廷认为山区内的贼人不是要紧事,不能影响大局,朝廷认为卢植在冀州的工作做得很好,非常优秀,已经足够了,现在应该返回中央担任更高的职位,而不是继续留在冀州打仗,更不用说还有可能跨界进入并州、幽州区域。

那不是他的事情。

卢植两次上表,阐述自己对山区局势的忧虑,认为放任张燕不管会酿成大祸,但是刘宏心意已决,让卢植不用管这些事情,直接回京就可以。

卢植无可奈何,只能带着忧虑返回雒阳,升任三公之太尉,并且录尚书事,掌握了至关重要的行政权力,成为大汉实际上的宰相之一,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

但是冀州、并州的局势却正如卢植所预料的,在卢植离开之后,开始变得不妙了。

第二百九十七章 皇甫嵩放弃了治疗

卢植离开之前,牵招、刘勇和刘晟就被刘备喊到了凉州帮他打仗,卢植再一离开,冀州的定海神针没了。

常山国、赵郡和中山国的局势开始变得恶化,三郡国相、太守不能遏制张燕部队的剽掠,被张燕多番袭扰,损失严重。

并州的情况更糟糕,张燕所统领的势力对并州、三河地区的影响也很大。

张燕的主要势力在常山国以北的山区,其他地区则是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什么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之类的,好多势力都受到了张燕的影响。

且雒阳北部屏障的河东郡、河内郡也因此受到了张燕势力的侵袭,三河地区都受到了影响。

张燕一个人,改变了太平道起事平定之后的半个天下的局势,使得雒阳朝廷为此感到不安,刘宏甚至有点后悔之前没听卢植的想法,让卢植带兵剿灭张燕。

但是眼下,刘宏不可能自己认错让卢植再带兵。

所以黄琬建议大家一起努把力,把皇甫嵩推出去,争取让皇甫嵩捞一个并州牧的身份,可以从容带兵在并州剿灭敌寇,增强实力,顺便建功立业。

怀着如此的憧憬,今文学派旗下的官员们开始行动了。

正好那几日河东郡和河内郡又传来了山匪们入寇的消息,河东郡太守韩纯与河内郡太守丁从不能抵御,有县城遭到劫掠。

于是他们齐齐上表,认为这群山匪居然敢于进犯三河之地,威胁大汉统治核心区域,狂妄无比,显然已经不是一般的山匪了,必须要出重拳!

他们推荐之前返回雒阳以后一直赋闲的皇甫嵩出任车骑将军、并州牧,以消灭山匪,消除隐患,拱卫雒阳。

对于今文学派的这个提议,古文学派反应强烈。

司徒袁隗立刻纠集一群人上表,认为皇甫嵩能力平平,不能算是优秀将领,不能平定并州祸乱,应该委任更加强有力的将领出击,并且担任并州牧。

比如现任左冯翊董卓。

之前那场大战结束之后,袁隗本来是想要推动董卓在当时就出任并州刺史或者谋取并州牧职位的,但是当时今文学派从中作梗,列举董卓的一些没有操守的行为,等于给董卓爆黑料,导致董卓没能成功去并州。

袁隗当时就很恼火,这一次更是生气,打算新仇旧恨一起算,绝不让今文学派得逞。

围绕着前往并州对付山匪的人选这件事情,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展开了新一轮斗争,而在这一轮斗争中,宦官集团并未参与进去。

倒不是张让不想插一脚,张让还想让何进挂帅出征呢,但是何进了解了一下并州山匪的规模和强度,盘算了一下自己的能耐,委婉的拒绝了。

欺负欺负中原小老百姓还行,并州山匪,未免有点太强悍了,咱们对付不了。

张让对何进很不满意,但是又拿不出合适的人选,只能作罢,于是这件事情就成为了皇甫嵩和董卓两人的对抗。

后面,还是刘宏认为古文学派在名义上有了刘备这个凉州牧存在,而今文学派连一个军事代言人都没有,不利于今文学派维持当前的局面,于是决定不用董卓,而用皇甫嵩。

中平四年四月,皇帝刘宏拜皇甫嵩为后将军,领并州刺史,统兵前往平定到处肆虐的并州山匪,并且稳定并州局势。

对这个结果,今古文双方都不满意。

古文学派想推董卓,失败了,自然不满。

今文学派想让皇甫嵩出任并州牧,获得更加绝对的权力,方便和刘备打擂台,结果也不行。

刘宏似乎并没有在短时间内再设立一个州牧的想法,刘备之所以可以成为凉州牧,或许和他的汉室宗亲身份有脱不开的关系。

对此,今文学派也没什么办法,能够做到这个地步,他们已经尽力了。

皇甫嵩对这个结果不算满意,但是也不算失望,至少,他有事情做了,不至于继续在雒阳赋闲了。

对他来说,之前这段赋闲的日子可不算好受,得到今文学派的全力支持全没能取得相对应的战果,这让今文学派内部也出现了不少弃用皇甫嵩的声音,那段时间,皇甫嵩的日子挺不好过的。

不过后面还是病重的杨赐一锤定音,说他相信皇甫嵩是个有才能的人,一定可以脱颖而出,大家需要给他时间,给他信心,这是个名将的种。

这等于是杨赐的遗言了,杨赐死了以后,杨彪继承了这种观点,一直还在维持着和皇甫嵩的联系,总算没有解除和皇甫嵩的合作。

皇甫嵩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无比的珍视,接到任命之后,立刻开始准备,对当前局势进行分析,收集情报之类的,对于将要面对的局面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他现在基本可以确定了,并州“匪患”是个很大的坑。

那绵延不绝的庞大山脉之中,藏着的山匪少说也有三四十万人,就算不是统一指挥,单对单消灭他们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更别说对方有熟悉地形的主场优势,而他没有,大军进入山区,看上去威风凛凛,但是山匪们往深山老林子里一钻,大军就是两眼一抹黑。

怎么打?

找不到人,怎么打?

这场仗不好打,很不好打,甚至有很大的可能要翻车,但是这个坑不管多大,他都要往里跳,他别无选择。

这个机会要是错过了,他就完了。

皇甫嵩带着一份担忧和九分无奈,纵身一跃,放弃了治疗。

于是在刘宏召见皇甫嵩商讨军机的时候,皇甫嵩提出了不少意见,包括但不限于军队数量不能少于五万,还要有相当部分的骑兵之类的。

对此,涉及到大用兵和用很多钱的事情,刘宏非常不愉快。

他又一次想起了远在凉州都不忘记给自己搞钱的刘备,顿时觉得看眼前的皇甫嵩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讨厌。

一个两个只为了自己建功立业而考虑,根本不为他要花多少钱考虑,等他们建功立业了,作为皇帝,刘宏还要给他们更多的赏赐!

事儿都是他们搞出来,匪患也是他们搞出来的,现在花着我的钱,立着他们的功劳,完了还要我给他们赏赐,这天底下还有道理可以说吗?

刘宏气的不轻。

但是没办法,那群该死的贼匪都已经打到河东郡和河内郡了,再不遏制他们,估计雒阳都要危险了,届时,他屁股下面这张位置恐怕也要不稳了。

尚书台稍微核算了一下军费,让刘宏知道这一战自己预计要花多少钱,看到那个数字的时候,刘宏觉得自己的心在一抽一抽的疼。

这仗能打下去?

最后还是赵忠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他提出,并州还有一支力量可以为朝廷所用,那就是王庭南迁至太原郡兹氏县的南匈奴。

第二百九十八章 南匈奴造反

南匈奴原先的驻地在西河郡的美稷县,在并州稍微靠北一些的地方。

原先美稷县还算是不错的一块地方,气候适宜,水草丰美,但是近些年美稷县的气候越发不是人能忍受的,南匈奴无法忍受,日子过不下去了,于是向雒阳朝廷请求南迁。

他们的请求得到准许,被朝廷南迁到了太原郡兹氏县附近,就此安居下来。

他们的生活无以为继的时候,朝廷伸出了援手,现在不正是他们报恩的时候吗?

赵忠认为,利用他们参与作战,不仅可以少用兵力,还能以各种理由削减赏赐,总比直接调动更多需要大额赏赐的三河骑士要好。

三河人被骗多了,学精了,不好骗了,可南匈奴傻了吧唧的,好骗。

刘宏想了想,觉得赵忠所言有理。

于是本着能省就省的原则,刘宏给了皇甫嵩调动南匈奴骑兵的权限,又下诏给南匈奴单于羌渠,命令羌渠准备好至少一万名南匈奴骑兵听候皇甫嵩的调遣,准备和皇甫嵩一起讨伐并州山匪。

南匈奴产于羌渠对雒阳朝廷还是比较恭顺的,虽然小偷小摸小摩擦没少搞,但大体上还是安稳的,比较听话的,属于鸽派领袖。

整个南匈奴也因为长久听从雒阳朝廷的命令,整体而言,对雒阳朝廷是比较恭顺的。

所以得知雒阳朝廷的命令之后,羌渠便下令让南匈奴左贤王征发兵马,听候皇甫嵩的差遣。

南匈奴的领导层大部分还是被汉帝国给喂饱了的,有好处拿,他们也愿意出点力。

可关键问题在于,并不是每一个南匈奴部众都很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做这种对他们来说收获不大的事情的。

而且现任单于羌渠对于整个南匈奴部众来说都不是什么特别具备魅力和威信的领导人,有什么好处他都率先想到他自己,而不喜欢和部众分享,所以部众对他多有怨言。

之前,雒阳朝廷也曾征发南匈奴骑兵作战,造成南匈奴骑兵的大量损失,且赏赐也没给到位,信誉不太好。

于是这一次作战的消息传开之后,南匈奴部众们很快就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又要被雒阳朝廷坑到死。

怀疑的声音一旦出现,就开始有很多人不愿意响应号召,不愿意被征发作战,但是雒阳朝廷的召令和单于的命令如果不遵守,就是叛逆之罪,是要流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