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139章

作者:御炎

难不成是我的态度太和蔼,以至于你搞不清楚现实状况?

念及朱儁,刘备不想和孙坚把话说得太明白,给他留了一点面子,但是孙坚就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得罪人了吗?

别的不说,在今古文之争已经脱离斗争高峰的时期,江东势力对于古文学派来说已经没那么重要了,他再随便得罪人,就真的混不下去了。

摇了摇头,刘备抽出一点时间去见了孙坚。

见了刘备之后,孙坚便开门见山。

“君侯,听闻君侯将要赴凉州出任凉州牧,坚虽不才,却也有助力君侯之心,愿为君侯冲锋陷阵,不知君侯为何不来找我?”

要不是面对着孙坚,刘备的白眼都能翻上天。

说你没情商,那是不对的,说你情商高,那更是不对的。

你对自己能不能有点清醒的认知啊?

愿意为我冲锋陷阵的人能从刘宏家门口排到颍川去,难道我缺你一个?你谁啊?奥特曼吗?

于是刘备考虑了一下措辞。

“文台啊,我不是没有考虑过你,但是我考虑到你是扬州人,生长于东南,对于西北气候可能不是那么的习惯,我很担心你在那边水土不服,所以我还是打算主要招募北人去凉州。”

孙坚听后,只是哈哈一笑。

“君侯多虑了,坚之前跟随君侯在凉州作战,并无任何不适感,君侯爱护之心,坚心领了,但是坚更愿意沙场征战,建立功勋!”

刘备舔了舔自己略有些干裂的嘴唇,从桌案上拿起一杯水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

“文台啊,你呢,现在在雒阳有军职,贸然离开不是妥当的事情,恐怕会让大将军有所不满,我思来想去,还是不要让你为难了比较好,你且留在雒阳,一定会有更好的机会等着你。

你看现在这天下不稳的模样,谁知道江东之地会不会出什么事情?我听说之前有不少太平道贼人潜逃到了江东,搞不好就是在谋划什么起事,你留在雒阳,到时候机会有的是!”

孙坚一脸诧异。

“太平道贼人?去江东?什么时候的事情?坚为何不知道?”

你是真的傻还是在装傻?

刘备快忍不住了,正准备和孙坚摊牌,结果关羽正好在这个时候进到军帐里了。

“兄长,你让我统计的河东郡兵员名单我给你拿过来了,现在……嗯?孙文台?”

关羽一眼看见了孙坚,面色瞬间冷了下来,刚要开口斥责孙坚,但是刘备快速迎了上来。

“云长,你来的正好,我还有事情要和你说,来来来,我跟你讲啊,河东郡募兵的事情啊,还有些事情要做……”

刘备走上前拉住了关羽的手,把他拉出了军帐,掀开帘子的时候还特意回过头和孙坚打了个招呼。

“文台啊,我还有事情要去办,今天就先到这里,你回去吧,以后有空多联系。”

说完,刘备转身就走。

第二百四十八章 荀彧上门

孙坚愣愣地看着刘备走向关羽,然后两人一起走出了军帐,随后便没了身影。

他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他是不是被刘备敷衍了?

刘备怎么好像很不愿意和他说话似的?

他忙追着刘备的背影走出了军帐,掀开帘子一看,满营地都是来来往往办事的人,身边的人走来走去,每个人行色匆匆,仿佛都有做不完的事情。

而只有他,一个人站在原地,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得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关羽被刘备拖着离开军帐之后,很是不高兴。

“兄长,你这是做什么?孙文台那种见利忘义的小人,你怎么还和他说话?要我说,直接把他乱棍打走也就是了,何必对他那么客气?”

刘备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云长,你知道什么叫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吗?”

“啊?”

关羽有些迷糊:“这……是什么意思?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但是……”

“云长,你记着,只要你不觉得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刘备拍了拍关羽的肩膀,无奈道:“我是不想把话说得太明白,给孙文台留一丝颜面,也给朱公留一丝颜面,不想把事情做得太难看。

可谁知这厮完全没皮没脸,对自己做过什么事情,得罪了什么人,一点数都没有,站在那边言之凿凿,说什么要为我冲锋陷阵,我是无言以对了。”

“无耻之徒!”

关羽深吸一口气,怒道:“兄长,要不要我去教训一下孙文台?这种无耻之徒怎么还有脸站在您的面前狺狺狂吠?”

刘备摇了摇头。

“算了算了,好歹也是朱公拜托我照看的人,虽然这人实在是不怎么样,我也不想把关系闹得太僵,让朱公为难。”

“就这么放过他?”

关羽不满道:“他能留在雒阳,全靠兄长为他谋取职位,他不仅全无感恩之心,还背叛兄长,如此毫无廉耻之心的人,就该让他受到惩戒!兄长和不找人将他的职位剥离,把他赶回江东?”

“会有人教训他的。”

刘备笑了笑,缓缓道:“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我毕竟也不是什么恶人,不帮他也就是了,他继续在雒阳晃荡,一定会遇到那个生命之中注定要惩戒他的人。”

刘备都这样说了,关羽也就没说什么。

不过他也觉得,只要刘备不帮他,在这个权贵遍地走官员不如狗的雒阳城里,孙坚的道路绝对是举步维艰。

没能得到任何结果、带着一丝迷茫和一丝尴尬,孙坚回到了自己的营地,见到了正在焦急等待的韩当。

“刘玄德那边怎么说?”

孙坚看着韩当,张张嘴,好一会儿才憋出了一句话。

“他说我是东南人,不适应西北的气候,所以让我留在雒阳。”

站在一旁无所谓的程普心有所感,只是一叹,没说什么。

他对孙坚遭遇这个结果是早就有所预料的。

刘玄德不是什么大善人,被得罪到这个份上,没有对孙坚下手,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比大多数官僚都要心胸宽广了。

韩当却是一惊。

“坏了,刘玄德肯定是因为之前的事情感到不快了!否则不会这样说的!您当时为什么要做那样的事情呢?到头来什么也没得到,还开罪了刘玄德!往后可如何是好呢?”

孙坚被韩当一顿埋怨,心里的不爽也爆发了。

“我又不是他的门生故吏!我想怎么做,难道不是我自己决定的吗?而且我带着江东子弟出征,不还是为了给所有人争取军功吗?没有军功,我们这些边地人拿什么立足于雒阳?你如何敢责怪我?”

韩当意识到自己的语气不太对,赶快向孙坚道歉,但是他依然觉得孙坚的事情没做对。

“您说过,朱公之前对刘玄德评价非常高,也告诫过您,刘玄德是能够提拔您向上的人,建功立业是人之常情,但是雒阳这种地方,没有人提拔,没有人照顾,功劳再大,也会被忽视啊!”

孙坚怒不可遏。

“没有他刘玄德,我还能被困死不成?朱公朱公朱公,你少拿朱公来说我!现在能带着你们获取功名富贵的人是我!不是其他人!你怎么敢为其他人说话?这难道就是你的忠义吗?”

韩当被这一顶大帽子给盖在头上,顿时不敢再说别的话了,只能低头向孙坚道歉。

程普从头到尾都没说什么话。

但是离开军营之后,韩当心中的郁闷还是不能消失。

他明明也是为了孙坚着想,孙坚怎么就那么说他呢?

而且孙坚这个事情做得确实不地道,明明是他的错,他倒觉得是别人的错?

他对孙坚的这种行为感到不满。

后面几日,刘备还是紧张的忙活着募兵的事情,统计士兵名册,给士兵制造名牌,然后随时把募兵进度告知刘宏。

差不多募兵十天之后,军队已经招募了两万五千多人,完全按照他之前定下的规则在选拔,而目前,还有差不多两万多人报名想要参军,筛选还将继续,标准的执行也会更加严格。

而在这期间,刘备陆陆续续的就把自己的州牧府属官给召集的差不多了。

他利用自己身为州牧可以自行辟召属官的权限,对身边一直跟随他的亲信们做了妥善安排。

他辟召韩浩出任主簿,辟召简雍出任治中从事,辟召阮瑀出任文学从事,辟召甄俨出任簿曹从事,辟召尹达、孙乾共同出任簿曹书佐,辟召国渊出任功曹书佐。

又辟召关羽出任兵曹从事,辟召张飞出任武猛从事,辟召董璜出任都督从事,辟召夏侯渊出任督军从事,辟召夏侯惇出任监军从事。

后面又主持精选,从庶务部年度考核优秀人才中遴选前二十名分别出任凉州十郡的部郡国从事和典郡书佐,另外还有一个荀彧被他辟召为荣誉虚职议曹从事。

这些职位都安排的差不多了,荀爽适时的安排荀彧登门拜访刘备了。

老实说,荀彧是那种第一眼看上去就绝对不会讨厌他的人,任谁也不会讨厌一个面如冠玉、气质温润、说话斯斯文文、浑身还带着香气的男人。

气质这两个字,刘备自打见了荀彧之后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不得不承认,荀氏家族对荀彧的教育是非常到位的。

荀彧此来,首先就是感谢,他感谢刘备给了他一个前往凉州随他出任官职的机会。

这个机会对于现在的荀彧来说,十分的有意义。

刘备笑了笑,摇了摇头。

“你的叔父已经把你的遭遇告诉我了,你的处境的确不轻松,而这一切,自然也不是你的错,所以我才愿意给你一个机会,三千万钱,确实不少,但是我把人才看的比三千万钱要重多了。

所以,荀彧,我给你这个机会,是希望你可以向我证明你配得上我给你的机会,我品评一个人,不会看他的名望如何,名望这个东西,对于高门士族来说,并不算什么,我更相信我自己的眼睛。”

第二百四十九章 徐晃来投

刘备的话说的并不客气,但是荀彧似乎对此早有预料。

“彧名声再大,也不会比您的名声更大,名声对于您来说,确实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彧也希望向您证明,您给我的机会,并没有白费。”

“似乎你对自己很有信心,如此,也好,你叔父对我说,荀氏子弟该学的都已经学过了,如此,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直接用成绩对话吧。”

刘备拿起一片竹简,在上面写了一道命令,递给了荀彧。

“你拿着这个,去军营粮库找甄俨,甄从事,他会给你安排你要做的事情,很多,很杂,也会很累,但是我不会因为你是荀氏子弟,就不让你做。”

荀彧双手接过竹简,微微一笑。

“彧绝不会让您感到失望,也并不仅仅只是想做一个无足轻重的议曹从事,彧会竭力得到君侯的信任,使君侯愿意托付更多的大事。”

“好,我喜欢有志气的年轻人。”

刘备这话说的底气十足,一点都不脸红。

尽管荀彧只比他小两岁,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荀彧的地位是远远不如他的,他这样说,没有任何人会提出什么不满的意见。

除了对人才的招募和安排,刘备对于军队的招募也非常上心,从军队第一天招募人员开始,他就每天都会抽时间亲自到募兵处视察,并且观看募兵情况。

等募兵有一定规模之后,刘备就开始进行军队的整编工作,并打算即刻开始进行新兵训练。

三河之地经常有招募军队出征的情况出现,所以很多三河之地的壮丁本身就会有从军经验,技战术之类的是有一定基础的。

不过考虑到东汉武将的水平层次不齐,以及未必每一个招募来的士兵都有技战术基础,所以他还是决定进行新兵训练。

这方面的经验他是有的,幽州老家的老部下们就是这样训练出来的,后来刘备跟着卢植学了专业技能之后,还专门编撰了《步骑操典》用来总结经验教训,传授部下练兵之法。

后来随着他带的兵越来越多,打过的仗越来越多,他又对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做了更正,将《步骑操典》给优化了好几次。

所以本次建军之前,他就召开军事会议,把部下将领们和中层军官们召集起来,亲自给他们传授《步骑操典》的要义,搞出一套学院派的作风。

反正刘玄德练兵,最开始不是训练技战术,而是训练队列,训练军阵,训练士兵们服从命令的水平。

这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所必须要经过的道路,令行禁止是强军的基础条件,个人武力在军队这个大集体面前实在不能列于第一位。

这一点在之前的战争中屡次得到了印证。

东汉军制五人一伍、有伍长,十人一什、有什长,五十人一队、有队长,百人一屯、有屯长,二百人一曲、有军侯。

千人一部,有校尉则校尉领兵,没有校尉就设军司马,军司马属于校尉的副职,再往上,则是一般设校尉管理,大战出征的时候,临时设中郎将统兵,以为主帅。

部以上的编制一般为营,一营兵马到底有多少就看情况设置,有些时候一个营不过千人,有些时候却能达到万人。

刘备在明确一部千人设军司马统领的基础军制之上,设三部为一营,即一个营的编制规定为三千人,每营设一校尉管理。

所以整个募兵结束之后,标准结果应该是十个营,三十个部,一百五十个曲。

按照这样的编制把军队整编,然后展开新兵基础训练,对他们进行军阵队列的训练,同时,也要对他们展开基础文化教育,让不识字的士兵脱离文盲状态,学会基础读写。

这也是增加军队战斗力和纪律性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不过根据目前募兵的结果来看,本身就识字的参军者还真不少,稍微统计一下,具备基础读写能力的士兵在整个募兵群体中占比超过百分之十五,大大超过了东汉人口的识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