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洪武当咸鱼 第164章

作者:火红的鸡枞

因此,一众文官听到是这三位大神,无不震惊得目瞪口呆。

就在众人惊诧莫名之际,朱元璋再次开口。

“原来是三位大贤呀,不知三位大贤为何跟在咱大孙身后?”

“回禀陛下,草民等三人有感于三皇孙殿下的诚心向学,为人至善至孝,已经接受他的拜师礼,正式成为了他的师父。”

如果说看到三人上殿,众人已经足够惊讶。可当三人说出成为朱允熥的师父之时,一众文官则集体傻眼。

此时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变天了!

这三人可能对朝中的六部大佬影响不大,但对于朝中的中下层官员来说,却有着极其强大的影响。

很多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出自三人门下。

礼部尚书赵勉脸色当场就变了,额头上甚至渗出细密的汗珠。

工部尚书秦逵更是心里一沉,暗暗想到一种可能,那就是朱允熥所写的文章,会不会出自这三人之手?

否则,以朱允熥的年纪,怎会想出如此精妙的办法?

要知道,寻常皇子、皇孙,连宫门都没出过,就算出过宫门,也是被外边的花花世界所迷花了眼,又岂会关注官办作坊之事?

工部侍郎邵永善最为尴尬,他可是直接出自秦亨伯门下,早年间曾在其门下修习制艺文章,得到过秦亨伯的不少指点。

如果公私合营的建议出自秦师之手,那他刚刚可是有欺师灭祖之嫌呀。

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秦师年轻的时候,就颇有嵇康之遗风,喜欢跟匠人们混在一起,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

若是他替朱允熥写下此等文章,那真是再正常不过了。

老朱坐在高处,将底下众人的表情全部尽收眼底,他见下边的官员惊讶得差不多了,当即看向大孙说道。

“爱孙,工部侍郎对你提出的公私合营之事颇有疑虑,不知你可否亲自为其解惑?”

朱允熥一听是这事,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

这事太简单了,他可是有着超越大明几百年的先进经验呢。

什么国营、私营,还是公私合营,这都是套路呀!

朱允熥在人群里看了看,随即将目光落到站在老朱下手的一个穿着红袍的官员身上,心里暗道那所谓的侍郎应该就是他了。

“敢问这位侍郎,你有什么疑问尽管问吧!”

邵永善看了看朱允熥,又看了看朱允熥身后的三人,心里就是一阵打鼓。

但自己刚刚已经把话说出去了,此时万万没有收回的可能,只能硬着头皮重复一遍。

“敢问吴王殿下,您提议的公私合营可有具体的章程,对于日常经营的选任标准有哪些想法?”

“另外,如何保证兵器的质量,以及防止工匠私自打造兵器,妨害江山社稷之安全?”

朱允熥闻言淡淡地道。

“就这么两点问题吗?”

“暂时就这两点!”

“好!”

朱允熥略微沉吟一下说道。

“选人之事好办,首先负责日常经营之人,必须懂得生产。其次,经营之人必须懂得经营之道,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对于选人这块,我建议从匠人中遴选。”

“就算他们对经营之事不甚精通,但最起码能保住一头,那就是懂得如何生产。”

“至于监管之事,我建议采用正副厂长制。”

“正厂长负责生产、经营、管理等一切事务。副厂长由工部,或者地方官府派人担任,但不得插手作坊内的任何管理之事,只有查账、监督之权。”

“如果一个不够,还可以多设置几个,比如说有人专职查账,有人专职监督质量之类。”

“互相监督,互相牵制!”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听到这话,无不震惊于朱允熥的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尤其对于其最后说出的互相监督,互相牵制之语更是惊为天人。

此子才多大年岁,竟能懂得牵制之道!

相对来说,官员们的反应还好,毕竟他们有部分人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杨新炉等三人早就给朱允熥写好的答案,他只要照本宣科就行了。

老朱的反应才叫一个夸张,激动得直接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老朱作为朱允熥亲爷爷,太知道这孙子的底细了,他昨天才从乾清宫的龙床上爬下来,根本就没时间和这三个人商量。

而且,在他写下那篇文章之时,还没拜这三人为师,根本不可能受三人点拨。

因此,大孙今天在朝堂上所说的话,完全是出自这孙子自己的想法!

这一刻老朱的心里充满了骄傲和自豪的情绪,甚至生出有孙若此,夫复何求之感慨!

“邵永善,你现下可还有疑问?”

第一百七十五章 皇爷爷,我劝你善良!

邵永善本来已经悄悄地往后退了,想悄无声息地回到人堆里,不惹这个大麻烦。

可刚退到一半,就听到老朱这样问,给他恨得心里都要骂娘了。

这不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吗?

一边是六部尚书,以及京城上千的文官集团。一边是曾经的授业恩师,以及一个皇帝陛下非常喜爱的小皇孙。

自己只是个小小的侍郎,不管选择支持哪边都要得罪另一边呀!

“陛下……臣……臣……”

邵永善略微纠结一下,顿时把皮球传给自己的顶头上司。

“微臣觉得吴王殿下说得很有道理,但微臣才疏学浅,目前还看不出什么问题。陛下如果心存疑虑,不妨问问秦尚书?”

秦逵正皱着眉头深思呢,突然听到这话心头都是一跳。

这尼玛是要坑死我呀!

皇帝陛下摆明了要支持孙子,你把我扔出去干嘛!

老朱听到这话果然转向秦逵,笑吟吟地看着秦逵说道。

“秦逵呀,你觉得此法是否可行?”

“微臣……”

秦逵也不想惹这个麻烦,赶忙看向一旁的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

“陛下,微臣也觉得吴王殿下所言甚是有理。但此事牵涉户部和兵部,毕竟不管是农具的分发,还是兵器的调拨,都需要户部和兵部配合。”

“如果陛下不急的话,请容微臣和户部、兵部的两位尚书商量下,改日再给陛下答复。”

老朱在朝堂上跟他们斗了二十几年,一听这话就知道这厮是想拖延时间。

“哼哼!”

“不必那么麻烦,你们就在大殿上商量,今天必须商量出个结果!”

兵部尚书茹常和户部尚书陈宗礼,见秦逵一句话就把他俩牵扯进去,心里那叫一个恨啊,恨不得踹死这多嘴多舌的家伙。

这点小事他就不能一个人扛着,非得把他们俩扯进来?

虽然两人心里恨不得掐死秦逵,但依然要硬着头皮站出来跟他商量。

其实所谓的商量,就是互相扯皮。

“我兵部不管那些,我们只要兵器合用,不连累前线将士就行!”

“我户部也不管那些,只要你工部打造的农具能耕地就成!”

“你们……”

老朱看着这仨人演戏,心里一阵冷笑,琢磨是不是再换一批六部官员。

老朱为何说“再”呢,那是因为早年郭桓案的时候,他已经换了一批了。

当时从京城六部到地方官员牵涉了几万人,全都被他给咔嚓,以至于当时的六部尚书团灭!

只是近几年他年岁大了,气性不像以前那么大,这才杀得少了。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也是怕杀光了没人给他干活。

毕竟六部尚书跟普通官员不同,这玩意是需要一步步历练、培养的。

套用后世的一句话就是,朝廷培养个官员真的很不容易。

老朱听了一会儿,见他们短时间内整不出个所以然,就想打断他们的话,让他们滚回去研究。

反正今天就是炫耀一下大孙新拜的三个师父,现在目的已经达到,而且远超自己的预期,也就没必要听他们聒噪了。

可就在他想开口打断这三只蠢货的时候,大殿上突然响起一道弱弱的声音。

“三位尚书先别吵了,要不然你们把官办作坊承包给我,我先帮你们管管?”

老朱一听这话就眉头皱了起来,赶忙喝止了大孙。

“住嘴!”

“朝堂之上,哪有你说话的份!”

老朱是真急了,正所谓多做多错,不做不错。

他既然存了立朱允熥为嗣君的心思,怎舍得让他趟这个浑水?

做好了不见得是功,做错了肯定是过。

到时候朝野上下一片指责,势必会对大孙的声望造成影响。

三位尚书听到朱允熥这话眼睛却是齐齐一亮,几个人眼神交汇,立马心领神会地朝着朱允熥躬身一礼。

“吴王殿下公忠体国,实在是让臣等佩服之至。”

“您若是真能接下这份重任,那可是为朝廷帮了大忙!”

朱允熥自动无视了老朱的呵斥,开心地跟三位尚书讨论起来。

“好呀!”

“那就把官办作坊都包给我好了,我也不多说,一年一百万两银子还是能做到的!”

工部尚书秦逵一听这话,赶忙看向一旁的户部尚书陈宗礼。

虽然全大明的工匠都归工部管,但工部的开支可是要靠户部拨款的。

如果户部不拨钱,他们连购进铁料的钱都没有。

户部尚书也非常想促成这件事,巴不得让吴王殿下在庶务的岔路上越跑越远。

只是听到他张口就要一百万两银子,让他感到非常难办。

朝廷不就是因为缺钱,才想到要搞什么公私合营么。你这一开口就要走一百万两银子,让别的部门咋活?

“吴王殿下,一百万两太多了,户部实在是拿不出来,您看十万两行吗?”

朱允熥听到这话整个人都麻了,他说的一百万两承包费,是说他每年给朝廷的银子,不是找朝廷要银子!

要知道全国工匠几十万人,每个府县都有官办作坊,这一年创造个几百万两的利润跟玩一样,他拿出一百万两银子给朝廷,已经够黑心了……

因此,听到户部尚书反向讲价,朱允熥心里的惊诧可想而知。

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朝廷压根就没意识到工匠们的价值。

既然你们这么蠢,那我就只能不好意思了,嘿嘿嘿……

“户部尚书,十万两银子实在是太少了,还不够给工匠发工钱呢,您能不能多加点?”

陈宗礼也觉得十万太少了,朝廷正在北征,需要的兵器数量巨大,这点钱可能都不够买铁料的。

但一想到户部的存银,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讨价还价。

“那就再加五万两!”

“如果吴王殿下还是嫌少,那本官也实在没办法了。这还是从京官的官俸里挤出来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背地里骂本官呢……”

朱允熥也见好就收,当即应承下来。

“那就十五万两吧,但不能拖延付款,你们要是拖延一天,我这边就拖着不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