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84章

作者:小鱼的命运

照片上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夏的过去和未来。

当天,纽约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这些中国留学生的到来,当然,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到来意味着什么,更多的只是图着新鲜。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纽约的一家旅馆里,一身洋装的滨田彦藏在看到这篇报纸时,顿时惊呆了。

“中,中国向美国派出了留学生!”

滨田彦藏是日本历史上颇有名气的人物。1850年,滨田彦藏在船从江户回家的途中,遭遇了暴风雨。在漂流过程中,他得到了一艘美国船只的救助。因无法回到闭关锁国的日本,滨田彦藏被迫在美国生活了八年。

1859年6月,滨田彦藏以美国领事馆翻译的身份,重新回到日本。但因当时日本正值“安政大狱”的高潮,滨田彦藏本人处于被攘夷派志士盯上的状态,不得已又返回了美国。后来在他的朋友、时任美国国务卿苏厄德的推荐下,还得到总统林肯的接见,成为了唯一见过林肯的日本人。

尽管他见到了林肯,但却无助于解决他的困境——找不到工作,无力糊口,不但他如此,和他一起“逃出日本”田边一郎也一样,他们都是被攘夷派志士盯上,不得不逃出日本的,可历尽千辛万苦来到美国,在生存问题上就犯了难。

“哎呀,到底还是中国啊!他们居然这么快就派出留学生!”

田边一郎盯着报纸,语气里充满了羡慕。

“真不知道,江户的那些该死的家伙,要是知道这些,会作何感想,他们就不知道,现今世界,想要立足于世,就必须求学于西洋嘛!现在,就连中国也在学西洋之学啊!”

“是啊,这才是中国啊!中国真的是让人敬佩的国家啊!居然断然向西洋派出了留学生!”

惊愕间,滨田彦藏对身边田边一郎说道。

“田边君,我们去拜访一下他们吧!”

“拜访他们,他们会见我们呢?”

田边的问题,让滨田彦藏笑道。

“他们为什么不见我,我可是连林肯总统都见过!好了,我们去他们住的地方拜访他们吧,不过,我虽然小时候学过南京话,可现在都忘得差不多了,田边君,你呢?”

“我,可是可以写汉诗的!”

田边一郎大笑道。

“我们去拜访一下他们吧!”

第143章 廉价劳动力

对于滨田彦藏来说,当他和田边一郎乘飞云号抵达南华之后,他只觉得自己简直就是置身于梦境一般。

或者说,就算是做梦,他都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离谱的梦。

十几岁就流落美国的滨田彦藏,对美国是极其熟悉的,自问对西洋也不陌生,他了解蒸汽机,了解机器,也知道工业革命,他甚至还是一个熟练的水手。

他自己曾作为以美国领事馆翻译的身份回到日本,在日本时,他曾不止一次告诉日本人,必须要向西洋学习。

只不过他的行为激怒的攘夷派,不得不逃亡美国。

至于于他一起逃出日本的田边一郎,他的想法很简单,学习多年英语的他,想跟着舰船去美国,而目的就是是想了解美国为什么这么强大,能造出这么大的舰船。

当然了,他和滨田彦藏一样,在美国都碰到了生存问题,尽管出于好奇,会有美国人邀请他们作客,但是工作?肯定是找不到的。

从报纸上得知中国向美国派出留学生后,他们前去拜访时,才知道发生了一些误会,留学生是中国人不假,可他们并不是清国派出的,而是来自南华。

面对这两个能说一口流利英语,而且还会华语的家伙,想到朱先海的嘱咐,巴菲特自然动起了心思。

精通英语和汉语的日本人,这不正是朱先海需要的吗?原本他是计划到抵达伦敦后,再给香港或者上海的洋行发电报,让他们于日本雇佣人员的。现在有人上门了,那里能错过。

廉价劳动力啊!

于是乎,走投无路的滨田和田边就随“飞云号”一路穿越大西洋,抵达了传说中的南华。

而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南华,却深深的震惊了他们,无论是在码头见到轰鸣的机器,还是工厂区高耸的烟囱,都表明着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随后,他们又见到大队的西式军队。

震惊他们的是什么呢?

无论是这座城市,还是轰鸣的机器或者大队西式的军队,他们都不是西洋人的!

甚至也不是大清国的!

而是华夏的!

华夏啊……

这个词语好像挺遥远了?

毕竟,在日本人的心里,他们眼中的中国截止于大明,清国……只是清国而已。

以至于,滨田彦藏他们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的时候,他们还愣了很久。

他们口中的“华夏”,是那个“华夏”吗?

在得知这里的一切都属于姓朱的中国人时。田边的心里自然犯起了嘀咕,难道他是大明中国遗民的后代?

尽管他们的疑问没有答案,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这里他们不用再考虑生存问题,他们得到了一份工作——翻译。

怀揣着好奇心,滨田彦藏和田边一郎与同船的一百多名工程师、技师一起到了公司大楼,作为翻译的他们,在登计录册,分配宿舍之后,看到一个中国人时,田边便主动走上去,用流利的南京话问道。

“你好先生,我是来自日本的田边一郎。”

被拦住的钱德山,诧异的打量着这个打扮怪异的家伙,说道,

“日本?你会说官话?”

“是的,在下是巴菲特先生推荐来的英汉翻译,以后请多关照。”

“一定,一定,日本……嗯,离中国也不远嘛!鄙人钱德山,是公司董事长的助理。”

钱德山本想正正衣襟时,刚一动手才想到,他穿的不是马褂。

“呀,居然是董事长大人的助理,请问董事长阁下在吗?我可以拜见阁下吗?”

“嗯,董事长他去工厂巡视去了,只要你们好好的为公司效力,以后肯定有机会见到董事长的。”

这倒不是钱德山在搪塞,朱先海确实去了工厂,上次人生模拟的结果,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真正的生存压力。

想要在这个乱世生存要靠什么?

无他,实力也。

只有实力足够强大才能在这个时代生存下来,才能够在未来的“图存之战”中生存下来。

“咚、咚……”

在振华钢铁厂锻造车间里,一台大型的蒸汽锤附近蒸汽升腾,伴随着金属的锤击声,火红的钢锭在蒸汽锤的击打下,崩飞的火星就像节日的烟花似的四处飞散。

“先生,这台30吨蒸汽锤是全世界最大的蒸汽锤之一,全世界只有施耐德-乐魁索公司能够制造出如此庞大的蒸汽锤……”

作为施耐德公司派出的工程师,皮埃尔·路易自然处处维护着公司的利益,对于去年,克虏伯公司制造的那台高达50吨级的“Fritz”超级汽锤,理所当然的飘没了!

“所以,我们才需要更大的蒸汽锤,如果你们公司愿意转让蒸汽锤技术的话,我们愿意采购两台40吨以上的超级汽锤。”

又一次,朱先海笑呵呵的提出了他的要求。

去年,公司从施耐德公司引进了这台蒸汽锤,原本引进蒸汽锤的初衷是用于生产蒸汽机以及机械配件。不过,眼下朱先海更希望把它应用于兵工厂生产上,未来的火炮口径会越做越大,装甲越造越厚,超级重锤是绝不浪费。

而全世界能提供的超级汽锤的,非施耐德莫属。1843年,施耐德公司改良的蒸汽锤后,一口气将施耐德公司的钢铁生产效率提高了十倍。这种效率让全欧洲的同行都瞠目惊舌,纷纷改弦易张,也在自己的工厂里安装各种型号的汽锤。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间,乐魁索公司一共生产了近百个蒸汽锤,除了二十多个保留在了自己的工厂里,其他则卖去了欧洲各处。

尽管从施耐德购买蒸汽锤,即便是超级汽锤也不会有任何限制,但是朱先海更希望获得技术转让。毕竟,将来无论是生产火炮亦或是装甲,都离不开超级汽锤。

而在模拟器中,在战争中制约南华军备生产的,就是重型机械的的数量不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蒸汽锤数量不足,小到步枪的生产,大到火炮、蒸汽机以及舰船装甲的生产制造都离不开蒸汽锤。

在英美等国禁运后从军舰装甲钢到锅炉钢板以及大口径火炮的生产都受到了限制。一定程度上来说,蒸汽锤的数量不足,尤其是大型蒸汽锤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南华的军备,影响了战争的进程,现在这个问题当然要重视起来。

“先生,这并不是我能决定的,需要乐魁索那边才能做出决定,不过我想,只要价格合适,公司是不介意转让技术的!”

皮埃尔·路易的回答,让朱先海笑道。

“当然,我肯定会开出一个让他们满意的价格。”

第144章 南华的大金矿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封锁,只要出得起钱,那些公司,准确的来说,那些资本家们就会毫无顾忌的把他们最先进的技术或者产品卖给任何国家。压根就不需要考虑国家层面的禁止。

这种自由贸易的时代,大概持续到……下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年月,苏俄就是在这样的自由贸易中,从世界各国引进了大量的机械装备以及技术,甚至还委托美国公司设计航母。

总之一句话,在这个资本横行霸道的时代,钱才是万能的。

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不仅能让南华引进机械设备,还能引进其技术,还有各行各业的技术专家,就像另一个时空的苏俄一样,通过大规模引进设备和外国专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充足的资金。

发展才是硬道理,但发展的前提是要有钱!

尽管巴菲特在伦敦、巴黎那边正埋着坑,可两百万英镑,也就只能满足一时的需求!南华的发展需要长期的资金注入,尽管海伦制药公司作为现金奶牛的赚钱能力颇为可观,可只有一头现金奶牛是不能满足需要的。

“可惜南华没有金矿啊!”

尽管心里这么感叹着,但是很快,朱先海就给自己找到了一个金矿。

前后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功夫,在南华湾右湾入口处的磐石岛上就建成了一间不大的工厂。

所谓的“磐石岛”是一个长约1.5公里,宽不过数百米的小岛,在南华湾的规划中,右湾将是未来的海军基地,海岸线处高达近百米的崖壁将海湾完全的拱卫其中。在模拟器中,即便是英美海军的炮击,也不曾给基地造成任何损失。

而“磐石岛”就右湾入口最重要的防线,为了保护右湾特意建设了一座炮台,而这间工厂就位于炮台内部,由此可见这座工厂的与从不同之处。至于厂区外则是武装的警卫,砖木结构的厂房不但墙头上围着铁丝网,甚至就连同空中都有铁丝网。

如此戒备森严的地方,到底在生产什么?

没有人知道,武装的警卫并不清楚,他们得到的命令很简单——任何人试图闯入或者擅自外出,一率击毙!

伴随着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发电机开始转动了,置身于有些昏暗的隧道内,朱先海盯着眼前的电解糟,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他根本就是一心一意的扑在这间秘密工厂里。

从设计发电机到设计生产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这间工厂,应该说车间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一手创建的,就连同工人也是由他亲手培训。

这间小型工厂生产的产品其实非常简单——电解铝。

铝在自然界中并不是以自由状态出现的,它最初是由德国化学家沃勒分离出来的,然后由著名的法国科学家圣-克莱尔·德维尔在1854年生产出了少量铝。德维尔用昂贵的钠法通过化学反应得到金属铝,开始了商业产铝的进程,尽管如此因为生产工艺复杂,且成本极高,造成了铝的产量极少。在这个时代“铝”与那些名贵珠宝摆在一起,被称为“德威尔的白银”,

正因为“德威尔的白银”昂贵且罕见,才有了皇帝带货——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自己制造了一顶铝王冠,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尊贵无比。不仅如此,在举行宴会时,他使用的餐具也是铝制的。

而这正是朱先海一心扑到这间工厂上的原因——为了开辟新财源。

“通过电解,铝被分离出来沉淀在坩埚底部,同时释放氧气……”

与这个时代的跟随德维尔的人们都试图降低钠的价格,以降低新电化学工艺的成本不同,朱先海直接选择了电解法。

铝的电解工艺直到1886年才由美国人霍尔和法国人埃鲁特,在互不知晓的情况下各自发明出相同的专利,尽管这场专利官司在美国打了十五年。但是作为铝电解工艺发明人的霍尔还是成了传奇,他赢得了美国专利史上最大的一笔财富。

而现在,朱先海所需要的仅仅只是复制铝的电解工艺,然后生产电解铝而已。

然后呢?

当然是向国外出口铝了,不,是出口“德威尔的白银”。

这种白银也就是只比黄金稍微便宜一点而已。

“工厂的生产需要持续运行,因为如果停止运行,槽内就会‘凝固’,导致槽内的金属无法使用,需要被清理和丢弃。所以在生产的时候,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生产……”

朱先海一边解释着生产工序,一边亲自指导着两名主管如何操作设备。

尽管工厂是一天两班的轮班制,但实际上,却只有六名雇员——白班和夜班主管,和四名“炉工”来负责这些电解槽,所谓的工厂,其实也就只有两个带阳极的铸铁“电解槽”。

“悬挂的导线连接在水平铜母线上……炉工生产时要注意打壳时,一定要戴上橡胶手套……”

在朱先海的指导下,很快,第一批铝锭就生产了出来。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这间只有6名雇员的小型试验工厂,等到工厂的主管、炉工熟练的掌握生产工艺后,工厂每天的产量已经超过250磅!

尽管厂子里的主管以及工人并不知道,这些“银白色”的金属是什么玩意,但是当朱先海带着2000磅铝离开工厂时,他的内心却是激动到了极点。

“目前市场上的铝价格大概是每磅550美元,也就是说,工厂每天的赢利接近14万美元,一年差不多就是……5000万美元!”

瞬间,朱先海愣住了,他甚至特意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那家被警卫把守的工厂。

盯着那座“金矿”,他发现自己的格局小了!

这可是一座一座年产量足足四五十吨“金矿”啊!如此庞大的金矿,就是搁全世界,那也是独一份啊!别说是普通的金矿了,哪怕就是旧金山。那边的黄金产量也不一定能够比得上这座矿。

而且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把产量加倍甚至翻上个几倍,当然前提是只要保证电力供应。

如此重要的地方。自己居然只派了这么点人看守,简直不可原谅的错误啊!

现在黄金价格也就每磅650美元左右而已,这么一座大金矿,怎么能只有这么一点人看守?

即便是厂里的这些人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生产的是什么。也不能这样疏忽大意了。

毕竟安全第一。

“不行,要多派点人,嗯,可以在这里建一所海军军校,把厂子办在军校里,有几百,上千名海军军校的学生守着,这下总安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