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鱼的命运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而已。
什么事情都要立足于当下,而当下就是……东瀛绝对不愧为帝国的模范殖民地,这里生活着两千六百万的对帝国忠心耿耿的帝国皇民。
不过帝国皇民永远都对帝国本土的人充满了羡慕之情,当一辆车身上书写着“帝国游学团”的大客车,在江户街头行驶时,周围的人们无不是投以羡慕的目光。
帝国游学团……车上坐着的可都是从帝国本土来的人啊!
五年前,为了加深下一代对帝国的了解,帝国文部与移民署等机构合作组建了“帝国游学协会”,利用移民船空舱组织学生乘船前往包括北方领地、东瀛都护府以及非洲殖民地等地进行游学,让他们直观的了解帝国的海外行省以及殖民地。
毕竟,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或者成为帝国中枢的事务官员参与制定殖民地政策,或者作为官员前往海外省、殖地民,为帝国行驶统治之责。
“自1864年第一批‘和女’以‘契约女仆’的名义抵达南华,再到帝国设立东瀛都护府,大量和女以女仆的身份前往帝国本土,先后有超过600万和女嫁入帝国本土,从这一点来说,帝国与东瀛是血脉相连、血脉相通的!”
导游是位年青的东瀛少妇,穿着东瀛特色的和服,和服源于汉服,却又与汉服稍有不同,这也是东瀛的特色,她的声音是典型的和女的声音——轻柔且甜美的。
当然了,也总会让那些正值青春期的少年们,心情充斥着某种燥动,事实上,对于翼州第六国民中学的学生们来说,在他们得知将要到东瀛游学时,无不激动的大吼一声。
众所周知,东瀛……那可是男人天堂啊!
为什么是天堂?
因为在这里,即便是最普通的大明男儿也可以艳遇连连,温柔多情的和女见到大明男儿时,裙带都是系不住的,在和女们看来,大明男儿个个都是身强体壮,浑身都是腱子肉,一看就是“无肉”不欢的。
越是青春期的少年,就越有某种渴望与冲动。
“在你们的正前方,就是江户的老街……”
女导游带着略为自卑的语气介绍道,
“就像你们看到的,这里的建筑都是传统的和式建筑,以木制结构为主,尽管简陋且矮小,但是东瀛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地区,这种轻木结构的建筑在地震时,即便是垮塌,也不会给人带来多大的伤亡。”
“这也算是优点啊……”
孙文喃喃地自语道,看着车外的这座与华夏传统城市似是而非的城市,他的心情显得有些激动。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虽然帝国的科技发达,经济繁荣,在来东瀛之前,他们中的不少人觉得,这里的一切除了和女之外都是不值一提的,在真正来到东瀛之时,他们却还是难免为受到当地独特的文化而感到震撼。
第一次来到江户的孙文,和他的大多数同学一样一夜无法入眠,甚至接下来的几天都处于一种相当亢奋的状态当中。
他们激动与亢奋,并不仅仅只是因为见到了特殊的文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感受到了帝国的强大与辽阔。
从帝国本土越过辽阔的太平洋抵达东瀛,这样的远行,让他们所有人都深切的感受到了帝国的辽阔,也正是在这样的游学之中,这些帝国的青少年们心中的已经形成了一个早期的帝国观。
什么是帝国观?
这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人生观的形成,但可以肯定一点是,当完整的帝国观在他们的心中形成之后,他们会主动的维护帝国的利益,他们会深知帝国海外省和殖民地于帝国的重要性,并且会千方百计的维护他。
这也是为什么要开展“帝国游学”的原因,就是为了促进帝国的青年们,能够充分的了解帝国遥远的海外领地和殖民地。
而不至于因为不了解,或者说因为对其的了解仅局限于文字和图片,因此在未来的某个时期轻言放弃,就像二战后的英国的工党政府一样,那些从未踏出英伦三岛的工党高官们非但对殖民地没有丝毫感情,甚至压根就不明白殖民地于英国的重要性,为了换取民众的选票,以“挥刀自宫”的精神,放弃了英国数百年的基业。
这种“挥刀自宫”让英国不需要负担沉重的军费,不需要负担殖民地的开支,当他们把那些资金在改善民生为借口投入到本土的时候,大英帝国的命运就注定了,在庞大的帝国瓦解时,英国经济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才走出战争的阴影,而一战结束后,依靠殖民地的输血与市场,英国只用十年就全面复苏。
失去殖民地民英国从此成了一个二流国家。
归根结底到底,英国殖民帝国的瓦解,尽管有外部的压力,可本质上还是因为工党政府的短视。
对于朱大皇帝来说,这就是前车之鉴,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授意官方成立“帝国游学协会”,这种游学不仅仅局限于帝国精英的子女,而是涉及到帝国上下的大多数年青人。
海外的游学,有助他们了解海外,并且形成初步的“帝国观”,这对于帝国未来的有益而无害。
第1072章 日月永照、国祚永昌
“当欧美的少年们在昏暗的血汗工厂里艰苦度日的时候,在他们稚嫩的脸庞,因为繁重的工作而失去童真的时候,在地球的另一端,有那么一群少年,却在阳光下游历着帝国各地,感受着帝国的繁华与富足……”
对于东瀛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是幸福的。
当他们那些欧美的同龄人在黑暗血汗工厂里艰苦度日的时候,他们在法律的强令下在教室里接受教育。
尽管东瀛是帝国海外省,可是这里和大明一样,实施着相同的六年制义务教育。这里的孩子们不仅可以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而且在中小学之中也提供免费的午餐。相比于欧洲的那些血汗工厂中的儿童,东瀛的孩子们无疑是幸福感爆棚。这当然也是东瀛人心向帝国的原因。
为了降低游学开支,游学团会在附近的学校用午餐,和往常一样,孙文和同学们来到附近的小学校时,无论是校长还是老师,或者学生,都热情的欢迎他们的到来。
在学校的食堂里,那些年幼的孩子们无不是好奇的打量着孙文等人。
看着他们高大的身体,强壮的体格,无不是在心里暗自感叹道。
真不愧是大明人啊!
大明人个个都是高大威武的,大明人的相貌英俊,大明人……任何一个东瀛人都可以说出一百个大明人身上的优点。
当然了,他们也能挑选出自己身上的一百个缺点,什么个头矮啦,什么罗圈腿啦,什么牙齿难看啦……总之,一句话,东瀛人就是典型的矮穷挫。
“又是鱼肉啊!”
看到到餐盘里领到食物——一碗糙米饭、几块鱼肉,再加上几片青菜,这就是东瀛学校的午餐。嗯,还有一杯牛奶——这是用帝国生产的奶粉制成的复原乳。
得益于广泛的潘帕斯大草原帝国的畜牧业非常发达,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肉食,而且还提供了优良的奶源,早在帝国成立前的十五年前,南华就已经大量向欧美出口奶粉。
而根据“帝国青少年营养餐计划”,大明帝国的在校学生每天都要供应一杯牛奶,除了新鲜牛奶之外,奶粉制成的复原乳就是最方便的选择。
东瀛作为帝国的海外省,理所当然的也推行这一计划,刚开始时,这里的牛奶都是来自帝国本土的奶粉,而随着虾夷地畜牧业的发展,东瀛已经实现了牛奶自给。
牛奶是自给了,可肉类却不行,这里的营养餐以鱼肉为主,对于已经接连几天不知肉腥的孙文等人来说,这确实有些难以忍受啊。
“哎,我都想学校的红烧牛肉了……”
“这成天都是鱼肉鱼肉的,一丁点胃口都没有了……”
“可不是,闻着鱼腥味都想吐了……”
听着他们的话语,小峰和夫嘟嘟嘴说道。
“真是一群不知道珍惜的家伙!”
在东瀛的传统之中是不鼓励吃肉的,之所以不鼓励,倒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吃素,而是因为……吃不起。
劝人吃素难,劝人吃肉却容易得很。
谁不知道肉是个好东西了,但是非常金贵。对于大多数家境贫穷,甚至连吃饭都吃不饱的东瀛人来说,学校里有肉有饭有牛奶的营养午餐,是他们每天唯一能吃饱的一顿饭,无论是周末,还是假期,他们都会在梦里梦到营养餐。
现在听到有人吐槽营养餐不好。
孰可忍,小子不能忍,不过只有九岁的小峰和夫倒也不敢大声抱怨,只是随口用日语嘟嚷了一句,就在他以为只有自己才知道时。
那边有一个衣袖上带着风纪委员袖章的学生,就走到他身边大声说道。
“刚是是你说土话吗?”
瞬间……食堂里的所有的眼睛都盯着他了。
土话……就是日语啊!
“报告,我,我刚才一时没有忍住。”
“学校校纪规定,学生不得说土话,黑川把牌子拿过来!”
很快,一个一尺宽的纸牌就被挂到了小峰和夫的胸前只见上面写着五个大字。
“我爱说国语。”
然后他被命令站到校园中央,
孙文等人有些不解看着这一幕。
“许校长,这是怎么回事。”
许成才是来自帝国本土的小学校长,面对同学们的问题,他充满歉意的说道。
“哎呀,让诸位见笑了,都是许某教育不足,学生们在学校是学国语,写国语,可偏偏有一些孩子受家人影响难免会说些土语,所以才会让他们挂上牌子反省一下……”
大明无论是本土还是海外省或者殖民地,都只有一种官方语言,那就是华语。
但因为有几百万和女在大明生活,所以日语不可避免的大明留下了一些痕迹。类似“纳尼”、“亚麻跌”、“开磨叽”之类的词语,多多少少还是难以避免的被保留了下来,尤其是在夫妻之间,其中情调谁用谁知道。甚至就连同帝国本土的一些少年也会经常说些适合开车的日语。
在大明……从来没有人去禁止这些。
可是在东瀛,在学校中说“土话”,也就是日语就是大忌。适当的惩罚总是少不了的,这里是小学,所以只是挂个牌子反省几个小时,要是中学的话,那就是精神注入棒,直接让注入精神了。
“同一个帝国,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文字,日月永照、国祚永昌……”
在许校长解释着华语的重要性时,他突然像是想到什么似的,看着学生们说道。
“同学们,让我们与帝国翼州来的学长们,为我们的帝国共同高歌一曲吧……”
说罢,他就带头领唱道。
“日月国旗迎风飘扬……”
在校长的歌声落下后,同学们都跟着站在食堂里唱起了这首《歌唱祖国》。
“日月国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永远保持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永远保持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辽阔的大洋,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强大的帝国……”。
在校园里,在食堂中,激昂的歌声在那里回荡着……
第1073章 争先甘做刀下鬼
“号外,我东瀛拔刀队于夏威夷,再展雄风,尽斩美国鬼畜于阵前……”
在报童的喊声中,原本正在赶着路的人们纷纷驻足停下,围着报纸抢购着报纸,在买到报纸的第一时间,他们一边看着报纸上的新闻,一边欢喜的称赞道。
“哎呀,特攻王宫,阵斩鬼畜,可真不愧是我东瀛男儿啊!”
“吆西,帝国男儿本应如此!”
尽管报纸上的新闻已经是二十三天前的“旧闻”了,而且还是发生在万里之外太平洋中部许多人听都没听小岛上,但是这并不妨碍东瀛列岛的人们为之欢呼,为之庆祝。
东瀛人为什么会如此激动?
其实这和东瀛人自然有很大的关系,在东瀛并入帝国之后,东瀛人是极度自卑的,他们不仅贫穷而且个头矮小,简直就是矮穷挫的当世代表。
在帝国之中这些东瀛人,想要摆脱贫穷的命运,往往只有两个选择,女人进入女仆学校,然后前往大明,就像顺口溜里说的那样“东瀛妹,站起来,勇敢睡上主人床。”
至于东瀛的男人呢?
武士们的选择就是出征为皇帝陛下,为他们的主公而战。
于是乎,在东瀛各省呈现出一个特殊的现象,武士们把女儿姐妹送到女仆学校,然后自己提着武士刀加入了非洲军团。随着非洲军团在遥远的的非洲上凯歌频奏,那些在贫穷中极度自卑东瀛人狂热地沸腾起来。
在东瀛列岛各地从达官显贵直到普通百姓,到处都沉浸在一片欢呼、鼓噪声中。东瀛的报纸上每天都重复着一个声音:皇帝万岁!扩大帝国在非洲的胜利。
东瀛人什么时候取得过如此辉煌的胜利?征服过如此辽阔的土地?这样的胜利,让东瀛人在自卑之中找到了一丝自信。
沸腾的人们在东瀛列岛组织集会、请愿,在列岛上窜来窜去,疯狂地鼓噪着,欢呼着,尽管大多数人贫穷依旧,但是来自遥远大陆的胜利却刺激得矮小的东瀛人热血沸腾。
对于贫穷且自卑的东瀛人来说,那些与胜利有关的消息,总能让他们找回些许自信,前线的胜利让他们与有荣焉,面对报纸上对“帝国武士刀”的赞美,与有荣焉的他们所感受到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
只不过,随着帝国在非洲远征的结束,殖民地疆域的固定,“帝国武士刀”也沉寂了。
对于这些东瀛人来说,他们所悲伤的,从来都不是在远征中死了多少人。而是再也不能够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对于他们来说,不能继续为大明做牛马。这绝对是一件非常遗憾的,甚至让人失望的事情。
当然了,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什么呢?
是大明从来没有亏待过自己的牛马。即便是做大明的狗都是一种幸福,更何况是做大明的牛马呢。
当然是身在福中福上加福了。
而现在,在很久没有享受到这种福气的时候,突然之间幸福又再一次降临了。又一次,“帝国武士刀”再次出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激动的人们当然会欢呼,会兴奋,为之骄傲。
“帝国风气护身宝,武士自古尊如魂。可叹自打幕府后,日渐凋零武士刀。重振雄风再出世,今日何分敌与我。争先甘做刀下鬼,若是大明男儿魂。今日不死待何时,勿落人后留骂名。直到敌灭亡,并肩共前进,寒光齐出鞘,决死冲向前……”
这一天,在东瀛列岛的各地,不知道多少东瀛人,因为夏威夷的这一场小小的胜利,喝着产自在成功群岛的那些廉价的用生产蔗糖后废弃的糖蜜酿成的朗姆酒,高唱着这首因为《非洲军团远征记》而闻名的于世的“帝国拔刀队之歌”,此时,人们的心情是激荡的。
在浓烈的朗姆酒酒精的刺激下,他们一遍遍的高唱着这首歌,想象着特攻队手持武士刀冲向敌阵时的绝然英姿。
“争先甘做刀下鬼,若是大明男儿魂。今日不死待何时,勿落人后留骂名。”
……
受限于时代通讯的限制,等到发生在夏威夷的事件传到大洋两岸,新闻已经变成了二十天前的旧闻。不过即便是如此,消息传到美国时,仍然在美国引起了一片哗然。
所有的“哗然”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大明帝国夺走了夏威夷。
夏威夷被大明夺走了,所谓的“夏威夷共和国”不过就是大明主导下的傀儡。
至于美国移民发动政变的行为,则被美国人理解成为“一群英勇的美国人在反抗王权暴政”。许多美国报纸纷纷抗议着大明帝国的残暴——他们用武士刀砍死了许多美国人。
“……在当今文明世界,总有那么一些野蛮人混迹其中,他们手持武士刀,毫无怜悯之心的将人们的身体斩成两截,在血泊中他们甚至狂笑着提着死者的脑袋……”
看着报纸上的报道,王有龄这位刚刚结束对美国访问的帝国行政院前协理大臣,忍不住出言赞叹道。
“东瀛男儿……此真不愧是我帝国之利刃啊!”
上一篇:开局复活始皇帝,打造万世大秦!
下一篇:混在洪武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