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541章

作者:小鱼的命运

“赫兹!”

几乎是一种本能,杂志封面上的议文名让朱大皇帝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了这样个名字。

“《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怎么会?”

朱大皇帝匆匆的翻开这篇文章,这是一篇通过试验证明“电磁波”存在的论文。

电磁波是谁提出的?

是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他是当年朱大皇帝在欧洲亲自招揽的学者之一,两个人在飞艇上还有过一番交流。尽管在大明麦克斯韦开创了大明的电磁学,但直到四年前因病去世前,他都没能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虽然,大明已经有了无线电台,那怕是早就实现了洲际无线电报通信……但是电磁波仍然“没有被证实”。

这是不是很神奇,这就是一种没有理论基础的设备。

可是现在呢?

电磁波被证实了!

被一个大明的学者给证实了!

在台灯的灯光下,仔细的翻看着这篇论文,良久之后,朱大皇帝才放下论文时,他的神情中尽是震惊状,甚至就连同嘴唇也是轻轻颤抖着。

之所以会如此激动,是因为这篇论文的含金量是极其惊人的。

好一会,朱大皇帝才又仰身靠着椅子,在欣喜的点头之余,又拿起了桌上的杂志,有点激动的说道。

“我的天,这绝对是一个重量级的,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发现啊!”

第1067章 科学家才是流量明星

诺贝尔奖……

在1882年的世界肯定不会有的。

实际上现在的诺贝尔,最多也就是瑞典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仅此而已。

为什么会这样?

没办法,他的路被朱大皇帝给走死了啊!

在他开始研究硝化甘油炸药时,南华就把硅藻土炸药投入了实战,几年后以硝化甘油为主的“炸胶”又取代了硅土炸药。

没有了这两个大杀器,诺贝尔炸药公司……直接凉菜了。

没过几年,南华化学公司又推出了“硝酸铵炸药”,再到后来的“苦味酸炸药”以及“TNT炸药”,可以说南华化工在高能炸药的道路一路绝尘而去。

再后来呢?

帝国石油公司又在俄罗斯投资了巴库油田——世界上很少有人知道,相比于炸药,巴库油田才是诺贝尔最大的财富来源。正是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让他成为巨富,也是他能够创立诺贝尔奖的原因。

什么是炸药奖啊!

分明是石油奖嘛!

但是在这个时空,大明帝国却1871年,就与俄罗斯皇室合作,在巴库买进了大片的租借地,然后从墨西哥调去了大明最好的钻井队,使用当时全世界最好的蒸汽钻机,打出了一批高产油井——“在一个月里喷出约350万桶原油”。这是东半球和世界第一口“万吨井”,真是石油滚滚流。由此大明在俄罗斯开创的高度一体化的大型石油联合企业,主宰了俄国的石油贸易。

不过,尽管几年前诺贝尔兄弟也进军的了巴库,但是他们显然无法与帝国石油相比。

诺贝尔的路被走死了。

那诺贝尔奖呢?

未来会不会有,朱大皇帝不知道,但是现在……

面对这样一份重量级有论文,朱大皇帝的知道,成立“炸药奖”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不对,不应该是“炸药奖”,应该是……成立“皇家奖”。

“是时候了!”

看着手中的这篇论文,朱大皇帝颇为欣喜的点了点头。

这篇论文不仅总结了“电磁波”这个重要发现。而且与赫兹的证明论文不同的时,他还通过实验确认了电磁波是横波,具有与光类似的特性,如反射、折射、衍射等,并且实验了两列电磁波的干涉,同时证实了在直线传播时,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从而全面验证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的正确性。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使它更加优美、对称,得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现代形式。

将杂志放下之后,朱大皇帝走到了窗外,站在阳台上,他眺望着满是繁星的星空,此时,他的神情中显得有些得意。

科学!

科学的重要性,无需用文字去描述,它是世界文明前进的根本,是国家强大的保证,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

科学技术,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基础!

正因为深知科学的重要性,朱大皇帝才会不惜代价的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建立大学,在世界范围内引进学者,知名的,不知名的……大明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学术环境,最充足的研发资金。

即便是有的欧洲学者来了走,走了来,朱大皇帝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他们能撒下科学的种子,对于大明来说,就是赢!

经过二十年如一日的发展,现在!当年撒下的种子,终于结出了它果实,甚至已经在不经意间成长为一株苍天大树了!

从发现在X光,再到过去的十几年里,大明的学者们的无数研究成果,再到眼前的这篇论文!

所有的一切都在证明着——大明的科学技术已经开始走向了良性自我发展的高速公路了。

“真的很想知道,这篇论文会在科学界引起什么样的轰动啊!”

正像朱大皇帝想的一样,这篇论文一经发表,就轰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由法拉第开创,麦克斯韦总结的电磁理论,至此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甚至在许多物理学家看来,1882年,成了近代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沈宏宇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麦克斯韦发现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就在这篇文章在全世界引起轰动的时候,沈宏宇的生活仍然和过去一样,似乎没有多少改变。

他仍然是徽州第十三国民中学的一名物理老师,每天仍然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授课,他的学生中,既有华裔,也有欧裔,当然也有混血儿。

在徽州这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

这一天,和往常一样,在骑着来到学校的时候,沈宏宇压根就没有注意到,学校的大门前来了很多人,他们大都是带着照相机的记者,他们无不是充满期待的看着远处。

这些记者们早就习惯了像这样的等待,只不过过去他们所等待的是那些电影明星。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随着大明电影业的发展,早就涌现了一批电影明星,他们有的人凭借着演技,有的人凭借着相貌而深受市场的欢迎,关于他们的话题总能够吸引世人的眼球。

尽管如此,在大明最受欢迎的明星仍然是那些学者,因为从官方层面上对于学者是推崇备至的。每年的新年之前,皇帝都会邀请优秀的学者到皇宫做客,参加宴会,在皇宫短住。

皇家的这种重视自然也让民间对学者们极为重视。重视的不仅仅是学者本身,而是学者们的学识。

况且在华夏的传统之中,对于知识就是极其敬重的。而这种对于知识的敬重在大明变成了对科学的敬重。这一优良传统在大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至于所谓的电影明星,或许他们会吸引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在传统的观念之中他们也就是“戏子”而已,至于所谓的艺术家?他们配吗?不是年龄老,就能称得上老师的,顶多也就是……老戏子。

至于刚刚接受过采访市长,校长和学校的其它老师,也不时的把目光投向远处,甚至就连同平时进校后就会迅速进入教室的学生们,也在那里看着等待着什么人。

“来了,来了……”

几乎是在沈宏宇的身影出现在街口的时候,就有人指着他喊道。

“沈先生来了,沈先生来了……”

老师被称为“先生”很正常,但是被一群人围堵就很不正常,还不等沈宏宇弄清楚是怎么回事,甚至他还没下自行车,在校门前就被数十名记者团团围住,几乎所有人都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语的喊道。

“沈先生,沈先生,我是《大明日报》的记者,请问你知道你的发现对世界科学界来说意味着什么吗?”

“沈先生,我是《南华日报》的记者,请问您是怎么发现的‘电磁波’……”

“沈先生……”

这是一个崇高科学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科学家才是最耀眼的明星,他们的身上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环,他们的成就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改变着人类的生活。

这些科学家们就像是二十一世纪最炙手可热的流量明星一样,他们的一言一行总是会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追捧,他们会被崇拜,被追捧,完全是因为他们的发现,总是会深深的改变世人的生活……

第1068章 为了全人类

《自然》杂志的读书有很多,但是从来不局限于学者,许多普通人样也会订阅这份科学学术杂志,毕竟这是一个崇尚科学的时代,当然,这本学术杂志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得懂的。

但是对于身为医生的彭科福来说,读懂他压根儿又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是如此,虽然作为医生,但是他仍然会常年订阅《自然》杂志。大明的医生们往往喜欢订阅《帝国医学会杂志》,但彭科福和大多数知名医生不同,他并没有留在帝国本土,而是来到了有着帝国煤炭之都的贝专纳。

贝专纳,在另一个世界被称为博茨瓦纳,生活在这里的人是茨瓦纳人,当年帝国陆军就是在这里实施了人类史上的第一次机降,成功的把英国人挡在了贝专纳以南地区。

事实证明,帝国的军事远征是正确的,仅仅只是一年后,地质学家就在这里发现了罕见的大型煤矿,不仅煤炭的品质优良,是低硫低灰的优质烟煤,而且还是露天矿,于是乎,帝国对贝专纳地区的矿业开发开始了。铁路从西非海岸的鲸湾越过沙漠一路修到了贝专纳,现在每年都有上千万吨煤炭经过铁路运往大明。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彭科福来到了这片贮藏着无数黑金的矿业之都,在充斥着煤炭灰尘的矿区成为了一名医生。

矿区里到处都是浑身黝黑的矿工,在这里别说是这些土著人,就连彭科福白色的医护服,同样也会落满了灰尘与煤粉,和往常一样,在进入办公室,彭科福就问道。

“杂志到了吗?”

在得知没到之后,他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

“这个月怎么了,比往常晚了十天了。”

从衣架上取下白色医护服,抖了几下后,就在彭科福准备工作时,门突然打开了,只见几个土人抬着一个担架走进来对他一边比划,一边用生硬的华语说道。

“尸体,尸体,一块,一块……”

“雪莉小姐,付一下钱,”

说话时,彭科福已经开始检查起了尸体,尸体是刚刚死去,稍做检查后,他的唇角轻扬,对护士吩咐道。

“雪莉,给成田打个电话,让他过来。”

说着话,他就自己把尸体推进了解剖室,打开无影灯后,他用水管清洗着尸体上的血污。

此时,彭科福看着这具尸体的神情显得很是严肃。

这具尸体正是他所需要的那种——年轻且标准的肌肉组织和皮肤,解剖这样的尸体,然后再制成标本。

这正是他来到这里的目的,作为一名医学生,在医学院学习的时,他就曾懊恼过解剖书籍的滞后,不仅滞后,而且还非常粗糙。

“我们生长在这个科学倡明的时代,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有责任为世界医学界,留下一个新的篇章!”

三年前,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医生的彭科福在医学会的年会上发表了这篇演讲,随后他就离开了大明,来到了这片殖民地。

为什么来这里?

就是冲着这里的尸体——一块钱一具尸体。在大明很难买到尸体,因为华夏讲究一个入土为安,欧裔也是如此。

但是在非洲,当地土人没有那么多讲究,只要给钱,他们愿意出卖一切。

在过去的三年之中,许多当地人都知道了有一个买尸体的医生,很多人死去后,会把尸体送到他这里换钱,面对这么多的尸体,彭科福开心坏了,工作狂上身的他,有时候一天连轴转工作18个小时不嫌累。

在他工作的时候,有时候会一边捧着盒饭一边解剖尸体,还请了一组画家在旁边给他绘制解剖好的人体、组织、器官……

这份绘制工作不但超级重口,还得动手能力极强。有时不得不先刮下筋膜,然后锯开骨头,画家们才能画出精细的动脉图。

成田等人都是他来到这里之后雇佣的画家,作为知名的医生,他几乎把全部的财产都用在解剖事业上。

“冷柜里都已经放不下了,要不然最近就不收了……”

看着解剖台上堪称完美的尸体,彭科福有点舍不得,唯恐错过了购买其它尸体的机会。

“要不然,去租一个冷库吧,”

彭科福自言自语道。

贝专纳特别区不仅有煤矿而且畜牧业发达,因此盛产牛肉,当然也就有数量众多的冷库。面对解剖室尸满为患的局面,彭科福就选择了租冷库存放尸体。

在随后的日子里,彭科福继续带领着十几名助手,和继续解剖研究着尸体,而画家们则在一旁描绘着精美的画作,这些毕业于江户或得长崎美术学校的画家们,并不知道自己绘制的这些精美的图画是什么。

但是仅仅只是几年之后,正像彭科福说的那样——这是大明医学界献给全世界医学界的礼物——《人体解剖学图集》,一经出版就被外科医生一致认为是地球上最美的人体工具书!

书中每一页、每一幅解剖图的细节和色彩,即使现在看来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精致!

一幅内脏部解剖图竟挤下了300多个标注,很多专业名词也是由彭科福首创,是人们从未听过的。

解剖图里的皮肤、肌肉、软组织、神经、器官、骨骼……每一笔都绘画得无比细致而精准。

这本书在医学界引起的轰动是前所未有的,甚至有许多医生认为,它的出现推动了外科医学前进了三十年!彻底终结了外科学的蒙昧时代!

只不过,没有人想到这一切,始于贝专纳矿区附近的一栋不起眼的两层的小楼。也没有人想到,仅仅几年之后,这里就成为大明最大的外科学术中心,大明的几乎所有外科医学生,都在这里的解剖室进行研究和学习。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彭福科的研究是顺利的,资金一直限制着他的研究,又一次,在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后,稍作清洗之后,他就再一次提笔给皇家医学会会长写信,强调解剖学在外科学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得到医学会的资助。

当然了,他也没有忘记向殖民地当局申请资助……

第1069章 科学家才是当世大儒

特别区总督府是一座华夏式的衙门,辕门外永远都是一副戒备森严的模样,荷枪实弹的卫兵立于门外。

在总督的办公室内,一名陆军准将正接着电话。

“记住帝国对于叛乱的态度,无论任何理由都是不可能接受的,派第三混成旅过去,到那儿去,把他们彻底解决掉。”

准将说着,在挂断电话的时候自言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