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鱼的命运
当年左宗堂让成定康去巴西的时候,对他早就有了相应的安排,而过去的几年,他在北方十二省做的事情,也是有目共睹的,也正因如此,他才有机会进入陛下的眼中。
现在是时候回来了。
“啊!相爷,这,这……”
突如其来的惊喜让成定康一时间居然说不出话,好一会,才站起身来长揖道。
“左相提携之恩,下官粉身碎骨亦难报万一。”
“是陛下用的你,往后,好好办差吧!好了,回徽州前,先去与陛下见一面!”
亲自将成定康送出屋后,看着离去的汽车。
左宗堂先是一叹,然后又是一笑,却没有再说话,眯缝着眼望着天空,此时暮色已经沉,云色晦暗树影萧索,缕缕微风自前吹来,吹动着前方的树木枝条。
许久,左宗堂只粗重地透了一口气,然后转身走入了家中。
……
差不多一个月之后,先是王有龄上书致仕,遵循华夏的旧例,朱大皇帝必定是要加以挽留的,然后王有龄再次止书,再挽留次。
可一可二不可三,等到王有龄第三次上书后,朱大皇帝只能下旨准其致仕。在其致仕的次日,内政部尚书方展博收到诏书出任协理大臣。
三天后,北方重建委员会主任成定康升任内政部尚书。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刚刚致仕的王有龄足足愣了好一会,才感叹道。
“左季生好手段啊!”
他之所以会如此感叹,是因为成定康是出身于“左幕”,左宗堂是下来了,可是他的“左幕”之中却有人入阁,这可不就是好手段嘛!
“相爷,说起来,成定康也是深得陛下信任的人,不论是过去在山西,还是这几年在巴西,他做的事情也是有目共睹的。”
作为王有龄一手提携起来的人,李庆恩是大明的第一代留学生,身为法部尚书的他,曾经在英国留学,在大明属于典型的“知英派”。
“是有目共睹啊!”
略一沉吟,看了一眼李庆恩,王有龄说道。
“这么看起来,你怕是还要再等上几年了。”
法部大明也是极其重要部门,如果内政部虚悬的话,法部尚书接任内政部倒也是正常。而在此之前,王有龄就曾试探过陛下,陛下并不反对李庆恩接掌内政部。
“相爷,下官已经六十岁了!”
李庆恩摇了摇头,然后说道。
“恐怕这辈子也没有入阁的希望了。”
七十致仕,他都六十岁了,而那几个相爷,一个比一个年青啊!十年……等到他们任期期满的时候,他都七十了,还入阁?想什么美事呢!
所以,还是不要再去想它了。
看着似乎有些心灰意冷的李庆恩,王有龄长叹口气,然后说道。
“哎,说起来,我现在倒是想念山西想念的很,当年我初到太原的时候,身边可用之人不多,你当时刚留学归来……”
见相爷主动岔开的话题,李庆恩也没有继续说下去,既然已经没有希望了,那就不用再去考虑了。两人又聊了一会,到最后王有龄说道。
“我打算三天后返回南华。”
“到时候下官必定去送相爷。”
微微点头,王有龄说道。
“往后有时间的话,我们在南华再见吧!”
三天后,在中都火车站的月台上,来了许多官员都过来了,不但像李庆恩这样的一部尚书来了,就连同左宗堂也来了,
握着王有龄的手,左宗堂张张嘴却没有说出话来,他们不仅搭档多年,而且命运也极其相似,毕竟,他们都曾是浙江巡抚,也都是被俘后被“卖”到了大明,谁曾想后来又同时挤身一国之相。
又过了一个月,左宗堂上书致仕,由此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第1008章 泥泞里的钢脚
江山代有人才出。
尽管大明帝国中枢的人事变化,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着大明帝国接下来的动向。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中枢的变化于他们生活影响力来说……几乎为零。
相比于的官场上的风云变幻,普通人关心的是什么?
当然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生活。
老百姓每天开门七件事,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什么帝国的荣耀啦,什么帝国前途啦,距离普通老百姓实在是太过遥远了。
清晨,在鸡鸣声于天地间回响着的时候,在一旁的谷仓里,一身油污的吴华孙就一直在那里忙活着,他面前的一台奔牛24拖拉机,发动机已经被大卸八块了。
奔牛拖拉机,是大明有名牌产量——五年前,奔牛拖拉机公司成立,推出了奔牛16拖拉机,那是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拖拉机,使用16马力汽油机的它,一改蒸汽拖拉机的笨拙,迅速赢得了市场的欢迎,不仅深受大明农民的欢迎,而且还大量出口到欧美。
在过去的几年间,这种可以拖犁、可以播种,甚至拖曳收割机的轻型拖拉机,一直深受市场欢迎,成为许多华裔农庄的标配。
随手从一旁拿起一张报纸,对于报纸上钱德功就任行政院总理大臣的的新闻,吴华孙连看都没看,就撕了报纸的一角,然后取出些烟叶末,卷了根香烟,点着后吴华孙抽了一口,然后自言自语道。
“这个轮子,完全不适用啊。”
盯着拖拉机的车轮,吴华孙的眉头皱成了一团,他的农场距离湿地很近,这里的土壤湿度大,拖拉机的车轮容易打滑,甚至使不上劲,这件事让他一直很心烦。
其实,拖拉机的车轮早先是是钢制的车轮,为了便于在耕地上使用,设计师们对车轮加宽,加大着地面积,减少压强,但效果并不好;后来又在钢轮外加一层橡胶保护层,除了钢轮之外,奔牛拖拉机还有一种汽车一样的充气胎。但汽车轮胎并不完全适用于拖拉机,因为汽车轮胎的沟纹过于浅细。
盯着钢轮外橡胶层上的浅细的沟纹,叼着纸烟筒的吴华孙突发其想道。
“要是换成履带呢?”
曾经是在帝国装甲部队中服役的吴华孙,对于履带并不陌生,毕竟,坦克和装甲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钢铁履带。也正是那条钢铁履带让它能够在泥泞的战场上如履平地。
回忆着在部队中见过的履带,吴华孙理所当然的想起了他退役的时候,与部队签署的“保密协议”。
“保密合同是不得泄露坦克、机枪之类的军事秘密,而不是……履带,就是一个零件而已。”
有的时候,人总是会有一些突发奇想,而在冒出这些想法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这个想法到底是对还是错,但可以肯定的是,尽管对自己说着什么“履带不是坦克是零件”,但是吴华孙还是对零件进行了许多改造,只是借鉴了履带的思路。在完成了履行初步的设计之后,吴华孙径直到了附近的车站机务段。
每一个稍微大一些的火车站,都会有机务段。机务段就是检修火车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机床设备,用于修配火车零件,除此之外,他们也接收外部订单,毕竟,方园上百里,也就只有这个么一个有机械加工能力的企业。
盯着吴华孙拿来的图纸,机务段工程师想了想说道。
“这个些零件都是用钢铸造是吗?”
“对,用钢铸造。”
一一解释着自己的构想,吴华孙问道。
“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一个星期吧,你知道的这种站外的业务,需要排在常规业务后面,你要等上几天。”
“那行,一个星期后,我再过来。”
剩下的事情就再简单不过了,就是签合同、付订金,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了,当然吴华孙也没有等着,回到农场之后,他就开始对车轮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改造,以让它们能够适应钢制履带。
一个星期后,吴华逊从机务段的那里带回来了近三百片钢履带,铸造的履带,机加的连接梢、帽梢,将这些部件一一连接之后,很快两根履带就出现在他的眼前,将履带平铺到在车轮前方,吴华孙小心翼翼的将拖拉机开到履带上,然后拖动履带,最后用连接梢将履带连接成一个整体,用铁锤将帽梢固定后,盯着这个装上一双“钢脚”的拖拉机。
吴华孙自言自语道。
“瞧着倒也像是那么回事。”
在他再一次摇响发动机后,挂上档位,踩着离合器的吴华孙脑深吸一口气,在松下离合器的瞬间,他能够感觉到车轮似乎动了起来,与此同时他的耳边听到类似“铁链的哗啦声”。
“动了,动了……”
吴华孙兴奋的叫嚷着,驾驶着拖拉机驶出谷仓,拖拉机径直朝着房子倒去,用力的转动方向盘的时候,他才想起来——履带不是用方向盘控制方向的。
“不行,得想个办法……”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吴华孙一门心思扑到了他的“钢脚”上,开始了对转向系统的改造,终于在一个月之后,他驾驶着改造一新的拖拉机出现在自家的农庄上,在发动机的轰鸣之中,换上一双“钢脚”的拖拉机在粘重的黑土地上轻易的犁出了几条犁壑。
“比过去快多了……”
吴华孙有点激动的说道。
过去在田里犁地时,拖拉机很容易的打滑,而现在呢?犁起地来可以说是再轻松不过的了。
一天下来,甚至还多犁了十几亩地。
不过仅仅只是几天的功夫,吴华孙给拖拉机装上一双钢脚的消息,就在附近十里八乡的地方传开了,不仅吸引了附近农户的注意,当然也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很快就有记者上门采访了。
面对记者的采访,吴华孙也没有隐瞒什么,几天后,一篇新闻就登上当地的小报……
第1009章 发明家的回报
青州每一天的开始都是同样的景致。
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里酣睡时,一轮朝阳跃出远方的地平线,将笼罩着这座城市的厚厚云层镀上金辉,造成天气晴朗的假象,然后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和大明南部七州两省相同,省府不是靠近海边,就是临河而建,位于巴拉娜河右侧的青州城位于世界最富有的三大粮仓之一——潘帕斯大草原的中心,旧时被称为“罗萨里奥”,早在阿根廷时期就是重要的港口城市,是阿根廷共和国第一面国旗升起的地方。
当然,历史没有现实意义,现在这里是帝国的青州城。
是帝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地,每年都有数百万吨小麦、大豆从这里装船运往欧洲——这也是南部七州两省都有港口的原因,为了方便各省外贸,不至于有什么沿海省靠着港口的便利一家独大。
虽然青州是农业大州,可是并不意味着它的工业不发达,事实上,得益于农业的兴旺,在青州有数家以生产农用机械设备为主的企业以及数百家配套工厂。
以生产汽油拖拉机而闻名世界的奔牛拖拉机公司,就位于青州。
和往常一样,唐少曾每天都像钟表走时一样按部就班,每天早晨7点驱车前往公司,20分钟后准时到达公司,在停车场停好车后,他会在十分钟内抵达办公室。一周工作六天,第七天,他会驱车送意大利裔的妻子和女儿去教堂,然后在附近的茶馆里和朋友们喝茶——他们大都和他一样,是送妻子和孩子去教堂的男人。
在大明,有不少人都和他一样,娶着一位欧裔或者拉丁裔的妻子,她们有她们的信仰,而男人们……往往更乐意把时间放在茶馆里,所以在大明,最大的特色是什么?教堂附近必定有一家供男人品茶聊天的茶馆。
为什么是茶馆,而不是酒馆?
因为华夏的男人……往往不嗜酒。
他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如此按部就班,绝对不会出丝毫差错,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作为工程师的唐少曾这些年,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在进入办公室后,他会先喝一杯秘书提前泡好的咖啡——这是他在美国留学时养成的习惯,这也是他和妻子结婚的原因,作为房东的女儿米雪儿每天都会给他端去一杯咖啡,对于一个十几岁少年来说,总会轻易的沦陷于这样的热情之中。
很多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
手中端着咖啡杯,唐少曾又一次翻看了一下桌上的图纸,作为奔牛公司的总工程师,他最近正在研究着一个新项目——大型拖拉机。
大型拖拉机的优势很明显,功率更大、效率更高。
当然了价格也更高。
不过大型拖拉机的研制并不怎么顺利,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型拖拉机的重量大,地面压力大,在耕地时会碰一系列的使用问题。
“车轮还是要进一步加大啊。”
喝了口咖啡,唐少曾的眉头微皱,正当他准备拿起笔,计算应该把车轮加宽多少时,旁边报纸上的新闻吸引了他的注意。
即便是三流小报有时候也会出现有价值的新闻,各家报社总是互相转载各自的新闻,这份《青州早报》上一篇不起眼的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
“给拖拉机装上钢脚?什么脚?”
端着咖啡杯的唐少曾,盯着报纸上的新闻看了一下,不过只是简单了,看一下上面的介绍,他的眼前就是一亮,急忙拿起挂在衣架上的衣服,在出门时对秘书吩咐道。
“孙经理找我的话,我出去一趟。”
作为总工程师的唐少曾基本上可以自由支配他的时间,他甚至没有去火车站,而是直接驱车直奔300公里外的新沂,还好,帝国的公路建设的还算不错——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斥巨资改修建了数十万公里的柏油公路,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好处也是很明显的:政府可以很快的到达全国各地,不管是收税还是镇压叛乱或者战争,都比以前进步了很多。
当然了,政府并没有亏本——那些道路都是收费公路。修路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赚钱的,因为收费公路效果明显。大量的有钱商人明白道路的巨大潜力,争前恐后的进行投资,迅速发展了大明的交通系统。
通过收费站驶上公路后,唐少曾就以每小时50公里的时速向目的地行驶,尽管公路收费,但是和欧洲一样,人们并不反感收费公路。毕竟,所有人都在感慨旅行时间的降低。从一座大城市到另一座大城市,舒适的汽车可以自由奔跑,快速到达。
因为路上的汽车并不多,在不断的加速下,很快唐少曾的千里马汽车就超过了60公里,其实它最快可以达到67公里,不过很少有人能开到那样的高速。可即便是如此,也比火车快了很快。
在唐少曾抵达农庄时,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为了赶时间,他甚至都没有在服务区吃饭,只是在停车加油时,吃了块面包,然后就直接驱车来到了新沂,又在乡间的土路上开了两个小时,终于抵达了吴华孙的农庄。
“吴先生,这是一份授权书,如果你签字话,我们会像你支付5000元,往后每年公司都会将向你支付1500元的专利授权费,并且以每年5%递增。”
一见到吴华孙,唐少曾就表明了他的态度,作为公司总工程师的他有权根据个人的判断收购一些技术。而在他看来这个履带,绝对是最适合拖拉机的一种技术。
“什么?”
吴华孙惊讶的看着面前的合同,他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你们想要买下它是吗?”
而且他们甚至愿意掏5000块钱!那绝对是一笔巨款啊!况且,往后每年都有一笔钱!这,这样的好事是真的吗?
“没错,我认为他在拖拉机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吴先生,有了这份收入,你和你的家人将会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唐少曾的话,让吴华孙有些心动了,换成谁会不心动?
透过窗户看着窗外的妻儿,想了想了,他说道。
上一篇:开局复活始皇帝,打造万世大秦!
下一篇:混在洪武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