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鱼的命运
兄弟两人一个持国,一个持钱。
将来如果他们兄弟发生分歧怎么办?
所以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公司都不能一家独大啊!
如果不能从现在改变这一切,那么公司未来只会越来越强。
“确实如此,民间的闲散资本是不少啊!要是能把那些资金动用起来,必定将有助于大明的发展。”
扫视了一遍诸人,朱先海沉声问道,
“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陛下,臣以为,可以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至于资金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目前大明朝廷所欠的债务虽然有2亿5千万之巨,但是朝廷的财政收入超过四万万元,我们的财政是良好,将来应该考虑公开发行债券,向民间筹集资金,我认为可以通过向民间发生国债的方式,由政府直接投资15亿元,用于重点工程建设。”
“条件成熟了吗?”
看一眼王有龄,朱大皇帝当然知道,他的“加大国有投资”是什么意思,就是弱化公司作用,加大国有资本。对此他当然不会反对,他的反问。与其说是资金上的,还不如说是问国有企业管理的问题。
毕竟,借款15亿,对大明朝来说,根本没有任何问题,这笔国债甚至内部就可以消化。现在大明的银行存款有多少——足足70余亿!
那些民间资金需要稳妥可靠的投资渠道。如果朝廷要发公债的话,几亿十几亿民间都可以毫不费力吃下去的。
因为大明的信誉好啊!
百姓愿意借钱,毕竟大明朝过去几年里,在铁路等大工程上都会通过发行了债券的方式,一点点的培育国内的债券市场,民众的收益颇丰,自然也就愿意借钱给朝廷了。
朱大皇帝关心的是什么?
当然是企业的管理了!他可不想自己的国营工厂变成一个个洋务运动中的“官办企业”。
毕竟,企业是要发展的,国家队如果没有政策扶持能不能干过民间企业,这本身就打着问号的。
“陛下,即便是公司,也是数百个职业经理在管理,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仿效公司的模式,创办官办企业而已!”
第632章 大明要与民分享
仿效公司的模式,创办官办企业而已!
就这么简单吗?
其实也谈不上多复杂。
毕竟早在公司时代,随着企业的扩大,朱大皇帝就开始效仿后世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又参考这个时代的英国的一些公司经理制度,弄出了公司的经理人制度,从经理的选拔到任命,考核、审查等都有一系列的章程,就现在来说,公司的数百家独立经营企业依然运行良好,虽然多少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那些经理的管理经营倒也还算称职。毕竟公司对管理层的监督是极其严格的。
虽然知道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私人企业的有很大不同,但朱先海还是点点头,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暂时这么定下来的,不过对国有企业的各种章程制度必须先拟定好了。
朕先提几条,一是企业用人必须要严格管理。原则上官员的亲属家人,一率不得在企业内任职,必须要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二是需要成立一个独立监管机构,负责调查国有企业的账目和监管企业管理;三是建立企业重大事务披露制度;四是企业需要按时定期披露财务报表,并且分配股息红利。”
其实和现在的公司管理制度倒也没有太大的差距,唯一就是禁止官员亲属家人的任职,朱大皇帝可不希望他的国有企业,变成后世那种充满各种裙带关系的国企。与其出台什么制度,不足直接禁止。
甚至朱大皇帝都已想好了,回头设立一个机构专门审查国有企业的财务、用人,而且两者不能有任何联系,毕竟,国人总有着能化神奇为腐朽的能力。
随后朱大皇帝又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职业经理的选择,可以直接从公司捞人。
“对了,那些国有企业也可以像公司一样,设立一些产业研究所从事技术研究,同时还可以投资一些专科学校,像纺织、钢铁、船泊、化工、建筑、农业、采矿、金融、商学、管理、机械之类的学校,培养专业人才。”
其实朱先海一手创办的公司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就是人才培养,每年都有上万专门人才从学校毕业,他们或是进入公司的所属企业,或是进入社会其它企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才在他们的领域内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人才再多也不嫌多,仅仅只有公司自己培养人才还是不能满足大明的需求,国有企业当然也要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是,要不然人才,仅仅只有“南华系”的话,对大明不见得是件好事啊!
毕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啊!
其实在朱大皇帝的心里,他当然更渴望大明的民间企业能够越办越好了,但是就眼下来说,这不过只是想想而已,毕竟,大明是一个移民社会,移民社会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当然就是贫富差距小了,那怕是这些年出现了不少富人,但那些人办的企业,规模总归还是太过有限啊!资本多的不过区区几十万,少的可能只有几千元,上万元。
他们想要发展起来,就必须要一点点的完成积累。
大明不可能靠着如此缓慢积累去发展,所以大明只能选择另一种方式——大财团式的发展。
就像公司一样,在南华时代,公司不仅要兴建工厂进行工业上的发展、还要进行城市建设,与此同时,从国民教育直到医疗卫生,几乎无所不包了。
为什么现在近乎一个影子政府存在,也正是如此,在计划经济时代,权力最大的机构是那?
当然是国家计委了!
而在一定程度上,公司现在就是一个掌握了大明经济命脉的超级巨无霸吗?起到的作用,和后世的计委差不多。
不过,从今以后,他不孤单了,还有国有控股企业,嗯,这些企业还可以吸引民间资本嘛。
民间资本,这一次不仅可以吸引民间投资债券,也可以吸引他们投资国有控股企业!
国有控股,对于百姓来说,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渠道,总需要让百姓从中获利吧!
似乎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有老百姓从中获利了,才有可能实现藏富于民的目标。
毕竟,民富则国强嘛。当然这个所谓的民富指的肯定不是那些大富豪,大富商们富裕,哪怕就是给他们前面挂上一个“人民”的头衔,也改变不了大多数人没有富裕起来的现实。
所以,在朱大皇帝的心里,所谓的民富,就是绝大多数老百姓,最普通的老百姓富裕起来。
“既然是国有企业,在建设的时候,可以发行创始股票。”
心得有所动,朱大皇帝直接了当的说道。
“可以拿出20%到30%左右的股份,放在市场上发行,可以推行认购制,”
朱大皇帝一边想一边说。
“可以发生一些小面值股票。”
“小面值股票?”
王有龄有点懵,现在大明就有股票交易所,不过面值都不小,一股至少十几元以上,虽然交易火爆,但是肯定会把普通人排除在外。
“就是小面值股票,大面值的股票减少了小户参与的可能性……我建议股票的面值可以设定到1元,一元就可以作为投资人,参与到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之中,嗯,当然对应的是,每个人只能投资100银元,可以通过在限定的时间内,比如五年内不得转让,这样可以保证所有的大明百姓,都可以在投资国有企业中获利。”
100明元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普通明人4-5个月左右的收入。这当然也是一笔小钱了,眼下大明的工人,即使是农场工人,也能拿得出这笔钱,而且还是闲钱的。
不是因为他们亏也亏得起。
而是因为,为了让尽可能多的人在投资国有企业中获利,这也将是国有企业应有的本分——与民共享发展红利!至少与有眼光的百姓共享,而不是通过人为的设计投资门槛,投资限制,让国有企业的发展红利成为少数权贵们专享的红利。那还是国有企业,当然不是了!
不过就是权贵们变相获得财富的工具罢了,顶多也就是打着国有的名义罢了。
想了想,朱先海又道。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发行国债。这个国债可以直接通过银行发售的,利率嘛就参照过去的就行,总之,尽量让民众享受发展的红利,让绝大多数人都能够从中获利,只有如此,大明才能长治久安嘛!”
其实,对于大明来说,意味着什么?
朱大皇帝本人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明从今天开始变得有些与众不同了。至少在它的崛起的同时,数以千百万计的百姓,或是通过国债,或是通过直接投资,成为了发展的受利者。
受益者和受利者是一样的吗?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区别可大了。所谓的受益者,不过只是在时代进步的环境之中获益而已。他们所获得的不过仅仅只是时代进步的红利。
但是受利者呢?
他们却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直接获利。他们不仅仅可以在时代的进步中从中获利,而且还可以因为投资的收益获取直接的回报。
这才是与民共享!
这才是真正的分享到了时代的红利!
当然了,到时候住大皇帝肯定会制定一系列措施保证——每一个大明人都能够从中获利。
等到一切都结束之后,钱子壮却留了下来,他直接禀报道,
“陛下,我们刚刚收到从美国传来的消息,美国的股市暴跌!”
他的话让朱先海愣了一会,然后说道。
“好了,危机开始了!”
什么?
还没等钱子壮弄明白,朱大皇帝就说道。
“天佑大明,这次咱们终于抢在时间之前了!”
第633章 吓尿的朝天使
天佑大明!
为什么是天佑大明!
当然是因为1873年的这场经济危机了!
对于这场危机,朱大皇帝已经期待了整整一年。
其实,早在几个月之前,朱先海就已经让情报部门关注欧美各国的市场的变化。
四个月前,这场危机的首先从维也纳开始。这是因为那里的活动带有更大的投机性。根据情报部门搜集的情报显示,在1870年到1873年上半年期间,在奥匈帝国共有528次创业活动和证券发行,其总额达到25亿弗罗林,滥设各种为攫取投机利润的银行和建筑公司。
1873年5月9日,维也纳交易所陷入极度混乱之中,这一天在24小时之内,股票贬值了几亿盾,因而被称为“黑色星期五”。接踵而来的是企业大批破产,信用瘫痪,有价证券交易的停止。
危机之前,维也纳开盘交易股票的294家股份公司中,有135家宣告破产。维也纳交易所危机很快波及到欧洲的其他交易所。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随着危机的加深,欧洲各国停止了对美国的资本输出,同时,美国纽约一系列供应铁路资金的银行也停止了对铁路公司和工业界的拨款。
就在今天,1873年的9月18日,随着拥有北太平洋铁路公司大量债券的杰伊.库克金融公司的破产,以美国为主要震源的世界经济危机终于爆发了。
这场危机会持续多长时间?
这是19世纪资本主义危机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它不仅波及范围广、规模大,而且持续时间长,从1873年开始到1879年结束,历时7年!
7年!
大明又赢回了7年的时间啊!
在这七年之中,欧美各国的工业都先后进入了衰退期,只要大明抓住这个机遇,在别人衰退的同时,自身不断的进步,没准七年之后,大明的工业实力就会成为不逊于他们存在!
“钱卿家,情报部门搜集的那些,潜在的收购对象清单罗列好了吗?”
朱大皇帝问道。
在另一个世界里,苏俄就借助经济危机把美国的大批工厂搬回到苏俄重建,在朱大皇帝的计划里,也有同样的计划,削弱敌人的同时,也在壮大自己啊!
“已经列好了名单,基本上都是和公司这方面的专家会商出来的名单,他们已经做好收购准备,就像上次的棉花危机,咱们购买英国纺织工厂一样,随时可以……”
不等他说完,朱大皇帝就摆了摆手说道。
“这次公司就不要参与了,由官方统一处置吧,有的工厂可以重建,有的工厂可以把机器廉价卖给民间,至于公司那边,还是专门发展的好,毕竟,只是一些旧机器,公司就不用插手了,你把朕的意思告诉公司那边,他们会懂得!”
公司的力量眼下不一定需要限制,但是,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一个五年计划,还是抓住机会发展一下国有控股企业的好。至于公司,即便是不需要特别的照顾,他们也足够强大了。
别说是在这个时代,就是在百年之后,恐怕也没有如此庞大的企业吧!
不过,大明的崛起需要这么一家龙头!
“这场经济危机来的刚刚好!”
等到钱子壮离开的时候,朱大皇帝又一次审视了“二五计划”里的铁路以及一系列其它的基础设施的方案。
在制定“二五计划”的时候,朱大皇帝就已充分借鉴了后世摆脱危机最常见的经验——基础建设投资。
还好,大明的基础建设并不完善,还需要修建大量的铁路、公路以及港口、军港甚至要塞等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还需要大量的钢铁、水泥等原料。
“有了这一波基础建设,大明至少可以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剩下的,也就是发展了!”
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朱大皇帝是得意啊,毕竟,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甚至大萧条之后的人类世界已经有很多方式可以应对危机。
但是欧美各国呢?
他们只能任由经济危机在未来的7年之中拖着他们后腿。
……
大明盛德四年九月二十五日,伴随着“新唐山”号的一声汽笛鸣响,在船驶入了临海港的时候,船上的柳重教等人,终于看到了他们心念念的异域的大明。
“这,这……”
惊愕的看着海湾里高耸的楼房,还有那些高耸的钢铁塔吊,这些来自朝鲜的人们,无不是被惊愕的说不出话来,他们甚至都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是人类所创造的。
其实,在这一路上,他们已经历了很多惊讶,别说是浮在海上的铁船了,甚至就是舱室里的抽水马桶,也曾让他们惊为天物。至于不需要火头点亮的电灯,更让柳重教等人一次又一次的瞧着它,想要弄明白它到底是怎么亮的。
这一路上的惊讶,却比不上现在!
现在,当繁华的临海城映入他们的视线之中时,他们所感受到的冲击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毕竟,他们并不是那些普通的劳工,他们是朝鲜半岛上最优秀的人才,即使是理学宗师,那也是需要一定的智商才能成为那样的大牛!
现在一个完全颠覆他们认识的城市,就这样直接了当的闯进了他们的视线之中!
上一篇:开局复活始皇帝,打造万世大秦!
下一篇:混在洪武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