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红 第613章

作者:圣诞稻草人

  理论上应该跟着李孝恭去征讨李艺。

  不过,李孝恭手里的兵马已经够多了,再加上有李世勣和柴绍统领的兵马坐镇,外加小半个河北道府兵坐镇,所以用不到这么多人马。

  所以在殷开山赶来绥州的时候,李孝恭特地将这两支府兵借给了殷开山。

  殷开山的命令刚刚下达,慈州校和蒲州校的两位校尉还没领命呢,怀州校和郑州校、汝州校的三位校尉就涨红了脸。

  怀州校校尉是一个满脸胡子的大汉,猛然往前一步,满脸屈辱的道:“将军这是看不起卑职?有卑职等人在城平谷内设伏,何须在城平谷外再设一路伏兵?”

  殷开山瞪了怀州校校尉一眼,恶声恶气的道:“谁看不起你们了?我只是尽可能的将手头上的兵力全用上,并且做好最坏的打算。

  如果突厥人仅有两三千人突破城平口,进入城平谷,那你们自然能应付得来。

  可要是突厥人猛然发力,上万人一起突破了城平口,进入城平谷,你们六校还应付的来吗?”

  怀州校校尉脸更红了,配上他那满脸的大胡子,活像是个关公,不过他没有反驳殷开山。

  因为上万人突破城平口,进入城平谷的话,他们六校还真不一定能挡得住,更别提全歼了。

  现在可不是逞英雄的时候,是真真正正的要跟突厥人面对面的厮杀,所以必须量力而行。

  殷开山见怀州校校尉没有问题了,其他的校尉也没有问题,当即拍板道:“那就这么定了,你们速速下去准备吧。

  今夜入夜的时候,就放第一批突厥人进来。”

  一众校尉齐齐应允了一声。

  入夜时分。

  一切都布置好了,左三校的兵马在跟突厥人对战的时候,假装不敌,放了两千一百多突厥人越过了城平口。

  负责攻打城平口的突厥大酋康苏蜜得到消息的时候,揪着他那曲卷的胡须朗声大笑。

  “哈哈哈,苏尼失沙钵罗设和突利可汗没攻破的绥州,被我攻破了,回头在大可汗哪里,一定能得到一笔丰厚的赏赐。

  命令所有族人,全部压上,由我亲自领兵,一定要在绥州给我撕开一道更大的口子。”

  康苏蜜志得意满的率领着三万族人一口气全涌到了城平口。

  只是刚刚被撕开的城平口在他率大军抵达的时候,又合上了,并且守在城平口的唐军前所未有的顽强。

  此前他猛攻城平口,还会让城平口产生被攻破的迹象。

  可再次合上的城平口,居然像是一个石头一样,任他派遣更多的兵力猛攻,也没有被攻破的迹象。

  一直厮杀到夜半的时候,城平口的口子再次被撕开了,只是刚涌进去不到三千人以后,口子又合上了。

  长期在草原上狩猎所养成的警惕性,让康苏蜜察觉到了不对,可又说不上什么不对。

  所以只能率军继续猛攻。

  一直从夜半杀到了天明。

  天明的时候,城平口又破开了一道口子,这一次,康苏蜜几乎毫不犹豫的带着族人一拥而上,全部冲向了那撕开的口子。

  一口气涌进去了足足六千多人。

  殷开山麾下的左三校眼看就要顶不住了,还是殷开山亲自领着亲兵助阵,才重新合上了口子。

  康苏蜜在杀进城平谷以后才意识到自己中计了,也才意识到自己的后军似乎没跟上自己。

  康苏蜜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就带着麾下的六千多人往回冲。

  只是殷开山已经把他们放进来了,又岂会让他们轻易离去。

  在确认了突厥大酋就在六千多人当中的时候,殷开山立马下令让潜伏在城平谷外的慈州校和蒲州校赶到城平谷驰援。

  一共九校的兵马,在谷内跟康苏蜜展开厮杀,一直厮杀到晌午,怀州校的校尉跃下了城平谷,阵斩了康苏蜜以后,这场战事才算结束。

  此战,大唐一共歼敌八千余人,俘虏三千余人。

  绥州大战,绥州境内的大唐将士气势一下子被推到了顶点。

  尚在延州境内的苏尼失在得到城平口,清涧渡,延川口皆损兵折将,并且损失的兵力还不少以后,立马生出了退意,给颉利去信,希望能退回庆州。

  颉利尚未拿到信,李元吉和李世民先拿到了绥州的战报。

  李世民裹着一身厚厚的熊皮大氅,站在中军大帐门口,拿着一份文书,第一次由衷的夸赞起了一个人。

  准确的说是此次出征以后,第一次发自肺腑的夸赞起了一个领兵的将校。

  “这苏定方,还真是深藏不露啊。以前我只当是他有点能耐,但也就跟叔宝、知节他们一样,虽然能独领前军,但指挥不了大战。

  现在看来,他不输世勣、柴绍他们。”

  李世民眼中的赞赏根本就不掩饰。

  他是一个好战的人,也是一个非常喜欢收集各类武将的人,碰到了一个相当有能耐的武将,并且这个武将还打出了非常不错的战绩,他毫不吝啬他的赞赏。

  即便是这个武将是李元吉的人,即便是这个武将不能唯他所用,他依然赞赏。

  在这种事情上,他根本不分敌我。

  如果突厥也有这一类的武将的话,他同样也不会吝啬他的赞赏。

  李元吉端坐在中军大帐内,扬起手里的另一份战报笑道:“你怎么光赞赏苏定方,不赞赏侯君集呢?

  在我看来,侯君集此次的斩获可不比苏定方差!”

  侯君集此次出征,就是奔着战功来的,在白马,由于遇到突厥人顽抗,再加上内贼出卖大唐,没有多少斩获。

  所以在攻克白马以后,领兵从华池水一路往上,赶往了怀安。

  在赶到芳池的时候,还真让他走了大运,遇到了颉利派往平川,准备绕到白马川的奇兵。

  双方在芳池展开了一场长达四十里地的奔袭作战。

  最终以他将突厥奇兵堵在平川和华池水交汇处全歼而告终。

第六百九十二章 唐突之战(四十一)

  此战,侯君集一共阵斩三千余人,俘虏四千余人,缴获战马八千多匹,牛羊过万,大获全胜。

  并且还生擒了一位突厥梅录,也就是突厥的统兵大将,准确的说是颉利王帐下的统兵大将,跟吐罗平级。

  是大唐此次战事中目前擒获的身份地位最高的突厥人之一。

  据侯君集战报中说,此人名叫图叶罗。

  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但能充任颉利帐下的大将,必定是深受颉利信任的人,在突厥应该也算个人物。

  侯君集此战可以说是斩获颇丰,获得了不小的功劳,再加上他之前积累的功劳,勉强能封个侯了。

  所以李元吉觉得侯君集此次表现还算挺亮眼的。

  只不过,李世民似乎不这么认为,不屑的撇撇嘴道:“只是面对面的跟突厥人打了一场,阵斩了三千多人而已,哪能跟苏定方借力打力,请君入瓮,在城平口,清涧渡,延川口,各歼突厥人数千,俘虏突厥人数千相比。”

  李元吉乐呵呵的笑道:“我承认,苏定方设计在城平口三地歼灭了突厥人和俘虏的突厥人确实比侯君集多,也比侯君集有能耐。

  但你不能否认侯君集此次的斩获,更不能否认侯君集即使阻止了突厥人合围我们。

  你也清楚,突厥人一旦绕过了平川和华池水,出现在了白马川以后,就能悄无声息的摸到我们背后,到时候跟怀安城内的突厥人两面夹击我们的话,那我们可就麻烦了。”

  李世民冷哼道:“我在怀安以南布下了数百斥候,突厥人别说摸到白马川了,能摸到平川和华池水的交界处就算他们不错了。

  根本不可能被他们合围,更不会给他们两面夹击的机会。”

  李元吉笑道:“我看你啊,就是见不得侯君集出人头地!”

  侯君集以前可是李世民的部下,在李世民麾下远没有秦琼、程咬金等人受用,甚至连牛进达、吴黑闼等人都比不上。

  李世民几乎就不给他露脸的机会。

  所以他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了四载,也只是混了个县子。

  如今投入到他麾下,接连取得了三场胜利,最后一场还生擒了一个突厥的大将,眼看封侯在望了,李世民心里自然不痛快。

  毕竟,侯君集斩获的战功越多,以后的地位越高,就越能证明李世民眼瞎。

  李世民多自负的一个人啊,在兵法谋略方面,在识人方面,自认在天下间也是数一数二的,如今被打脸了,怎么可能痛快,怎么可能承认侯君集还算不错呢?

  “呵?!我会见不得他出人头地?他就算生擒了颉利,因功被封为了国公,也是我大唐的臣子!”

  李世民嘴很硬,不屑的讥讽。

  李元吉笑的眯起了眼道:“人家就算没有生擒颉利,没有被封为国公,人家的身份地位也比你高。”

  李世民一下子就恼了,义愤填膺的道:“我能有今日,还不是因为你!!!”

  李元吉知道不能再调侃李世民了,当即安抚着道:“好了好了,我就这么一说,你就算被父亲贬为了庶民,你依然是父亲的嫡次子,天下人依然得敬着你。”

  李世民不吃这一套,恶狠狠的盯着李元吉。

  李元吉转移话题道:“眼下绥州的战事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十二卫的兵马马上也要到绥州了,看颉利的意思,似乎不准备让苏尼失和突利退兵,我们随后应该能在绥州取得一场不小的胜利。

  我们这边马上也要承受颉利猛烈的报复了,你看我们该怎么应对?”

  李世民又恶狠狠的瞪了瞪眼,发泄了一下自己的不满,这才缓缓的开口道:“估计李靖去突袭突厥王庭的事情也该有消息了,一旦消息传到颉利耳中,颉利一定会加倍报复在我们身上。

  所以随后我们跟颉利一战,必然是不死不休的结果。

  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一切的准备,严阵以待,等待颉利找上门来跟我们一战。”

  李元吉微微皱眉道:“你的意思是我们什么也不做,等着颉利就好?”

  李世民听懂了李元吉这话是什么意思,冷哼道:“从怀安城到此处,一马平川,我们无险可守,也没有有利的地形可以借助。

  能做的就是挖一些绊马坑,或者设一些绊马桩。

  但你觉得这些能挡得住颉利的六七万精兵吗?”

  李元吉毫不犹豫的点头。

  那肯定挡不住。

  六千万精兵,尤其还是骑兵,在一马平川的地方散开的时候,那是遮天蔽日的,一眼望不到头。

  除非在怀安城到大唐兵营所在的所有地方全部设上绊马桩,挖下绊马坑,不然根本阻止不了颉利领兵冲过来。

  但这明显的不现实。

  先不说设这么多绊马桩、挖这么多绊马坑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了。

  就是这深冬的冻土,也没有那么容易挖开。

  况且,骑兵冲锋的时候又不是只能冲一条线,人家在看到绊马桩、绊马坑的时候,完全可以跑弧线,绕一个半圆冲过来。

  所以用绊马桩和绊马坑阻挡颉利,让颉利知难而退,根本不现实。

  “那就这么等着?白白浪费这段时间?”

  李元吉看向李世民疑问。

  打仗打的不仅仅是兵力和辎重,也是时间。

  如果有时间多做一些布置,多做一些安排的话,那么打起仗来,也会容易一些。

  李世民瞥着眼淡淡的道:“我自然不会白白浪费这段时间,我已经吩咐人去营外筑墙了。只要我们能在三天之内筑出十一道矮墙,我们就可以凭借着矮墙抵御战马的冲击。

  然后再借助矮墙将颉利麾下的兵马切割开,分批绞杀。”

  李世民所说的矮墙是那种仅有三尺高的土墙,不需要借助太多东西,只需要挖开冻土,用木板夹着夯起来就可以。

  十一道矮墙,如果分布的好,确实能抵御战马的冲击,延缓骑兵的冲势,不用再拿人命去填了。

  也能分割开敌兵,分批绞杀。

  但颉利不一定上当啊,不一定在你创造好的战场上跟你大战啊。

  毕竟,颉利统领的可是骑兵,来去如风的骑兵。

  “所以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引颉利上钩?”

  李元吉疑问。

  李世民没说话,只是很不在乎的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李元吉一瞬间人都麻了,苦笑道:“还有我和大哥的脑袋吧?”

  毕竟,能让颉利明知道战场对他不利,还往进钻的鱼饵,只有他们兄弟三人的脑袋。

  只要颉利知道他们兄弟三人大好的头颅在战场上放着,等着他来取,别说前面的战场对他不利了,就算是有陷阱,他也有一定的几率会钻。

  特别是在知道自己的王庭被偷袭,族中的老幼,以及王庭中的老幼,还有这些年积累的财富,全被李靖所获以后,颉利会更加迫切的想要他们兄弟三人的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