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384章

作者:天下乐

从两仪殿里面出来,魏征直接走向了尚书省,他要先跟霍刚去传达一下陛下的指令,不过在到了尚书省这边的时候,魏征刚好看到了永兴县公虞世南。

两个人打过招呼,魏征就忍不住问了一句:“虞尚书,我有个问题。”

“郑国公请讲。”虞世南虽然有些疑惑,不过还是点点头。

“虞尚书,你说,假如你现在致仕回家,突然之间没有了事情,没有了繁忙的公务,你会不会觉得很空虚,觉得很无聊?”魏征问到。

虞世南抬起头一脸惊恐的看着魏征,好你个魏玄成,你也是不当人子是吧?怎么?跟了秦王殿下之后,性格也跟着像了?

咋的?老夫今年八十四岁了,老夫致仕之后还觉得空虚、无聊?你们是真想我干到死是吧。

“老夫祝郑国公你能够一直干到百岁。”虞世南丢下一句话怒气冲冲的走了,他已经致仕两次了,李世民和李恪都没有同意。

说现在朝堂改革当中,缺少一些如同定海神针一样的人,缺少能够支撑大唐的擎天玉柱。好家伙,这话已经说出来了,他也没好意思继续。

结果你魏玄成也来试探是吧?老夫八十四了,就不能辞职休息两年?我还能活几年?

看着虞世南离开的背影,魏征有些茫然,不是,这怎么生气了?难道我问错了?还是问到了痛处?也不会啊。算了,我还是去干自己的事情去吧。

魏征摇摇头继续去找霍刚去了,要不然这个问题他去跟房玄龄交流交流?让房玄龄给陛下最近多送点奏章过去,免得陛下觉得无聊,总是要关心一下的。

自己老爹搞出来的事情,李恪自然不知道,他这一路上虽然不是很忙,但也没有彻底闲下来,跟李嫣顺便度蜜月不过,李恪一路上对官道周围的不少情形都进行了一番考察。

第1062章 抵达青海州

整体而言,大唐的情况比李恪想象当中的要好,或者说甚至比一千多年后,刚刚建国没多久的时期都要好。

这里面的关键就是主要矛盾不突出,或者说主要矛盾目前已经几乎下降到了一定的程度,加上大唐是真的不缺少耕地,几乎所有的百姓都有耕地可以种植,除非自己放弃的。

在不缺少耕地的情况下,大唐目前民间的矛盾冲突就非常的少,像是后世为了抢水而出现几个村子打架,甚至打死人,甚至直接拉出大炮的局面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

因为不管是灌溉水源不足还是其他的原因导致这里人口过于密集,当地政府早就开始鼓动这些村庄整体开始搬迁。

在有更好的土地,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谁会选择因为水而打架的地方?没有人。

还是那句话,百姓只是想过上好日子而已,对于一些土地比较肥沃,而且生活也比较稳定的百姓来说,让他们更换一种生活很难,或者说让他们搬迁很难。

但是对于那些土地本身很贫瘠,而且甚至灌溉的水源不够等问题的村庄来说,让他们换一个地方,就再简单不过了,更何况现在朝廷还给他们提供路费以及食物。

历朝历代虽然一直都在限制人口的迁徙,但实际上人口的迁徙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只是以前是被动的,是百姓活不下去了,自己去迁徙,而现在是主动的。

是朝廷对整个大唐的耕地进行统一再分配的过程,一些富饶,容易灌溉的土地都是提前分配和优先分配。

在抵达青海的时候,李恪对于这样的情况也大概做到了心里有数。

“徐菘。”李恪开口道。

“臣在。”

“派个人回去,送一份文书给尚书省,让国土资源部联合农业部,对于现在的大唐国有土地进行重新登记。尤其是那些置换出来的比较贫瘠的土地进行重新登记。”

“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而且所有的国有土地都不允许私人私下买卖,另外让各个县在负责人口再分配的时候,对于自己县下面的土地,尤其是优质的土地进行登记和分级。”

“各个县的官员对自己县名下的土地要做到心里有数,胸有成竹,随着人口的增加国有资源和土地继续分配的时候,这些土地肯定是要重新分配的。”李恪开口道。

“是。”

其实李恪在想的不是这个问题,这些问题只是说提前未雨绸缪,将一些曾经的贫瘠一些的耕地进行登记,为将来土地的大规模种植进行分配。

现在的大唐达不到什么机械化种植,但手扶拖拉机之类的机械类产品,估计再有二三十年制作出来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

那个时候,大规模的耕种也就有了一些基础。

土地的问题暂且放一放,进入青海之后,李恪他们是直接从湟水谷地,也叫河湟谷地进入的,这里是后世青海重要的可耕作区。

实际上几乎从大唐往后开始,历朝历代想要针对西域的话,河湟谷地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这里的大量耕地可以养活大量的人口不说,而且可以让这里提供大量的粮草,成为支援前线的重要后勤补给点。

但现在,河湟谷地的土地利用还不是很充足,这里的人口稀少,虽然每一户百姓的永业田增加到了五十亩,但迁徙到这里的百姓依然不过十万户左右而已。

并且这里面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本吐谷浑的牧民转为了耕种土地的百姓。

不过在这里倒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因为免税等问题,以及之前就分配了牛羊等家畜,这里的百姓在家畜养殖方面倒是走到了大唐国内的前列。

李恪进入河湟谷地之后,路过一些村庄,能够看到村里面养殖的鸡鸭等家禽,看的出来,这里的百姓过的其实要比国内更好一些。

虽然他们才刚刚加入大唐几年的时间。

但这就是优势,草原上的牧民在将牛羊等分配给他们自己之后,只要能给他们提供粮食以及耕地,他们的财产可是要比大唐之前的普通百姓更强。

毕竟这里原本就不缺少畜力,不缺少家畜,家禽,有了耕地之后,补上最重要的一块,他们也迅速开始变得富裕起来。

除了这些之外,李恪就见到了大量的紫花苜蓿在这里被种植,显然各家各户都用自己的部分田地种植了紫花苜蓿用来饲养家禽家畜。

只是在进入河湟谷地之后,刚开始李恪还能够四处溜达看看,但很快他的这些举措就不得不停止了,因为……他被人认出来了。

当初李恪离开青海的时候,那道路两侧送行的青海牧民,几乎都见过他,而在这里,显然就有当初送过他的百姓。

在将李恪认出来之后,整个河湟谷地都彻底沸腾了。

消息想要遮掩住就不可能的,一个人知道的时候,就意味着全家人知道了,当他们全家人知道的时候整个村庄就知道了,整个村庄知道的时候。

反正李恪不知道多少人直接骑马就像四面八方通知而去,谁让这些人不少之前都是牧民来着,而这里驮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所以他来到青海的消息几乎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青海。

李恪不得不打消了自己原本的计划,他只能是加快进入,沿着原本的道路继续前进,向着赤海城的方向继续前进。

但官道两侧,却有越来越多赶来的牧民和百姓,他们只是为了见李恪一眼。

他们都很有秩序,甚至比当年都更加的有秩序,因为他们现在都知道殿下前进的方向,所以他们不用拥堵在一起,都只是在李恪必经之路上等着。

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只是想看一看带给了他们如今生活的殿下,仅此而已。

殿下当年离开的时候说过几年回来看他们,而现在,殿下真的回来了,就为了看看他们的日子过的好不好,看看他们是不是比当年过的更好。

而他们也想看看殿下,是胖了,还是瘦了,如果能听殿下说上几句话,那就更好了。

第1063章 考察

就如同李恪当年走的时候那样,回来的时候,这道路两侧依然开始大量的聚集百姓。只不过这一次因为时间的缘故,只有附近的百姓赶到了道路两侧。

而李恪也不可能真的一路前行直奔赤海城,如此之多的百姓过来,李恪只能是每隔一段距离,在经过村庄的时候就停下来,跟周围的百姓聊一聊。

李恪很清楚,他们的追求不多,他们只是想看看他而已,虽然这拖延了李恪的进度,但是他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他下一次来青海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所以李恪干脆也就放慢了自己的脚步。

而是直接一路考察过去算了。

现在的官道跟后世不一样,现在的官道肯定是路过村庄的,尽量将大部分的村庄给串联起来,现在的大唐连目前串联所有村庄的官道都无法彻底修建完成,更不要说跟后世一样,专门修建一些国道、高速公路了。

当然官道的主线肯定还是直接前往赤海城,甚至更西的若羌城,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尽量串联起来大量的村庄,同时主干道两侧还有许多支线的道路,如同蛛网一样将这些村庄都彻底串联起来。

而所有的百姓都非常自觉,他们在见过李恪之后,就各自散去,并不会继续跟随,因为这样会造成大量的人员拥堵,对殿下的安全显然是不太好的。

百草湾村。

这里附近有一条河流流过,而在村里面的附近曾经长满了各式各样的野草以及中药,所以这里起了个名字叫百草湾。

等李恪路过这里的,这个本来只有一百二十户人口的村庄已经聚集了一千多人,许多人都是从附近不在主干道的村庄里面赶过来的。

李恪进村的时候,村口就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百姓。

“殿下好!”

“殿下好!”李恪骑着马还没等进村呢,村口就响起来了百姓们大胆的呼喊声。

跟其他地方的百姓不同,青海的百姓更加熟悉李恪,毕竟殿下在这里待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他们对殿下已经非常的了解了,所以自然是大胆了许多。

“大家好啊!看到你们现在过的好,我就放心了。”李恪大声笑着说道。

众人也都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殿下,在村里面逛一逛吧。”村口的村长站在最前面面带期待的开口道。

“走,进去看看吧,看看你们过的怎么样。”李恪笑着道。

“是!殿下请!”村长瞬间就激动了起来,百草湾的所有百姓们都激动了起来,但是却没有人涌过来。

“哦,对了,来顺便给你们介绍个人。”李恪笑着开口道,说完他直接向后面的马车上招了招手。

马车上,看到这一幕的李嫣同样笑着直接跳出了马车,向这个方向走了过来。

等李嫣走过来之后,李恪笑着伸出手牵着李嫣的手开口道:“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我妻子,也是你们的秦王妃,我相信你们不少人应该知道她,她就是我走了之后,同样管理了青海一年的李嫣小娘子。”

“见过王妃,王妃好。”众人都纷纷行礼,说什么的都有。

“大家不要客气,我们也都不是外人了不是吗?”李嫣笑着道。

等李嫣走过来,李恪才一边向村里面走,一边问道:“这个村子是哪年彻底建设完成的?”

“回殿下的话,是两年前百草湾村彻底建设完成,目前总计一百二十户,每户分配土地一百亩,永业田五十亩。”担任村长的年龄并不大,看起来最多也就是三十多岁。

“这里的村民是从大唐内部迁徙而来的,还是这里本身的牧民?”李恪继续问到。

“回殿下的话,百草湾村里面有八十七户是从外面迁徙而来的牧民,主要是驻扎于青海的府兵的家属为主,而剩下的则都是本地愿意放弃游牧生活,转而种地的牧民。”村长立刻答道。

“对了,你看,我还没问你叫什么名字呢。”李恪笑着道。

“我叫赵林,双木林。”村长有些激动的开口道。

“干的不错,从你对村里面的数据如数家珍就看的出来,你在这方面切实的努力了,你也是从外面迁徙而来的?”

“回殿下的话,是的,臣也是从外面迁徙而来。”

“嗯,这些房子盖得不错,挺规整的,都是夯土坯吗?”李恪看着这些盖得整齐的房子问道。

“是的,修建的时候我们特意请人规划了,主要是尽量挑选了一些不太适合种地的地方建立村庄,然后村民的房屋建设刚开始就规划好,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省土地,另外就是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支援。”

“这青海的狼群,熊等野兽还是不少的,房子在建设的时候,因为这附近不缺少石头,所以都是用石头打了地基,起了腰墙那么高,然后就是夯土坯混合秸秆制作的土坯起的墙,住个几十年没有问题。”

赵林显然对这些事情都非常的了解,飞快的开口道。

李恪点了点头,虽然是土坯房,但土坯房没什么不好的,地基打好了之后,住个几十年一点问题都没有。

李恪自然不会要求他们去烧制什么砖块之类的,没必要,一千多年后的后世,直到李恪穿越前的农村还有许多房屋是土坯的呢。

等到百姓自己有了实力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想办法建设和更新更好更大的房屋。

而现在,这些房子已经足够好了。

现在这些房屋的外面都用夯土混合麦秸秆涂抹的整整齐齐的。

进了村里面,李恪注意到村里面的道路都是非常平整的。

“干得不错,这些道路,如果附近能找到一些河沙和碎石的话,可以拉回来铺到这些道路上,这样的话,就算是下雨天也不会变得泥泞不堪。”李恪笑着道。

“现在大唐也是刚刚开始发展,国家的实力还有些积弱,所以像是这些村道等方面暂时还无法帮的上你们忙,你们自己就要勤劳一些,咱自己将日子要过的红火一些,大家都知道了吗。”李恪笑着开口道。

“是。殿下。我们都知道了。”围绕在周围的百草湾的村民都大声开口道。

第1064章 问询

见大家都答应了,李恪这才笑着抬腿直接走进了左侧的一户人家,看到李恪的动作,村里面的不少百姓都有些激动了起来。

跟在人群里面的一个男人更是激动的脸色瞬间涨的通红。

“这是谁家?”李恪一边往里面走,一边问道。

“殿……殿下,是俺……我……我家。”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有些结巴的开口道。

“没事,别激动,好好说就行了,我又不吃人。”李恪笑着道。

“哈哈。”周围的百姓都跟着笑了出来。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赵三。”男人这次倒是不结巴了。

“家里几口人?”李恪一边走一边问道。

“六……不,五口人。”赵三不好意思的开口道,“我们是跟着我儿子迁徙而来的,他现在在青海这边的大唐军队当兵,今年二十一了。这说了一门亲事,已经定下了,新房准备盖了,他就单独立户了。”

“我这里还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有我爹。”

赵三一口气将所有的事情都说出来了。

“好事,这是好事啊,你可得跟你儿子说,结了婚可不能欺负人家姑娘。”李恪笑着道。

“那……那不能。”

说话间,众人进了赵三家的院子里面,赵三的家人已经迎了出来,两个刚在人群里面玩闹的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看起来一个大约十三四,一个最多也就是十岁左右。

这会儿都乖巧的站在他们的母亲身边,赵三的老婆看起来也很苍老了,他已经年过花甲的老爹更是腰都直不起来了。

“老臣,见过殿下,给殿下磕头了。”赵三的老爹在见到李恪的时候,就激动的直接跪了下来。

“哎,老人家快快请起。”李恪赶忙伸手扶住了他的胳膊要将他给扶起来。

“殿下,这个头我老头得给您磕,您可是我们的大圣人啊。”老人家情绪比较激动。

“老人家,这可千万使不得,咱大唐不习惯这一套,我本来是要来您家里看一看的,您这不是将我往外赶吗?”李恪无奈的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