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寒庐煮酒
朱厚熜,居高临下地俯视着百官,微不可见地摇了摇头。
一字一句地缓缓说道:“朕决定废除镇守中官,所有太监一律回京!”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鉴于此事牵扯太广,朕决意南京和九边的镇守,暂缓归京。”
杨廷和瞳孔微不可察地猛地一缩,他甚至怀疑是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皇帝怎么会废除镇守中官?
朱厚照派太监镇守各地,就是让他们充当自己的手足和耳目,如今朱厚熜此举与自废武功有何异?
杨廷和难以相信,精明的皇帝会做出这样的决策。
毛纪的手不自觉地颤抖,一张嘴咧了大半,满脸的欣慰和喜悦,大明兴盛有望。
内阁本来只打算废除部分的镇守太监,没想到皇帝竟然一次性送了他们一份大礼。
费宏悄悄地瞥了一眼台上的麦福,这位司礼监的掌印大太监。
麦福眼观鼻鼻观心,连神色都没有变化一下,依旧笑眯眯的样子。
大臣们还沉浸在喜悦之中,朱厚熜一下子从御座上站了起来,语气坚定的言道:“朕以为,不历州县,不登台阁,诸卿以为然否?”
虽然是对百官发问,可朱厚熜的语气却是那样的不容辩驳,充满力量。
仿佛滔滔江水从千丈悬崖奔流而下,浩浩山洪由嶙峋怪峰横冲直撞。
杨廷和有些发愣,不知道朱厚熜为什么突然间会提这个问题,不过这确实是如今朝政的一大弊病。
蒋晃饶有深意地看了一眼金台,他猜到了某种不可思议的可能,如果真的如他所想,那朱厚熜绝对称得上雄才大略。
随着朱厚熜眼神示意,麦福异常顺畅地从袖子中掏出一卷明黄色圣旨,大声念诵。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废除镇守中官制,改换监察制,由翰林院庶吉士担任监察史,三年一轮换,考核之后改任州县官员……布告天下闻使闻之。”
翰林院的庶吉士听到圣旨的那一刻,喜悦从心间迸发难以抑制,他们多么想发出畅快的大笑。
凡是走上科举之路的,谁不想在政治上实现自己的抱负,可惜他们只能在翰林院中当个清贵的学士。
如今朱厚熜此举,却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甚至让他们拥有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杨廷和打了个机灵,一下子明白了朱厚熜的意思,他刚想发言。
“咚咚咚”
午门上的钟声再次敲响,下朝的时间到了。
麦福大声呼喊:“退——朝”
朱厚熜回乾清宫的路上,脚步都轻快了些,甚至特意在文华殿前驻足欣赏刚开的海棠。
杨廷和回到家,他的儿子杨慎就兴奋地走上前。
他的眼中满是激动:“父亲,陛下此举确实振奋人心,一扫前朝弊端,广开进阶之门!”
杨廷和没有答话,右手不自觉地扣击着木桌。
门下听政内阁的目的达成了,甚至取得了更突出的战果,可在某种程度上杨廷和自己却败了。
皇帝废除镇守中官,改立监察吏,如果仅仅只是这样,那也称得上是明智之举,但却不是妙笔。
可派翰林院庶吉士担任监察吏,那就真的是跳出思维之外的一记妙手。
也是现在,杨廷和才思索出其中的深意。
分化文官内部此为第一。
收买青年官员人心此为第二。
最重要的是,明确了官员的晋升通道,明确了内阁的选拔标准!
杨廷和感到有些害怕,在他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完全没有遇到过朱厚熜这样对手,每一步都如羚羊挂角,天马行空,却步步杀机,意味深长。
自今日之后,担任内阁首辅次辅均需要翰林院庶吉士出身,担任满监察三年,在州县历练一年。
杨慎回到内宅匆匆忙忙翻找着他曾经写下的政治主张,黄娥看到一向稳重的丈夫如此“活泼”。
将茶盏放下笑出了声。
杨慎满脸的灰,看着自己的妻子憨憨笑。
“娥儿,当今陛下圣明,我有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
黄娥也不回话,一双眼睛顾盼生姿,满含柔情地看着杨慎。
命运从这一刻走向了不可知的地方,这对恩爱异常的神仙眷侣似乎有了另外一个可能。
历史上的他们,所爱隔山海,白头不相守,尽管彼此之间情意绵绵,却只能隔着千山万水泪空流。
故人未曾重聚,只等来病逝他乡的消息。
第13章 朕的钱
黄娥看着杨慎,专心致志地翻看着曾经书写过的奏章,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刚刚考中状元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蜀中人杰地灵,尤其名媛佳丽。
杨慎的妻子黄娥就是出身书香门第,她能诗词,通经史,可谓“才艺冠女班”。
一个是明朝三大才子,一位是蜀中四大才女,二人可谓郎才女貌,佳偶天成。
但美好的东西,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得到的。
黄娥的父亲黄珂是当朝的工部尚书,母亲也出身名门,可惜杨慎大了她十岁,她的父亲非常反对这桩婚事。
彼此有情意的两人,也只能各自忍受相思之苦。
但两人都不愿意向命运妥协,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杨慎风风光光地迎娶了黄娥,彼时的他已经过了而立之年,黄娥也成为了“大龄剩女”。
杨慎的书房里遍布着古籍书卷,但只有主人最看重的几本,才能享受呆在书架的待遇,其余的大部分都只能整齐地垒在地上。
明朝的官员俸禄,是历朝历代最低的,海瑞做县令的时候,仅仅买了一次肉就轰动全城。
明代一品大员的俸禄是月72石米,明朝的一石米折成现在差不多186斤。
一斤米2.5元的市价计算,一品大员的月薪约为四万元左右。
拉扯一大家子人,再养一些办事的人员、奴役,这点薪水是远远不够的。
至于七品的县令,月薪大概3000元,一个人日常开销勉强可以,但要想养起一家子人,那就困难多了。
老朱是个好皇帝,但并不太懂经济,官员的俸禄很大一部分,都是用大明宝钞支付。
可朝廷对宝钞从来都是只管发不管收,大明宝钞越来越贬值,官员的生活就越发艰难。
在大明朝,想做一个清官很难,想做一个活得好的清官更是难上加难。
黄娥看向满心喜悦的丈夫,眼中满是担忧,她并非传统的闺中女子,长久的家世熏陶,让她也有了一定的政治判断力。
内阁和皇权之间,必定有一场争斗,自己的公公又是内阁首辅,难免殃及池鱼。
如今陛下虽然只是十五岁,却天赋异禀才能卓越,已经显露了帝王威严。
黄娥还在思索,杨慎就眼巴巴地看向他,黄娥一阵好笑。
“嗯,再给你一两银子,不能再多了!”
杨慎一听这话,眼前一亮,他已经看上一本古籍很久了,可惜掌柜的价钱卡得很死,一两银子绝不还价。
他也是自家人知自家事,虽然父亲贵为首辅,可他为官清贫,家里面也没有那么多的银子可供支取。
杨慎两步做一步,跑到了妻子的旁边,一把将她搂在了怀里,黄娥也没有嫌弃杨慎一脸的灰,两人就这么抱着。
阳光斜斜地从窗户照进来,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两人享受着岁月静好的感觉。
紫禁城内四个锦衣卫,正吃力地抬着一个朱漆的大红箱子,两根细长的铁链拴在箱子上,一头将箱子牢牢系住,一头系在木棍上。
四个锦衣卫都是练家子,木棍被大红箱拽弯了,四人每走一步都留下深深的脚印。
“轰”
大箱子一下落地,仿佛整个地面都凹进去一块,好在乾清宫的砖石质量过硬,并没有出现破损的情况。
陆炳抽出腰中的宝刀,催动内力右手轻轻一划,铁链应声断落。
他将刀尖卡进宝箱的缝隙,往上一挑,大红色的箱子就被打开了。
此时还是中午时分,太阳正正地悬在乾清宫上空,偌大的宫殿却也不显得昏暗。
古代工匠巧妙的设计和构思,近乎完美的光线控制,让朱厚熜坐在乾清宫的御座上,也能和光亲密接触。
箱子被打开的那一刹那,迸发出强烈无比的光,仿佛整间大殿都被照亮了,但随即又暗了下去。
朱厚璁缓步走到了宝箱旁边,一排排耀人眼目的银子,整齐地码放在箱子里。
陆炳也感到有些兴奋,指着箱子就为朱厚熜介绍起来。
“启禀陛下,此为铸银的样品,小至一两,大至一百两”
麦福恰到好处地一阵恭维道:“陛下得天地眷顾,六处银矿的开采都已经进入正轨,实乃万民之福。”
朱厚熜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伸手掏起了一块最小的银子,放在手中掂了掂。
“沉甸甸的幸福!”
一两银子在大明可是真的值钱。
奇书《金瓶梅》中,豪富的西门大官人置办喜宴,也仅仅只是给了手下兴儿四两银子。
那这四两银子都买了些什么呢?
一口猪,一口羊,五六坛金华酒,还连带着鸡鸭案酒和香烛等物。
银子在当时的购买力可见一斑!
朱厚熜转念一想,如今银矿已经找到了,而且开采也步入正轨,就是不知道产量如何。
他转身就问陆炳道:“这一处银矿每天可产多少两银子?”
陆炳连声回答:“云南的银矿日产千两白银,广东银矿日产两千两,其余各处也均是日产千两。”
朱厚熜点了点头,脸上并没有出现太多欣喜的神色。
陆炳有些奇怪,换作是一般人拥有了这么多的财富,早就乐昏过去了,可为何陛下如今非但不兴奋,反而还有点忧愁。
陆炳想的没错,朱厚熜此时确实有些烦恼。
“朕有钱!钱花不出去,难受!”
历史上大明通过海洋贸易,全世界近三分之二的白银,都流入了中国。
可为什么大明没有因此而更加辉煌呢?
钱没有流通,反而被集中在了少数人的手中。
官吏豪商,他们或是购置田产,或是将金银窖藏。
前者,会使土地价格变得昂贵,百姓更加买不起地,造成更加严重的土地兼并。
后者,则会让改革成为一纸空文,真正需要的人享受不到改革的实惠。
朱厚熜想了很多,千头万绪都归结为一条主线,就是现在他最需要做的——掌权!
只有掌握了绝对的权力,才能够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逐一变成现实。
他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手中的白银,将银子丢到了箱子里,迈步离开了乾清宫。
第14章 大明“骂神”
四月的浙江余姚,一封书信到达了一个老人手中,他面容消瘦,颧骨很高,眼神流转间神气摄人。
老人打开信纸,一目十行地扫了下去,看到最后不由得抚掌而笑。
他的弟子们也开始变得忙碌,王阳明要出山了!
紫禁城处处落花飞舞,微寒的东风吹斜了文华殿前的海棠。
一缕清新的花香乘着风吹入乾清宫,朱厚熜缓缓吐了一口气,又拿起金击子重重敲了眼前的玉磬三下。
“咚咚咚”
他神思内视,只见丹田处有一个如眼珠般大小的紫色旋涡,紫气蕴蕴盘旋,紫气旋转又带动着他周身的真气朝着奇经八脉涌去。
《太平升仙道》,练就人体造化金丹之法,与朱厚熜前世修真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一步一台阶,一阶一玄妙。
上一篇:爹你歇歇,今天轮到我骂李世民了
下一篇:大明洪武:皇族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