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七只跳蚤
王城做为王智的书童,可谓是王智的心腹,见王智反应,脸上很快就露出了恍然与骇然之色。
他可是知道自家大人这几日一直在考虑着动用粮库存粮救济灾民的,而今天方才告知县中县丞、巡检等人,结果到了晚上粮仓那里便失火了,便是他也能够猜到这火来的蹊跷。
这一把火到底是谁放的,几乎是不言而明。
王智面色极其难看,咬牙切齿的道:“他们竟然如此疯狂,那可是数千石的粮食啊,若是拿来救济灾民,能救多少性命啊,他们竟然就那么一把火烧了……”
王城忽然道:“老爷,以那些人的秉性,又怎么可能会将粮食给烧了,只怕粮仓里的粮食早就已经空了,他们放这一把火一方面是遮掩粮食被他们倒卖一空的事情,另外一方面也是彻底的绝了老爷您放粮救灾,坏他们各家好事的心思。”
王智闻言神色一变,继而脸上露出几分苦涩的笑容,口中喃喃道:“我可真傻,我可真傻。”
看王智那一副失神,如同魔障了一般的模样,这会儿已经起身走过来的范氏不由的惊呼一声道:“老爷,您这是怎么了。”
范氏一脸担忧的晃动王智的身体,急切的呼唤,总算是让王智回神过来。
可是这会儿王智整个人却是显得无比的颓废,精气神萎靡到了极致,一看就像是受到了莫大的打击。
看到王智这般,范氏不由大急道:“老爷,你这是怎么了,你可不要吓妾身啊。”
京师
李桓出了皇城,回到了府中,陪着冯氏吃了饭,然后在连翘的服侍下,沐浴更衣,洗去了一身的风尘,沉沉睡去。
天色放亮,李桓早早的起身,换上了一身朝服,在夜色朦胧之中奔着皇城而去。
今日虽不是大朝会,但是因为今日李桓要提出正式整顿京营之事,所以昨日天子便已经传旨给朝中文武重臣今日早朝务必到场。
所以说今日朝会,除了一些低品阶的官员之外,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除非是有事,否则的话都会到场。
虽不比大朝会人数众多,但是到时候到场的官员怕是不下上百人,也算的上是一次极为正式的朝会了。
乾清宫前,当李桓赶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官员等候在那里。
一道道的目光向着李桓看了过来。
许多官员早已经收到了李桓回京的消息,所以看到李桓的时候并没有露出惊讶的神色。
甚至一些官员看李桓的目光之中透露这几分异样的神色,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要看李桓的笑话一般。
李桓的感应何等的敏锐,对于众官员的目光自然是有所察觉。
只不过李桓只是淡淡的扫了一眼而已,他早就猜到百官肯定有事,但是有句话叫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倒是要看看这些人能够搞出什么花样来。
没有多久,随着天子銮驾驾临,就在这乾清宫之前,百官向着天子叩拜。
朱厚照端坐于御座之上,示意百官平身,目光之中隐隐有激动之色闪过,神色肃穆的冲着一旁的丘聚点了点头。
丘聚上前一步尖声道:“百官奏事!”
随着丘聚话音落下,一众文武倒是显得颇为平静,并没有出现一窝蜂的上来弹劾李桓的情形。
似乎几次吃了亏之后,文武百官学聪明了,不再直接同李桓正面对着干了。
李桓倒是颇有些讶异的看了这些人一眼,不过随即李桓也反应过来,看来这些文武也不傻,知道弹劾他没用,竟也不做这等无用功了。
李桓笑了笑,虽说弹劾无用,可是被人天天弹劾,终归不是什么好事不是吗,这些人能够识趣一些,也不枉他一次次同文武百官对着干了。
朱厚照看着下方不发一言的众臣,轻咳一声道:“诸位卿家没有什么事要启奏吗?”
百官还是没有什么反应,而这会儿李桓当即上前一步,站了出来沉声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朱厚照眉头一挑,当即便道:“李卿有何事?”
当李桓站出来的时候,百官的目光皆是落在了李桓的身上,不少人皆是露出异样的笑意,怎么看都像是不怀好意,要看李桓的笑话。
李桓对于这些人的目光视若无睹,只是向着朱厚照拜了拜道:“回避下,臣奉命提督京营,今已查明京营之中大小将校数十人乃是冯海之同党,京营糜烂,战力不存,特恳请陛下允准臣裁汰京营老弱,重建三大营。”
李桓话音落下,朱厚照第一时间看向了一众文武。
百官之中许多人听了李桓的话脸上皆是露出了凝重之色,有人脸上满是不虞之色,可是却没有一人站出来。
朱厚照居高临下将文武百官的神色反应看在眼中,尤其是见到没人站出来反对的时候,朱厚照忍不住心中的欣喜,以至于脸上都露出了几分笑意。
深吸了一口气,正当朱厚照准备开口的时候,忽然就听得一名监察御史上前一步道:“陛下,臣有本奏。”
朱厚照皱了皱眉头,看了那监察御史一眼,缓缓道:“爱卿有何事?”
那监察御史道:“陛下,陕西大旱,又逢蝗灾,以至于颗粒无收,百姓无有粮食充饥,陕西布政使司上下联名上书,请求朝廷即刻调拨钱粮,救济灾民,迟则百姓将有饿死之危。若为有心之人所利用,恐生民变。”
这监察御史话音落下,随即就见十几名官员齐齐走了出来冲着朱厚照拜下道:“陕西大灾,百姓困苦,朝廷若是不即刻救济灾民,恐失民心,有损陛下之声誉啊。”
“请陛下下旨调拨钱粮,救济灾民!”
“请陛下下旨调拨钱粮,救济灾民!”
朱厚照面色颇为难看,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李东阳、杨廷和几人的身上,沉声道:“诸位爱卿,陕西灾情究竟如何,前番不是说灾情并不是太过严重,已经责令陕西布政使司自行赈灾了吗?”
王阳明面色沉凝,上前冲着朱厚照躬身一礼道:“回陛下,陕西布政使陈康、巡查御史曹锋等官员隐瞒灾情真相,欺瞒朝廷,以至于陕西上百万之多的灾民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济、安置,如今许多灾情严重的府县已出现易子而食的现象,甚至,甚至有灾民聚集隐隐有冲击官府的迹象……”
“什么?竟有此事?”
朱厚照豁然起身,脸上满是怒意。
先前内阁的确是说过陕西出现蝗灾、旱灾,由于当时陕西布政使以及陕西巡察御史乃至陕西锦衣卫千户等呈上来的奏章皆表明陕西虽有灾情,却在可控范围之内。
大明两京十三省,年年都有地方会出现大小灾情,像这等灾情很是常见,所以当时他已批示减免陕西赋税,命地方赈济灾民。
可是现在王阳明竟然告诉他,陕西竟然出现易子而食、饥民聚集冲击官府的事情,这如何不让朱厚照为之震怒。
一脸怒色的朱厚照咆哮道:“陕西布政使陈康该杀,巡察御史曹锋该杀、陕西锦衣卫千户袁明该杀……”
别说是朱厚照震怒了,就是站在那里的李桓在听了王阳明的一番话之后,面色也变得无比凝重,眼中满是怒意以及杀机。
“陕西锦衣卫千户袁明,老子要将你扒皮抽筋,碎尸万段!”
李桓口中默念着锦衣卫千户袁明的名字,心中满是杀机。
坐镇一省的锦衣卫千户竟然与人同流合污,一起隐瞒陕西灾情,欺瞒朝廷,这是何等的大罪。
一省之地的锦衣卫千户出了问题,等同于天子在陕西一省的耳目出了问题,虽说李桓做为锦衣卫指挥使,可李桓也不过是执掌锦衣卫几个月时间,袁明坐镇陕西已经有数年之久,真要说那也是前任指挥使石文义的责任,但是这并不妨碍李桓震怒啊。
第二百零八章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这会儿李东阳、杨廷和几人站出身来,向着朱厚照拜下道:“陛下,臣等有失察之罪,身为内阁,竟没有察觉此等大事,还请陛下责罚。”
发泄了一通,朱厚照心中怒火稍稍被压制了几分,同时扫了李东阳几人一眼,猛地一挥衣袖道:“你等的确有失察之罪,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救济灾民,严查陕西官员欺上瞒下之人究竟有哪些,朕要诛了他们九族。”
一名官员突然之间向着朱厚照道:“陛下,臣弹劾锦衣卫指挥使李桓,同样有失察之罪,请陛下严惩……”
朱厚照正在气头上,满腔的怒火无处发泄,闻言登时冲着那官员怒喝一声道:“值此之际,不思如何救济灾民,却想着以此攻讦同僚,其心可诛,给朕除了他的官身,着锦衣卫严查。”
这官员本就是监察御史,先前朱厚照得知有巡察御史同陕西官员相互勾结欺上瞒下,已经是恨不得将那巡察御史曹锋给杀了,这名监察御史竟然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攻讦李桓,自然是成了朱厚照发泄怒火的对象。
这监察御史闻言不由一愣,随即面色大变,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叩首道:“陛下,臣……臣无有私心啊,臣冤枉……”
朱厚照根本就不听对方的辩解,怒吼道:“拖下去。”
登时两名值守的禁卫上前,将那御史给带走。
一时之间,百官心中惴惴,朱厚照目光落在李东阳几人的身上道:“传朕旨意,即刻命户部调拨钱粮,赈济灾民,地方官员但凡赈济灾民不利者,严惩不待。”
说着朱厚照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道凌厉的杀机道:“天灾犹可恕,人祸必诛之。”
这话众人闻知心中凛然,天子的意思很清楚,如果说是天灾的话,倒也罢了,可是如果是因为人祸引发灾民动荡,必然严惩。
吐出一口浊气,朱厚照走上御座坐下,目光一凝道:“可还有事?”
而这会儿身为户部侍郎的包清上前躬身一礼道:“回陛下,现国库之中有银钱二百三十余万两,不知调拨多少银钱赈济陕西大灾?”
朱厚照眉头一皱,看向内阁众人道:“诸位想来已经有了赈灾之策吧,朕且问你们,此番赈灾,所需几何?”
对视了一眼,李东阳上前道:“回陛下,陕西最紧缺的便是粮食,朝廷可于湖光、河南、山东等地购粮,然后运往陕西,至少需银钱百万……”
朱厚照皱眉道:“朕若是没有记错的话,秋税不是刚入库吗,为何不直接调拨粮食运往陕西。”
显然在朱厚照看来,若是直接调拨银钱的话,还需要花费时间去购粮,这其中浪费的时间,可能迟了几日就会有无数的灾民活活饿死。
朱厚照话音刚落,就听得一名官员跳出来道:“陛下不可,那些粮食已经有了用处,一者调度于边军粮饷,一者供应京师所需,事关军队与京师的稳定,绝不可擅动。”
朱厚照看向王阳明、刘宇、杨廷和、李东阳几人。
这会儿杨廷和缓缓开口道:“陛下,郑侍郎所言甚是,那些粮食的确不可轻动,不过倒也不是没有折中之法。”
朱厚照看着杨廷和道:“杨爱卿继续说。”
杨廷和缓缓道:“陛下可下旨,着其中一部分粮食转运陕西救灾,另拨银钱采购粮食入京,以如今京师存粮,打一个时间差,倒也没有什么问题。”
朱厚照微微点了点头,看向王阳明、刘宇几人道:“几位以为可行否?”
王阳明点头道:“回陛下,此法可活灾民无数,纵有一定风险,臣以为可行。”
谁都知道漕粮不可轻动,京畿周边产量早已经无法供给京师所需,每年朝廷需自湖光等地运转大量粮食入京,以供应京师、边军所需。
可以说一旦京师粮食供应出了问题,则京师必然大乱。
这也是为什么先前那名官员反对动用漕粮的缘故。
杨廷和等人能够提出动用一部分漕粮,在一定程度上是承担了相当大的责任的,毕竟京师动荡所造成的危害,绝对比一地灾情要大的多。
朱厚照当即便道:“传朕旨意,暂拨漕粮百万石,转运陕西,救济灾民。”
百官齐齐向着朱厚照叩拜道:“陛下圣明。”
朱厚照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精芒道:“着户部、三司派出得力官员亲往陕西,给朕盯紧了这批救济粮,务必要给朕用到灾民救济上。”
李东阳、杨廷和、王阳明等人神色肃然道:“臣等领命。”
看了百官一眼,朱厚照忽然向着李桓道:“李卿,你可有什么要说的吗?”
方才李桓一直在一旁站着,没有开口,这会儿朱厚照询问,不少官员都是向着李桓投来了目光。
李桓向着朱厚照拜了拜道:“回陛下,陕西锦衣卫千户袁明勾结陕西官员欺上瞒下一事,臣有失察之罪,还请陛下责罚。”
朱厚照摇头道:“袁明坐镇陕西已有数年,李卿你执掌锦衣卫不过数月,又一直督办谋逆一案,此事与卿何干。”
李桓正色道:“陛下,此言差矣,臣即为锦衣卫指挥使,那么锦衣卫出了这等事,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说着李桓郑重道:“请陛下责罚。”
朱厚照微微沉吟一番,注意到百官神色,忽然点头道:“锦衣卫指挥使李桓疏于监察,以至于下属勾结地方官员欺上瞒下,罚俸一年,以儆效尤!”
一些官员听朱厚照开口,本以为会怎么惩罚李桓,却是不曾想竟然只是罚俸。
谁都知道罚俸这种惩罚根本就是做一个样子罢了,罚了和没罚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你要说没罚的话,还真说不过去,因为这还真的是一种惩罚。
李桓恭敬道:“臣谢陛下!”
说着李桓眼中闪过一道精芒道:“陛下,臣以为,此番京营重整,老弱裁汰,必然急缺大量士卒,而陕西大灾,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可于陕西招募大量精壮,予以钱粮,编入京营。”
只听得李桓继续道:“一者古来民乱动荡,必以百姓之中精壮为骨干,择其青壮纳入军中,既可防止大量流民青壮造成民乱,又可给予这些百姓一条生路,不至沦为地方豪强之奴仆。”
一些官员闻言皆是面色微变。
李桓话语之中的意思他们如何不懂。
地方豪强的扩张都是借助天灾人祸,一者兼并土地,一者就是兼并人口,大量的百姓因为丧失土地不得不卖身为奴,成为地方豪强的附庸。
这些人口一旦沦为地方豪强的附庸,自然不再为朝廷所掌控,只会壮大豪强势力,削减朝廷的力量。
但是李桓此举显然是动了许多豪强的蛋糕,那些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自然需要大量的佃户为其耕种,所以大灾之年的青壮往往都是地方豪强大肆收拢的对象。
一名陕西籍的官员,郑太几乎是本能的跳出来道:“陛下不可啊,民户是民户,军户是军户,太傅所言看似美好,实则不可行。”
李桓眉头一挑看着郑太道:“哦,不知有何不可行?”
郑太道:“前宋王朝便是施行此策,以防灾年地方青壮聚集引发民乱,于是将之纳入军中,然则这些不过是普通百姓,并无战力可言,只会靡费国家钱粮。”
说着郑太看着李桓道:“太傅既然说京营老弱病残,不堪重用,那么下官请问太傅,你召一群百姓进入军中,又有何用,既如此,还不如不整顿京营。”
许多官员闻言皆是连连点头。
前宋行此法,以至于空有上百万地方厢军,却是无有一丝战力,靡费大量金钱。
又一名官员站出来道:“臣也反对。”
很快就有数十名官员齐齐表示反对,如果说仔细调查这些官员的背景的话,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站出来反对的官员之中,至少一半以上都是陕西籍贯。
朱厚照也是皱了皱眉头,身为天子,尤其是朱厚照这般自小经受过帝王教育的天子,熟读史书那是基本,所以他也知道前宋纳民入军之策的弊端。
虽然说一直以来对于李桓都颇有信心,可是有前宋之前车之鉴,再加上如此之多的官员反对,朱厚照不禁有些迟疑的看向李桓。
李桓当然知道前宋那些厢军是怎么一回事,甚至可以说,他之所以提出这般的办法,也的确是在抄前宋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