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引火松果
“孔圣人是说过‘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但我遍读全文,却并没有找到什么要‘灭人欲’的地方。”
“反而孔圣开头就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说明孔夫子他也认为,这些欲望是正常的。”
“人皆有欲望,若是无欲无求,还算什么人呢?又如何能从这句话中,扯到什么‘存天理,灭人欲’上面去!”
不等宋濂反应,朱肃便将矛头对准了那个少年儒生。
“依我看,这位兄弟对于孔圣人这句话,也没什么高深的见解。不过是按着程朱的标准,照本宣科罢了。”
“他所说尽是程朱所想,他所言亦尽是程朱旧言。如此一来,不过是学成了一个程朱的传声筒、一个程朱的泥偶人罢了。”
“这也叫学问吗?眼不看,脑不想,只用嘴照本宣科,这也叫读书人吗?”
“没用脑子思考,真的就能懂得孔圣人的真意吗?”
朱肃上来就占领了学术高地,居高临下的对那个儒衫少年进行降维打击。看着那哥们煞白的小脸,朱肃只能心说抱歉了。谁让他一开始没料到,这次考较居然还是提问制……
他还以为是和那个小哥切磋学术,一分高下呢。
那样的话,自己大可以用脑海中丰富的科学知识,彻底把这小哥弄到一脸懵逼。
可依然还是问论语,自己可就抓瞎了。又不能继续再用“抡语”来搪塞。要是这么干了,老朱不得把自己吃了?
为了离开大本堂这个鬼地方,自己只能赢,不能输!
那就只能委屈这位小哥,承受自己不讲武德的打击了。
朱肃不要脸的使用了网络骂战的杠精法则:我不管你观点说的对不对,我不谈论观点,直接贬低你这个人就行!
朱肃面前,那位叫做希直的小哥确是一脸震惊。朱肃的话如同当头一棒,震得他耳边嗡嗡作响。
对啊!读书数年,所学皆是程朱,所言皆是程朱。那些都是程朱所想,自己的想法呢?
自己读书,便是如此浑浑噩噩,毫无自己的想法吗?
自己真的只是个刻满程朱的人偶吗?
少年惊呆了,一时间,他竟开始自我怀疑起来。
便连老朱和朱标,亦若有所思起来。唯有宋濂乃理学大家,他学了一辈子的程朱理学,哪有那么容易被动摇的。捋须斥道:“五殿下所言,亦有所偏颇。”
“程朱乃儒学圣人,如何会不知孔圣所想?”
“五殿下既这么说,莫非有自己的见解?”
“当然有!”朱肃还真知道。
于是他大声道:“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若无私,则无心矣!”
“若无私,则无心矣?!”那位叫希直的儒生听得此言,霎时竟又呆住了。
不是“存天理、灭人欲”,而是“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种角度完全不同的回答!
这两者,究竟哪一个,是孔圣此言的真意?
“这……”宋濂眉头微皱,正想驳斥这不符程朱之言,不想那位叫希直的弟子已越过了他,长长向朱肃作了一辑。
“谨受教!”
“吴王殿下一言,如若醍醐灌顶。您是真正的读书人,在下所不及也!”
姿态光明磊落,丝毫没有恼羞成怒的模样。
希直直起身,感觉自己脱去了以往的浑浑噩噩,似乎正变得焕然一新。是啊,读书若没有自己的见解,与泥偶何异?
不管朱子与五殿下的观点谁对谁错,五殿下对圣人之言,确有独到的见解,而自己则只是沿用先人之言。从这点来看,自己已然输了。
“承让,承让……”朱五有些郝然。这句“夫私者,人之心也”,其实出自后世心学泰州学派大儒李贽。李贽作为对抗理学的急先锋,让无数人追捧的超级大儒,他的这句话,自然会在希直这种涉世未深的儒生心中引起震荡。
自己其实和他一样,也只是用别人的话照猫画虎。所不同的是,他用的是过去的,自己用的是未来的……
穿越者福利,就在于此了。
不过他脸皮厚,没一会就面色如常了。
见自己弟子已经叹服,宋濂虽不快朱肃的见解离经叛道,但在陛下面前,倒也不好失仪申斥。
且五殿下说的,也有些道理,只是路子不符合程朱。自己多加督促,纠正过来,也就是了。
不过是十来岁的孩子,能说出这番见解,已属不易。自己又何必置气呢?
已经比那“抡语”好过太多了。
“哎,罢了。”宋老夫子摇了摇头。“便算五殿下通过了吧。”
“谢过夫子。”朱肃躬身为礼。而后抬起头,朝老朱和大哥那挑了挑眉。
老朱原本好转些的脸又是一黑,大哥朱标则面带宠溺,无奈的看着这个不着调的幼弟。
“今日便到此吧。”老朱一拂袍服,站起身来。
“老五,跟咱来一趟!”
第36章 暴露了!
在众人的注目下,朱肃只得又跟着老朱出去了。朱标犹豫了一下,也跟了上去。宋濂摇摇头,心想有陛下亲自教育,自己倒也不必急着纠正了,五殿下年未弱冠,还得且学三四年呢。来日方长。
那句“若无私,则无心矣”振聋发聩,虽与朱子相悖,亦不失为思想深刻之言,让宋濂对这位五殿下起了爱才之心。
若是自己勤加教导,再为其指明正道,说不定太子与五殿下,也能成就周武王与周公旦兄弟那样的千古佳话。
“那么,诸殿下且先休憩吧。”
想到自己能助太子兄弟成就佳话,宋老夫子顿觉斗志昂扬,仿佛年轻了数十岁。剩下的诸王他也不考较了,左右他们年龄也小,本就没学些什么。
他拿出了论语,开始翻找了起来,想要纠正五殿下的思想,就必须先彻底驳倒他那句话才行……
却说朱肃朱标跟着朱元璋转出了书斋。三人来到一处僻静的长廊,朱标忍不住开口问道:“五弟,你方才说的那句话,也是出自后世的儒者吗?”
“是。”朱肃点点头。“那句话,是后世一位名为李贽的大儒,所提出的观点。”
“顺便说一句,他是大明人哦!”
“是嘛!”朱标满面惊喜。“我大明日后,文道如此昌盛么?竟然出了此等立言的大贤!”
“前朝大宋出了朱圣人,足证文道之昌。我大明亦有此等儒者,也可当之一二了!”
“可惜莫能与之一会,真乃人生憾事啊!”
朱标一脸神往。
朱肃呵呵一笑,心道朱熹算什么,大明日后可是出了“知行合一”的真圣人的,真要论起来,比嘴炮朱扒灰朱更牛批了一万倍。
那又有啥用呢?圣人也救不了大明朝。
“不过五弟,你冒认后人之言,倚之驳斥宋先生的弟子,未免胜之不武。”朱标正色道。“既然学业不如对方,也当坦荡的自认不如才是。如此才不愧为君子风范。日后知耻而后勇,奋力追赶,也就是了。”
“放屁。”朱肃还没答话,前头的老朱就先不乐意了。“咱的儿子,如何就不如那个小白脸狗屁神童了?”
“宋老倌儿找了个徒弟进宫羞辱咱儿子们,你五弟还不能怼回去?”
“反正那什么后人,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呢!”
老朱理不直气也壮。
朱肃仿佛重新认识了老朱一般,心说妙啊,原来你是这样的老朱,挺儿子当文抄公挺的这么理直气壮。
我喜欢!
“爹啊,什么羞辱……”朱标无奈道。“先生那是一片好意,意图激起弟弟们的好胜之心,让他们知耻而后勇呢。”
“那咱不管!反正一看那什么什么神童,咱就不高兴!”老朱耍起了无赖。
他本来是觉得朱肃出口成脏,失了皇子风范,要好好训斥一番的。现在见平日最疼的大儿子胳膊肘往外拐,反而激起了他的逆反之心。
直接当着大儿子的面,拍了拍朱五的肩膀:“做得好!没丢了咱的脸!”
“嘿嘿。那必须的。”朱肃朝朱标挑了挑眉。
“你们……”朱标只能失笑摇头。这两人……
一个小土匪,一个老土匪……
啊呸,我怎能如此想自己的亲长兄弟,枉读了圣贤书……
不管正在脑内思过的朱标,老朱转过头对朱肃道:“老五,这考较爹就算你过关了。”
“也该谈谈正事。咱听了你说的那三百年魔咒。”
“这几天是白天也思,晚上也想,可就是想不出一个能根治好法子来。”
“抽了个空子才来问问你,你们这些几百年后的人,有没有根除这些问题的政策?”
说着,期待的看着朱肃。
“解决三百年魔咒的政策?”朱肃一怔,随即露出苦笑。“那个,爹啊。”
“三百年那也太远了些,你就是机关算尽,那也管不到三百年后啊!”
“现在就算有好政策,过了几代,那也难免走偏了……再说了,政策什么的,那可不兴乱说。”
“我在六百年后,也就是个普通人,可没啥施政的经验。政策这东西一个说的不对,害的可是千千万万的百姓呀!”
他倒是想掏出社会主义,可他也得敢啊!真把社会主义告诉了老朱,老朱不得活活削死他!
“三百年怎么算远?不算远了!”
“你上辈子时,都是六百多年以后的人了,三百年那才区区一半,不远不远。”
“后世有什么政策可供参详,你但说无妨。只要能有一二思路……”
话说到一半,他突然虎目一凝,猛地转头,朝角落大喝道:“谁!出来!”
朱肃、朱标都被吓了一跳。拐角里,一片绛色衣角亦被吓的一抖,然后,一个人影从后头拐了出来。
竟是老四朱棣!
“老四!你怎么在这里。”老朱面色极为不善,恶狠狠的盯着朱老四。“你从哪开始听见的?”
“儿臣……儿臣……”朱老四哪受得住这龙威,话都说不利索了。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脸色却震惊的看着朱肃。“老五,你,方才爹说……”
一本薄薄的话本儿,从朱棣的怀里滑落出来。
朱标一看,顿时就明白了。那话本,正是朱棣从他这里顺走的前二十余话的《三国演义》!
“父皇,四弟应该是来找我的。”他忙转身向老朱请罪。“他从我这里借走了此书,只是想过来将此书还给我而已。”
老朱不理他。只向朱棣逼近了一步。“老四,说。你从哪儿开始听的!”
老五是穿越者的事,等闲不能被他人知道。否则一个不小心,就会引起大乱子!
“爹……我……我……”十三岁的永乐大帝都快吓尿了。“我听……爹说……老五的上辈子是……六百多年后……”
“……”老朱的脸越发黑了。确实,有二虎在外围警戒,闲杂人等绝对靠近不了它们父子三人。但是老四同样是皇子,别忘了老五才十一二岁呢,二虎他们当然不会认为,自己拉着老五是在谈机密要事。
只怕,还以为是在叙父子亲情呢。
既然是在叙父子之情,那么,同为儿子的老四靠了过来,二虎自然也不会示警……
场面陷入沉默。老朱揉揉发涨的脑袋,不知道怎么封住朱棣这熊孩子的口。
朱标左看看,右看看,对老朱道:“爹,让我去和四弟解释吧。”
“我定然劝服四弟保守秘密。四弟也是我朱家人,断不会不知道轻重的。”
“嗯。交给你了。”老朱点点头,看着跪在地上的朱棣,心里终究一软。“好好说,莫吓坏了老四。”
“是。”朱标点点头,走到跪在地上的朱棣身旁,伸手将他拉了起来。“老四,跟大哥来。”
“大哥和你好好分说明白……”
第37章 咱后来,真废相了?
朱标带着朱棣离开了,老朱缓了缓神,便也带着朱肃摆驾乾清宫。
毕竟,还是乾清宫的戒备更森严些。
这一次,他还特地严令二虎,除了皇后和太子,任何人都不许出入。
朱肃对这乾清宫,也算是轻车熟路了。朱元璋依旧让侍卫们在外头戒备,自己则带着朱肃到了里间。父子两坐在正中的茶桌旁,老朱开口道:
上一篇:封侯
下一篇:抗战:亮剑杀敌,我是军阀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