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第16章

作者:引火松果

只是之前,从未将这些与“王朝轮回”联系在一起。

有钱人嘛,什么年代没有?

“……还有另一个原因,是什么?”老朱问朱肃道。“一并说。咱想法子一并料理了!”

“另一个么……”朱肃心说这个可比土地兼并论复杂多了。“另一个原因,大明在未来可是深受其害……”

“那就是,”

“天!道!轮!回!”

第26章 小冰河

“天道轮回?”

老朱夫妻加太子朱标,顿时都被镇住了。

朱标年纪毕竟轻些,还没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境界,听到这么有伯夷格的四个字,脸色甚至都白了白。

“天道?”

“五弟你不是说,没有什么上天不上天的吗?”

天道这种字眼,听上去就感觉无可违逆啊!

“这个嘛,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这样。”见自己一语惊四座,朱肃暗想皮一下果然很开心。怪不得古代那些说客一张口,往往就要先大笑三声,然后来一句‘将军死到临头尚不自知’云云。

吓唬人果然会有快感啊。

不过干货还是要给的。朱老五端起茶水润了润喉,这才悠悠的道:“大哥,你跟着李先生学史,可曾注意过,这天下有历史记载的千年以来,气候如何?”

“气候?”朱标一愣。随后眉头微皱:“五弟莫非,是想搬出汉儒天人感应之说?”

“依为兄看,天灾实乃天数,又与朝代更迭何碍?唐太宗何等雄主,贞观年间亦有蝗灾现世。父皇功业前无古人,然中都亦有冰雹。”

“若是国家强盛,纵使国有大灾,亦可调度得当,安稳度过!”

听了大儿子的话,朱元璋默默点头。心说标儿还是晓得轻重的,没给那些先生忽悠瘸了去。

臣子可以信什么天人感应。但皇帝,是万万不能信这一套的!

“大哥此言甚是。”朱肃也点了点头,随后放下了手中的茶杯。

“但是,要是连续十年大灾、二十年大灾、乃至数百年大灾呢?”

“数百年?”朱标懵了,不信道:“怎么可能?”

“老五,你是说……”老朱却是眉头一皱。他想到了之前朱肃说的,崇祯年前的种种天灾……

“咱大明将来,会有持续数百年的大灾?”

“嗯。”朱肃对老朱点了点头。随后自顾自道:“大明朝末期,正好撞上了后世鼎鼎大名的‘小冰河时期’,连续百年,气温持续降低。”

“气温降低,也算大灾?也能称得上天道?”老朱一脸的不信。他刚才还以为,是连续数百年干旱洪涝这种大灾害呢。

但只是降降温,算什么大事?

“气温降低,只是其中一个容易发现的特征而已。”朱肃无法向古人解释什么是板块运动、什么是气候变迁与封建王朝的盛衰。

当然,主要是懒。

于是,他选择了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对老朱道:“您别小看了气温。我问您,若是我大明北边的气候越来越冷,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冷。对我大明北方千千万万的农民来说,会怎样?”

“农民?”老朱一愣,随后马上反应了过来。“你是说,粮会减产?”

“不是减产,是绝收!”朱肃摇摇头。

“这么严重?”朱标震惊道。

“恐怕,比大哥你想的还更严重。”朱肃道。“大明景泰五年,扬州五月飞雪,冻死树木花草无数。当年七月,又下了一场大雪。地面雪厚,足有三尺。”

“扬州都是如此,更别提北方了。你说,这样的天气,粮田能不绝收嘛。”

“……”朱标说不出话了。老朱也震惊的和马皇后对视一眼。他也没想到,气温竟然会降低到了这个地步。

扬州是什么地方?那是四季如春的江南水乡啊!

飘雪就够惊人的了。竟然还雪厚三尺,冻死树木花草无数?

他开始正色起来,再也不觉得这所谓的“小冰河时期”,只是添件衣服就能解决的小事。

“大明末期。北方良田几乎十不存一。南方田垄,又多为世家大族所把持。”朱肃继续道。

“北方百姓衣食无着,只得沦为流民。南方百姓无田无产,一遇兵灾,只有被裹挟的份。”

“朝廷也被天灾等因素拖垮,财政紧缺。”

“上层再屡出昏招。崇祯年间,就是因为崇祯向早已走投无路的良民百姓,三征辽饷,彻底败坏了大明最后一丝国运。”

“李自成这才趁势而起,成为了捅向大明心脏的那一把尖刀!”

“什么?”老朱站了起来。“向已经遭灾的百姓,加征辽饷?”

“还征了三回?”

他只觉得脑瓜子嗡嗡的。他自己就是被元庭这样逼反的,又岂会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会是如何?

不给百姓路走,百姓就会和朝廷拼命!

“崇祯那孩子,竟然做了这种事?”老朱瞪大了眼睛。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无视了气候变化,所引起的灾情。”朱肃呵了一声。“他虽然有重振河山之心,但毕竟长于深宫,不知民间疾苦。”

“眼高手低,也是正常。”

老朱颓丧的坐了下来。他也没想到,后世的大明皇帝,竟昏庸到了这等地步。

他这个朱家老祖宗,就是这么被人害的没路走的啊!不想两百余年之后,他朱元璋的后人,竟然成了老朱昔日最为痛恨的加害者!

还因此丢掉了江山!

“我们还是继续说小冰河吧。”朱肃扯开话题道。“气温降低其实只是最显著的特征,因为种种原因,小冰河时期,还会伴生各种各样的天灾。”

“如洪涝、干旱、蝗害,都会在小冰河时期频发。而且,这一时期,还会发生一项极为重要的兵祸!”

“你是说。”老朱眼里精光闪动。“北方!”

“对!”朱肃忍不住在心里给老朱伸了个大拇指。不愧是洪武大帝,自己才说初一,他便知道了十五了!

“兵祸?”朱标有些疑惑。转头问老朱道:“父皇,为何?”

“痴儿。”老朱面色严肃。“你说,咱们大明都冷成这样了。那北方的那些家伙,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儿?”

“啊!”朱标也明白了。

江南都飘雪了,北方的游牧民族那些地儿,恐怕更是,冷成了冰窟窿!

那样冷的天气,莫说他们的牛羊草场,便是人,只怕也得冷死无数!

北边活不下去了,游牧民族会做什么?

南侵!南侵!只有南侵!

只怕,小冰河时期的那些游牧民族,比现在让大明如临大敌的蒙元,还要更可怕一千倍,一万倍!

因为,只有疯狂的往南,冲进大明朝,抢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他们才有活路!

“北边,果然是咱大明的心腹大患!”老朱眼里,再次流露出如同猛虎一般的凶光。

第27章 礼不可废

“上天啊,我大明究竟是犯了什么错!”一向温文尔雅的朱标,此时竟忍不住咬牙切齿起来。“父皇与各位叔伯含辛茹苦,驱逐蒙元,这才重振了我汉家河山。”

“为何要送来这‘小冰河’,让我大明蒙受此等苦楚?”

“大哥何必怨愤。”朱肃道。“先贤有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上天又哪里是针对我大明朝一个?”

“我刚刚说了,‘天道轮回’。这不过是上天运转的一种规律罢了。”

“后世曾有学者,总结出了一个规律:气候的变化,往往是以百年甚至千年为单位,周期性变动的。”

“往往温度适宜多长时间,之后就会冷多长时间。如此周而复始。”

“而且,这个周期,和我们中原王朝的变迁,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朱肃放低了声音,明明还只是十来岁的孩童,此刻给朱元璋他们的感觉,却彷如一个深沉的智者。

“便由辽东来说。隋末天下大乱之时,辽东尚属苦寒之地。”

“但等到唐朝开元盛世之时,辽东已有了万顷良田。”

老朱眼神看向了朱标,意思是是否有此记载。朱标看着他征询的眼光,十分艰难的点了点头。

昔日先生们教到此节时,只说是鞑虏不事生产,浪费了好地方。等到唐时据有了辽东,这才将这些良田开垦了出来。

他也便这么信了。

哪里又曾想过,这是气候的缘故!

真当那些辽民都是懒汉,宁愿饿死,也不懂得开荒种地吗?

还不是因为天气寒冷,根本种不活!

“……肃儿,你的意思是说,盛世,往往是在气候温润之时。”

“而乱世,则多有气温骤降?”

一直默默听着的马皇后,突然总结道。

“是,就是这样的道理!”

朱肃道。“也正是因此,所谓‘三百年魔咒’,其实就是因为气候变化的周期,往往就是三百年。”

“不信的话,大可以去查阅史书。但凡神州有难,大都是气温骤降之时。”

“气候引起灾难,灾难引发饥荒,同时也导致了外敌的入侵。”

“很少有王朝,能在这样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存续下来。”

“……怪不得每逢盛世,史书上总有‘风调雨顺’之说。”朱标摇头自嘲道。“可笑我以往从未在意,以为只是套词,却未曾想过,这四字,竟是与王朝兴衰息息相关……”

“听五弟一席话,却是更胜读十年书!”朱标突然一振衣袖,竟起身毕恭毕敬的对朱肃鞠了一躬。“五弟,还请受为兄一拜!”

“大哥你这是干什么?”朱肃赶紧躲开。这大哥可是老朱的心尖尖。自己受了他的礼,老朱又要打自己屁股可咋办。

“老五,你就受着吧。”却是老朱在一旁发话了。“莫说是你大哥,咱做皇上这么多年,也从没想过,区区天候,田土,竟然有如此大的学问。”

听完朱肃所说的这两个论断,他感觉一刻都坐不住了。心直接飞到了东阁,恨不得立刻拟出办法,破了这两个在未来束缚大明的“魔咒”。

他素来是个急性子,心里这么想,身体便也站了起来。“咱这就去东阁,寻大臣们议一议,看看能不能想出个妥善的法子。”

“老五,老规矩,今儿的在这谈话,除了咱们这四个,谁都不许说。”

“妹子,咱先去了。中午的午膳,就不回来吃了。”说着,风风火火就往外走。

“爹,等等我,我同你一道去!”朱标忙也站起身,跟在老朱的身后。

“啊,等等……”朱肃也站了起来。“父皇,大本堂……”

说了快一早上,嘴都说的干了,刚要提点要求的时候怎么就走了?

小爷我不想再去大本堂受罪了啊!

“肃儿,先莫去扰你爹爹。”马皇后拉住了他。“他就是这样,想到什么就要做什么,一刻也不能等。”

“更何况,昨晚他情绪不佳,折子尚没批完。今儿只怕谨身殿的折子更堆成山了。”

“先让他把事做完吧。”

“可是,母后……”

“什么母后。”马皇后起身拍了拍他的脑袋。“叫娘!都是自家人,不兴这些繁文缛节。”

她早发现了,在标儿面前,自己的这些孩子,都是叫自己和重八“父皇,母后”的。

虽说礼不可废。但这样,总让她觉得膈应。

她又何尝没发现,方才朱肃刚进殿时,眼角的那一份不自在?

重八什么都好,就是对标儿,确实是偏心了些。

虽然,对其他儿子,他也并非全不关心,但面上,也确实比对大儿子朱标,更严厉了数倍。

这是取祸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