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636章

作者:高月

陈庆示意妻子坐下,叹口气道:“有些事情我不好明说,我也只能给你说一说,我在这个时候推行银交子,并不是偶然,实际上我是在对朝廷发动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吕绣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她着实感到新鲜。

“朝廷准备发行会子和铁钱,这就是我的机会。”

吕绣眉头一皱,“好好的,发行铁钱和会子做什么?当年宣和年间发行了多少会子和交子,后来全部成了废纸,我家里的八千贯会子最后不得不一把火烧掉,他们还不吸取教训?”

“不是他们不吸取教训,是他们没办法了,朝廷最大的产铜地在江南西路,现在落在我们手中,几百万斤铜锭来不及运出,被张俊军队缴获,现在又都落入我们手中,朝廷库存铜锭只有不到百万斤,白银三十万两,市场上流通的钱币一半都是我们雍钱,他们要招募军队,每月几十万贯军俸,钱从哪里来?只能硬着头皮发行会子和铁钱。”

“但这个银交子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一旦朝廷发行会子和铁钱,东南百姓都不肯用,那他们用什么?所以我需要提高钱币供应量,要让江南地区都用上雍钱,甚至是银交子,会子和铁钱没人使用,那朝廷只能用强制手段推广会子和铁钱,朝廷就会彻底失去民心,这就是我所期待的。”

吕绣沉吟半晌道:“夫君可以给参事们说清楚,让他们理解。”

陈庆摇摇头,“我说得太多其实也没有用,关键是要让事实来证明,他们才会彻底明白。”

……

临安,张俊的叛乱来势凶猛,却又被西军以秋风扫落叶一般摧毁,危险解除,临安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临安城比从前更繁荣了!”重新开业的长丰茶馆内,一名老者端着茶盏望着外间大街上川流不息的行人叹息道。

“那是因为别的地方讨生活不易,大家都涌到临安来了。”董安端着茶壶走上前笑道。

茶馆重新开业,董安又带着伙计们重新回来,胡云和朝廷达成了协议,不允许朝廷再抓捕西军情报官员,但胡云也承诺了情报斥候的三不准则,不破坏军事安全,不暗杀朝廷官员,不帮助商人逃离临安。

所谓不破坏军事安全,就是不会再出现类似扬州仓库大火的事件,也不会再威胁朝廷官员的人身安全,像绑架国舅韦桐的事件就不会发生了,当然也不会帮助商人把钱财转移离开临安,那是临时性的帮助,商人们要离开临安还得靠自己。

比如商人完全可以把钱存进新开业的万宝柜坊和江南柜坊,这两家柜坊都在京兆有分店,只要拿一张柜票和一只取钱玉珮,就能直接在京兆取钱,也不受秋明司监管。

说到底,只要不发生暴力血腥事件,朝廷就不会动手赶人,想探查情报,就看自己本事了,而且大家既然都在明面上玩,朝廷也会派人暗中监视情报站的一举一动。

掌柜董安的结论引来了众人的共鸣,众人七嘴八舌道:“说得不错,别的地方挣点钱太难了,钱财都集中在临安,要讨生活,只能来临安了。”

“临安最便宜的房租倒是上涨了,当宅价却跌了,比去年最高的时候,跌去了一半,现在是有价无市,没人愿意接手。”

“临安还是不错的,房宅怎么会没有人接手呢?”

“那要看什么价格了,像苏州那样的宅价,就有人愿意接手,照现在的价格,还得再跌去一半才会被人认可。”

涉及人人关心的房价,众人都有了兴趣,讨论得热火朝天。

在二楼靠窗的雅室内,也能隐隐听见楼下茶客们的谈话,胡云喝了口茶笑道:“其实除了房价外,银价的起伏也是最好的说明,少府兄应该知道现在黑市的银价是多少了吧?”

经历了朝廷的闭馆事件后,王牧已正式被陈庆正式任命为《京报》馆主,封正五品中散大夫,意味着他从幕僚身份转为正式朝官。

也意味着王牧人生新的起点,他可以出任洛阳、开封、太原、成都、襄阳这样的大府知府。

当然,王牧的正五品比胡云还差一点,胡云是正四品。

王牧沉吟一下道:“我倒没有留意银价,好像是一两白银换七贯钱吧!”

“今天上午已经涨到一比九了!”

董安走进来笑道:“一两银子换九贯钱,一个茶客告诉我,他用今天上午用九十贯钱才换到十两银子。”

胡云让董安坐下,这才道:“我昨天接殿下的鹰信,殿下要求我们搜集关于朝廷发行会子和铁钱的所有情报,要越多越好。”

董安眉头一皱道:“听说铁钱已经在市场上出现了,殿下如果现在要阻止,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王牧在一旁笑道:“老董,你肯定误会了,殿下可不是希望阻止铁钱和会子,这种败坏自身名誉的事情,殿下怎么会阻止?”

胡云点点头,“少府说得没错,殿下只是关心这件事的影响以及强行实施后带来的后果,并没有让我们阻止的意思。”

董安有些不好意思道:“看来是我理解错了,不过铁钱是没有人要的,我们茶馆就不收,我认识的茶馆都不收,小摊小贩更不会要,大家只认铜钱,还有会子,一堆破纸,谁会要?”

“要不要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任务是收集情报,而不是干预它,叫大家这段时间把精力都放在这上面,过了年后,我要向殿下汇报。”

胡云又对王牧道:“《京报》也是一样,在殿下没有命令之前,不要发表任何文章进行干预,要完全回避这件事。”

王牧和董安都点点头,两人一脸凝重,胡云专门给他们说这件事,说明此事事关重大。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会子

御书房旁边的议事堂内,五名相国加上刚封为同知枢密事的张浚坐在堂内,每个人都一言不发,谁都不愿先开口。

赵构着实不满看了他们一眼,咳嗽一声,对秦桧道:“右相国先表态吧!印刷会子是你提出来的,你给大家解释一下吧!”

秦桧无奈,只得硬着头皮道:“军俸已经三月没有支付,百官的俸禄也拖了两个月,百官可以忍受,但军心却要哗变了,铸造铁钱虽然能解决问题,可是需要时间,所以印刷会子只是解决燃眉之极,一旦铁钱铸造量足够,就会陆续把会子收回来。”

一旁徐先图淡淡道:“秦相公能保证会子顺利印刷出来,却不能保证军民肯不肯用它?现在很多人家都还保留着宣和年间印刷的会子,新的会子印刷出来,那旧的会子怎么办?”

秦桧顿时不满道:“我是在说解决危机的办法,徐相公却只会泼冷水,那你来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众人的目光又转移到徐先图身上,印刷会子其实已经讨论过多次,大家都知道不妥,但也没有别的办法,今天是最后的定论,按理不应该再有反对意见了,现在既然徐先图再次出言反对印刷会子,说明他有解决危机的办法,众人都不由竖起了耳朵。

徐先图缓缓道:“其实我们不是一无所有,我们还有很多资产,土地、房宅,其他各种器物等等,只是缺钱而已,临安也不是没钱,临安至少有上千万贯钱,我们可以把土地和房宅抵押给柜坊和质库,借一大笔钱出来,解决燃眉之急。”

众人精神一振,这倒是个好办法,秦桧冷哼一声道:“借钱容易还钱难,到时候还不了钱怎么办?徐相公莫非是想把土地房宅直接用来抵债?”

徐先图摇摇头,“我可没有这样想!”

朱胜非阴阴道:“徐相公的意思是说,到时候铁钱就铸造出来了,徐相公想用铁钱来还债!”

众人一片哗然,借铜钱,还铁钱,这也太损了吧!

徐先图顿时怒道:“我可没有这么想,再过几个月,税收就运到了,可以用税钱还债。”

“把税钱都用来还债,那军队和百官都喝西北风吗?”秦桧针锋相对道。

徐先图反击道:“那个时候,铁钱不都铸造出来了?”

最后拍板做决定的是天子赵构,事实上,他的内库有钱,有几百万贯钱,还有二十万两黄金和百万两白银,是他多年积累的财富,这个关键时刻,他应该拿一点出来解决燃眉之急,但赵构却迟迟不肯拿出来,而是要大臣们想办法解决。

当然,发行会子他不是不知道弊端,他有他的想法,当财政遭遇危机时,他就需要择猪而杀了。

赵构缓缓道:“发行会子已经讨论很久,再反复讨论下去也没有意义,朕的意见很明显,会子可以发行,但可以少量发行,铁钱也要铸造,另外,徐相公的方案也可以采纳,三管齐下,才能筹集足够的军费和俸禄,马上过年了,朕可不希望大家饿着肚子过年。”

赵构终于拍板决定要发行铁钱,要印会子,要抵押借钱,至于怎么做,那是相国们决定的事情。

……

直到傍晚时分,秦桧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家中,今天发行铁钱和会子之事让他忙了一天,他着实有些精疲力尽了。

来到书房刚坐下,妻子王氏便闻讯赶来,问丈夫道:“听说朝廷又要发行会子?”

秦桧不以为然道:“你又从哪里听来的消息?”

“我今天去陪太后聊天,她告诉我的。”

秦桧摆摆手道:“发行会子又怎么样,你关心这种事情做什么?”

“你糊涂了,我父亲那里还有一万五千贯的老会子没有兑换,朝廷又发行新会子,那我父亲手中的老会子怎么办?一万五千贯啊!”

秦桧一阵头痛,回家还遇到这种破事情,他低下头按揉着太阳穴,半晌道:“这是以前的陈芝麻烂谷子吧!以前的朝廷早没了,和现在的朝廷没有关系,你扯这些做什么?”

王氏冷笑道:“你们天天自诩是大宋正宗,一脉相承,现在要你们还钱了,又说自己和从前朝廷没关系,官人,这可不厚道啊!”

秦桧无奈地叹口气道:“这其实不是我想印刷会子,是官家的意思,他不是不知道发行会子的后果,但是……他需要用会子杀猪。”

“什么杀猪?”王氏不解问道。

“梅花卫草拟了一份名单,大概一百多名富豪,还有很多海商,他们积累了几十年的财富,明抢不是太难看了吗?所以……让他们购买会子。”

王氏瞪大了眼睛,“官人,这种事情你们做得出来?”

“有什么做不出来,官家要扩军到三十万,每个月就要百万贯的吃穿俸禄,还有各种兵器打造,百万贯还不够,一年光军费就要一千五百万贯,可所有税赋加起来才八百万贯,光军费的缺口就达七百万贯,何况还有其他各种开支,钱从哪里来?现在军俸和百官俸禄都欠三个月了,马上要过年,可官库存钱只剩下十几万贯,让我怎么办?”

秦桧叹了口气,又恼火道:“一方面是朝廷空虚,另一方面是富商大户拼命逃去京兆,光今年一年,你知道跑掉多少富豪吗?初步统计就有九十七户,转移走的财富在六百万贯以上,这些肥猪与其便宜了陈庆,不如我们自己宰了过年。”

王氏撇撇嘴,不屑道:“就不能少招募一点军队吗?非要招三十万人,十万人也就五百万贯,不就正好够了吗?”

秦桧冷笑道:“说你们妇人没见识,你还不信,在官家眼中什么最重要,百姓?富商?还是文武百官?统统都不是,在他眼中,皇位最重要,社稷最重要,十万人能保住他的皇位和社稷,那是痴心妄想吧!其实三十万人都远不够,真要和西军抗衡,至少要五十万大军,只是五十万大军实在养不起,只能退而求其次,养三十万人,这是官家的底线了,懂不懂?那些养肥的猪,现在再不杀,就留给陈庆了。”

“说这些与我何干?”

王氏忿忿转身走了,秦桧又拿出一份名单,细细看了起来。

他提笔在名单上钩了十个人,先从这十人下手。

排名第一的,赫然正是郑统全。

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宰猪

自从郑家被逼捐军费百万贯后,郑家便开始向泉州、巴蜀和京兆转移财富,郑统全很清楚,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只要郑家和陈庆的关系一天不撇清,官家就一天不会放过自己。

不仅转移金银铜钱,郑家还转移家人以及变卖不动产,他的三个儿子,长子郑直去了京兆,次子郑曲去了巴蜀,他的兄弟郑统泰一家去了泉州。

西湖边上大名鼎鼎的郑楼改名为吴楼,被吴皇后的父亲用八万贯钱买下,还有其他店铺、房宅,除了郑家的主宅没有卖以外,其他房宅土地都卖掉了,用得到的钱投资创办了万宝柜坊,又在江南柜坊中占了一成的份子。

郑家的财富基本上转移完成,家仆也解散得差不多了,最后几万贯钱也存进了万宝柜坊,万宝柜坊开出一张转移柜票和半块提钱玉珮,由郑统全贴身收藏。

这天上午,郑统全在报馆里喝茶,和王牧闲聊,他在家里呆不住,每天要么来报馆,要么去长丰茶馆。

他抓了一把铁钱放在桌子,又抓了一小把银交子放在一旁笑道:“这两种钱币就是朝廷和雍王府各自发行的新钱币,朝廷是铁钱,雍王发行的是银交子,有意思的是,朝廷规定铁钱和铜钱一比一兑换,但出来黑市价就是一比二了,一枚铜钱兑两枚铁钱,昨天又跌到一比三,一枚铜钱兑三枚铁钱。”

王牧笑道:“这可是赚钱机会啊!一百贯铜钱,在黑市上换三百贯铁钱,然后又到朝廷那里兑换三百贯铜钱,转眼就翻了三倍。”

郑统全摇摇头,“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有这种好事,谁会去黑市换钱,说起来宝记柜坊这次被坑惨了。”

王牧笑道:“说来听听!”

郑统全呵呵笑道:“这次朝廷是委托宝记柜坊兑换,兑换一贯钱,宝记柜坊可以拿一百文的获利,所以宝记柜坊满心欢喜接受了,结果第一天,多少人跑来兑换钱,全部都是官员家眷,听说一天就兑换了七万贯,宝记柜坊把这七万贯铁钱押解给三司,想换成铜钱,结果三司不肯,让宝记柜坊兑换给百姓流通,这下宝记柜坊傻眼了,他们按照官价兑换,原以为朝廷会用官价收回去,但朝廷根本不收,让他们兑换给百姓,百姓谁会要铁钱?”

王牧大笑,“这件事我得记下来,老胡要收集这方面的情报,这就是最好的情报。”

“但这个银交子就不一样。”

郑统全玩弄着手中的一把银交子道:“临安黑市也收银交子,价格是一枚兑五百文铜钱,他们转手可以卖六百文,一枚就赚一百文。”

“一枚对五百文铜钱,这个价格和川陕柜坊价格一样啊!”

“完全不一样!”

郑统全摇摇头道:“川陕柜坊是溢价发行,你把它熔化成银锭,就只值三百文钱了,必须要保持银交子状态,才值五百文钱,在这里有两百文是雍王府的信用,大家都相信雍王府会用五百文收回去,但临安黑市是把价格做实了,把它熔接了,它也值五百文铜钱,把它兑换给需要银子的人,还能再赚一百文,说明临安黑市的银价已经涨到一比十了。”

“郑东主利用得好,可以大赚一笔,翻一倍啊!”

郑统全苦笑一声道:“有些钱是不能赚的,稍有不慎小命难保,前几天有个布匹商人用一千两银子换了九千贯钱,结果第二天在河道发现他的尸体,九千贯钱也没有了,你是《京报》的头,应该知道这件事吧!”

“听说了,但没有你说的那么详细,据说是黑市商人干的,那帮家伙心狠手辣!”

郑统全冷笑道:“你以为是黑市商人干的?那帮家伙虽然凶狠,但不会砸自己的饭碗,我听到的消息,是梅花卫干掉。”

“消息可靠吗?”

“是梅花卫里传出的消息,你说可不可靠?”

正说着,报馆门房在门口道:“郑东主,贵府的家丁来了,说有急事!”

郑统全一怔,连忙问道:“人在哪里?”

“在楼下客堂!”

郑统全连忙起身下楼去,来到客堂,只见他的老马夫急道:“梅花卫来抓人了,来了好多士兵,把府宅包围起来,老爷不在,他们把李账房抓走了,管家让老爷赶紧躲起来。”

郑统全吃了一惊,这是怎么回事?

这时,王牧走进来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梅花卫把我府上包围了,见我不在,就把我的帐房抓走了。”

王牧眉头一皱,梅花卫赶来抓人,必然是天子批准的,而且把帐房抓走,十有八九就是为钱而来。

“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是一刻钟之前,管家叫老爷赶紧躲起来。”

王牧把马夫打发走,这才对郑统全道:“报馆会被他们监视,不利于你离去,东主立刻去城南旗云客栈,从后门坐船离去,我会安排一辆马车从前门离去,混淆监视者,李帐房我们想办法营救出来。”

旗云客栈也是情报站的一个分支点,位于南城外,躲在那里,对方就找不到了。

郑统全在临安已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他也当即答应,王牧当即安排了一条船,郑统全从后门小河离去。

就在郑统全刚走没有多久,十几名梅花卫士兵赶来,将报馆监视起来,他们显然已经知道,郑统全就在报馆内。

中午时分,王牧得到了消息,共有九名临安富商被梅花卫请去做客,王牧立刻意识到,应该是十人,只是少了一名郑统全。

他当即坐上马车前往长丰茶馆,这件事他要和胡云商议。

……

胡云听完了王牧的叙述,点点头道:“这件事应该和发行会子和铁钱有关,百姓不认铁钱,铁钱无法流通,朝廷就会让富商们强行兑换,以一比一的价格兑换,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抄家掠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