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601章

作者:高月

目前郦琼率一万军队驻守在亳州,而潘贵率一万军队驻守在寿州,潘贵是副将,受郦琼节制。

帅帐的灯点亮了,此时还不到三更,两人一路风尘仆仆赶来。

两人单膝跪下行礼,“卑职参见殿下!”

“两位将军请起,一路辛苦了。”

两人都是今天清晨接到的通知,一路疾奔,换了几匹马,才在半夜时分赶到汴梁军营。

陈庆让两人坐下,又让亲兵上茶,陈庆问道:“军队情况如何?”

“回禀殿下,弟兄们都厉兵秣马,等待着出击的命令。”

陈庆点点头,“这次不是让你们出征和敌军作战,而是抢占地盘,我估计过几天朝廷军队就要兵败,而且会一路败到淮河以南,李成军队不会过淮河,会即刻收兵北上,这样一来,宿州和泗州以及涟水军三地就会临时无兵驻守,你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占领两州一军,控制淮河北岸,如果宋军派人交涉,你们就说是我的命令,让他们来找我!”

“卑职明白!”

陈庆沉吟一下又道:“但你们也不能大意,不排除李成留少量军队驻守,所以你们要情报先行,我已经派统领余守忠率三百名斥候潜入符离县和盱眙县,你们要尽快和他们联系上。”

两人对望一眼,一起点头答应。

陈庆又嘱咐二人几句,两人一一铭记,这才告辞,又连夜离开汴梁大营,返回亳州和寿州,两人的军队将集结于寿州,等待出兵的机会。

两名大将走了,陈庆也睡不着了,他索性站在沙盘前沉思,仔细推演自己的作战策略,把所有的遗漏点都一一找出来。

……

东海岛又叫郁洲,也就是今天的连云港,宋朝时还是一个独立的岛屿,没有和大陆连为一体,其实包括今天江苏盐城、泰州、南通等部分地区,宋朝时也都是一片汪洋大海,还没有成为陆地。

目前东海岛由一条三里宽的海峡和陆地相隔,岛屿颇大,南北长十里,东西宽八里,面积大概有三万亩左右,完全可以打造成为一个重要的海运战略中转地。

这天上午,一支由两百艘万石海船组成庞大船队抵达了东海岛,两百艘大船不仅带来了两万士兵,还带来了大量粮草物资和帐篷。

这两万军队将依旧由刘琼统领,为首是统制汤怀,他向刘琼行一礼,将一封信递给了刘琼,“这是殿下的亲笔信,殿下让我交给刘都统。”

刘琼接过信匆匆看了一遍,点点头,又把信递给副将唐骞,他笑着问汤怀道:“过镇江府时有没有被朝廷水军拦截?”

汤怀笑着摇摇头,“我们甚至连朝廷水军的影子都没有看见,更谈不上拦截了。”

这时,唐骞看完信递给刘琼,刘琼扬扬信问道:“汤将军没有看过这封信吧?”

汤怀摇摇头,刘琼淡淡道:“殿下让我们关注朐山县,一旦宋军大败,就是我们夺取朐山县的机会。”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战机

“杀啊!”

宋军如潮水般杀向朐山县,城头上万箭齐发,铺天盖地射向城下,箭矢如暴风骤雨,一批一批宋军士兵在箭雨中倒下。

但宋军士兵依然前仆后继,扛着攻城梯奋勇冲去。

一架架攻城梯刚刚搭上城头,城头上忽然泼下上千桶火油,数十支火把扔下,火油被点燃了,攻城梯也成为火梯,城下迅速蔓延成一片火海,无数士兵惨叫着向外奔逃。

城头上,李成厉声大喝一声,“射击!”

城头上再度万箭齐发,暴风骤雨一般的箭矢射向宋军士兵。

很多士兵刚刚逃过烈火,却因为没有盾牌抵抗,把后背给了城上敌军,密集的箭雨射穿了他们后背和腿部。

很多士兵被射倒在地,刚爬两步,却又被密集的箭矢钉死在地上。

刘锜长叹一声,“收兵!”

“当!当!当!”

收兵的钟声敲响,幸存的士兵拼命奔逃,一场惨烈之战还不到一个时辰便结束了。

一万士兵攻城,最终生还者不足两千人。

宋军围攻朐山县已经快一个月,发动了大小十几场攻城战,皆以失败告终。

关键是兵力不断损耗,积少成多,加上今天的惨败,宋军已经死伤四万余人,受伤未死只是士兵的幸运,但对军队是一回事,失去了一名能战斗的士兵。

杨沂中和王建都忍不住了,找到了主将刘锜。

走进大帐,只见刘锜一只手撑着额头,疲惫而憔悴地坐在桌案前,杨沂中和王建面面相觑,杨沂中还是忍不住道:“刘都统,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我们会全军覆灭!”

刘锜叹了口气,用手指敲了敲桌上的一份天子手谕,杨沂中一怔,问道:“是刚送来的?”

刘锜点点头,“你们看看吧!”

杨沂中拿起手谕,一眼认出,是天子的笔迹,居然是他亲笔手书。

‘弃海州北上,必被海州金兵切断后勤和退路,故海州不可弃,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取海州。’

下面又有补充,‘夫胜者,士气也,士气可鼓不可衰,与其十战夺城,不如一战夺城,以鼓舞士气。’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王建一头雾水。

杨沂中苦笑一声道:“陛下就是告诉我们,他已决定放弃第二个方案,不准我们撤退,要我们集中兵力不惜一切代价攻下朐山县。”

王建愕然,“可是……我们上去得多,烧死得多,谁受得了这种损失?”

刘锜叹息一声道:“这应该是某个相公的建议,典型的纸上谈兵,就好像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就能夺城一样,我现在害怕的不是无法夺城,而是我们能不能逃脱全军覆灭的命运。”

“将军也意识到这个危机了?”

“我怎么会意识不到呢?一万人杀上去,还不到一个时辰,就只剩一千四百人活着回来,其他全部都烧成焦炭,所有士兵都眼睁睁看着这惨烈的一幕,他们会怎么想,还会士气高涨?你以为李成会看不到这一点?”

杨沂中沉吟一下问道:“关键是城内到底有多少军队?究竟是不是只有两万人?”

刘锜长叹一声,“我们最初的情报,海州有五万军队,后来又说东海岛分走一万五千人,又说沂州也分走一万五千人,那么城内就应该只有两万人,现在我就担心这两个情报不对,如果情报错误,问题就严重了。”

王建眉头皱成一团,“如果深究,恐怕真有问题!”

刘锜和杨沂中一起望向他,“怎么说?”

“就说东海岛的一万五千人,是韩世忠告诉我们,但他并没有上岛,也没有攻城,他怎么知道有一万五千人,肯定是听岛上渔民的话,但哪个渔民会说有多少多少军队?这显然是有人安排好的,其次西军夺取了东海县,据说是在一夜之间攻陷城池,真是一万五千人,有那么容易攻陷?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韩世忠说西军水师也只有一万人出头,一万人在一夜间攻陷一万五千人的城池,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县城,显然人数不对,估计最多两三千人,韩世忠自己中计了。”

杨沂中点点头,“如果东海岛的情报有假,那么沂州的情报恐怕也不对。”

刘锜的脸色忽然变得很苍白,杨沂中和王建也一样心情沉重,他们三人都意识到问题严重了。

如果这是个陷阱,他们已经掉入陷阱,恐怕很难脱身了。

“我们必须要尽快撤军!”

杨沂中沉声道:“如果有责任,我们三人一起承担!”

“我同意撤军!”王建也立刻表态。

刘锜沉思片刻,虽然违背圣意,但他们也没有办法了,撤军还有一线生机,如果打下去,很可能就是全军覆灭的命运。

刘锜点了点头,“那就撤军吧!”

三人又商议片刻,决定布一个疑阵,然后全军半夜撤退。

……

城内签军的伤亡人数要远逊于宋军,只有不到五千人伤亡,这也是得益于签军充足的火油和弓箭储备,火油超过一万桶,箭矢超过百万支。

当然,还有一个厉害的主将,李成堪称伪齐军第一名将,现在又被完颜兀术誉为第一汉将,他作战极为老道,经验丰富,从一开始,他就制定了利用朐山县的高大坚固,大量杀伤宋军,摧毁宋军的士气和斗志,然后伺机反扑。

为此,他不断炮制假情报、假消息,成功让宋军以为他城内只有两万军队,实际上他城内有五万大军,如果加上两万协助守城的民团,他实际上有七万大军。

李成一直隐忍不发,等待机会,而今天,八千余宋军士兵死在他的箭雨和火油之下,李成也意识到,反扑的时机成熟了。

夜幕渐渐落下,十几名探子拉着绳子从城头落下,借助夜幕的掩护分别向三座宋军大营奔去……

李成注视着城外,他发现了宋军的异常,每次攻城结束后,宋军都会派人过来收拾阵亡士兵的尸体,最多等半天,但今天却迟迟没有来,现在夜幕已经降临,还是没有看见宋军派人来收拾尸体。

这很不正常,难道宋军已经撤退了?

想到‘撤退’二字,李成心中一紧,他也认为宋军会在最近撤军,任何一支军队,在伤亡近半时,士气都会崩溃,他一直就在等待这一刻到来,如果让宋军逃脱,才是让他后悔莫及之事。

他又仔细看宋军大营,三里外的宋军大营灯火通明,和往常一样,既然和往常一样,那为什么不管城下尸首?

李成越想越不对劲,这一刻,他下定了决心。

李成当即喝令道:“传令全军集结!”

李成已经决定,不管宋军有没有撤退,他都要出击了。

四万五千精锐军队很快集结,李成留两万民团守城,他要一路追杀宋军。

这时,探子传来一个让他吃惊的消息,就在半个时辰前,三个军营宋军都南撤了。

差点功亏一篑,李成喝令道:“开启城门,全军追击!”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黄雀

半夜一更时分,撤退中的五万宋军被衔尾追杀而来的签军主力追上了,宋军士气已经崩溃,根本无心恋战,一战即溃,宋军大败,士兵们丢盔弃甲,争先恐后逃命,五万宋军被杀死者、投降者不计其数,这一次李成毫不怜悯,一直追杀出近两百里,追到了淮河边才停住脚步。

最后只有数千人得以逃过淮河,十万大军其余大军全军覆灭。

李成也担心海州有失,留下少量士兵守宿州和泗州,他率领主力大军押着被俘的两万余宋军急急返回海州。

李成的军队刚刚杀出城,便被部署在城外西军斥候发现了,斥候急忙赶回海岛禀报。

此时,东海岛上的三万西军都已严阵以待,从今天上午宋军发动最大规模的进攻,收获了最惨重损失,西军将领们都一致认为,物极必反,宋军必然要撤军了。

从下午开始,三万宋军便早早吃过晚饭,厉兵秣马等待出击的机会。

刘琼和唐骞站在码头上,两人注视着黑沉沉的海湾对岸,在他身后,一队队的西军开始上船,将由唐骞率领三千士兵偷袭西城,唐骞得手后,刘琼再率领两万主力军杀进县城。

这时,一艘小船从黑暗中驶来,片刻小船靠岸,斥候跳上岸,刘琼迎上去问道:“情况如何?”

斥候施礼道:“启禀都统,宋军已撤退,城内主力大军追杀而去!”

刘琼大喜,急问道:“城内还有守军吗?”

“还有守军,但不像整个军队,像民团士兵,都带笠子帽,穿束身布甲,手持白蜡缨枪。”

笠子帽、束身布甲、白蜡缨枪,这是典型的民团士兵装备了。

唐骞沉声道:“那卑职率军出击了!”

刘琼点点头,“我率军在岸上集结后,会发射一支火箭。”

唐骞行一礼匆匆走了,不多时,十艘满载士兵的大船离开码头,向对岸驶去。

刘琼也下达命令,两万大军立刻到码头边集结上船。

……

朐山县距离海边约五里左右,被一座小山岗相隔,从海边到县城可以绕过小山岗,路程比较远,要走十几里,但也可以直接横穿过山岗,那就只有三里。

唐骞率领三千士兵走的是直线,直接穿过了山岗。

这时,一名斥候奔来禀报,“启禀将军,城内出来很多民团士兵收拾尸体,就在南城。”

这个消息着实让唐骞意外,他急问道:“城门可开启?”

“城门大开,吊桥也放下了,不过城头上也有不少士兵,足有一千余人。”

唐骞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虽然按照约定他要等刘琼全部过海后他才发动进攻,但这个机会他不用上,实在可惜了。

他沉吟一下问道:“有多少人出来收拾尸体?”

“大概两千人左右。”

“北城有没有守军?”唐骞又问道。

斥候摇了摇头,“北城上一片漆黑,估计就没有什么巡逻士兵,东城也是!”

唐骞点了点头,他迅速做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等,等对方快要结束时再发动攻势,这样就给刘琼的军队过海湾争取时间。

唐骞又派守军赶回海岛,要求刘琼即刻派兵支援。

民团士兵忙碌了一夜,刚刚把整个宋军大营搬进了城内,接着还得清理阵亡的宋军士兵尸体,这个苦差事最终还是落到民团士兵身上,这些民团士兵都不愿意收拾被烧焦的尸体,但没有办法,只能忍着恶心,用铲子把焦尸铲进席子卷起来,再扔上大车,送到远处去掩埋。

两千人从两更时分开始,忙到三更时分结束,然后回去休息睡觉。

众人在城墙下忙碌收拾,已经是最后的几百具焦尸了,马上就要结束,城头上的士兵也不再观望,各自坐下,打着哈欠,准备眯一会儿。

谁也没有注意到,一支数十人的军队已经无声无息靠近了城门,这支军队很自然地列队走来,走上吊桥,走进城内。

终于有十几名民团士兵看见了他们,有人高声骂道:“事情还没有做完,急着回去找死啊!”

“你们是什么人?”有人发现他们的盔甲不太一样。

西军士兵没有理睬他们,直接进了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