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我刚刚得到消息,朝廷十万大军已经进入海州,王建部三万军队在海州西面的利国镇和金兵签军激战一场,签军败退,撤回了朐山县,目前十万大军从三个方向包围了朐山县。”
“水军怎么样?”
“听说韩世忠出兵了,但人数不算多,只出兵了五千人,三十艘大船,这是水军内部的消息,应该比较准确。”
刘琼铺上一幅地图,问道:“目前朝廷的水军有多少?”
“两万人左右!”
“既然有两万军队,为什么只出兵五千?这是什么缘故?”刘琼着实不解。
王青小声道:“卑职听说韩世忠上书天子反对北伐,会不会是他不想配合宋军作战?”
刘琼摇摇头,“不可能,韩世忠很忠诚,他反对归反对,可一旦朝廷决定北伐,他肯定会全力以赴,他出兵五千,应该是朝廷的旨意,不是他决定的。”
一直没有说话的唐骞道:“我估计这和朝廷进攻策略有关,朝廷是由南向北推进,陆地部分对朝廷至关重要,海岛部分就可有可无了,或许朝廷认为,拿下陆地,海岛就自然倒手了,不用耗费太多人力物力。”
王青连忙道:“唐将军说得对,东海岛的补给全部来自于陆地,一旦朝廷,拿下朐山县,就等于切断了海岛的补给,东海县军民坚持不了几天!”
刘琼注视着地图问道:“对方水军走的哪条线?”
“他们沿着运河北上,到淮河后向东进入大海,再走海路绕到东海岛。”
刘琼点点头,“我们休息两天,然后按照既定计划出发!”
……
两天后,西军的船队继续出发,他们没有效仿宋军走运河,而是直接从长江出海,然后绕道北上。
宋军只出兵五千的意图,唐骞只猜到一半,宋军的战略目标是向北推进,夺取朐山县后,既能得到大片土地,也能得到港口出海,东海岛对宋军属于鸡肋,得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只派了五千军队去攻打东海岛。
这一点唐骞猜对了,但一半答案他却没有猜到,那就是宋军水军成立时间太短,训练远远不足,只有五千人勉强可以出战,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三十艘万石大船在淮河旧道上航行,这里也是新黄河,河水滔滔,船队顺流而下。
韩世忠站在大船上,目光阴沉的注视着远处江面,海鸥出现在河面上,快要到出海口了。
其实韩世忠并不赞成这次北征,朝廷根本没有这个实力参与争夺山东路,没有自知之明,必然会撞得头破血流。
完全就是因为天子的头脑冲动,虽然已经取消了全面进攻山东路的决定,而改成蚕食策略,但韩世忠还是没有意义,占领那几个州既然改变不了大局,又要耗费巨量的钱财,得不偿失,还不如用这些钱财好好打造水军。
说到水军,也只韩世忠的一个新兵,他去年制定的百艘新战船计划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连一艘都没有动工,还是图纸状态,找了几次军器监,都说没钱造船,导致他现在的水军还是以民用货船为主,朝廷连改造民船的钱都拿不出来。
却要耗资百万贯,粮食数十万石进行毫无意义的北征,韩世忠心中怎么高兴得起来。
这时,副将王贵上前道:“大帅,前面就是出海口了,听说风浪颇急,不如等一两天!”
韩世忠当即令道:“派艘船去看看,如果不是狂风巨浪,那就是继续北上!”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夺岛(上)
西军的三十艘大船在夜幕的掩护下抵达了东海岛外围,在海岛以东约二十里的海面上停泊,等候斥候的的消息。
两更时分,一艘小船从夜幕中驶来,这是西军派出的斥候回来了。
不多时,几名斥候上了主船,被带到刘琼的主舱。
夜虽然很深,但刘琼还没有入睡,他站在地图前沉思,实际上他还在在等斥候的消息。
为首斥候单膝跪下行礼道:“参见都统!”
“请起!快说说岛上情况。”
斥候都头站起身道:“我们先找到了宋军的船队,他们并没有上岛,而是停泊在陆地和海岛之间的海峡内,看样子是切断了海岛的陆地的联系。”
刘琼在地图找到了斥候所说的海峡,很窄,位于两个县之间,倒像一条很宽的河。
“海峡有多宽多长?”
“回禀都统,宽大概在三里左右,长约二十余里,两边都有码头,平时用渡船往来,但现在已经完全被宋军船只控制了。”
刘琼点点头,宋军的行动在他的预料之中,只有五千军队,就不要指望攻下东海县城了。
“你们上岛了吗?”
“我们后来上岛了,一直到东海县城下。”
“县城如何?”
“卑职感觉是一座很破旧的县城,至少有几十年没有修缮,县城不大,周长最多十里,城高约两丈左右。”
“人口和驻军呢?”
“卑职和手下最后找到了一座村庄,大致打听了一下,城内人口原本有一万余人,但都被转移到对岸去了,城内只剩下大量驻军,约有一万五千人。”
这时,一旁没有吭声的唐骞忽然问道:“你们打听军情后,有没有派人留下监视村民的动静?”
斥候都头摇摇头道:“我们打听了消息就迅速离去,没有留下士兵,感觉不安全!”
刘琼眉头一皱道:“唐将军认为那些村民会去报告?”
唐骞经验十分丰富,他发现了里面漏洞,叹口气道:“对方既然疏散了城内百姓,却没有疏散岛上渔民,我认为这些渔民实际就是他们安插的耳目。”
刘琼负手走了几步道:“如果那些渔民是耳目,那他们提供的情报也不一定准确,对吧!”
“确实如此,周长只有十里的小县,驻军竟然有一万五千人,是有点夸张了!”
斥候都头惭愧道:“卑职大意了,竟然没有发现情报里面有漏洞。”
“和你无关,退下吧!”
斥候都头行一礼退下去了。
刘琼对唐骞笑道:“我们下一步怎么办?老唐有想法吗?”
两人合作多年,彼此都很默契了,唐骞也笑道:“我估计宋军也上岸问了这些渔民情况,结果被渔民提供的情报吓着了,所以不敢攻打城池,我觉得我们应该大胆攻城,趁宋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一举夺取东海县城。”
“正合我意,机不可失,我们今晚就攻城!”
……
东海县守军实际上只有三千人,由一名签军统领负责统帅,他们对外诈称一万五千人,又安排村民作为他们的耳目,韩世忠就是被这些村民骗过了,以为城内真有一万五千军队,导致韩世忠不得不放弃攻城的计划,改为封锁海峡。
但还是被斥候经验极其丰富唐骞发现了其中的漏洞,金兵既然疏散了城内一万多百姓,却不管城外极少数渔民,这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金兵统领叫做胡林,山东路沂州人,年约四十岁,他原本是山东路的民团军将领之一,完颜兀术转移到山东路后,将五万民团军全部转为正规军,胡林自然也成了签军将领。
他是山东路本土派,不是李成的老部下,自然不太被李成重用,所以被李成打发来守东海岛。
虽然李成也知道西军很可能会派大军来夺取东海岛,但能预判到,并不代表他就能守得住东海岛,需要强大的水军实力才能守得住东海岛,但金兵没有水军,自然无法守住岛屿。
李成非常务实,他知道自己一旦在东海岛上部署重兵,很容易被对方水军切断外界的补给和联系,最后全军崩溃。
李成当然不会拿军队冒险,所以把东海岛上的人口全部撤回陆地,派胡林率三千人守东海县,并用疑兵计诈称一万五千人。
夜幕下,几名村民跑来禀报,有人向他们打听城内驻军和人口情况。
这是三天内第二批人来打听军情,第一批人是宋军,目前他们封锁了海峡,第二批人又是谁,难道是西军?或者还是宋军。
胡林眉头皱成一团,沉思片刻,他还是派几名探子东北角的水牛湾探查情况,水牛湾是唯一能够船只停泊上岸的地方,不管是宋军还是西军,他们要从东面上岸,只能走水牛湾。
……
三更时分,西军大船开始在水牛湾靠岸,一支支士兵从大船上奔下,开始迅速列队。
两里外,埋伏在一座小山上的三名探子看见了体型庞大的巨船靠岸,看见无数士兵在岸上列队,吓得三人掉头便逃,跑回城去报告。
三十艘大船很快卸下了一万大军,剩下两千水军继续留在船上保护船队。
四更时分,一万大军已列队就绪,在刘琼和唐骞的率领下,向西南方向约十里外的东海县奔去。
东海县城头上灯火通明,三千守军全部上城,大部分集中在东城和北城,士兵们都十分紧张,拿着弓箭和长矛严阵以待。
主将胡林更紧张,他已经判断出,这支夜里来犯之军就是西军,而不是之前的朝廷军队,能不能守住县城,他一点把握都没有,甚至还有点悲观。
李成没有给他们火油、没有给他们大型守城武器,诸如投石机、床弩之类,只有士兵的弓弩。
如果城池高大坚固还好说,偏偏城池破旧,长年被盐碱和风雨侵蚀,才三十年没有修葺,就破旧得不成样了,这样的城池怎么可能守得住强大的西军进攻。
不光主将胡林悲观,所有士兵都很悲观,士气低迷,他们本来就不是正规士兵,只是沂州的州兵,去年才转为正规军,属于后娘养的军队,装备差,待遇低,备受歧视,金兵中高高在上的是三万铁浮屠,然后是五万东胡士兵,然后是五万从河南府撤来的签军,最低一等便是他们,五万山东路签军,由州兵转变而来。
虽然是地头蛇,却饱受歧视,现在他们却要面对兵力数倍于自己,实力强大的西军,每个士兵心中都充满了绝望。
“他们来了!”
有人大喊一声,只见一支大军正浩浩荡荡向城池这边开来,月光下,城头守军们看得格外清晰。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夺岛(下)
一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到东海县城下,刘琼远远眺望着城头上的灯火通明,对唐骞笑道:“他们居然发现我们来了,看样子准备和我们夜战。”
唐骞也笑道:“这座城墙确实很破旧了我估计用攻城槌能直接撞毁城墙!”
刘琼沉吟片刻道:“佯用攻城槌,实用铁火雷,在城西破城!”
唐骞完全赞成,当即道:“我率三千军队去城西!”
唐骞率领三千军队撤离了,绕道前往城西,这时,西军抬出来一支巨大攻城槌,这是用一株数百年的铁木制成,在泉州发现数十棵树木,制成了十三根重型攻城槌。
这一根就是其中之一,长五丈,直径为三尺,重达万斤,需要一百五十名士兵才能抬起来。
如果加上两边的执盾护卫士兵,足足要一千人才能形成一个攻城大阵。
巨大的攻城槌摆放自三百步外,西军灯火通明,照如白昼,城头上所有士兵都看到了东城外高处放置的体型巨大的攻城槌,胡林大喊道:“弓弩手集中东城!”
两千士兵集中在东城处,个个张弓搭箭,准备射击进攻的西军士兵。
西军进攻士兵已经出现了,两队士兵站在攻城槌两侧,个个膀大腰圆,还有八百名士兵手执大盾,显然是准备掩护。
虽然一千攻城士兵已经准备就绪,但他们却迟迟没有进攻,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将军,他们是不是在等天亮?”城头上,一名将领小声问道。
胡林摇摇头,他也不知道,“或许是他们主力军队还没有准备好。”
……
此时在另一侧的西城,城头上只有三百多守军,主要集中在西城门附近,他们警惕地望着城外,这里是一片乱石地,不适合攻城,一里外便是海峡,水面上还能隐隐看见了宋军的万石货船。
当然,西城通向码头,从城门出去,是一条宽敞平坦的大道,五百步外的大道两侧,三千西军士兵在唐骞的率领下已经埋伏等候了。
两侧都是乱石堆,西军只能沿着官道冲入城内,所以铁火雷的目标也必然是城门。
他们使用铁火雷是陈庆特地批准,允许他们在关键时刻攻城或者水战时使用,具体使用权在主将刘琼手中,由刘琼决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当然,刘琼也知道铁火雷意义重大,所以他也不会轻易使用。
攻打东海县可以使用,他一点不担心对方把失效的铁火雷运回济南府。
在一旁乱石堆后面,五名士兵已经利用乱石掩护,已经渐渐靠近城墙,这五名士兵是火器兵,专门负责保管并使用火器,经过专门训练,经验十分丰富。
他们手中拎着一口大箱子,箱子里是一枚铁狗,重达八十斤,当然比不上两百四十斤的铁牛,终于中型铁火雷,攻打东海县这种破旧县城很适合,如果是太原城那样的坚固大城,铁狗就不适用了,必须用铁牛。
铁火雷的威力远没有后世航空炸弹那样的夸张,它毕竟只是一种黑火药武器,对付混凝土墙肯定没有作用,但对土墙或者砖墙有效果,可如果是用大青石修砌的城墙,哪怕使用铁牛也一样没有任何效果。
东城的攻城槌成功吸引城头守军的注意力,就连西城头的守军也心神不宁,不时回头向东面望去,他们担心东城门失守,却不知道,危险就在他们脚下。
五名火器手士兵贴着城墙迅速向城门移动,这个时候,城头守军需要探身向下查看,才会发现他们,但西面很安静,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士兵们自然也不会特别留意。
五名士兵终于贴上城门,城门略略向里凹,上方有一个突出的门檐,只要贴着城门,城头上的士兵就看不到他们了。
五名火器士兵一起行动,用一支特殊的钩刀一头钩住了城门上的铁箍,这是火器局的创新发明,以前是用三脚架顶住铁火雷,但容易不稳,火器营的工匠便根据各种城门类型发明了不同悬挂工具。
有些是门上有裂缝,就用刀插进裂缝内,刀的手柄处有钩子,而每一颗铁火雷都设计了一个铁环,就用铁环挂在钩子上。
而眼前的东海县城门有铁箍,那么就用衣钩造型的钩子,一头插进铁箍内钩住,将铁火雷的铁环挂在另一头的钩子上。
但八十斤还是太重了,所以下方再用两根铁棍稍稍支撑住,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一名士兵用铁尖锤敲碎了罩在火绳的木壳,另一名士兵甩燃了火折子,用火折子点燃了火绳,五人撒腿便向乱石堆中奔去。
“下面有情况!”
上面士兵忽然发现奔进乱石堆的人影,大声叫喊起来。
数十支箭向乱石堆射去,没有任何作用,这几名士兵已经趴在地上,用手堵住了耳朵,三千西军士兵都不约而同用手堵住了耳朵。
“轰隆!”
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响起,顿时浓烟弥漫,碎石和木屑飞扬,城头上的士兵纷纷站立不稳,摔倒在地上,猛烈的爆炸声使他们痛苦得大喊。
巨大的冲击力将吊桥也冲塌,重重落在地上,这时,各种碎石木屑扑簌簌从天而落。
浓烟慢慢散去,露出了黑漆漆的城门洞,城门被炸掉了大半,但城门处的城墙稍微坚固那么一点点,居然没有坍塌,只是被狗啃似的缺失了两条边。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