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567章

作者:高月

汤怀点点头,他又想起一事,低声道:“卑职怀疑张显已经被张俊拉拢了。”

“汤将军怎么知道?”

“张显有个侄子叫做张大强,年初前来投奔张显,卑职一名手下和他喝酒时,他多喝了几杯,就吹嘘他在寿春逛妓院的事情,说的就是去年的事情,说明他是从寿春过来,并不是履历上说的汴梁。

而且据卑职所知,张显没有什么侄子,只有一个外甥,早就死掉了,不知这个侄子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这两天我才反应过来,他极可能是张俊派来的卧底,他出任张显的旗牌官,正好负责张显和张俊之间的联系。”

许睦沉思片刻道:“王贵会进京吗?”

“卑职觉得他会去临安,向天子诉说自己的冤屈,天子答应年底升他为都统制,他对天子一直就忠心耿耿。”

这时,许睦的手下沈长信跑来道:“启禀参军,蔡让有急事找,卑职带他过来了,他就在外面。”

汤怀吓一跳,起身要从后门离去,许睦一把拉住他,“你们最好见面,彼此心里有数,以后大家都会是同僚。”

“好吧!”汤怀又坐了下来。

许睦给沈长信使个眼色,沈长信出去了,不多时,他领着蔡让快步走进房间。

“许参军,情况有点……”

蔡让忽然看见了汤怀,顿时惊得目瞪口呆,许睦笑道:“都是自己人,坐下喝杯酒,慢慢谈!”

蔡让和汤怀会心一笑,刚才的一丝尴尬也在这一笑中消泯。

蔡让坐下道:“想必汤将军给许参军说了天子诏书之事。”

许睦点点头,“我知道了,汤将军说,王贵想进进述职?”

“正是!”

蔡让叹口气道:“我刚刚见了王贵,他已经做出决定,他宁可死也绝不想蒙受冤屈,他要进京述职,把情况讲清楚,他心意已决,我劝不了他。”

许睦笑问道:“蔡参军知道张显很可能是张俊的人吗?”

“我不知道,不过我一点也不吃惊,张俊对我们两万军队虎视眈眈,怎么可能不安插他的人?”

蔡让心中很急,他又连忙:“许参军,情况紧急,现在我该怎么做?”

许睦沉思片刻道:“蔡参军要说服王贵,让汤怀坐镇襄阳,把张显调离襄阳城。”

“我可以说服王贵,但就怕张显也要守襄阳,以前都是他负责守襄阳,王贵和汤将军率军北上防御。”

许睦微微一笑,“放心吧!雍王和张俊有协议,张俊不争襄阳,所以张显绝不会提出来守襄阳。”

蔡让和汤怀对望一眼,两人眼中都露出恍然之色,原来雍王已经步步为营,安排好了一切。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襄阳

大帐内,王贵对蔡让道:“参军不用再劝了,我考虑多时,如果能投降西军,我去年就投降了,不用等到现在,张俊污蔑我私通西军,朝廷为此宣召我进京述职,如果我不去,等于坐实了张俊的污蔑,所以我一定要去朝廷述职,哪怕失去一切,我也要证明自己的清白。”

大帐内一片寂静,话说到这一步,确实不好再劝下去了,蔡让缓缓道:“如果统制已经决定,卑职也能理解,不会再劝,卑职担心的是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张俊必然会想办法吞并我们的军队,卑职建议兵分两路,一路守汉水,效仿西军封锁江面,让张俊大军过不了汉水,另一路死守襄阳城,双管齐下,至少能支撑到朝廷调查组到来,一旦朝廷调查组到来,张俊就不敢那么肆意妄为了,很有可能将军能回归襄阳。”

王贵想了想,便答应了,“可以兵分两路,一路守襄阳,一路守汉水,参军觉得怎么安排,还是按照老规矩?汤怀居外,张显守内?”

蔡让摇摇头,“以前是因为统制在,可以这样安排,但统制去了京城,就不能这样安排了,卑职认为,汤怀谨慎,守成有余,变通不足,他更适合守城,张显灵活多变,卑职觉得他守汉水更合适。”

“这个……让他们自己选择吧!”

王贵随即派人把汤怀和张显找来,不多时,两人走进大帐,“请统制吩咐!”

“既然朝廷宣召我回京述职,我再三考虑,决定回京,我心意已决,你们也不用再劝我了。”

两人默默点头,想必蔡让已经劝过,蔡让都劝不动,他们更劝不了。

“我现在担心我离开后的安排,蔡参军建议我兵分两路,一路守襄阳,一路守汉水,你们二人觉得呢?”

汤怀和张显对望一眼,他们当然也是这么期望,汤怀道:“两支军队守襄阳,实际上只有一支军队,一旦襄阳沦陷,两军皆没,如果两支军队分开镇守,无论哪支军队出事,都能警示另一支军队,卑职同意两支军队分开镇守。”

王贵点点头,又望向张显,张显也躬身道:“卑职也赞成分开镇守,以前都是卑职守襄阳,这次卑职请求外放,卑职愿意守汉水,这样对大家都公平。”

王贵就是担心张显不愿守汉水,让汤怀心中不满,毕竟守襄阳条件好,守汉水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没想到张显居然主动要求守汉水,让王贵一颗心落地,王贵欣然道:“张将军如此顾全大局,我更有信心了,好!就这么决定了,汤将军守襄阳城,张将军率部守汉水,以宜城县为根基。”

王贵做梦也想不到三人已有默契,更想不到他派去守汉水的张显早在年初就投靠了张俊,其实也怪不得他们,鸟择良木而栖,王贵这根树枝也太弱,太不牢靠了,在两条大鳄的环伺之下,被吞噬是迟早之事。

王贵终于做出了回京述职的决定,当天下午,他便带着十几名亲兵跟随宣旨使者前往临安述职。

就在王贵离开襄阳回京的同时,两万襄阳军也兵分两路,一路由汤怀率领一万人继续守襄阳,另一路则由张率一万军赶赴紧靠汉水的宜城县,防御汉水。

……

三更时分,刚刚返回江陵的陈庆在熟睡中被敲门声惊醒,“什么事?”陈庆问道。

“启禀殿下,有襄阳发来的紧急情报!”

“我知道了!”

赵璎珞连忙起身给丈夫穿上衣服,她自己也把内衣穿上,替丈夫简单梳洗一下。

陈庆走出房间,来到外堂,只见几名亲兵带着一名送信人在堂下等候多时。

送信人是许睦的手下,他快步走上堂躬身道:“启禀殿下,王贵已赶赴临安述职,张显军去防御汉水,目前襄阳府由汤怀将军的一万人镇守。”

陈庆大喜,他当即发出军令,命令坐镇邓州的刘琼率两万军队进驻襄阳城,陈庆随即收拾行装,率领一万骑兵从江陵北上。

两天后,大军经过了王彦的陵墓,陈庆拜祭了王彦墓,并留下五百贯钱,命令当地乡绅好生看守陵墓,不得毁坏。

大军又继续北上,距离襄阳还有五十里,这时,陈庆得到消息,张显率领一万军队已经渡过了汉水,向南去投奔张俊的大军。

与此同时,陈庆也得到了襄阳的消息,刘琼两万大军已经进驻襄阳,大局已定,陈庆随即率领大军继续向襄阳赶去。

襄阳城外,刘琼率领众人出城迎接雍王殿下到来,陈庆一一安抚了众人,他随即将襄州提升为襄阳府,任命许睦为襄阳知府,任命蔡让为襄阳通判,任命汤怀为统制,又宣布其余投诚将领军职不变,但在军阶上各升一级,一时皆大欢喜。

在襄阳城休息一夜,次日一早,陈庆在众人的陪同下,来到城外汉水码头视察。

陈庆笑问刘琼道:“你对商州比较熟悉,我想知道,走水运从襄阳到商州怎么走?”

“回禀殿下,走千石货船可以到商洛县龙驹寨。”

“再向北就不能走了吗?”陈庆又问道。

“走是可以走,有一段很长的乱石险滩,大约二十里左右,阻碍的船只北上,只能走木筏子,如果把这二十里河段疏浚干净,河道再挖深一点,那么千石货船还可以继续向北走六十里左右,抵达上洛县。”

陈庆现在也有点经验了,疏浚二十里的河道,大概需要五万人干五个月,支付工钱五十万贯左右,加上其他材料支出和仓库修建,商州那边大概需要七十万贯左右,仓库是必须修建,但为了疏浚短短的六十里河道,就要耗费五六十万贯,陈庆还没有那么财大气粗。

陈庆又问蔡礼,“请问蔡通判,襄阳可以停泊万石货船吗?”

蔡礼刚升为一府通判,他兴奋了一夜,此时显得有些疲惫,此时陈庆问他,他愣了一下,半天才反应过来,连忙道:“回禀殿下,襄阳府从未有万石货船抵达过,最多只有五千石货船。”

陈庆点点头,按照经验,如果能停泊五千石货船,那么停泊万石货船基本上也没有问题,他微微笑道:“我打算把襄阳建成一座最大的货物中转地,从海外和江南过来的大量货物,通过万石巨船运到襄阳,然后再转千石货船运到商州商洛县,再用骆驼和大车运到关中,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

一直沉默的汤怀举手道:“殿下,卑职有一个想法!”

陈庆对汤怀的印象很好,便笑道:“你说,有什么想法?”

汤怀指着江心洲道:“襄阳汉水中的鱼梁洲占地很大,卑职建议可以在鱼梁洲上修建仓库群,北面水道宽阔,可以停泊万石巨船,南面水道稍窄,可停泊转运北上的千石货船,这样卸货和上货分开,而原来的襄阳码头可以继续作为民用。”

这个方案非常不错,陈庆赞许点点头,又问道:“江心洲上可有人居住?”

汤怀摇摇头,“以前有,但完颜昌南征时,把江心州征用来堆放物资仓库,到现在都是一片荒芜。”

陈庆欣然道:“我回京兆后,立刻派人过来勘探,绘制计划,你们官府目前要做的事情,就两件事,一是征集民夫大量伐木,其次便是平整岛上土地,有鱼塘之类都填掉夯实,为接下来大规模修筑仓库和码头做准备,征用民夫所需钱粮,我会让荆湖南路尚书行台运给你们。”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棘手

陈庆在襄阳只呆了三天,便起程从襄阳北上,走商州道返回长安,顺便视察商州道的情况。

陈庆带着赵璎珞乘坐几艘千石客船,沿着汉水北上,骑兵则在岸边行走护卫。

但只走了一天便转入了丹水,如果继续沿着汉水走也可以,船只可以直接驶到汉中南郑,也这是陈庆一心想拿下襄阳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了襄阳这个货物中转地,汉中也可以走水路运输,各种农产品和特产得以外运,各种物资也可以运入汉中,汉中的经济也能渐渐发展起来。

船只进入丹水继续北上,需要畜力拉纤了,十几头骡子拉拽着纤绳缓缓而行,一路江山如画,丹水波平如镜,货船和客船在丹水上往来航行,还有渔夫在小渔船上撒网捕鱼。

一路北上走了四天,客船到了商洛县,再向北走就是二十里的急流险滩,可以走百石小船或者木筏,但千石货船就到商洛县为止。

陈庆在商洛县呆了一天,在县令的陪同下,在江边寻找到很大一片开阔地,这里距离县城只有两里,紧靠官道,这里将建成一个巨大的货物中转站。

陈庆在划地以后便在三千骑兵护卫下,改坐马车继续北上关中,但很多嗅觉敏锐的商人迅速在商洛县购买土地,他们都意识到,商洛县很快会变成一个商业繁荣的县城。

他们的商业敏锐一点没错,一年后,巨大的仓库群落城,民用仓库区也随之建成,商洛县的商业开始迅猛繁荣起来。

……

临安,长丰茶馆,胡云把王牧和董安找来,“有两件事需要和两位商议一下,第一件事,今天上午吴阶的儿子找到我,向我求援,吴阶昨晚病逝了。”

王牧和董安并不奇怪,吴阶因为岳飞事件连累,被朝廷革职,软禁在永州两年,年初因为病重而得以赦免,回临安治病,但他的病情沉重,终于还是去了。

“吴阶儿子向特使求援什么?”

胡云苦笑一声道:“吴阶不想安葬在临安,而是想回家乡葬在父母身边,他家人准备将他火化后,将他的骨灰带回去,但他们家里一共只有二十贯钱,连口棺材都买不起,更不用说千里迢迢送回家乡了,回家乡连墓地都买不起,所以向我求援。”

王牧惊讶道:“吴阶居然这么窘迫?”

“他的钱财都用来帮助更困难的士兵了,身无余财,他又被朝廷革职,俸禄也没有了,这两年的窘迫可想而知,偏偏他很硬气,除了接受兄弟吴嶙接济外,不向任何人求援,我们也不知道,只有等他病逝后,他儿子实在没办法了,才来找到我们,我给了他一百两银子,让他先去搭灵棚,买棺材,找僧人超度。”

董安想了想道:“其实不用火化,据我所知,临安有家送尸店,可以把尸体用冰柜保存,用专门的船只送到成都,送一趟大概要几百贯钱,只要送到成都,我们就可以接手,继续把他的尸体送回家乡,关键是一路上要有足够的冰块,我们有实力可以办到。”

“吴阶的家乡在哪里?”王牧问道。

胡云道:“他的家乡在熙河路德顺州,但他父母安葬在渭州平凉县,所以肯定是先去京兆,然后再从京兆走泾水道到平凉县,这件事我来负责和成都以及京兆协调,雍王那边我会汇报,就找送尸店,所有耗费都由我们出,然后董安这边需要派几名手下跟随。”

王牧忽然一拍脑门笑道:“这件事不用找送尸店,找郑统全,我记得他有冰船,专门长途运送冰冻羊肉,我们也不用去巴蜀,而是直接送到商州,再商州转道京兆,就可以用大车拉冰棺了,否则走蜀道的话,冰棺无法运输,那就会对死者不敬了。”

胡云点点头,“这样最好,我去找老郑,但董安这里还是要找几个人跟随。”

董安拍拍胸脯道:“没问题,我手下有一百多人,人手充足。”

胡云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我再说第二件事,你就会喊人手不足了。”

“什么事?”

胡云叹了口气道:“殿下交给我们一桩非常棘手的任务,他要求我们阻止朝廷获得大海船。”

王牧和董安面面相觑,‘阻止朝廷获得海船’,这算是什么任务?

“这……殿下的意思是,不准朝廷成立水军吗?”董安忍不住问道。

“应该是这个意思,只是让我有点无从着手啊!”

胡云叹息一声,又望向王牧,笑道:“你是军师,你来说吧!”

“我?”

王牧苦笑一声,“我一无所知,让我说什么?”

“那你来提问题,问题中,说不定我们就能想到应对之策。”

“好吧!”

王牧提问题也同样是高手,很多事情他都能问到关键点上。

王牧想了想问道:“朝廷已经着手到哪一步了?”

胡云迟疑一下,“你是说……征用船舶?”

王牧有些不满道:“当然,那我问什么?”

胡云摇摇头:“朝廷还没有征用船舶,甚至连计划都没有……”

“等等!等一等!”

王牧连忙打断他的话,笑道:“说了半天,只是雍王殿下的一个提前预判吗?朝廷还没有想到水军的问题?”

“或许已经想到了,但还没有形成共识,或者说,还没有开始讨论,但说快也快,一旦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他们就会加快推进,甚至天子动用帝王权力,直接颁旨执行,所以我们不能因此放松。”

王牧沉吟一下道:“既然朝廷还没有执行,事情就好办了,我们可以派人去各个港口宣传,未雨绸缪,这样,各个港口的船东都会想办法把船藏起来,或者把船开到泉州躲避。”

董安摇摇头,“我估计效果不会太好!”

“为什么这样说?”胡云问道。

董安淡淡道:“商人重利,光是我们去喊,朝廷要收船了,估计很多人都不会相信,因为一旦相信了,就会停止做生意,把船藏起来,他们就会有损失,所以他们会权衡利弊,一定要等到朝廷真的动手,他们才会真的藏船,这只是第一个理由。”

胡云眉头一皱,又问道:“第二个理由呢?”

“第二个理由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你把船藏起来,没问题,把你和儿孙都抓起来,‘咔嚓!’砍掉一颗人头,是性命重要,还是船重要?最后肯定会乖乖把船只交出来。”

王牧点点头,“董总管说得对,是我考虑太简单了,除非海商携带家小和船只逃到泉州,否则一定会被抓住,不过我们还是要去宣传,告诉他们一条路,带着家人和大船逃去泉州,就能躲过一劫。”

“这点我赞成!”

胡云点点头,“说总比不说好,告诉他们一条路,如果他们买通了地方官府,或许真能逃去泉州。”

王牧又继续道:“这只是预防环节,等朝廷收集到一定数量的海船后,我们该怎么摧毁它们,这才是我们要做的重中之重,到了这个环节,光凭我们还不行,当涂的王青也必须率军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