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505章

作者:高月

五千人的长矛大阵被宋军九千骑兵从两侧猛攻,外部边缘瞬间被撕开一个大口子,李成没想到宋军骑兵如此犀利,他立刻又投入了三千长矛军,正是刚才的弩军,他们放下军弩,抄起长矛,便化身为长矛士兵。

三千长矛军从后面冲上来,大吼着扑向宋军骑兵,将正面进攻的宋军骑兵切为两段。

李成又投入了最后两千长矛军士兵,如法炮制,将侧面进攻的宋军骑兵也拦截为两段。

唐骞喝令掉:“传令军队化散!”

“呜——”号角声吹响,令旗挥动。

骑兵忽然化整为散,由两支军队,化散为九支骑兵队,使敌军的切断失去了意义,九千骑兵奔跑起来,俨如九条龙在敌军大阵中穿插,敌军大阵渐渐被肢解、冲散。

李成同时也下达了分拆命令,一万长矛化散为一百支长矛小队,在一名都头的指挥下作战,更加灵活,配合更加默契。

双方都将训练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宋军毕竟是骑兵,就像一个壮汉和一名少年作战,高度和力量的悬殊,使宋军渐渐占据了上风,双方的伤亡加大,但明显步兵的伤亡更加惨重。

这时,一名骑兵疾奔来报,“启禀节度使,我们骑兵伤亡惨重,快支撑不住了。”

步兵这边还能勉强支撑,但东胡骑兵却不是宋军骑兵的对手,伤亡近半,虽然宋军骑兵也伤亡惨重,但杀得敌军节节败退,东胡骑兵确实快要支撑不住了。

李成见形势危急,立刻喝令道:“吹号,召集伏兵!”

原本想等到最后一刻杀出来,但形势已经逼得李成不得不提前出兵了。

“呜——呜——呜——”

低沉的号角吹响,已经潜伏到南方数里外的一万步兵骤然杀出,向战场狂奔而去。

外围宋军斥候立刻发现了,他们疾奔去禀报,“唐将军,南面有敌军伏兵,一万余人左右,已经杀过来了!”

唐骞向南面望去,只见黑压压的敌军士兵向这边奔涌杀来,形势不妙了。

他立刻喝令道:“去通知刘将军,要求立刻撤退!”

有骑兵赶去禀报刘琼,刘琼也大吃一惊,一万生力军杀来,必然会逆转形势,他当即下令:“发出撤军令!”

九支火药箭连续发射上天空,在空中连续炸响,通知每一个指挥使率军撤。

一队队宋军骑兵掉头马头向西撤退,互相掩护,迅速脱离了战场,这也是宋军士兵必须训练的重要战术,撤退战术。

在奔跑中用弓箭回射追击的敌军,一百余名奋力追赶的东胡士兵纷纷中箭落马,吓得其余准备追击的东胡骑兵连忙勒住战马。

李成喝令道:“传我的命令,不得追击!”

他经验丰富,对方不是战败而是撤退,如果追击的话,队伍拉得太长,反而会被对方杀一记回马枪。

这一战双方皆伤亡惨重,宋军阵亡约三千余人,伤一千余人,而金兵阵亡近五千人,受伤两千余人。

为什么受伤少,反而阵亡多,这种激战没办法撤下伤兵,一旦受伤后,战斗力下降,必然是率先阵亡,只有在最后撤退时,伤兵才能在同伴的保护下侥幸活下来。

宋军一万八千骑兵去掉伤亡后,只剩下一万三千五百余骑兵的战斗力,而对方还有两万两千余人,双方兵力悬殊,刘琼不得不暂时撤军南下,撤退到汝州最南面的叶县,等待着再次出击的机会。

同时派斥候赶往河南府汇报战况,就在宋军被迫退到汝州南部不久,陈庆亲自率领五万大军抵达了伊阙关。

伊阙关位于伊阙镇南面的熊耳山余脉之中,伊水穿山而过,形成一个很大的峡谷,伊阙关便位于峡谷北面的入口险要处,出了峡谷,再向南走二十里,便是汝州了。

陈庆站在关隘上眺望着远处的伊阙大峡谷,只见奇峰峭壁,碧水如带,水上渔舟点点,风景格外秀美,伊水旁边是一条穿山之路,曲折而来,从伊阙关入境。

这时,陈庆看见一支商队赶着百余头毛驴从峡谷中走来,便吩咐左右道:“把商队领队请来,我要问问他。”

商队进了关隘,不多时,一名老者被领到陈庆面前,他跪下行礼道:“小名钟平,叩见雍王殿下!”

陈庆示意亲兵把他扶起,笑问道:“老丈从哪里来?”

“回禀殿下,小人从颍昌府过来。”

“既然从颍昌府而来,可知道汝州发生的战事?”

老者点点头,“小人经过龙兴县,确实知道附近发生了一场大战。”

“战况如何?”陈庆急问道。

老者有些难以启齿,半晌才道:“听说宋军敌不过金兵,向南方败退了!”

这个消息着实出乎陈庆的意料,刘琼军队居然败了,也说明敌人援军十分强大。

陈庆随即传令,“大军南下,前往百里外的梁县!”

第九百八十七章 再战

五万大军刚出发不久,刘琼送来的战报也抵达了,陈庆命令士兵原地休息,搭建了一座行军帐。

大帐内,陈庆看完了战报,竟然阵亡三千四百余人,伤一千五百人,这加起来就是五千人了。

“现在伤兵情况如何?”陈庆问道。

报信士兵道:“回禀殿下,在叶县治疗,大多是轻伤!”

陈庆默默点头,他也明白为什么大多是轻伤,重伤很难从战场上撤离,所以阵亡比伤兵多,就是这个缘故。

陈庆随即写了一封回信交给报信兵,又赏了十两银子,报信兵谢恩去了。

“殿下认为李成会力保汝州?”

问话的是都统制高定,他这次作为副将跟随陈庆出征。

陈庆点点头,“拿下汝州,中原的西北和西南就连为一片,河南府和邓州就能呼应作战,对整个中原局势会产生重大影响,完颜兀术岂能看不到这一点?

相反,如果拿不下汝州,那敌军北可攻打河南府,南可攻邓州,我军将相当被动,这一点我们清楚,李成也很清楚,如果汝州必然是一场硬战。”

“那我们怎么协助小刘将军?”

陈庆淡淡道:“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

刘琼整顿军队后再度北上,兵力依旧是两万人,一万步兵和一万骑兵,这次他没有携带补给,全军带了六天的干粮,一路疾速北上。

第二天中午,距离龙兴县还有三十里,前方斥候来报,二十里外发现敌军主力两万五千人左右,其中骑兵约五千人。

唐骞对刘琼道:“恐怕这又是狭路县相逢吧!他们也是南下去叶县。”

刘琼冷笑道:“很有可能,但我更关心的是,他们真的只有两万五千人?”

唐骞想了想道:“可以派斥候去查探,不过我们最好能找到殿下派出的援军,把情况告诉他们,让他们来对付敌军可能的埋伏。”

刘琼点点头,随即派出两路斥候,一路斥候负责查探敌军可能的埋伏,一路斥候去寻找他们自己的援军。

大军立刻停止行军,等待敌军到来。

对面的李成大军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现了二十里外的宋军,着实有些出乎李成的意料。

李成军队在龙兴县休整了几天,又补充了五千步兵,同时李成也接到了完颜兀术的命令,要求他铲除叶县的宋军,不给宋军喘息反击的机会。

所以李成得到宋军的消息时,着实有些惊愕,他原以为宋军还在休整之中,没想到居然又北上反击了。

“传令全军放慢速度,整顿队伍,保持阵型前进!”

李成也不敢轻敌,也派出探子在两侧寻找敌军伏兵的踪迹。

两支军队越来越近,相距只有三里,金兵也停止了前行,他们的对峙这一带都是麦田平原,很适合作战。

天气阴沉,风很大,吹得双方战旗啪啪作响,两支军队横向各有五里左右,长矛如林,杀气腾腾,金兵中间是东胡骑兵,约五千人,依旧是萧吉烈率领。

这支东胡骑兵已经没有了上一次作战前那种不可一世的威风,他们的强悍敌不过宋军的坚韧、犀利,上一战,一万骑兵便伤亡近半,这一次出击,五千骑兵着实有些无精打采,格外沉默。

两边是两个步兵大阵,各有一万人。

这时,宋军的号角声吹响了,两万大军开始前进,宋军也是一中两翼的布阵,中间是一万步兵,左右各有五千骑兵为两翼。

“呜——”

进攻的号角声吹响,“咚!咚!咚!”战鼓声大作,宋军如海潮一般汹涌杀来,两支骑兵如两把锋利的匕首。

李成大喊:“弓弩军准备射击,长矛军压住阵脚!”

两支各三千人的弓弩军一左一右,士兵队列整齐,六千支军弩箭冰冷冷地指向奔腾而来的宋军。

‘呜——’北方忽然传来清亮的号角声。

李成心中一惊,回头向北方望去,顿时吓得他魂飞魄散,在远处数里外出现了一支声势浩大的骑兵,黑压压的,足有十里宽,至少有三万以上的骑兵,一杆战旗迎风飞扬,正是西军赤底黑龙旗。

“呜!呜!”

号角声连续吹响,北方的宋军骑兵骤然启动,铺天盖地向金兵大阵的后背杀来,金兵顿时一片大乱。

李成举剑大喊,“不准乱,压住阵脚,谁也不准擅自撤退!”

“节度使,东胡骑兵撤退了!”

五千东胡骑兵军心率先崩溃,不再理睬李成的命令,冲出大阵向东狂奔逃命。

李成长叹一声,这就像雪崩一样,只要有一支军队率先崩溃,其他军队很快也会崩溃。

李成万般无奈,只得下令道:“传令全军速速向东撤退!”

不等他的命令传下去,由东胡军逃跑引发的士气雪崩,导致两万大军的军心也在瞬间崩溃了,东面的一万军队率先撤退,紧接着西面的一万军队争先恐后地奔跑起来。

李成期望的有序撤退没有发生,整个军队一盘散沙,人人各自为阵,拼命奔逃,就恨不得别人跑慢一点,丢盔弃甲更不用说,一切妨碍逃命的重物都统统扔掉。

皮甲、头盔、长矛、战刀、弓弩、盾牌、水壶、干粮、军毯等等,除了怀中的铜钱和银子外,其他物品都扔得干干净净。

李成也由数百亲兵保护着,拼命打马向东奔逃,很快超过了士兵,只是追不上东胡骑兵,他们的骑术在逃命时发挥得淋漓尽致,早就跑得无影无踪。

两万敌军士兵没命地狂奔,却跑不过宋军骑兵,唐骞率领的一万骑兵从南面包抄,高定率领三万骑兵从北面包抄,很快形成了一个二十里宽的包围圈,包围圈迅速缩小,宋军骑兵大喊:“汉人不杀汉人,投降者免死!”

绝望中的士兵们纷纷跪地投降,他们想反抗也没有用,兵器盔甲都丢光,拿什么反抗?哪怕心中不甘也只能暂时投降。

现在人口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青壮劳力对恢复社会生产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宋军也不再追杀签军逃兵,而是以收降为主。

但对女真、契丹等异族军队,西军却心狠手辣,都要杀绝杀光,最大可能地消灭对方的战争资源,人口就是最大的战争资源。

……

李成一口气逃到五十里外的孔桥镇,这里也是西来的必经之路,李成和亲兵们在小镇上等待收拾逃亡士兵,但他等到了夜幕降临,也只有一千多士兵逃来,其他士兵再也等不到了。

李成心中惶恐,立刻率领一千多败兵连夜逃回襄城县。

天刚刚亮,李成逃回了襄城县,襄城县有两千守军,由统领李顺武率领,听说是节度使逃回来,李顺武连忙下令开启城门,城门缓缓开启,吊桥放下,心急如焚的李成率领一千多军队一阵风似的冲进了城内。

“县城有什么情况?”

李成喘着粗气问道:“萧吉烈的军队回来没有?”

李顺武连忙道:“启禀节度使,他们的骑兵昨晚回来了,但没有入城,直接绕过城向开封府方向逃去了,大概是昨晚夜幕降临后不久。”

“这帮混蛋!懦夫!逃兵!这次把我害惨了,还有脸去四王子那里告状?”

李成狠狠骂了几句,便道:“弟兄们肚子都饿坏了,赶紧准备饭食!”

李顺武答应,连忙安排手下去做饭,就在这时,城头上有士兵大喊:“远处来了一支骑兵!”

李成大惊失色,连忙上城查看,只见十几里外,一条长长的黑线正向县城方向浩浩荡杀来,应该是骑兵,看规模,至少有两三万人。

李成大喊道:“快敲警钟,立刻召集全军从东城撤退。”

急促的钟声敲响,城内的两千士兵和他带回来的一千多士兵纷纷集结,李顺武上前问道:“节度使,我们带来的粮草物资怎么办?要不要一把火烧掉?”

李成想了想摇头道:“不准烧掉,命令文吏把仓库都封了,贴上封条!”

一刻钟后,李成带着三千多士兵以及数十名文吏从东门离开了襄城县,疾速向颍昌府撤退。

第九百八十八章 襄城

杀来襄城的骑兵却是陈庆率领的两万大军,他命令高定率领三万骑兵南下龙兴县支援刘琼军队,他自己则率两万骑兵从梁县出发,行军近三百里,杀来襄城县。

没想到正好遇到李成军队从南面官道败退回来,前后就差了半个时辰。

陈庆率领两万大军兵临城下,襄城县城门开启,县令许平带着一群县官出城迎接宋军到来。

宋朝也并不是所有的县官都是知县,关键是看这个县官是不是从朝廷过来上任,如果是朝廷官员前来上任,就往往带着朝廷官职的头衔,就被称为知县。

可如果是直接从县尉或者县丞提拔为县主官,没有朝廷官职头衔,那就叫做县令,不能叫知县。

当然知县的地位更高一点,人家当过京官,从京里来的,当几年知县,就有希望提拔为知州,而县令更像是地头蛇,混得不错,后台背景强大,能提拔为通判。

这就相当于地方政权的两个体系,一般通判不能直接任命为知州,必须要进京镀一层金,带上一个京官的头衔,才能外派为知州。

有点扯远了,这个许平就是典型的地头蛇,汝州第一大族许家的长公子,他不是科举出身,家族五年前直接捐钱得了梁县县尉之职,两年前又提升为襄城县令,如果不出意外,再过三四年,他就是下一任汝州通判。

许平并不在乎谁来汝州,他也不效忠任何势力,他只效忠自己的家族,这一点陈庆也心知肚明,尤其他事先就知道许平是汝州许家的长子,所以陈庆态度就缓和了很多。

“请问许县令,城内可有李成的军队?”

许平听说是雍王殿下亲至,他更加诚惶诚恐,躬身道:“回禀殿下,李成在半个时辰前逃回县城,立足未稳,听说宋军杀至,他又连忙带着残军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