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349章

作者:高月

肥胖男子淡淡一笑,“看来黑锦堂也完蛋了,还是高水平的刺客,一点都沉不住气,徒有虚名罢了,还有什么?”

“别的……别的就没有了。”李头陀忐忑不安道。

肥胖男子点点头,“回去告诉林建青,要他这几天老实一点,不要把别人当傻瓜。”

李头陀暗暗松了一口气,“卑职明白了!”

“去吧!从后门走。”

李头陀行一礼,转身刚走两步,肥胖男子却抬起手,一支毒弩从袖子里射出,李头陀刚才还在防备,他刚刚放下戒心,‘噗!’毒箭射中他的后背。

李头陀惨叫一声,一个踉跄摔倒,他指着肥胖男子想说什么,却抽搐两下,就此毙命。

肥胖男子走到他面前,淡淡道:“我刚才说了,你违规了!”

他一拍巴掌,进来两名手下,肥胖男子吩咐道:“把他尸体处理了,另外,把林建青也干掉。”

两名手下把李头陀的尸体抬下去了。

这时,后堂走出来一名干瘦的老者,看着被拖走的尸体,摇摇头道:“他恐怕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为什么被杀?”

“他私下去见完颜希尹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了站错队的后果,他想投靠完颜昌取代我,所以我说他违规了,他还以为我是在说他插手情报之事,可笑!”

“那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肥胖男子沉吟一下道:“李头陀一定留有后手,防止我杀他,我们要立刻搬走。”

“可是那个林建青是陈庆的舅子,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再利用一下?”

肥胖男子摇摇头,“他这种无耻小人,陈庆不会理睬他,他没有任何作用,但干我们这一行就是不能留一点破绽,李头陀很狡猾,我担心他会在林建青那里留了什么,内卫就可以从林建青那里发现我们的蛛丝马迹。”

老者赞许道“还是总管考虑周全!”

“文翁去收拾一下吧!我们立刻转移。”

第六百五十五章 奇兵

夜晚,一支三万的骑兵在空旷的黄土高原上疾速而行,除了三万骑兵外,还一万头骆驼满载着补给跟随。

这支军队由刘琼和副将唐骞统领,他们原本是四万人,从长安向东出发,在宣抚使司的军事文报中,这支军队的目的地是延州,也肤施县为后勤依托,驻扎在黄河西岸,他们的任务是负责牵制河西路金兵援助西夏。

但实际上,四万大军在东去两天后便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大张旗鼓沿着洛水道北上,伪装成四万大军的气势,而另一路三万军主力则折道返回,无声无息进入了泾源道。

这支进入泾源道的三万人正是刘琼和唐骞率领的三万骑兵,他们执行陈庆的第一阶段布局,从葫芦河川杀入西夏,夺取应理县。

他们便是陈庆布下的奇兵,为了掩护他们成功,陈庆不惜将二十万大军和无数粮草辎重部署在千里外的兰州,甚至他本人和军部都去了兰州,就是为了让西夏乃至金国都相信,他会从兰州进攻西夏。

但事实上,陈庆还是会从传统路线派奇兵北上。

从泾源道北上,抵达平凉府后再继续北上,进入镇戎州,然后沿着镇戎州的葫芦河川向北而行,抵达萧关,穿过萧关就进入了西夏境内,这条道自古就是塞北游牧骑兵杀入关中的重要通道,秦朝时为了北击匈奴,更是修建了著名的秦直道。

刘琼率领的三万骑兵正是沿着秦直道而行,天亮时,他们抵达了萧关,萧关之前被西夏军占领,驻军三千人,但萧合达叛乱迫使西夏朝廷从各路调集兵力,萧关的军队全部也调回了兴庆府,临走时,他们将萧关的城墙关隘破坏殆尽,目前没有军队驻扎,长满了一人高的杂草,葫芦河就在左侧的深沟内激荡向北流去,咆哮声数里可闻。

宋军并没有在萧关停留,穿过萧关后继续北行,又连续跨过了西夏的十几座险关要隘,陈庆之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功课,这些险关要隘已经废弃了十几年,尤其靖康之后,陕西路沦陷,西夏势力南扩,这些险关要隘已经失去了防守的意义,除了萧关之外,其余关隘都被废弃了。

三天后,三万大军进入了宁夏平原,地势陡然变得平缓,远处可见大片森林和草原,葫芦河水也变得开阔,水流平缓,这里距离黄河已不到五十里,距离应理县约八十里左右。

队伍在一片树林内驻扎下来,唐骞派手下斥候指挥使杨瑞率两百名斥候骑兵前往应理县探查情况。

应理县的南面便是黄河九渡,这里黄河河面十分宽阔,宽达十里,水流十分平缓,用一只中型羊皮筏子便可将一人一马运送过黄河。

杨瑞率领手下沿着葫芦水走了一天,一直来到黄河边,虽然沿途都是丰美的牧场,看他们看不见一个牧民,也看不见一只羊,走了数十里,都是荒无人烟。

当然,杨瑞不知道,这一带原本是羌人的地盘,在萧合达和朝廷的对抗中,羌人选择了支持萧合达,使朝廷震怒,派军队来强抢羌人的牛羊,大批羌人逃往西部,南部牧区形成大片无人区,宋军斥候看不到任何牧民和羊群都很正常。

杨瑞做出决定,留二十名士兵看守战马,他率领一百八十名斥候在夜色掩护下,乘坐皮筏子渡过了黄河。

黄河北岸又是另一番景象,没有了草原,只有戈壁和荒漠,远处是一条巍巍山脉,一直向北方延伸而去,那就是贺兰山脉,贺兰山脉的另一头则是莽莽的腾格里沙漠。

在荒漠中,一条平坦的军道一直向东面而去。

这时,已是三更时分,也是巧,他们刚到军道旁,西面便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杨瑞大喜,立刻喝令道:“大家都趴下,用绊马索!”

斥候经验丰富,他们立刻布下道绊马索,军道两边只留二十余人,其余都远远趴着,防止被对方发现。

不多时,远处出现了两名西夏送信骑兵,他们打马疾速飞奔,夜色中,很难看见地面的绊马索,前面战马措不及防,被绊马索绊倒,一声长嘶,连人带马摔倒在地上,后面骑兵大吃一惊,他骑术十分高明,连跳过三道绊马索,一个黑影忽然从地上飞身跳起,将这名骑兵扑下了战马,周围宋军士兵一拥而上,将两名西夏士兵死死按倒在地上,用绳子捆绑起来,堵住嘴,用黑袋子将头套上。

众人牵着两匹马迅速离开了军道,很快消失在夜幕之中……

天亮时,两名西夏骑兵被拷打得奄奄一息,但宋军也拿到了想要的情报,这两名骑兵就是从应理县前往兴庆府送信,向朝廷汇报陈庆已经抵达兰州的消息,除了骑兵走陆路送信外,还有鹰信也会同时发出,这样就确保了情报的万无一失。

宋军不关心他们要送的情报,他需要的是应理县的情报,杨瑞立刻派两名士兵返回大军驻地汇报,他则率领其余斥候继续前往应理县。

天亮时,刘琼得到了应理县的情报,他沉声对唐骞道:“应理县竟然有六千西夏军,在西面三十里外的沙陀关还有六千人,看来西夏是下了血本防御兰州的主力大军了。”

唐骞是斥候统领,他是刘琼的老搭档,也是第一次作为副将出征,陈庆考虑到这次出奇兵实际上就是一种大型斥候行动,所以他才让更有斥候头脑的唐骞作为副将跟随刘琼出征。

唐骞想了想道:“我们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敌军不知道我们存在,我觉得拿下应理县问题不大,但我认为更重要是守住城池和通道。”

“唐将军的意思是,我们需要留一部分兵力守住葫芦河川的沿途关隘?”

唐骞点点头,“我们不知道从兰州过来沿途的情况,万一道路被摧毁,就像我们摧毁乌仁一样,那么我们主力还是得走萧关过来,所以我们必须守住葫芦河谷这条通道。”

刘琼沉吟一下道:“唐将军的担心,可能性非常大,这样吧!我们先拿下应理县,然后我们再分兵,看看他们有多少粮草物资。”

第六百五十六章 应理

三万大军当即出发,黄昏时分抵达了黄河边,两千工事兵迅速用羊皮筏子搭建浮桥,到一更时分,浮桥搭建完毕,浮桥宽约两丈,两边各有两条粗绳索固定,大军开始迅速过黄河,到天快亮时,三万大军全部渡过了黄河,为防止出现意外情报,工事兵随即又拆除了浮桥。

渡过黄河后,距离应理县只有三十里,刘琼下令大军原地休息,耐心等待夜幕降临。

这时,杨瑞及时赶了回来,在一顶小行军帐内,他向刘琼和唐骞汇报了昨晚观察的情况。

“城池周长在二十里左右,夜里大概有两千人守城,东西两座城门,其中西城上守军最多,有一千人左右,其他三城人数都差不多。”

“白天的守城情况呢?”唐骞问道。

“白天和夜里差不多,也是两千人左右,卑职觉得六千人分成三班轮流值守,明显看得出训练有素。”

“怎么看出训练有素?”

他们是交互式巡逻,无懈可击。

所以交互式巡逻,就是两队巡哨士兵相对而行,不会因为一支巡逻队转身离开就出现漏洞,因为另一支巡逻队正迎面走来,城墙上就不会出现巡哨漏洞。

刘琼和唐骞对望一眼,他们都有丰富的经验,从一个守城就看得出西夏军训练有素,并不因为远在后方而松懈,偷袭战倒是不太好打。

刘琼又问道:“城墙又多高,有没有护城河?”

“城墙高约两丈五到三丈之间,没有护城河!”

和他们之前得到情报差不多,西夏城池除了京城兴庆城外,其他城池都没有护城河。

“昨天夜里天气如何?”

唐骞又仔细询问,作为斥候首领,他深知天气的重要性,有时候会决定战争成败。

“前半夜很晴朗,但后半夜云团就多了起来。”

唐骞点点头,这几天晚上都是这样,前半夜晴朗,后半夜多云,就不知道今晚会不会也一样。

“唐将军,你觉得该怎么打?”刘琼问道。

唐骞沉吟一下道:“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敌军不知道我们存在,这一点要坚持,我觉得还是要利用火油,这也是我们的优势,不能放弃。”

两人商议片刻,很快便达成了一致,由唐骞率一千斥候军从东城墙进攻,尽快夺取城门,让骑兵杀进去。

……

刘琼也考虑过冒充西夏军队骗开城门,但后来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西夏自有它完整而严密的一套军队制度,也是使用令和符,但西夏军的令符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应理县守军和朝廷约好使用什么令符,更没有人知道,所以骗城完全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西夏军不是伪齐军,他们训练有术,作战顽强,兵不血刃夺城同样是痴心妄想,刘琼和唐骞都很清楚,不经历一场血战休想夺取这座城池,只要骑兵杀进城,他们就能利用优势兵力击败对方。

果然和昨晚一夜,四更时分以后,深蓝色天空的云团终于多了起来,一片片灰色的云团在空中飞速向南飘去,一轮清亮的圆月在云团中时隐时现,大地上也时而银光遍地,时而一片漆黑。

唐骞率领三百精锐匍匐在地上,后面还有五百士兵,三百士兵都背负着一只火油皮袋,大约十斤火油,另外还背负一面盾牌,手中拿着战刀。

当一片遮蔽了月亮,大地立刻变得漆黑,唐骞和三百手下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们立刻爬起身猫腰向前疾奔,不多时,乌云飘过去,大地又重新涂上一层银白,宋军再度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城头上大约有三百名守军,他们在城头上来回巡逻,虽然没有躲起来睡觉,但也不会盯着城外观察,毕竟他们相距兰州还有千里之遥,战争还没有开始,尽管巡视制度严格,但士兵的心态是放松的。

当大地再次黑暗下来,唐骞再次率领士兵疾奔,一口气奔到了城墙下。

这时,远处两名西夏骑兵疾奔而来,马蹄声吸引了城头士兵的注意力,原本巡逻的士兵也纷纷停住脚步,趁着城头士兵注意力分散,东城墙的北面,两根绳套飞上城头,套住了城垛。

宋军士兵开始迅速向上攀爬,城头上的守军高声喝问,城头送信士兵不耐烦地回答,不愿配合守城士兵查看令符的要求。

他们当然拿不出令符,却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京城过来,一脸傲慢。

城头上守将忿然道:“别以为自己是京城来的就可以不守规矩,规矩就是规矩,拿不出令符,休想让我开城!”

有几名士兵趴在城垛上看热闹,其中一名士兵眼角无意中向北一扫,正好看见一名黑影从城垛上跳下,他愣了一下,探头向城墙外面看去,月光撒出,将大地和城墙都照成银白色。

皎洁月光下,只见数十个黑影正向城上奋力攀爬,士兵惊呆了,他怀疑自己看错了,揉揉眼睛再看,顿时大喊起来,“有敌情!有敌情!”

城头上西夏士兵纷纷向外看去,看见了城下的宋军士兵,跟着大喊起来,“有敌情!”

“当!当!当!”

刺耳的警钟声敲响了,满城皆惊。

唐骞暗叫一声糟糕,他们上去了还不到百人,就被敌军发现了,他们距离城门还有一里,夺取城门就难了。

唐骞当即立断,喝令道:“放弃上城,射两支火药箭!”

赤亮的两支火药箭射向天空,三百步外的五百精锐和两里外的数万骑兵同时发动,向城门处奔来。

宋军还有一个备用方案,那就是准备了一根攻城槌,如果夺取城头失败,就使用攻城槌。

只有两支火药箭射出,那就意味着抢占城头可能失败了,立刻发动备用方案,百名士兵抱着一根巨大的攻城槌奔来,两边还有两百名士兵举盾保护他们。

城头上火光大作,士兵们将火油喷射而出,城头两端燃起了大火,西夏士兵冲不过来,一起放箭,箭矢如疾雨般射向城头宋军士兵,十几名喷射火油的士兵纷纷中箭倒地。

杨瑞大喊,“举盾!”

士兵们蹲下,举起了盾牌,抵挡敌军密集的箭矢,箭矢越来越多,敌人援军赶到了,一名士兵在城垛处喊道:“杨将军,唐统领命令立刻撤退!”

杨瑞一挥手,“撤退!”

宋军举着盾牌后撤,攀住绳索向城下滑去。

杨瑞后背忽然一阵剧烈疼痛,他被一支箭射中了,一回头,只见数十名西夏士兵从内城架梯子爬上来了,城头上还有十几名宋军士兵没有撤退。

杨瑞大吼一声,举盾冲了上去,挥刀便砍,两名西夏士兵躲闪不及,被战刀劈中脖子,惨叫着摔下城去。

“将军!”

士兵们刚要上前助战,杨瑞回头大吼,“军令如山,给我撤退!撤退!”

士兵们含着眼泪,纷纷翻身下城,杨瑞左劈右砍,连杀数人,但后背的箭伤也使他的力量迅速消退,身体一个踉跄。

西夏士兵抓住了机会,十几支长矛一起向杨瑞刺来,杨瑞一连被刺中三矛,其中一矛刺中了他的左胸要害。

在生命的在最后一刻,杨瑞奋力一跃跳起,抱着两名西夏士兵一起摔下城去,与此同时,最后一名手下也撤退了。

第六百五十七章 夺城

城中主将叫做李翰中,是晋王李察哥的次子,虽然只有二十余岁,但在对阵萧合达的战争中屡立战功,是西夏公认后起的新秀,他在睡梦中被城头的警报声惊醒,第一个反应就是宋军的主力军杀来了,他心中一激灵,翻身站起身,走到门前高声令道:“通知全部士兵上城!”

李翰中本身也是合甲而睡,他穿上鞋,戴上头盔,便拿着宝剑和长枪冲出去了。

军营内,四千西夏士兵迅速集结,一名士兵飞奔来报,“启禀都统制,是东城外有敌军攻城,人数颇多!”

李翰中愣住了,居然是东城外,不是西城吗?宋军从哪里来的?

“轰!”

一声巨大的闷响,仿佛整个城池都在晃动,李翰中脸色大变,“不好!”

他立刻翻身上马,带着数千士兵向东城门奔去……

城头上箭如雨发,上千西夏士兵一起放箭,射向数十步外的攻城槌,攻城槌完全被盾牌覆盖了,密不透风,盾牌上插满了箭矢。

这时,一万宋军骑兵同时向城头放箭,箭矢如暴风骤雨般射向城头,城头上守军纷纷中箭,惨叫声一片,强大的箭雨压住了城头。

攻城槌的士兵奔跑起来,包着生铁的巨大槌头重重撞在城门上,‘轰!’无比沉闷的一声巨响,城门剧烈晃动,里面的十根门栓已经断了七根。

“再来!”

攻城槌士兵后退数十步,他们一声呐喊,再度向前奔跑,巨大的槌头再一次撞在城门上,“轰隆!”一声巨响,城门轰然被撞开了。

“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