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门扬舟
临走之前,蓝田又让工匠加急做了几个陀螺,让张飞直接带回去解闷。
诸葛亮马上笑道:“此番来临武,好像大家都有收获。”
张飞拿了玩具,孔明得名声,刘备心说我收获了蘑菇?
第八十四章 插秧
蓝辕出生一月后,春耕播种的季节来临。
作为迁移后的第一季,有一个好开头非常重要,蓝田让小部分人继续种植粟和小麦,大部分人则要学习种植水稻。
当时在北方也有稻米,但旱田的产量不及粟,所以种植得非常少,即便如此蓝田也叫人带来了北方的稻种。
老百姓对蓝田狂热崇拜,但大部分人对种稻不熟悉,所以都等待这位典农都尉手把手的教。
蓝田准备按种稻的流程,先教会那五十名学员,再通过这些人分批次扩散出去。
在耕牛稀少的情况下,新迁入的百姓有些新田还没翻完土,正好给出了一个时间差。
首先是选种育苗,迁移过来的农人对选种还是熟悉,无非是颗粒饱、品相端正的种子,但对于种子的处理就是一门学问。
选出的稻种要先拿到太阳下晾晒几日,由于盐的稀缺性和没有消毒溶液,蓝田只能把种子进行简单清洗处理。
用来育苗的田,提前播撒了草木灰、绿肥等物,在处理完种子之后,就可以催芽播种。
在育苗期间,那五十名学员将所学的知识继续传播,蓝田则偷闲回家抱儿子。
临武当地的百姓也种水稻,看见这些新来的人如此费时费力,所有人都觉得很奇怪,心说这北边来的人还不如我们会种?
那个时候没有塑料薄膜,秧苗在培育期间容易受冷,蓝田就让人晚上用薄布覆盖挡风,到了白天再拆除遮挡吸收阳光。
在资源都匮乏的古代,一切都需要通过人力来完成,幸好没有娱乐活动分走时间。
老百姓现在最大的娱乐就是种庄稼,最基础的需求就是吃饱饭,所以即便有些辛苦,大家也都干劲十足。
当秧苗长到三五寸就要分株插秧,这就是种稻最辛苦的时候,因为需要全天候躬着腰,是真正的面朝黄土背朝天。
北方的旱田相对容易一些,现在要把每一株秧苗,按比例间隙稳固地移植到水田中。
插秧手艺熟能生巧,通过不停的经验积累会越来越好,这段时间蓝田让他们中午加餐,因为实在是耗费体力。
插秧要控制田中的水深,只要不露出地皮即可,加上新开垦的土地偏硬,所以深插秧能让苗牢固。
如果几年后土壤变软,插秧深度就要酌量变浅,否则秧苗因为自身重量下沉后,会容易飘苗。
插秧结束后,家家户户的汉子都躺了几天,经过这一季的种植,他们又多了一项生存技能。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因为新开垦的稻田临近秦河,所以引水灌溉非常方便,后期关键就是除杂草和驱虫,这些都是农人们已经很熟悉。
到了蓝辕满百日之后,临武的气候已经变得暖和无比,新种植的水稻已经到了抽穗期,这个时候要适度的追肥来提升产量。
除了草木灰之外,庄客们担来人畜的粪便浇灌。
在新建迁移住在的时候,蓝田除了给百姓规划房屋位置、大小,还强令每家每户作旱厕。
修建旱厕既能控制疾病流传,还能在耕种时通过稀释增加肥料。
看着青青的禾苗,蓝田感到生机盎然,就仿佛蓝辕一样给人希望。
“先生,这些禾苗长势很好,几个月的辛苦总算没白费,也不知道是不是会比粟米的产量高?”高顺在旁问道。
“可能差不太多吧……”蓝田说道。
由于不是高产的杂交水稻,想达到后世可怕的产量几乎不可能,研制杂交稻的过程相当复杂,蓝田凭一己之力希望渺茫。
“哪为何不仍旧种粟谷?先生也不用费力再教。”高顺一脸不解。
蓝田微微一笑,“北方平原打仗多用骑兵,南方多丘陵山地适合步兵,这种庄稼跟打仗一样,也需要因地制宜,这南方温和多雨,比较适合喜水的稻谷生长,况且他们也都乐意学。”
“先生的话,每每皆有深意。”高顺心说你教活命的手艺,这些农人自然趋之若鹜。
“希望稻子少病少灾吧。”蓝田自言自语。
没有农药、化肥、机械等辅助,在古代想要增产与丰收,很大程度还是看天吃饭,蓝田只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尽可能地让百姓多获收益。
“说起用兵,甘将军他……”高顺欲言又止。
“有话不妨直言。”蓝田见状问道。
“甘将军任县尉以来治安良好,但对于一些作奸犯科的越人百姓比较粗暴,这和先生的促进民族融合与怀柔政策有些出入……”高顺素来快人快语,但甘宁颇得蓝田重用,他本不愿意在背后说人坏话。
“对汉人百姓亦是如此吗?”蓝田又问。
高顺点点头,“嗯,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就没什么问题,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我虽然说要对待越人友善,但也不能听之任之,这一点甘兴霸做得很好。”蓝田肯定道。
“先生这么说我就明白了,其实甘将军不但维护临武的治安,还疏浚河道帮百姓引水建渠,仅仅当一县尉有些屈才。”高顺说道。
蓝田哈哈一笑,“咱们的高将军不是更屈才?只要你们愿意,将来有的是机会。”
“我的使命还是守护主公,当然还有先生和小主人。”高顺凛然说道。
蓝田望着远方叹道:“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
在高顺有出神之际,蓝田继续说道:“这些日子我带人种稻有些感悟,其实军事上也可以参考,空了把兴霸聚集起来,咱们商量下教一批将校学员出来?”
“将校能够教出来?这都是按军功论的……”高顺提醒道。
“升迁自然要依军功,但若想人尽其才,就尽可能给他们创造机会,有人擅陷阵、有人擅调兵、有人擅哨探、有人擅后勤,只要有人点拨就能见效,但这种营中的军务,需要伯平这样的将才去发现,源头有活水才不会枯竭……”蓝田说道。
高顺捋着胡须问:“先生此法有用否?”
蓝田点头道:“我觉得可以一试。”
高顺道:“那我和甘将军合计一下,从每人营中挑出二十名士卒作学员,到时候先生讲讲怎么教。”
“这事我乐意干。”
第八十五章 徐庶:我可什么都没说
蓝田在临武县种植水稻之时,远在襄阳的刘表突然想起刘备来,他向众人问:“玄德迁至桂阳近一年,不知其近况如何?”
北方的消息早已传回襄阳,袁谭在南皮被斩,袁熙、袁尚远遁乌桓,黑山军的张燕也率众投降,整个河北已经全部落入曹操的手中。
刘表即便身体欠佳也不能再躺了,因为他那几个儿子还不如袁绍的后人。
蔡瑁哑然一笑:“听说桂阳的越人反复叛乱,刘玄德忙的不亦乐乎呢……”
蒯越也补充道:“刘备从新野带去的粮食所剩不多,应该会让百姓屯田种粮吧,毕竟赵范也不会养两万闲人。”
“赵范能压制玄德吗?”刘表满是疑惑。
“如何不能?刘玄德的兵多水土不服,处理越人叛乱都成问题,连他心爱的糜夫人也一病不起,听说还跑到长沙去请郎中,我看已经技穷。”蔡瑁冷冷笑着。
刘备的兵的确水土不服,但已经慢慢控制和适应,之所以对外要这样宣传,主要是麻痹襄阳这群人。
蒯越又道:“听闻赵太守将寡嫂嫁给刘备大将赵云,可能有交好之意,主公可令磐公子多加注意。”
刘表想起北边的强大压力,他又生出把刘备调回新野的打算,于是试探道:“玄德与我同宗,不想却过得如此艰难,不如将其再调回新野防曹操?”
“姐夫,不可。”蔡瑁急忙阻止。
好不容易把这瘟神请走,虽然几个大家都分得新野的良田,可到头来却没农夫来种地,刘备走前把人全给拐走,最后才知道上了他的当。
“主公,朝令夕改乃大忌也,况且刘备本是枭雄,目前的局面是最好的。”蒯越说道。
刘表遂不再言语,这两人恨不得曹操明天就来,他就是担心自己那几个孩儿,不要像袁谭那样年纪轻轻就没命。
刘琮与蔡氏之女定亲之后,荆州士族都在鼓吹其贤德,为废长立幼进行造势,已经成年的长子刘琦日子过得艰难。
刘表虽然明面上敷衍蔡瑁等人,但心中依旧对长子刘琦挂怀。
刘琦跟刘表一样相貌堂堂,他身长八尺,生得高大雄壮,为人谦和有孝心,一直深得其父的喜爱,但蔡氏的介入后让情况变得复杂起来。
荆州终归不是刘表一人之荆州,为了局势更加稳定,他不得不对蔡瑁、蒯越等人虚以委蛇,刘琦身后也有不少支持者,但这些人力量不够对抗蔡、蒯等亲曹派。
刘表垂暮之年,必须要给子女留好退路,那恭顺的嫡长子不应下场凄凉,左右无人可用时他想起了刘备。
刘表叫来心腹伊籍吩咐道:“玄德在桂阳颇艰难,汝代我去探望一番,听闻他的夫人糜氏久病,可从襄阳带几个郎中过去。”
伊籍拱手回道:“有一人姓张名机,谣传颇懂岐黄之术,最近就在襄阳游历……”
“如此甚好,机伯当重金求之,也不枉我和玄德同宗之谊。”刘表叹道。
“唯。”
伊籍请得张机顺水路南下,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桂阳境内,路过耒水时发现关羽正在督造船只。
“关将军有礼。”伊籍上前招呼道。
关羽见到伊籍颇为吃惊,遂抱拳回礼,“机伯先生怎么来了?也不早早通知我主,在下好去临湘迎接。”
“关将军多礼了,你在此造船为何?”伊籍解地问道。
“此乃军师安排,羽只是奉命而行……”
诸葛亮命人对外保守秘密,对外只道惨不能说好,关羽面对这个熟悉的襄阳来使,自然不会实言相告。
伊籍点了点头,然后指着身旁之人说道:“此乃南阳张仲景,主公特地让请来,欲给使君夫人诊治。”
关羽见那张仲景仪表不俗,不像是往日里见到的那些郎中,遂喜道:“蒙刘荆州挂怀,让先生远来送医,咱们这就去郴县。”
伊籍跟着关羽来到郴县,发现刘备真住在长史的府中。
寒暄过后,刘备在前厅备酒为伊籍接风洗尘,一边让赵云去请赵范,一边让糜竺带着张机去诊治。
此时张飞跟着诸葛亮南下平叛未归,只有副军师徐庶和关羽作陪。
“备远在桂阳,府君还记挂贱内病情,真是令人感动……”刘备表面上动情地说,心中却知道襄阳始终在关注自己,看来蔡瑁、蒯越等人还不放心。
“近日主公常念使君,只是道路艰险难以相见,所以才派我来看看,不知这里有什么短缺?我回去之后也好禀告。”伊籍说道。
刘备正要摇头,徐庶抢话说道:“去年带来的粮食将尽,府君若是有余粮可调些来……”
伊籍点头道:“此事我当回禀主公,想来应该没有问题。”
“多谢机伯。”刘备拱手称谢。
伊籍问道:“来时我见关将军在耒水造船,敢问徐军师这是何意?”
徐庶悠然笑道:“从新野迁来的百姓多水土不服,今天的耕种必然会受到影响,我让关将军造些渔船捕捞,也好充一充军粮……”
“渔船吗?使君缺粮该找赵太守才是……”伊籍心说渔船要那么大?
刘备摇头道:“桂阳人少赋薄,赵太守也十分艰难……”
不一会赵云将赵范请了过来,这厮自从嫁出嫂子之后已完全成了刘备的人,所以配合着给伊籍诉苦。
闲聊中刘备突然问道:“大公子近况若何?景升已经年迈,当考虑后来之事。”
伊籍摇头叹道:“大公子不为主母和德珪所喜,主公虽然有心也是无力也,公子在襄阳城度日如年……”
“袁本初的教训就在眼前……”刘备轻叹道。
伊籍看了看徐庶说道:“先生足智多谋,我代公子求个计策。”
徐庶连忙摆手,“岂不闻疏不间亲?庶怎能为大公子献谋……”
“使君……”伊籍一脸无助地看着刘备,他其实也是刘琦的支持者。
“元直多有侠义,大公子友善忠孝,岂能知之而不救也?”刘备随即出言相劝,太守赵范也跟着附和。
徐庶站起身拈起胡须说道:“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多谢先生。”伊籍起身谢道。
徐庶笑道:“我可什么都没说。”
刘备也笑道:“我们都可以作证,元直什么都没说,哈哈哈……”
第八十六章 禾苗也分公母?
迁移来到桂阳后,荆州的局势一直被诸葛亮关注,他和刘备、徐庶等人多次讨论过刘表立嗣的问题。
诸葛亮在隆中就熟知天下事,其实他对情报非常看重,他曾断言刘琦失势后必会向外求援。
刘表在外的心腹,无非江夏黄祖以及长沙的刘磐而已,有时候身在局中不知所措,需要有人点拨就会拨云见日。
诸葛亮曾言:“若刘琦向我等问计,只需讲一讲申生、重耳的故事即可。”
所以徐庶才会表示自己什么都没说。
上一篇:李世民遗嘱:李治,皇位是你哥的
下一篇: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