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 第383章

作者:西门扬舟

相较汉都长安的喜悦氛围,东边魏国都城洛阳则笼罩在压抑中。

国外刘备悍然称帝,东吴孙权被蓝田灭国,除了依旧帮不上曹真,魏国国土还失去了南乡郡。

国内好几个重臣在去年相继离世,分别为大司马曹仁、太尉贾诩、侍中温恢、太常邢颙、越骑校尉荀纬,以及死讯没传回中原的凉州刺史张既。

魏帝曹丕近来比较烦,特别是精神支柱贾诩的离世,让曹丕连个问计的人都没有,而那个传说的‘武侯’司马昭已成废人,即便司马昭真能够力挽狂澜,但这孩子不过十二三岁,短期内很难挑起大梁。

第九百一十章 人心是会变化的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魏国军事上不尽人意,政治上也遇到较大危机,过年期间洛阳流言四起,城中谣传尚书令陈群、尚书仆射杜畿、太尉钟繇、侍中辛毗等人秘密勾连刘备欲反魏。

曹丕原本不相信,但流言就像连续剧,内容编得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心中存疑。

其中有几条引人深思,首先陈群曾被刘备征辟,两人之间原本就有旧交情,即便真的叛魏投汉,可以称作重归旧主;其次杜畿代表三辅士族,如今刘备定都长安、兵势正强,他想回归故土乃人之常情;再次钟繇因魏讽案被牵连,所以怀恨在心欲投刘备;辛毗则代表河北士族,曹操统一北方利益严重受损,方方面面都被河南士族压制,他们叛魏是为了谋求改变……

谣言是徐庶派人散布的,自从有了长江报这个利器,他已经能熟练发动情报战,当关羽与曹休不约而同停战,襄阳的细作便化作难民,随后绕道汝南进入中原。

起初是洛阳周边百姓小范围流传,但过年期间人口急剧流动,谣言便如如病毒般肆虐洛阳,因为涉及之人都位高权重,寻常衙门不想管也不敢管,最后被河南尹司马芝诉诸殿上。

司马芝出身河南温县,与司马懿为同宗、同乡,两人虽然是同宗同源,但分支家族传承兴衰不同,他少年没司马懿那样的好运,能够在大宗族的庇佑下成长,为躲避中原战乱流落荆州,后来曹操平定荆州,他才能回到中原故地,从法纪不严、盗匪猖獗的菅县步入仕途。

司马懿因有家族余荫,出仕便是丞相府文学掾,后被派到曹丕处任黄门侍郎、议郎,再转回相府任东曹属、主簿,这些官职仅服务曹操父子,非亲近或大族之人不能担任,继续升迁便是郡守、刺史等实权高官。

司马懿出仕五年时间里,连最基层的县令都没担任,就升迁大跳板相府主簿,且不说其个人能力有多卓越,但从仕途升迁途经来说,属于走了最轻松的路,如果不是被许褚灭门,他在曹丕登基时,便能进尚书台担任尚书,直接进入魏国权利核心。

反之同宗的司马芝则不同,他从菅县长开始为官,历任广平令、甘陵、沛、阳平太守,在基层为官清正、不惧权势,且练就了善断案,不徇私情的能力和名声。

魏黄初四年末,司马芝升任河南尹,铁面无私的他刚上任不久,就遇到如此大的案子。

司马芝在殿上直谏,曹丕遂根据他的意思,将涉事人等全部留下自证清白,引起几位重臣强烈不满。

太尉钟繇当场发飙,他拍打座椅扶手怒斥:“老臣腿脚不便,如果真要背叛大魏,要让人抬去长安吗?司马府尹尤善断案,此时不该去抓捕造谣者?留下我们在陛下面前盘问,除了羞辱颜面,于国于陛下有何益处?”

“太尉请不要动怒,我已遣人去收捕造谣生事者,但此次声势如此之大,如果陛下选择不闻不问,恐怕对其它朝臣不好交待……”司马芝不卑不亢地回答。

“邺城那件事,老臣现在不想再提,司马府尹若有真凭实据,直接逮捕我好了。”钟繇气得吹胡子瞪眼,发泄完毕后便不再说话。

“陛下明鉴,此事绝对是刘备细作所为,唯有搞得我们人心惶惶,他们才有机会颠覆我大魏。”杜畿话说到一半,看向司马芝继续补充:“司马府尹肩负如此要职,应该彻查流言如何输入,而不是折腾我们这些老臣……”

“司马卿家你有何话说?”曹丕被殿内争吵弄得头昏脑涨,很想快速结束这场质问。

司马芝拱手说道:“臣相信诸公的人品,更相信这是敌方的谣言,但谣言已流传十余天,抓捕审问数百人,发现他们都是洛阳的普通民众,既不像是敌方潜入的细作,也不像是被策反的样子,所以才让人值得玩味,再者陛下若不走个形式,这件事将会变得没完没了。”

曹丕皱起眉头:“子华(司马芝)可有计助朕?”

“陛下如果没什么疑问,可于明日朝会向百官宣布,经过陛下在御前亲自审问,查证城中所传皆为谣言,若有人继续传播则施以重罚,此事或可解之……”司马芝拱手献策。

“就按子华的建议,众卿先出宫去吧。”曹丕点头轻轻摆手,面前站的都是魏国重臣,即便这些人中真有想投刘备的,他也不能说自己有疑问,帝王的城府不该这么浅显。

“唯。”几人齐声行礼,随后依次退出大殿。

钟繇因腿脚不便需要人抬着走,陈群在殿外替对方张罗轿夫时,被小黄门高瞄叫住嘱咐留下。

陈群目送钟繇离开,跟着进殿来见曹丕,见对方脸色很差,便轻松安慰:“请陛下保重龙体,刘备明着用报纸、暗地里用流言,您不用理会就是了。”

“长文所言不差,些许流言本不足为惧,但那是以魏国强为前提,现在刘备虎踞关中登基称帝,蓝田夺取扬州威胁淮南,关羽率荆州之众与文烈相持南阳,我们现在没一路占据优势,人心是会变化的。”曹丕正色说道。

陈群想了想,正色说道:“谁能想到东吴三个月就被灭了?完全打乱了我们的作战部署,现在只能继续相持观望,等待出现变化再做调整,陛下尽管放心,中原军民会全力抗敌,无论刘备哪一路,都还不足以打破平衡。”

“子丹在雍凉牵制关中,文烈在南阳拒关羽,此两路朕心里都有数,唯独扬州的蓝田知之甚少,此人为何这般厉害?单派夏侯俊林过去,朕心里始终觉得不安。”曹丕眉头紧锁。

蓝田攻下扬州威胁淮南,蒋济很快便向洛阳求援,曹丕把臧霸留在洛阳升执金吾,那几万从淮南来的泰山兵,被曹丕安排给夏侯儒收编,并任命夏侯儒为徐州刺史,带兵返回徐州准备随时支援淮南战场。

“可能不是蓝田厉害,而是孙权本人太无能……”陈群小声安慰。

第九百一十一章 为兄高兴为己愁

“无能?孙权的确没什么本领,但卿随朕昔日御驾亲征,还是没能攻破濡须,东吴再弱也并非朝夕可灭,那蓝田必不是等闲之辈。”曹丕脸色凝重。

陈群听得先是一怔,心说自己刚才没说错话吧?

经过反复斟酌,陈群才继续开口:“蓝田有荆州水军相助,不用像我们死磕濡须,想来由长江顺流直下,进攻的难度要小很多,但蓝田此人真不可小觑,陛下若是还不放心,可再遣一员大将去坐镇。”

“再派大将?刘备主力集中在关中、荆州,我大魏的良将也多有凋零,洛阳只剩下伯仁(夏侯尚)而已,如果蓝田真那般厉害,朕只好把他也放出去……”曹丕叹了一口气。

陈群献计曰:“蓝田三月灭吴,孙权水军必为其所得,来日攻势必胜孙权也,文仲业(文聘)在宛城毫无建树,陛下何不将其调往淮南?”

南阳水军在三年前被关羽击溃,便再也没有重新组建起来,自从曹操从樊城撤兵,曹军再也没能靠近汉水,加上建造战船费时费力费钱,所以魏国对南阳水军直接放弃,原本身为都督的文聘,只能在宛城周边负责漕运。

曹丕听完陈群的建议深以为然,点头肯定道:“卿言是也,文仲业在南阳的确不合适,朕明日就下诏,国内还有良将闲置否?”

“其实……”陈群欲言又止。

“长文干嘛言辞闪烁?你我都这么生分了?”曹丕轻声斥责。

“任城王骁勇善战,如陛下实在……请恕臣妄言”陈群低头吞吞吐吐没能说全,因为曹彰的身份实在敏感,此人在曹操死前有逼宫嫌疑。

曹丕听完果然脸色大变,心说好你个陈长文,居然把曹彰都抬出来,但他清楚陈群没有私心,便淡然回答:“此事朕会考虑……”

“唯。”陈群长舒一口气。

曹丕望着殿门长吁短叹:“可惜贾太尉病故,朕遇事都不知跟谁请教,他的遗计虽然已经成功,还以为益州会因此内乱一阵,但没想到东吴反而先出事……”

“太中大夫(刘晔),昔日常随先帝军前谋划,陛下何不多向他问计求策?”陈群把刘晔也搬了出来。

“朕知道了……”曹丕表面上在点头,实际上对刘晔没什么好印象,主要是刘晔做人做事讲究左右逢源,圆滑到谁也不愿得罪,少了些为官做事的棱角,再加上刘晔是汉室宗亲,曹丕对他始终没那么放心。

“陛下?您还有何吩咐?”陈群见曹丕发呆,便轻声呼唤。

“暂时没了,长文先退下吧。”曹丕轻轻摆手。

陈群行礼正要离开,刚走了两步又突然停下,他转身不经意地问:“对了陛下,臣有一事忘了问,司马武侯的情况怎样了?他虽是司马家遗留之子,但留在宫中始终有所不便,陛下要是信得过我,臣愿接回家中尽心抚养。”

“长文说哪里话?仲达是公之友亦是朕之友,他受了那么重的伤,虽说恢复的还比较好,但术后一直不愿见人,长文既然问起他,不妨带回去开导几天,没有那话儿就不活了?人生的路还漫长呢。”曹丕摇头叹息。

“呃,臣定然竭尽全力,不知司马武侯现在何处?”陈群心说您夜夜笙歌,就不要再去说教司马昭,对方这么年轻就伤了要害,人生乐趣最起码少了一半,也不知司马家做了什么孽,居然遭遇此等横祸。

“一会让小高带你去,开导好了就送回宫来,他现在的特殊情况,也只有朕能给他施展的机会。”

陈群见曹丕语气坚定,惊讶地追问:“送他回宫中?莫非陛下打算……”

“仲达谋长智深,他的儿子便是做宦官,也定然是出类拔萃,况且朕也缺机灵的内官,你要替朕好好开导,就让他代父效劳。”曹丕意味深长地嘱咐。

“唯。”陈群想了想认为有理,与其让司马昭苟延残喘过一生,不如进宫做个大宦官,曹家祖上也是官宦出身,应该不会亏待友人之子。

陈群领悟了曹丕的意思,随后秘密把司马昭接回家去。

两人在马车上一路无话,司马昭原是青春阳光的年龄,但飞来横祸让他心如死灰,本身英俊的脸庞全无笑容,要不是心中还有仇恨,他在醒来的那一刻就自杀了。

“看看吧,你兄长写的。”陈群递去司马师的书信。

司马昭受伤的消息传到东吴不久,司马师就写信安慰弟弟不要轻生,建议他留在洛阳查出司马家的仇人,司马昭因为被曹丕养在宫内,陈群都没有机会把信递出去,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大兄他不是……”司马昭原本冷若冰霜,但听到司马师的名字突然变得激动,他这段时间听到东吴被灭的传言,非常担心司马师的生死。

“贤侄先看信吧。”陈群慈祥地说道。

“您先告诉我大兄的消息。”司马昭眼神坚定,跟陈群讲起了条件。

陈群摇头苦笑:“据我得到的消息,孙权去年九月从扬州出逃,就一并带走了你的兄长,年末时青州曾传回情报,有人海边发现过数量庞大的船队,停留没多久便往大海深处扬帆,我猜测那就是孙权的船队,他们应该往辽东方向去了。”

“孙权为何带走大兄?另外辽东不是公孙家的地盘么?他逃到那边想干什么?”司马昭如连珠炮般追问。

“贤侄有所不知,你回到中原不久,孙权不但认你兄长为义子,还把孙家长女嫁他为妻,看起来对他非常重视,他们是否逃亡辽东尚未可知,那个方向还有许多岛屿,也许孙权有别的打算……”陈群耐心解释道。

大兄娶妻了?陈群后面的话,司马昭几乎没听进去,他为司马师感到高兴,最起码能够给司马家延续血脉,但同时想起自己残缺的身体,他带着复杂的心情打开书信,看到了司马师那久违的笔迹,也感受到了对方的鼓励。

“如何?”陈群意味深长地问。

“陈伯伯应该看过吧?司马家的血海深仇,我司马昭从此一肩挑起,您能不能把我送入宫去?”

“贤侄不要激动,出宫了就多休息些时间,伯伯不会亏待仲达的后人,你家的案子我还在尽力查,一有消息就会告诉你。”陈群见对方很激动,连忙抚着司马昭的后辈安慰。

司马昭想起胡恪曾经的话,什么人在司马灭门案中获利,或许就是幕后凶手,于是他正色回答:“查了这么久没消息,幕后之人绝非寻常之辈,侄儿身体残缺正好入宫做宦官,你我二人宫里宫外通力合作,不信查不到蛛丝马迹。”

第九百一十二章 司马昭之心谁知

陈群听完哭笑不得,曹丕让自己开导司马昭,自己准备了很多话都没开始说,这孩子居然主动提出要求,心说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意?

“贤侄你可要想好了,内臣可比不得外臣,长期陪伴君王左右,一不小心就惹得龙颜大怒,所谓伴君如伴虎也。”陈群好意提醒。

司马昭冷哼:“司马氏全家被害,我还有什么可怕的?真吃罪了陛下有死而已,能有何惧?”

“说的也是,但贤侄不用过分担心,陛下现在都时常提起你父亲,应该会对你有所照顾,成为内官记得低调做事,以免其它宦官看了眼红,会暗中对贤侄使坏……”陈群点头提醒。

“都甘愿做宦官了,我还用低调做什么?如果陛下真对侄儿恩宠,他们非但不敢使坏,还会对我极尽讨好。”司马昭不以为意。

陈群眉头紧蹙,担忧地说:“贤侄不要太乐观,陛下与仲达虽然有交情,但如果被你消耗太多,后面就不好说了,你还年轻,不要冲动。”

“陈伯伯有所不知,侄儿在蚕房养伤的时候,陛下曾亲自到场交待,院里宫人随后对我极尽谄媚,圣眷早有早用没有错,我哪怕做宦官也不会碌碌无为。”司马昭眼神闪过一丝寒意。

“贤侄你……”

陈群见司马昭性情大变,完全没有司马府时的乖巧可爱,本想劝对方别被仇恨蒙蔽双眼,但想到最后却没能说出口,因为他不能阻挡对方报仇,如果失去了这条信念,这孩子恐怕不会活下去。

司马昭掀开车帘一角,看到洛阳街市上车水马龙,他很快放下窗帘,扭头正色说道:“司马家惨遭灭族,我随大兄流落江东两年,然后在淮南又身受重伤,侄儿回想起这几年的经历,似乎看透了人间冷暖,要是没有陈伯伯照拂挂念,我们在江东只怕没人管,您的恩情我一定会报答,司马家的田宅都不在了吧?”

“你们兄弟迟迟未归,旁边外族担忧土地荒芜,便暂时借去耕种,既然贤侄回到中原,伯伯自然替你要回来,司马家的祖产不会丢的。”陈群打起了包票。

司马昭轻轻摇头,“他们可能不希望我们回来,听说侄儿身体残缺只怕更雀跃,但那些身外之物我已看不上,家族的根基已经没有了,要回来还有什么用?”

陈群连忙提醒:“司马子华与你们家同宗同乡,现在已经做到河南尹,而且深受陛下重视,怎么能说根基没了呢?此人正好擅断奇案,贤侄可以多多接触。”

“他们家已经落魄了百年,我们虽是同乡同族却无来往,如今得势不知怎么笑话我,未必会真心实意帮忙。”同族内卷私斗往往更严重,因此司马昭根本不相信。

“子华为人清正、遵礼守节,贤侄不要妄加猜度,你既然决心做内官去查案,伯伯也会在外朝继续查证,司马子华那边也会去招呼,但愿此事能够水落石出。”陈群摇头叹息。

司马昭神情凝重,看着自己的双腿交替踢动,“司马子华从寒门重回大族,最关键是手中掌握了权利,那才是乱世中立家立人之本,谁现在还敢欺负他们家?所以侄儿要一步、一步、一步、一步、一步、一步,爬上最高……”

“你想干什么?”陈群惊讶地看着司马昭。

司马昭停下‘玩耍’,一本正经地回答:“我要做蹇硕,乃至赵高。”

“贤侄慎言。”因为司马昭声音不小,陈群惊得掀起车厢窗帘小心观望,当他发现周边没什么人,才抚着胸膛补充说道:“无论蹇硕还是赵高,结局可都不好,贤侄不要胡思乱想,你家的事伯伯会上心。”

司马昭的话虽然惊骇,但陈群并没怎么放在心上,毕竟司马昭的年龄太小,此时说说气话也无所谓,蹇硕、赵高是那么容易当上的么?可能过些日子都忘了自己的话。

年轻时候的豪言壮语,又有几个人最后实现过?

“陈伯伯,您送我回宫吧,侄儿想早些适应。”司马昭显得很着急。

陈群地抚着司马昭的后脑勺,慈祥地说道:“做大事不能急于一时,陛下让我接你回去住几天,这么快就回去算什么事?再说玄伯(陈泰)与你多年没见,你们兄弟两人好好叙叙旧,过几日再送你入宫。”

“玄伯兄长……”司马昭脑海中勾勒出对方形象。

陈泰比司马师大八岁,司马懿还在世的时候,司马家、陈家来往比较密切,平时都是陈泰带着司马兄弟玩耍,现在司马师跟孙权出走,司马昭或许能在陈泰身上找到些兄弟情。

司马昭在陈群家小住了几日,回宫便被曹丕放在高瞄身边学习,曹丕的关照让其余宦官艳羡不已。

冬季的中原大地天寒地冻,潼关、南阳、淮南等交界处皆休战止戈,曹丕难得过了段清静的日子,徐庶制造的谣言因查不到源头,加上曹丕出面冷处理,渐渐不了了之,仿佛没发生一样。

待到三月花开,曹丕与几个妃嫔在后园赏花,园外侍卫送来并州刺史梁习的奏疏,曹丕看过之后脸色大变,连忙弃了后妃走出花园,急召洛阳的文武入宫议事。

宛城因为离都城洛阳很近,过年期间曹休把南阳防务交给张辽,自己带着徐晃归京谒见曹丕。

自大司马曹仁病逝以后,曹休虽然职位只是征南大将军,但掌管着天下骁锐虎豹骑,是魏国实际上的军事统帅。

半个时辰后,十数人齐聚朝廷,分左右而列。

文有华歆、钟繇、王朗、陈群、董昭、刘晔,武为曹休、曹洪、夏侯尚、徐晃、吴质、朱铄、王忠。

曹丕将手中奏疏一扬,满脸怒色说道:“张德容(张既)病逝陇西,曹子丹撤往武威,张儁乂败走萧关,雍凉诸郡已落入刘备之手,关中发生如此大的事情,朕竟然是靠子虞(梁习)从并州传来的消息,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

殿内群臣左右观望,心说您跟我们发什么脾气,情报工作也不是咱们负责的,雍凉方向没有情报传回,应该找潼关守将问责才是。

第九百一十三章 曹丕怒斩曹子廉

曹丕见众人如无头苍蝇,便把目光留在掌管禁军的朱铄身上。

朱铄见状心道不好,陛下该不会多心了吧?自己这个中领军,主要职责是保卫洛阳的安危,至于贾诩托付的细作营,已经完成了南中策反任务,其余人在荆北大战中消耗殆尽,根本没有余力再往向严防死守的关中派人,陛下您别这样看着我啊。

“陛下,梁刺史如何得到的消息?并州北方是草原、戈壁,按说没办法了解这么清楚。”朱铄出班小声追问。

曹丕厉声斥责:“还能如何得到?张郃败走萧关,被黄忠追到了灵州,他们在荒无人烟的戈壁,迎着寒风走了一个月,这样的蠢问题如何出得了口?”

“呃……我……”朱铄被骂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朱铄性子急躁,仗着与曹丕亲近,与营中将领多不合群,众人看到他被曹丕面责,都不经意露出笑容,而曹丕只记住了曹洪在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