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 第212章

作者:西门扬舟

张昭说完心中冷哼,自从赤壁主张投降之后,江东众将谁又真正尊重过自己?但是这些武夫哪里懂政治?

“数年前与曹操在此处交战,当时也是依子布之计退敌,现在情况相似当以何计退之?”孙权靠过来诚心请教。

张昭捋须蹙眉,“曹操如今已进爵魏王志得意满,虽然匆匆退兵但留下大将夏侯惇,若只是好言说之未必能动其心……”

“如此只能等待春水上涨,以江东水军往而击之,不重挫魏军难让曹操长记性。”孙权眼中闪过一抹厉色。

张昭连忙摆手:“夏侯惇虽然少一只眼,但是并没有全瞎,主公若等涨水进击,他只要向北面高处撤走即可,只要魏军不撤走始终能威胁到江淮,扬州一地的粮草怎么耗得过曹操?”

“子布所言是也……”孙权拍了拍胸口,自己很难被张昭说得这么服气。

张昭:“我有一计,可退魏军。”

“子布快讲。”孙权催促道。

“主公可派亲近之人去曹营……请降……”张昭皱眉说道。

孙权还以为张昭有什么妙计,说来说去还是熟悉的配方,“子布要让我投降曹贼?那这江东……”

张昭连忙解释:“主公不要误会,此投降非彼投降,只是口头上的约定,让曹操得个安慰即可,主公仍然是江东之主。”

“虽然投降但不是完全投降?”孙权虚起眼睛。

张昭点头说:“正是如此,让曹操得其名,主公得其实也。”

“若是被刘玄德知晓,岂不会骂我与国贼同流合污?”孙权很是犹豫。

“主公即便如此奋力抗曹,《岭南报》不是一样在骂您么?其实政治就是这样虚伪,骂归骂同盟还是要同盟。”张昭苦笑。

孙权思索一番点头同意,“我这就亲自修书,让徐子明(徐详)去见夏侯惇。”

“徐子明行事机敏,必然不负主公所望。”张昭肯定道。

建安二十二年三月,孙权遣解烦卫左部督徐详入曹营请降,夏侯惇代曹操同意后去书邺城,并缓慢向合肥、寿春方向撤军。

第四百六十一章 鲁肃遗书

徐详出使曹营‘请降’致夏侯惇撤军,曹操得到消息为了瓦解孙刘联盟,他遣使者至江东提出两家宗室联姻。

孙权担忧夏侯惇重新南下,同意把已故宗亲孙瑜的女儿嫁入魏国。

孙曹战争潦草收场,夏侯惇向北撤军的时候,江东战船也准备撤回建业。

临行前,孙权任平虏将军周泰为濡须督,徐盛、朱然为副将镇守濡须坞,随后楼船、艨艟顺着濡须水走长江。

船队行至牛渚附近,追上前方被白布包裹的一队战船。

孙权在甲板上眺望,疑惑地问身旁的吕蒙:“战死将士的尸体不是早运走了吗?为何过了十几天才到牛渚?”

吕蒙也是一脸茫然,只见他摇头说:“末将也不知道,按说不会这么慢的……”

“会不会是商船?”潘璋为吕蒙解围猜测道。

孙权皱起眉头:“文珪你怎么了?看不出来那是战船?”

潘璋脸上写满尴尬:“呃……我看走眼了……”

“大家何必猜测?靠过去问问就知道了。”老将韩当摇头说道。

韩当走到楼船的桅杆下,先命人给前方战船打旗语,又吩咐楼船的船工靠过去。

白布包裹的艨艟在楼船面前就像个孩子,韩当确认完毕脸色铁青地走到孙权面前。

孙权看见韩当脸色不对,遂蹙眉询问:“韩老将军可问出了什么?”

韩当略带悲伤地回答:“大都督两日前在江夏病逝,这个船队就是护送他的遗体回建业……”

“你说什么?这不可能。”孙权突然感到头晕目眩,最后眼前一黑倒在甲板上。

“主公……”

几个将领惊呼着将孙权扶进船舱休息,经过军医诊治发现没有什么大碍,刚才只是急火攻心晕了过去。

孙权醒来时已经黄昏,身旁只有老臣张昭陪在身边。

“主公,你感觉怎么样?”张昭关切问道。

“到什么地方了?”做起身子望着暗淡的窗外。

张昭回答:“已经到了建业水域,估计不到半个时辰就能靠岸。”

孙权点点头,然后又问:“子明他们去哪里了?”

“大都督突然病故全军皆哀,要不是跟随江夏的丧船慢慢走,咱们早就应该抵达建业的。”张昭叹息道。

孙权从榻上翻身下地,张昭见状连忙阻止:“主公您先休息别着急下榻,待靠岸了再下来不迟。”

“子敬就在前方的船上吧?我要到船头靠他近一些……”孙权披上披风走出船舱。

“主……”

张昭本想劝对方别受凉,但是刚才孙权坚定的眼神,自己必然阻止不了的,而且他也没有跟出去。

鲁肃对于孙权的意义很特别,他相当于曹操的荀彧、刘备的诸葛亮,痛失一臂的孙权此时无限惆怅,他知道江东再没人会维护孙刘联盟了,当年榻上那个儒生到底离开了自己。

孙权的船舱在楼船的顶层,他走出平台站在船头倚在栏杆上,长江上的晚风吹来刺骨的凉意,不远处已能看到建业城的闪烁烛光。

就在孙权感到惆怅的时候,他似乎听到下方有人在窃窃私语,风声、浪声掩盖了人声,隐约间有‘大都督’、“众望所归”的词语。

不是说全军皆哀吗?我怎么没有感受到呢?孙权蹙眉缓慢往下一层走去。

刚走到楼梯转角处,听见几个军官在小声议论。

“大都督才四十六岁,这算不算英年早逝?”

“这要看跟谁比,要是跟周都督相比,那应该就不算……”

“说得也是,周都督去世时才三十五岁……”

“咱们的大都督好像都不长寿,也不知道下一任大都督会是谁,希望能够活得久一些……”

“你怎么这么笨呢?吕将军必定是下任大都督。”

“何以如此笃定?”

“你可能还不知道吧?潘将军、张将军、丁将军都在提前道贺了……”

“不能吧?鲁都督尸骨未寒,主公那边也还没任命,是不是太着急了些?”

“众望所归不懂吗?主公对吕将军是何等倚重?”

……

孙权越听脸色越难看,竟然已经有人在替自己做主?他很不喜欢这种被操控的感觉,即便吕蒙是自己亲自培养起来的将领。

将领之间有自己的小团体,这是孙权完全不能接受的,他盘算着得想个办法敲打一下。

孙权不作声色的回到自己舱室,仿佛刚才那些话他都没听到一样。

船队停靠建业码头,孙权命令张昭多备素缟,连夜赶到鲁肃家中为其举丧。

鲁肃这些年没有收获子嗣,其妻陆口随军期间意外怀上,提前回到建业养胎待产,可惜婴儿还没出生就失去了父亲。

孙权到时已经布好灵堂,鲁肃的生前好友得到消息赶来吊唁,鲁宅之内已经嚎啕哭成一片,吕蒙、潘璋、丁奉等将也赶来守灵。

鲁肃之妻虽然心中悲伤,但是对丈夫的离世也有心理准备,因为两年前就出现莫名疼痛的症状。

孙权言语安慰一番之后,鲁妻将鲁肃的遗书交给孙权,并说事涉机密阅后即焚。

周瑜死前留了遗书,鲁肃去世居然也留下遗书,孙权随即辞别丧主,走到灵堂前看了众将一眼。

“主公节哀,此间有我等守着,您先回去休息吧。”吕蒙上前说道。

吕蒙虽然言辞恳切,但孙权听在耳里总觉得不顺,他轻轻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快步回到自己的寝房,孙权让步练师点燃烛火,他借着亮光拆开鲁肃的遗信。

鲁肃在信上首先感谢了孙权的知遇之恩,其次说当今天下局势风云突变,刘备占据益州后坐拥三州之地,渐渐有了可以对抗北方曹操的资本,建议孙权励精图治、亲贤臣远小人,并嘱咐世上没有永恒的敌人,若曹强则连盟刘备抗之、若刘强则加以制衡,否则江东弱小会最先被吞并。

鲁肃对于制衡刘备,建议离间刘备与关羽、蓝田的关系,刘备与这两人相交莫逆,但他们手握兵权孤悬外地,寻常流言刘备可能不会中计,他建议用更隐晦的方式来处理,比如绕过刘备与两人联姻,若结亲能成刘备必然生疑。

遗信的结尾按惯例推荐吕蒙接任大都督,毕竟遍观诸将只有他最适合。

孙权看完把遗信放在烛火上点着,然后苦笑着自言自语:“子敬真可敬也,临死还在为我建言献策,欠下的情谊只能回报给你后人……”

第四百六十二章 明月照沟渠

鲁肃的离世让江东变得静谧,丧礼期间孙权多次前往吊唁,还给其家眷厚赐田宅财物,表现出了浓厚的主仆情谊。

乱世中的人死亡如风常伴,鲁肃的职位是镇守西边的江夏,会直接面对荆州的关羽和襄樊的曹仁。

江夏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长江中游的关键所在,不能因为一人的离世,而不顾江东西大门的防御,所以在鲁肃丧礼期间,不停有人催促孙权任命新的大都督。

孙权因为楼船的听闻心中不悦,这些催促的人中并没有吕蒙,但他不想被人胁迫着下令。

孙权以鲁肃丧礼期间悲痛,借口等下葬之后再作安排,实则是为了拖延时间。

在这期间,孙权不停考察备用人选,但现任将领中实在难有人比得上吕蒙。

虽然有几个很有培养价值,却是出身于江东士族。

江东士族的人已经布满孙权的大小衙署,孙权不可能再把兵权交给本地人。

想来想去孙权脑海中浮现出张昭的儿子张承,此人已经四十有三成熟稳重,而且在淮泗派中名气很大。

因为张昭身居要职,所以一直没对张承付以重任,现在孙权打算提前启用,于是找来其父商议。

张昭在夜里被孙权召见,他还以为有什么机密的事情,结果孙权一改白天的悲痛表情,亲自执盏为他斟酒。

孙权言辞恳切地说:“大兄病逝前曾托孤先生,如今子敬又离我而去,危难时刻子布当助我……”

张昭双手接住酒碗,有些激动地回答:“主公勿要悲痛,子敬虽然英年早逝,但是江东俊杰尚多,主公宜早定大都督之位,以安三军之心。”

孙权单手捋紫髯肯定:“我夤夜唤子布来见,就是为了商议大都督之事。”

“吕子明是由主公亲自培养,他接任大都督的呼声很高,莫非主公有别的考虑?”张昭凭直觉猜出了问题所在。

孙权皱起眉满脸严肃,“子明虽然很合适,但毕竟太年轻不够稳重,我担心他不能尽职……”

张昭被孙权的解释搞懵了,当初周瑜死的时候也没吕蒙这岁数吧?什么时候年龄成了就任的硬性指标?亦或者主公有什么新的想法?

“主公的意思是?”张昭好奇地反问,他知道孙权这么说,心中必然有了其它答案。

孙权没有正面回应,而是岔开话题问:“仲嗣(张承)最近在忙什么?”

“呃……前段时间同我一起给余则诚主持婚礼,现在经常去余氏商行学习商贸。”

张昭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因为孙权不会莫名问起这些,但是想到余则诚是孙权的暗棋,跟他多结交应该没什么坏事。

张昭的话说得天衣无缝,但是听到孙权耳朵里就变了味道,难道张承打算通过余则诚交好江东张家?

我种好的桃树,你儿子去摘桃子?那可怎么行。

“仲嗣成熟稳重颇能识人,我欲让他接替子敬出任大都督,子布以为如何?”孙权开门见山说出了想法。

张昭脑袋嗡嗡的,张承的秉性当父亲的自然清楚,虽然能力性格都不错,但从来没带过兵,幸福来得太突然一时间接受不了。

看着孙权期待的眼神,张昭不由得往深层次里想。

自己在朝臣中地位无比尊崇,若是张承再接替了大都督之位,那他张家就成了淮泗派、江东派的众矢之的,即便能够风光一时又岂能长久?

“多谢主公抬爱,但仲嗣他未经历练,恐军中将领不服反误大事,还请主公另择贤明……”

老练的张昭是不可能同意的,因为相处这么多年他早就看透了孙权。

张家掌握太大权力无疑是灭顶之灾,孙权很可能在试探自己的忠诚,所以张昭表情夸张,并且极力推辞绝不上当。

“有我在后面支持,何愁众将不服?子布还是再想一想。”孙权继续争取。

张昭果断摇头,“昔日赵国以赵括代替廉颇遭致惨败,请主公以史为鉴三思而行,无论是谁出任大都督,昭与子都将竭力支持。”

“既如此……那我再斟酌一番……”

孙权见张昭如此坚持,最后只能无奈让这老狐狸回去。

因为事出突然,孙权真没其它想法,无奈老张想得太多。

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眼看鲁肃下葬的时间越来越近,孙权因没有选出合适的人选,所以晚上彻夜难眠。

见完张昭的第二天,孙权换上便服秘密出现在余氏商行外,他觉得有必要敲打下自己的暗棋,不要傻乎乎给张承牵线搭桥。

胡恪见到孙权亲至,惊讶的同时不忘关门闭店,然后将孙权引入后堂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