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第93章

作者:鹤舞

这种升迁制度在脚下土地上广泛推行。

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优越性。

能超前几百年提出这个。

很不错。

“臣不觉辛苦,只想,让国朝官员们,都能看看百姓生存最真实的样子。”

刘阁老发自肺腑道。

相比较百姓们日日夜夜在生存上的挣扎。

这点辛苦,不值一提。

“此道国策建议不错,朕予以肯定,内阁找时间上个奏折,正式在国朝范围内推广开来!”

朱由检把此事敲定,顿了顿道:“此道国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朕不能不赏!

魏忠,去蟒衣玉带来,赐予刘阁老!”

蟒衣玉带。

吉服也。

上绣有大蟒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

先前成国公朱纯臣所着龙纹蟒衣,同属蟒袍。

属四大赐服中最高一等。

也是红袍。

内阁官袍,本就是红袍,循的是文官袍,上绣的是仙鹤。

由仙鹤,变为蟒龙。

官阶没有提升。

但多了几分贵气。

人臣顶点,荣耀加身。

魏忠和三位阁老纷纷道贺,恭喜换装。

“多谢陛下!”

刘阁老恭敬感动道。

亚圣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

对此。

刘阁老忽然全身充满力量,干劲十足。

“平身吧!”

朱由检点点头,正色道:“有功要奖,有过朕要罚,在“清丈田亩,还地于民”上,朕略有不满!”

一言出。

众阁老皆愕然。

尤其是刘阁老,缓过神后,更是激动地老脸涨红。

难道。

陛下不愿对大族豪强们动手,担心引起国朝动荡,而不对这道国策建议不满?

下意识地。

刘阁老就上前一步。

“陛下…”

“让朕说完!”

朱由检打断了刘阁老想要说的话,温和道:“朕的不满,并非是对这道国策建议不满,而是对国策建议中的执行对象不满!

内阁仅考虑了大族豪强,却全然忘记了国朝占据百姓土地最多的阶层!

这点,提建议的刘阁老和其他三位阁老,皆要受罚!”

闻言。

刘阁老愣在原地。

三位阁老则人有点懵,适才陛下您讲功劳的时候,只对提建议的刘阁老进行奖赏。

现在讲过失的时候,却对内阁全体捆绑问罪。

这合理吗?

而且。

谁不知道国朝占据百姓土地最多的阶层是哪个?

那可是皇族啊。

是陛下您血溶于水的亲族。

身为臣子。

在“损害”皇族利益上,自然不敢进行过多的动作。

“陛下您的意思,是将皇族的田地,也划分到清丈范围之中?”

刘阁老狂喜道。

根据去年的统计。

国朝现有皇族宗亲二十万零五百六十人。

虽说大多数都在官阶最底层,但掌握的田地,也是远超普通百姓的耕田。

而那些“王者”,可谓是无比恐怖。

譬如说洛邑的福王,有养赡庄田四万顷。

开封府的周王有养赡庄田两万顷。

卫辉府的潞王有养赡庄田万顷,还占有河泊所26处。

等等。

亲王26人,郡王16人,分布在国朝八个省中,任何一人所占养赡庄田,不会低于千顷。

总占田地。

近二十五万顷。

一顷,是一百亩地。

那就是两千五百万亩地。

国朝所耕田总亩数不过三万万亩。

国朝亲王郡王占据了十分之一。

再算上数以万计的宗室。

所占之耕田近国朝总耕田的三成。

若能全部归还于百姓。

足以福泽四千万百姓,那可是超过国朝三分之一的人口。

“既然是清丈国朝范围内的田亩数量,又如何能皇族置身事外?”

朱由检眼神泛起寒光,漠然道:“凡事,都有个尽头,国朝百姓供养皇族两百余载,是时候,结束了!”

拿走皇族养赡庄田是第一步。

之后。

更要废除国朝按时给皇室宗亲发放的禄米。

要知道。

国朝每年给皇族宗亲发放禄米共计五千九百六十万石。

近九亿斤的粮食。

养着这群“猪”一般的存在。

不可容忍。

禄米之后。

那些婚礼丧葬、住宅,衣饰等无微不至的关怀,也要废除。

民间常言的“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要全部成为历史。

“陛下,皇族族老们会同意吗?”

叶首辅面露凝重道。

在重“孝”重“礼法”的国朝,推行如此“灭绝族人”的国策,陛下受到的诟病,将超过成祖爷,且,远甚。

“同意,可活,不同意,就试试朕的天子剑是否锋利!”

第79章 穷文富武,女子学堂

“嗡!”

在朱由检身后,斜挂着的天子剑,无风而动,发出剑鸣声。

似是在响应天子之意。

众阁老又惊又奇。

难道。

皇族之患。

惹得苍天都有了感应?

“臣愿亲自主持清丈田亩,还地于民的国策。”

刘阁老心潮澎湃道。

这道国策。

必将受到大族豪强、皇族宗亲的重重阻拦。

一般人很难推行下去。

但为了天下万民,刘阁老决心一试。

“既然刘阁老有此心意,内阁拟个章程,把国策正式公函递交,以刘阁老为执行者!”

朱由检没有拒绝道。

一事不烦二主。

刘阁老是提出者,那么又主动请缨,委任于他,办的事自然也能尽善尽美。

“臣等遵旨!”

叶首辅三人肃声道。

这人选。

倒也合适。

只是有些心疼刘阁老。

第一道国策,得罪了天下士子。

第二道国策,得罪了国朝大族豪强和皇族。

惹得仇恨何止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