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第116章

作者:鹤舞

但。

兵部事务过于繁忙。

此人的身体情况确实不太合适。

吏部主官敲定。

左右侍郎。

众阁老只是彼此交换下意见,直接予以通过。

“户部,依照陛下之意,尚书之位,仍由叶成昌担任,左侍郎倪元璐,右侍郎文震孟。”

叶首辅念到户部某人时,嘴角微微抽搐,不忍直视道。

数次上书、数次入宫,请废三儿子户部尚书之位,皆被陛下驳回了。

等下次再找机会吧。

“同意!”

方次辅不假思索道。

户部的水。

可不是一般的深。

牵扯到陛下与叶家的博弈。

惹不起!

“同意!”

何阁老和刘阁老对视之后,默契道。

对户部尚书和户部左侍郎的位置。

这根本不是内阁能讨论磋商的。

反而是担任户部右侍郎的文震孟,二位阁老有点兴趣。

兴趣来源不是这人本身,而是对其祖父文徴明。

国朝数得上的书画家。

要是有机会,登门去拜访下这位户部右侍郎,看看其家中的文徴明真迹。

“嗯,现在说礼部。”

叶首辅迅速翻篇,顿了顿道:“尚书之位,由徐光启担任,左侍郎宋应星,右侍郎方岳贡。

徐光启,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迁赞善。

在翰林院期间,学习并翻译了西方的算术学、观天学、水利、地舆、火器等著作。

其译文《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我有所了解,确实有独到之处。

在万历四十一年,上书以西洋历法修正国朝历法,遭受时任内阁反对,托疾离朝。”

说到这。

众阁老眼神发生了些微妙变化。

时任内阁。

虽然没有三位阁老,但当时的内阁首辅,也是现在的内阁首辅啊。

换句话说。

叶首辅与徐光启之间存在着“小嫌隙”。

“万历四十七年,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练兵通州。”

叶首辅没有搭理三阁老的“八卦”,继续道:“在天启年间,招到阉党排挤陷害,告病闲住。

前不久,向陛下献了本自己编写的《农政全书》一书。

陛下言:佳!”

“佳”字一字。

三阁老瞬间懂了。

此人被推居礼部尚书之位,八成是叶首辅揣摩圣心的结果。

对此。

三阁老表示同意。

顺利通过。

礼部左右侍郎的人选,三阁老在左侍郎的人选上,进行了热烈讨论。

宋应星。

此人和寻常官员不一样。

寻常官员,是进士出身,苦心钻营官场的一切。

而此人。

是举人出身,由吏部铨选任江浙桐乡县令,后宋应星任江西省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教授生员,是未入流的教官。

再任西江分宜县教谕,因吏部考评为优,还做过福建汀州府推官,南直隶亳州知州。

埋头在农田里、工坊里,致力于对农业和工坊生产的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资料。

据说,正在编写一本名为《天工开物》的书。

对此人的出身、经历和行为。

三阁老意见分歧略大。

举人能当礼部左侍郎,正三品,实在对进士出身的他们,是种侮辱。

三阁老很少会有出身歧视,面对这个,着实有点无法接受。

但在叶首辅隐晦点出,是来自皇宫的任命后,三阁老纷纷表示同意。

并对叶首辅表达不满。

像这种“特殊”人才的“特殊”任命,应提早说。

等着快打架了才说是什么意思?

明显是对内阁不同意集体上书罢免叶成昌户部尚书之位的报复。

这老首辅,坏的很!

第99章 为国之心,文武变化

“到兵部了。”

叶首辅无视同僚的愤慨,轻笑道:“尚书朱燮元,左侍郎卢象升,右侍郎曹文诏。

朱燮元,万历二十年进士,历官大理评事、苏州知府、广东提学副使等职。

任内平反冤狱,革除民弊,又抚定织工事变。

后为孝养父母,弃官多年,被起复为陕西按察使、四川左布政使。

后受命征讨波及川黔云桂四省的“奢安之乱”,大规模交战持续了整个天启年间,死伤近百万。

战乱中,四川巡抚徐可求死难,贵州巡抚王三善死难,被称作西南大将之冠的总理鲁钦兵败自刎,贵州总兵阵亡于贵阳城下。

在去年年末,朱燮元得到国朝全方面支持,整合实力,配合石柱总兵秦良玉、四川总兵杜文焕等将领,完成了对作乱的奢崇明和安邦彦围歼,使西南之地得到平定。”

堪称华丽的为官履历。

三阁老听得连连点头。

难怪拥有无数军务处理经验的蔡复一,领了吏部尚书一职。

这。

竞争不过啊。

不过。

蔡复一也不亏。

吏部主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尚书被人称为“天官大人”,是距离入阁拜相最近的人。

“同意!”

方次辅率先道。

再挑剔也挑不了什么。

而且。

西南动乱多年。

将其平定本就大功一件,应论功行赏,兵部尚书之位予之,恰如其分。

“同意!”

何、刘两位阁老跟进道。

左右侍郎位置上,是卢象升、曹文诏,两个国朝新兴的小将。

前途无量。

履历略微薄了点,但值得给予时间期待。

“在此,我需要提醒诸位,朱燮元、卢象升和曹文诏,皆已呈奏公函,意欲前往北疆战场。”

叶首辅提醒道。

按照国朝既往历史。

鲜有兵部尚书、左右侍郎同上战场的事。

唯一一次。

可能就是战神皇帝引发的“京师保卫战”,兵部官员全体上战场。

原因很简单。

在战场上。

三军已有定下的元帅、将军。

就比如此次北征大军。

元帅是孙承宗。

前锋将军是孙传庭。

而兵部尚书,又是名义上的天下武官之首。

左右侍郎,也是同理,在军方有显赫地位。

万一。

兵部尚书和左右侍郎,不满元帅前锋将军的调遣,进行制衡。

很容易影响战事的正常进行。

所以。

对朱燮元、卢象升、曹文诏三人,一旦进行任命,基本宣告三人无缘此次北疆战场。

“陛下,可有明确圣意?”

方次辅试探道。

官位和上战场。

相信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

可朱燮元、卢象升和曹文诏能在国朝新任命下达前,选择上奏折。

就代表了三人,对唾手可得的官位晋升,进行了某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