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938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李易多收了一些原著民的小豆,给他们制作了豆腐拌葱丝,有辣椒酱。

海带也扔机器里切成丝,放点花椒油和葱花,算是另一个小菜。

主食为谷子磨好后拿设备自动捞出来的春饼,一张张的很小。

李易那时春饼店用的饼,他自己家烙的春饼就大,一张春饼能顶上饭店二十张春饼。

饭店的春饼卷着不过瘾,一口一个。

人家饭店主要是卖菜,春饼大了,再厚一点,吃两张饱了,菜卖谁去?

李易除非自己捞,不然没有大春饼的设备,还是卷菜吃吧,拿菜顶饱,给原著民留点主食。

另外有贝类的小吃,蒸的,套屉,一个摞一个。

贝类是原著民天不亮就跳下水里捞出来的,水很凉,没有氧气瓶,不存在潜水服。

原著民脱光了衣服下去,憋气儿。

不止是现在的岛子,大唐的广州、陆州等地,同样有海女。

不等年岁大,就已经一身病,寿命短。

扇贝里面李易会把泡发好的绿豆粉丝放一点,再加上蒜酱。

“对付着吃一口吧,人太多,做更多的菜,不够分,游艇装不下。”

李易拿着腐乳坛子分腐乳,一个原著民四分之一块。

他跟永穆公主说的话,表示歉意,没把你照顾好,早上就吃这点东西。

其实东西有,李易不方便拿出来,原著民那么多,一分就少一堆。

“不少了呢,大唐许多百姓早上起来现在还不能吃饭,一天两顿。”

永穆公主比较好养活,几十样菜她能吃,几样亦可。

而且她一点不傻,还担心李郎送更多的东西给别人,出门在外,送完了自己不够了。

原著民们却被丰盛的早餐给吓到了,原来早上起来能吃这么多的东西?

他们不刷牙、不梳头,不过他们用筷子。

许多年前,还不是唐朝的时候,他们的先人就跟那边有接触,学会了筷子的使用。

两个树枝就是一双筷子,匙子没有,无所谓,谁规定喝粥必须用勺子?

李易一个耳朵上戴了耳机,拿着平板电脑找六个小头头说话。

昨天短暂的交流,他居然记住了不少单词。

简单的能记住的,他自己说,稍微复杂一点的,拿软件翻译。

“吃过饭,看看岛子上有什么东西,我教你们处理,到时大唐的人过来,用其他的东西交换。”

李易要把跟当地的贸易链建起来,并非需要当地的东西。

岛子海边有的,大唐海边一样有。

包括海带都人工养殖了,兄长李成器负责。

需要耗费棉线,不然麻线泡一泡就泡烂了。

他欲与岛子上的人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把双方交换的行为变成常态。

常态化代表着习惯化,岛子上的人习惯跟大唐的船队换东西,对生活的追求就更高了,物质上的。

他们慢慢的,愿意主动维护这种关系,甚至努力学习大唐话。

单纯的掠夺与攫取,岛子上的人会觉得不平衡。

有人通过武力来解决,你心里不高兴又如何?我打你。

李易想要一条或多条稳定的航线,日子长着呢,不图眼前的一丝丝利益。

没有酒了,六个小头头慢慢喝着汤,显得拘谨,昨天喝多了,什么要求都敢提。

今天醒来,后怕。

就这船,自己还想要,昨天咋想的?

“船上睡觉舒服,不冷。”第一个接触的小头头由衷称赞。

“对,有空调和除湿机,不然我那大弟子身体不好,再被潮气侵蚀,本来心脏供血就不够,再变成风湿性的,不敢想。”

李易不管对方能不能听懂,他说明一下情况。

北方人很多不适应潮湿气候,一觉起来,浑身上下都疼。

然后在北方的时候掏耳屎,是干的,潮湿的地方,变成稀的了。

跟内分泌没关系,空气含水量大。

“我们需要更多的陶瓷,我们还有的用石头和木头做碗,木头不能做锅。”

小头头壮着胆子提要求,确实需要,而且看对方比较好说话。

李易点下头:“等一等,我现在无法把消息传回去,等我回来,陶瓷大唐有许多。

你们的王儒以前去大唐,还被封了官儿,有官儿就有俸禄。

正好给你们送来,你们再跟你们的王儒说。

都姓李,一家人,我们陛下也姓李,别看陛下挥手间百万雄兵拼杀,但他人可好了。”

李易像与朋友聊天一般,语气平和。

六个小头头偏偏没感受到平和,百万人厮杀?我们的人不够杀呀!

“我们盖房子盖得不是很好。”

小头头不好意思了,技术不行,他昨天晚上看到了平板电脑上的房子。

自己住的跟大唐没法比,他想着大唐往后总过来,不能给提供好的房子,管人家要东西,不好。

“房子简单,咱们岛子上有石头,石头好,拿来盖房子,又结实又漂亮。”

李易把自己当成岛子的人了,开口就是咱们。

翻译的话发音不一样,李易分析了一番后才弄懂代表同样意思的单词。

“石头还能拿来雕刻漂亮的东西,大唐过来的人,会有工匠。”李易打着保票。

第1402章 普世不应在少数

“所有的海鲜,或者说是河鲜,肚子里基本上都有残留和的食物和沙子、淤泥……”

吃过早饭,又休息片刻,李易与六个头头下船,教他们处理海鲜。

他介绍着,处理海鲜主要在于海鲜的生理问题。

一个是像人一样,喝多了就吐,转晕了也吐。

晃动的话,海鲜也晕,吐。

另一个是呼吸问题,气压低的时候,人就使劲喘气。

同时愿意喝碳酸饮料,碳酸饮料本身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吸多了更缺氧,不过二氧化碳却能够促进脑干呼吸系统。

没有二氧化碳,人就死了。

水里的东西同样,冬天北方在冰面上打个窟窿,鱼就过来。

一个是有阳光,暖和一点,另一个是基因中的,鱼虾知道有光就有氧气,过来喘气。

一个人如果有一个大气球,对着气球吹气和吸气,鼻子不喘气,到最后会发现呼吸频率加快,同时幅度加大。

处理水中的东西,放点油和醋什么的,减少氧含量,它们会拼命喘,就吐出东西了。

海鲜长时间换盐水,干净的海水,它吃不到东西,还得代谢,就吐出来了。

头头们听着,用脑袋记。

宫女太监们已经拿起笔和纸开始写了,他们任务艰巨,李易说的话必须记。

“扇贝我们更愿意吃贝柱,因为裙边里面的脏东西多,记得一定要煮,然后晾晒……”

李易又说扇贝、牡蛎、海虹等贝类的处理方法,包括蛏子、蛤蜊等。

蛤蜊壳其实也有用,不过他不想在这边收,大唐海边有。

石油处理后,可以拿来变成凡士林,这个就是他小时候的蛤蜊油的主要原料,再加点其他的增香剂和甘油。

一个个蛤蜊油,当时可漂亮了,掰开,用指头抹一点,主要是涂手。

什么友谊雪花膏了、万紫千红了,盖里面有一层塑料布或锡纸,后来就没有了。

还有什么头油,梳头的时候在木梳放滴一滴,不能固定形状,不是发胶类的,就是让头发看着油光。

李易不想弄出来头油,太油腻了,自然的头发,营养够了,它就没问题。

李易说着,扭头看永穆公主:“闻恬,你嘴唇天然就红,我给你擦点唇膏。”

李易兑换出来一支唇膏,给永穆公主慢慢抹。

“看,果然抹好了就让人想亲一亲。”

李易满意了,他现在做不出来兑换出的唇膏的那些东西。

“嗯嗯!”小兰急了,你别收起来呀,还有个人呢。海风这么大,人家的嘴唇也干。

“给!”李易递过去。

小兰把两手放到身后,伸脖子、探头、微微张嘴。

“别伸脖子了,站好。这一天啊,我给你画个唇线?”李易说着给小兰抹。

突然反应过来:“等回去的,闻恬兰香阁还有更多的产品,假睫毛、睫毛膏、唇线笔、眼影,都能做。

还有口红,不用抿红纸,朱砂吃多了不好,唇彩我想想,哦,我查查咋弄出来的?”

说话的时候李易给小兰涂好了,小兰过去抱着永穆公主的胳膊。

这个时候,原著民已经把衣服一脱,下去捞贝类了,还有海带什么的。

他们没闲心管唇膏啥的,就是赚钱了,快点捞啊。

“李郎,每个地方的人都不一样呢,海边的人很拼啊!”

永穆公主看着如下饺子一般跳到海里的人,心疼。

水凉,本身就在初春,又是一早上。

李易愣了下,脑海中一时间出现了很多画面和信息。

是呀,海边的人很拼的。

不管是闽南还是粤语,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始终是一种拼搏。

然后北方呢,东北地区更多的是小调,唱生活,解放初期才有翻身五更等对抗性的曲目。

陕北呢,更多的是直白,如信天游。

蒙古呢,一般是展现胸怀,而西北地区则以赞美为多,翻身农奴把歌唱,这个不是。

蜀地听名字,成都,都城,文化底蕴深厚,更多的是斗志斗勇,即便战争,也不表现悲凉。

苏州与浙江的小调,更多的是温和。

福建那里的闽南,似乎在唱的时候把每一个字都咬死了。

李易就发现,越是苍凉的地方就越要表现出一种乐观,越是繁华的地方越要展现舒畅。

古代内陆的人更多的是信命,沿海的人不信,后期有的信妈祖,一个人。

说白了,不管表现形式如何,整个中华的各地区的人,都在拼。

“李郎,李郎!”永穆公主说完,发现李易在发呆,她喊两声。

“以德行与信仰为本,终究脱不开利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果然厉害呀!”

李易说出了一句让永穆公主感到莫名其妙的话。

李易算是服了,中国古代人的智慧简直逆天啊。

中华的古人,已经把人类生存发展的事情研究得特别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