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675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宰相书只能宰相出,宰相对宰相,不把双方最高的人牵扯进来。

这是中华政权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李易那时。

李易那时,谁看到最高的人像疯子一样直接站出来对着别国叫嚣?

没有,从来就没有。

都是外交发言人处理,最上面的人从来不会直接针对某一个事情叭叭叭。

文明底蕴、文化传承、大国风范。

不然跟个小混混有什么区别?身为一国领导人,整天哇啦哇啦叫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那便是没有文明沉淀、没有国朝礼仪、没有传承底蕴、没有规矩方圆。

直白点说就是,那样的白皮肤的人,少教养。也不知道是养不教,还是教不严。

大唐不是,别看平时找李易说话的时候很随意,涉及到国事时,大家都知道怎么办。

当然,朝堂上的众臣最怕的是李易正经行文上书,李易不是不会,他文采好着呢。

他通常都是写首打油诗,或者很直白地说出来他的意思,这个就是可以商量。

若李易突然用正经格式写行文,事情就大了,很恐怖的说。

“允!”李隆基颔首,你们写吧,写完了给吐蕃送过去。

至于苏禄那里,呸!等着,等朕腾出手来的。

朕就是不想让易弟亲自过去,不然屠了你们,易弟想杀人,太容易了。

二十个报信的人留下信,被抬出去。

之前他们兴奋,走了不该走的路,现在腿都抽筋了。

他们看宫女,宫女抿嘴笑,有的宫女坏呀,抛媚眼。

“不要这样,否则宫内的福利减掉。”二班的桃红过来有事情说,看到宫女们的样子,警告。

宫女们立即低头,她们害怕,福利是李家庄子的福利,额外的。

“大家辛苦了。”二班桃红对二十个人说。

二十个人瞬间清醒,他们感受到的是端庄。

不管哪一个班的宫女和太监,对外的时候气质都会显现出来。

他们每一个班都会把李易教的东西分享给其他人,学到的知识不一样。

他们属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状态,懂经济、晓民生、知兵事、明政治。

……

“易弟,今日朝堂有捷报,说是有将近五万五千的俘虏,就那一个地方。”

不等到晚上,李隆基就回来了,未去找其他女人。

现在是中午,庄子里凉菜最多,热菜也有,数量少一点。

今天的主食是过水的籼稻米,籼稻生长周期短,华州、同州那里的出来了。

这种米没有筋,口感不好,但做成过水饭,就差不多,跟有筋的一个口感。

都不用制作成米线和大米饼,过水饭,什么地方的米能有筋?

过下去的是水,用来给牲畜喝。

李隆基盛了一碗,坐到李易对面,说起高兴的事情。

“换回去。”李易用筷子在搅拌蒜茄子,蒸出来的茄子,配合水饭最好。

其实土豆烩茄子也好吃,但没有土豆。

要是有土豆、玉米,整个大唐一下子就起来了。

尤其是李易那时的内蒙古,现在的一片地区,种土豆不但产量高,而且土豆还长得面。

“不够换,大唐百姓数量少。”李隆基提数据。

“换牛羊马匹,他们没有战斗力了,今年基本上就这样结束,明年咱们的火枪出来了,现在多换点有用的东西。”

李易不是心软和傻,他算计得更深。

第0996章 蜂蜜价高卖可允

五月初四一早,一万羽林飞骑出发。

他们携带四千枚窜天猴、大量的花露水、酒精、滑翔翼。

庄子开始加班加点生产窜天猴,要有足够的储备。

郭知运的队伍拿到的窜天猴只剩下最后二十车,一车二十支。

第一天的进攻他打出去八百枚,剩四百枚不舍得用。

窜天猴打着过瘾,嗖嗖嗖,轰隆轰隆就没了,全是钱。

说白了是大唐用技术和金钱换取将士们的生命。

现在又送去四千枚,相信郭知运使用好了,能够把整个黄河源头拿到手。

大石城那里暂时不需要火器,已经取得胜利,突骑施打不过来,白衣大食短时间内要舔伤口。

“快,写信。”伯讹躺在病床上得到消息,叫伊辛巴写情报送回去。

昨天已经写过一封告诉吐蕃打大石城的军队全军覆没,今天大唐又派一万羽林飞骑携四千支窜天猴过去。

叫赞普准备一番,最好是……求和,不能再打下去了。

吐蕃需要恢复元气,继续交战,搞不好会被大唐给灭掉。

秋收之后,大唐前线粮草充足,吐蕃粮食收获,能打仗的战士却不够。

“写过了,还让我们那里继续派人到大唐,增加我们传递消息的人手。”伊辛巴担忧地看着伯讹。

伯讹的状态很不好,消瘦了许多,晚上总会做恶梦,要不是大唐的太医厉害,估计早……

“我没事,别担心我,我想开了。”伯讹挤出来一丝笑容,紧跟着咳嗽。

吐出一大口痰,他呼吸顺畅了:“要学,学大唐,给工匠更好的待遇,研究武器,还有耕种、饲养。”

“大唐也会跟着变强。”伊辛巴不认为与大唐彻底和平对吐蕃有什么好处。

大唐人口多,等大唐发展起来,吐蕃再想打,将没有机会。

伯讹摇头:“向西、向西南,向那里扩张,抓那边的人,派人去告诉白衣大食,大唐要吞并他们。”

“只得如此了。”伊辛巴并不知道管用不管用,白衣大食始终和吐蕃打,现在不打了,一起打大唐。

“再想办法到大唐船只能去的地方,告诉当地人大唐会吃人,还会把人抓去当奴隶。”

伯讹又出一计,吐蕃目前应付不了大唐,便想办法给大唐添堵儿。

伊辛巴点头答应,他对这个也不怎么相信。

大唐的丝绸、陶瓷器是好东西,别人难道自己不会看?

除非吐蕃花钱买通一些人,遇到大唐的商人就攻击,把水给搅浑了。

效果不一定有,吐蕃付出却很大。

信送出去,伯讹似乎真的想开了,精神头一下子变好,不像回光返照。

……

他们的愁,京兆府的百姓感受不到,知道又打了大胜仗,抓住敌人那么多。

百姓们一个个开始准备,准备上山,明天五月初五,当天的艾蒿价钱比平时贵一成。

实际上药效差不多,若五月初五下雨,收的蒿子不如提前或延后两天。

李易纯粹是让大家高兴一下,李家庄子批量加工后的艾条会以成本价卖给各药铺。

药铺若不带徒弟,就无须自己制作。

有徒弟的要教徒弟制作,同时能省钱,甚至是让徒弟去采艾蒿。

“东主,一船榆树皮的粉刚刚收了,蜂蜜收得不多。”宋德刚刚交接完一批榆皮粉,赶来汇报。

“无妨,朝廷在收蜂蜜。”李易不操心蜂蜜,他制作截疟丸,给朝廷一部分。

朝廷拿来卖钱,卖给外面的人,吐蕃和突厥就没有配额。

其他人花高价买,有数量限制。

朝廷收蜂蜜,把蜂蜜送李家庄子,拿走的一部分药丸属于蜂蜜钱。

李易就拍卖,朝廷把价钱定死了,别人想多买,只能竞拍。

药丸给出保底价,比朝廷的价钱高。

如此,朝廷赚到钱,别人还要说大唐朝廷好。

吐蕃和突厥只能买更高价钱的送回去,给那边的奴隶主们用。

另外李易还走私,往西南蛮那里走私。

当地的大唐军队先把市场给打开了,一部分钱,当地留下过日子,一部分用那边的东西抵。

今年估计会有许多船的物资送过来,包括动物的皮毛、药材、肉干。

另外是活的动物,这个不好养,路费高,赶路的途中会出现死亡。

当地军队是折冲府,需要养家,家人日子好了,他们才有战斗力。

主要是吃的好,有力气。

“东主,听说有人高价收购蜂蜜,目前不知道背后是谁。”宋德又说出个情况。

“高价?百姓不知道蜂蜜干什么用了,在报纸上说一声,用来制作治疗疟疾的药,他们愿意低价卖给庄子。”

李易还是不愁,他相信学了他教养蜜蜂的人会支持李家庄子。

何况朝廷是派人到地方收蜂蜜,到县里收,村子中有学着养蜜蜂的人带着蜂蜜过去卖,价钱不低。

在京兆府抢那点蜂蜜有什么用?用来制香?朝廷已经下令,拿蜂蜜制香要没收。

“东主,那我就去印刷工坊了。”宋德答应一声要走。

“别,别印报纸,百姓好不容易多卖点钱,让百姓赚。我应该知道是谁在收,哼!跟我玩这一套。”

李易又给喊住,示意宋德去忙。

他在等,等对方上门,但是,他不会要对方的蜂蜜,收吧,收完就留着,看能吃多少天?

“东主,是谁?”太监黄柏好奇,这个怎么猜?

“京兆府的商人不敢跟我抢东西,外来的人,看有谁现在钱多?”李易提示。

京兆府的商人懂事,想要赚钱,跟李家庄子合作,或照着李家庄子的一些行为去学。

其他地方过来的大商人到长安,需要与长安商人接触。

长安商人会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可以做。

剩下的就是其他小‘国’的人了,小国本就没有多少钱,还要买截虐丸。

“倭国使团?”黄柏一点就透。

“应该是他们想向我展示一下财力,然后再把蜂蜜送给我,以此拉近关系,从我这里谋取秘密。”

李易猜测着,这个可能性最大。

他以前用过,买核桃,有的人喜欢文玩核桃,会去选,然后他高价全收了。

对方买不到,生气,他就带着核桃过去。

先表示抱歉,说不知道对方也要核桃。

接着说自己以为这核桃能吃呢,结果买了才知道,不能吃。

希望对方能接收,比如说一斤五块钱,要不三块也行。

对方一看论斤卖,自己不属于受贿,买吧,线就搭上了。

后来就不行了,核桃太多,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