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663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李隆基三口人是小家伙要来,他在宫里没有小伙伴,他不愿意跟其他皇子、公主们玩耍。

他唯一知道有小伙伴的地方就是李家庄子,跟他年岁相当或大一点的,有共同语言。

有专门的沙堆给他们,还有各种小车、小铲子。

他们用手推着小车跑运输,许多大人忘了自己的童年,根本不去理会。

李易是他们最好的导师,李易能跟两三岁的孩子玩到一起去。

李易会很认真地用小铲子把车斗装上沙子,然后嘴上发出嘟嘟嘟的动静,把沙子运到某一个小家伙要修的城堡旁边。

其实多大的孩子他都能一起玩儿,他知道孩子需要什么。

包括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在那里拿他印出来的扑克牌和象棋什么的摆来摆去。

大人看到了,觉得孩子自己玩就行。

李易明白,人家在玩战争游戏呢。

扑克牌和象棋翻过去,就代表了某一方的士兵死亡。

于是他给工盟下单子,制作下面有一个小托的小人,有的拿刀、有的手上是弓。

“小易,你这一艘又一艘的船往外派,不如集结起来。”李旦想法和壶口瀑布的人一样。

他没打过仗,更不曾在打仗方面有过自己的命令。

李易耐心地说道:“那样太慢了,我知道有的人认为集群化最好,实际上那是指战斗。

换成运输,追求的是效率,看上去零碎的队伍每次运不了多少东西。

但绝对比等数量够了一起运的量多,每一船的物资,都有可能改变战争走向。

即便是战场上,双方兵力相当,后方军队一批批向上增援,也能打出来添油战术。”

李易对此有自己的见解,有的时候战争打出来添油战术是没办法。

比如双方各五万军队,战斗力相当,每天拼杀,都会死一部分人。

后面来不及组织出来更多的人,就是一批批向前送。

一方送,另一方必须送,哪怕当天送到的人又成为了伤亡数字。

一方送,另一方不送,而是在后方集结。

不用集结完,前方战略要地就没了,等集结的队伍过去,根本打不过对方。

换到运输上也是一样,不能等,出来一艘船就装上东西送出去。

现在运的都是汽油、柴油、窜天猴、炸药包。

一船过去,就能支撑一下。

王皇后武将世家出身,她理解,她开口:“多送去一支窜天猴,战士们的底气就足一分。”

“如此?”李旦问王皇后。

“嗯,战士们宁愿自己吃的差一点,也想要更好的武器。吃,可以应付几口,武器是命。”

王皇后十分笃定,哪怕吃的再不好,只要有窜天猴,战士的士气就不会弱。

一个窜天猴打准了,能够炸死好多敌人。

宁肯不吃罐头,天天吃煮的青稞,比起拥有窜天猴也无所谓。

李旦听懂了,又扭头问李易:“你一直在送武器?”

“前线缺武器,我不送武器我送什么?补给的东西蜀地在送,明天羽林飞骑出去一批,五天内把柴油和炸药包送到郭知运手上。

不,三天内送到河西节度使的地方,让河西节度使再送给郭知运,骑兵走那路容易掉下去。”

李易要调动羽林飞骑,又不想羽林飞骑出事儿。

从长安送快报,一天可到地方,东西太多,驿站的马匹不够,只能羽林飞骑一人三骑,长途跋涉。

“小易,听说张孝嵩那里打得很激烈,不给他送?”豆卢贵妃想到一个地方。

“快打完了,剩一个吐蕃的军队,我要是张孝嵩,我就专门打吐蕃的辎重队伍,辎重队伍的人不可能多。”

李易不担心大石城的战况,历史上两部都能顶住,何况现在。

两部跟吐蕃对峙,安西节度使收一次俘虏、治疗一下伤员,其他的军队稍微歇歇,又能出来配合两部。

张孝嵩只要不缺心眼,他必然去掐吐蕃后勤部队。

……

两天后,如李易所说,张孝嵩再次迎到了一支吐蕃辎重部队。

吐蕃辎重部队中午的时候遇到了一条不知道怎么改道改过去的小河。

现在休息,耽误时间,吃点东西,补充一下水,辎重部队继续前行。

傍晚的时候才停下,把车队围成个圈,当成临时营寨。

同时斥候派出去,往来侦察。

这支队伍的物资多,由两个千户组成,两千人。

一千骑兵,一千步兵,全部是骑兵,吐蕃没那个底蕴。

张孝嵩看了风向和风速,决定不用炸药包,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他收拢了很多干草,跟青草混和在一起,一捆捆的。

顺便分出兵力去布置,在连续吃掉两拨向前的吐蕃斥候之后,带着人前推,把草放好,开始点火。

夜晚,星空下,不长时间,大量的烟出现,顺着风朝着吐蕃结车阵的地方滚滚而去。

第0978章 进退不得成牢笼

连续两拨斥候队伍未归,吐蕃队伍察觉出来。

第三拨他们派了一百个骑兵,就不信一百个人一个回不来。

不长时间,一百骑回来,一个不少。

跟他们一起回来的还有烟,今天的气压低,别看星星在眨眼,空气湿度却大。

有的烟贴着草皮飞,还会落到地上。

一百个人的状态不是太好,眼睛红,包括马的眼睛。

“报!未见敌军,只见烟雾,顺风而来。”队正流着眼泪汇报。

太难受了,熏得喘不上来气儿,马根本受不了。

其实无须他说,烟飘过来了,大家闻到。

“用水打湿衣服捂脸。”吐蕃将领有经验,一般将领都有经验,烟攻,只能如此应对。

同一时间,张孝嵩命令部下好几层湿手巾蒙脸,背着一捆捆的草向前冲。

冲出去几里,放下草,点燃,再冲回来。

旁边的人可以绕开,中间的只能顶着烟跑,那就叫一个难受。

战士们跑过来,赶紧喝水,有人用水囊往脸上冲。

烟更多了,范围还大。

跑回来的放烟的人被熏这一会儿都受不了,那边的吐蕃结阵的地方还用说么。

“向旁边走。”一个叫措考涛凯的吐蕃千户下命令。

另一个叫索南次旦的千户咳嗽着阻止:“不行,敌人估计就在旁边等待,一旦运动,车阵就散。”

他所考虑的是车阵,向旁边走,是横着走,还是纵着走?

横着走,离开烟雾范围的速度慢,又容易前面的刚出烟雾范围,就遇到敌军九十度角的冲杀。

纵着走,敌军可能还是九十度角的冲杀。

团在一起走,敌军有骑兵,就能围绕着射箭。

索南次旦以己度人,换成他,他就会这么干。

措考涛凯急了:“怎么办?”

“退,来时的路上有河,退回去,躲烟,同时可等天亮,依河成寨。”索南次旦有办法。

不管是车阵,还是军寨,最怕的就是水源被断。

“好,退。”措考涛凯同意了,吩咐一声。

车阵打开,往后跑,不出烟的范围,骑兵冲过去,看看有没有敌人在后包抄。

这种行军,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有问题的是他们没有望远镜和热气球,白天的时候张孝嵩‘看着’他们的位置和行军速度。

以及队伍组成,就帮他们想过好几种办法了。

张孝嵩把热气球和望远镜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至,见敌于先。

李易都不知道大唐的边关将领把两样东西给玩出了花,李易想的是他那时的作战用热气球和望远镜的应用。

主要是提前发现敌军大部队,打一个埋伏,或者是从容布置。

结果边关将领用两个东西打游击,欺负敌人视野不够。

所以边关将领不给步兵配备热气球和望远镜,一律骑兵,还非常愿意跟敌人拼斥候。

视野、速度、以多打少、战场遮断。

将领在拿到热气球和望远镜的时候就明白怎么玩儿了。

凭什么用步兵跟你正面打?用骑兵就磨死你,你派不派斥候?一次派多少骑?

吐蕃的队伍往后跑,不敢出烟雾范围,怕左右有敌人埋伏。

跑着跑着,烟雾就稀了,又跑一会儿,在大家咳嗽声中,马匹难受的情况下,彻底脱离。

队伍不停,回河边,一阵赶路,星光下见到了小河,准备过去重新结阵。

“杀呀~!”喊杀声响起,左右出现骑兵。

“骑兵出击,结阵,快,依河结阵,三层。”索南次旦大喊。

不到一千的骑兵分成两队,扔下火把冲出去。

他们之前打着火把,现在不行,谁有火把对方射谁。

骑兵向左右迎敌,两边的大唐骑兵开始策马兜圈子、同时箭雨落下。

吐蕃骑兵放出一拨箭,跟着兜圈子,想抢占上风头。

就跟李易那时海上以前的舰队抢上风、摆T字队形一样。

两边兜着兜着就远离了。

“杀呀~~”又是杀声起,在河对面,一群骑兵催马而来。

吐蕃依河结阵,后面没有车,是河,拿小河当阻碍。

河!深度不够,宽度也不够。

几十步宽,两尺深不到的河,阻挡不了骑兵。

一些骑兵快冲到河边的时候放箭,再兜圈子回去,不渡河。

更多的骑兵从车阵的两边位置渡河,车阵的弓兵射不到,眼看着对方过了河。

“杀呀~~”从之前烟雾飘过来的方向,又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出现。

过了河的骑兵围绕着营地划弧,并不急于冲锋。

从前面来的骑兵分出去人手帮自己的骑兵去追杀吐蕃两翼跑出去的骑兵。

另外有骑兵下马,拿出来军工铲在地上挖坑。

一点点向着外面延伸,营地中的吐蕃人看着,他们知道对方要干什么。

哪怕是有自己人的骑兵跑回来,天这么黑,马蹄也要掰断。

近处自己喊一嗓子能够让己方骑兵停下,远了自己喊,骑兵听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