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491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纽扣是铜的,比铁的好用。

军大衣可以当被子,穿军大衣在冬天找个地方一缩,不会被冻死。

“这个兜为何放在胸口的位置?没什么用。”

毕构找过来,要谈棉花收购加工的分配和费用。

看到很有意思的军大衣,穿上试试,热。

发现有三个兜,左右两边腰间的兜和左上边的兜。

“放水壶。”李易拿过来一个组合壶,正好能塞进去。

“老毕你看,壶里装水,放在衣服里,不容易结冰。有人射箭,射到心脏的位置,水壶挡一下。”

李易说出来他设计的初衷,把水壶当护心镜来用。

“好。”毕构比划了一下,觉得不错,赶紧脱下来,太热。

李易带着他去看账簿,核算一下哪些归谁,给将士们制作的军大衣费用由户部承担。

这笔钱不是李家庄子出,李家庄子会单独制作一批东西送给前线的将士。

外面百姓看着一车接一车的皮衣皮靴被送走,好奇之下纷纷打听。

很快得到答案,给边关打仗的人用。

消息传扬开,在鸿胪寺的吐蕃人赶紧派出人手回吐蕃。

“大唐不愿和,又给送去御寒之物,冬天恐怕会主动进攻。”伯讹面带愁色。

伊辛巴叹口气:“如今吐蕃无法再进攻,防守也难,说不定会丢掉一片地方。”

伯讹眼睛看着桌子上的茶碗:“再看看,若是向那边运粮,就一定会打。”

“今年京兆府采用的是摊租入亩,收上来的租子多,待大豆与高粱收获,一切便知。”

伊辛巴感觉的大唐京兆府的摊租入亩才可怕,朝廷收到手的粮食多,可以直接变军粮。

运输的方式可以是京兆府往旁边送,旁边的同时出粮往更西边送。

所有的州府一起动,粮食总体损耗并没有变少,速度却快了。

最西边的地方把本地的粮食给将士,等几天,东边州的粮食就到。

“不怕,我们那里秋收也有粮,怕的是开春打仗。”伯讹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冬天打仗有收获的粮食,不过消耗会很大。

即便顶住了大唐的攻势,明年的日子也不好过。

“希望能够把被大唐抓住的战士们都换回去,明年耕种……”

伊辛巴说不下去了,忧虑不已。

吐蕃抓了大唐的百姓是过去种地,不跟大唐交换,吐蕃缺少可以打仗的士兵。

跟大唐交换,吐蕃又缺少帮忙种地的人。

被抓的人的武器也不能送还,吐蕃必须自己打造,缺铁。

李家庄子中,李易与毕构讨论的也是粮食。

“等粮食收获了,走渭水进斜谷水,走一小段陆路进褒水。”李易帮着安排好了。

“再进汉水?汉水入长江,送蜀地?”毕构很自然地跟着说之后的路线。

“不,进褒水后就到梁州了,在梁州卖,主要是大豆,自从大家吃豆油了,种完小麦再种大豆的就多了。

京兆府那么多的大豆,价格会变低,不利于种豆子的人,卖到梁州去,缓解下梁州的豆价。”

李易给出了这么一个理由。

毕构一下子没跟上节奏:“不是去打仗用?”

“打仗那边有粮食,今年不打,吓唬吐蕃人,让他们部署上出问题。”李易笑着说。

毕构无奈地摇摇头:“去卖豆子也是给吐蕃使臣看?让他们以为要打了。”

“然!以前总担心他们打过来,得换成让他们担心。掌握战争主动权,不然他们说和就和,说战就战,一天天的就陪他们玩了。”

李易现在根本不想与吐蕃签停火协议,因为历史上记载,这次和了后,明年吐蕃又打。

那么战争主动权就始终在吐蕃手里,吐蕃要休息的时候和一下,休息好了突然出兵。

既然如此,双方一直处在战争状态,凭什么要让吐蕃松口气?

“也好,今年朝廷会多收不少豆子、高粱,只在京兆府中用,不如给梁州百姓榨豆油、吃豆饼。”

毕构无可无不可,既然李易提了,卖,顺便看看梁州有什么东西,再买些回来。

说完买卖的事情,他问李易:“明年可在京兆府周围的州府也清丈田亩?”

“洛阳那一圈第二个试点,其他的地方不急,洛阳是另一个都,土地兼并严重。”

李易还想再稳一下,把京兆府和洛阳处理好了,其他的地方阻力就小。

第0710章 轮回转世有判断

“陛下,许多寺里的人去兴福寺拜谒善无畏,善无畏为他们讲经、论法。”

兴庆殿中,李隆基心情好,听高力士汇报消息。

“嗯!善无畏乃三藏阿阇黎,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皆通。阿阇黎必须会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等五明。”

李隆基承认善无畏厉害,基本上所有的东西全会。

包括辩论、游说、乐器、百工、农耕、养殖、行商等等。

“陛下,善无畏虽通万事,然,比之李易还多有不足。”

高力士知道自己面对善无畏不行,善无畏好像没有不会的东西。

不过嘛,换个人去比,李易,善无畏会的那些李易都会。

而李易会的,善无畏不一定会。

善无畏那么厉害,为什么没有拿出来短曲辕犁?没有制造出土砻?没有掠、秧马、播种器、移苗器……

李易已经拿出来很多东西了,全是利民的,百姓现在更信的是李易。

李隆基露出笑容,高兴了,对,有易弟在,管他什么善无畏不善无畏呢。

易弟同样可以译经,就是没时间。

被两个人说的善无畏刚刚给大家上了一堂‘课’,众人礼退而去。

有人过来,跟他说:“李家庄子出了许多车,车上装有皮衣、皮帽等物,说是送到边关为大唐将士所用。”

“世间诸相,争斗难休。”善无畏感叹一句,他不喜欢战争。

他以前就领兵打过仗,他的兄弟为跟他争王位起兵打他,没打过他。

他就觉得王位没什么意思,出家了,位置给兄长。

现在到大唐,一是为了传教,另一个也是帮一下其他佛教的人。

“李易精通万法,学究天人,恐为转世之身,可惜,与我教无缘。”善无畏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分析李易。

所以他说他知道李易的秘密,想当面看一眼,顺便让李易帮忙印经书,带彩色图的。

可是李易根本不见他,说话的机会都不给,那就没办法了。

“出去看看。”善无畏想多了解情况,从寺里出去到街上,周围一群人簇拥。

秋时的天气早晚凉,晌午还是很热的。

百姓们尽量走有阴凉的地方,擦鞋的孩子们跑到房子北墙的位置,没有顾客就看报纸。

看一看,拿木头棍在地上学着写。

挑担子的人在各个坊中转悠,还有的人拎着一兜子活鱼往东西两市跑,这是要用来制作鱼脍的。

善无畏慢慢走,穿皇城而过,半个时辰才走到通化门。

他第二次过通化门,第一次是上回要见李易。

通化门依旧人来人往,守城门口的军士在喝免费的凉茶。

免费自然是李家庄子送,李家庄子的凉茶会送到各个地方让人代卖,顺便给守城的人一桶。

善无畏从通化门出去,到灞水旁,看码头上的搬运工挥汗如雨。

一些女子在河边洗衣服,河边架着水车,李家庄子免费给修。

女子们把别人让洗的衣服带来,旁边摆着晒衣服的杆子,不是很私密的衣服洗好了就挂着晾晒。

善无畏看着,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国家。

“当把大唐技法传回去,水利之便,养育万民。”善无畏有了想法。

大唐如此多的好技术,别处的人也需要,东西可被百姓用,自然就不难学。

“换衣服了,准备换衣服,正衣盟新接了广告,印在衣服上,给大家换新的。”

善无畏想着百姓过好日子的时候,一群人从他身后出现,赶着车。

车上装了帆布坎肩,码头上干活休息的人高兴地跑过来,又有新衣服了。

只要衣盟接到广告,保证会制作好衣服,以前的旧衣服收走,不知道干什么用了。

一般是一个月一换,要是没接到下个月的广告,就换成印有衣盟字样的衣服。

新衣服穿上,旧的坎肩被收走。

善无畏同样想到了旧的用来作什么,他亲自走过去,声音柔和又带着让人听了舒服的语气问:“替换下来的衣物会怎般处置?”

“这位大师请了,换下来的衣服会制作成帆布鞋,换下来的帆布鞋会拆了清洗干净,重新衲底儿。

然后这些鞋子会刷上‘大唐’二字的漆,攒够一定数量,送到别处没有鞋子穿的人手中。”

衣盟的人看着善无畏,耐心地介绍。

“送?”善无畏找到了关键字。

“对呀,没钱买鞋,只能自己编草鞋,难道还能卖给他们?广告钱已经包含了这些。

其实应该给打广告的人,只是他们嫌弃,又不会改,便不要。”

衣盟的人说此中的道理,衣服是打广告的人花钱买的。

码头搬运工整天穿,磨呀磨,还有汗水进去。

给打广告的人,他们还得找人处理,额外花钱。

有的人过来打广告,货物卖差不多,队伍就离开了,总不能为了衣服多等几天吧。

当然,有的商人总是买卖同一种货物,跟衣盟的商量过,让衣盟的人给留下。

等再过来的时候,少交广告费。

衣盟却要收清洗费和保管费,按照天算,算一算,发现还不如做新的。

“大唐!”善无畏露出笑容,问:“鞋子给了别人,别人若是拿去卖呢?”

“卖就卖了呗,卖了鞋子,他们有钱买东西。”衣盟的人无所谓地说道。

“下次再送鞋,还给他们?”善无畏指出来情况。

“一年才可以有一双鞋,他们卖了,等一年,或许两年、三年,大唐地方大,不能只给一处送。”

衣盟的人有问就答,对于别人怎么处理鞋子,他们不管,他们只负责送。

善无畏没有问题了,行了一礼,衣盟人赶紧还礼,带着旧坎肩离去,还对别人说那个大师面善。

“竟然有这等行事之法。”善无畏发现自己学到了,他喜欢学习。

用广告来给别人提供衣服,等换下来再送给没鞋穿的人。

关键是鞋子上写的字是大唐,而不是衣盟。

朝廷对衣盟是另一种观感,没人会去找衣盟的麻烦,而大唐的百姓会觉得朝廷想着他们。

同时他知道,衣盟的管理不一般,说给别人送,就给别人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