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家一锅出
醒来后,一片怅惘,某无缚鸡之力,哪如陛下鼎盛春秋。”
宋璟这么大年岁了,居然开始表演。
李易不忍心的模样说:“老宋,你有此心就好。身体的事情莫急,我有食补之方。
一为金,一为珍珠,俱存安神、镇魂、凝心之效。
明日派人给老宋你送去金板烩红虾,清水汆珍珠,两样菜,你看如何?”
“明目张胆地行贿好吗?”宋璟小声问,作个样子,大家高兴下。
“东主。”青松二号跑过来,抱着地图。
其他人瞬间把桌子上的东西撤下去,地图铺上。
李易开始哇啦哇啦讲当地的矿产资源,那么多的好东西,当地居然穷。
“知识的力量,如麦饭石一般,那些人的动机不对,结果却好,又主动投案。”
李易说起当初河南府这里的一群人,采到了麦饭石,结果当不好的东西骗别人。
大唐允许自首,只要没有给别人造成伤害,比如说死人了等情况,自首,愿意赔偿和接受惩罚。
这样一般情况下不会判,法的作用在于震慑和引导,而非结果。
除非杀人,自首也得看情况,跟骗不一样。
看造成的后果,人都死了,什么后果?自卫是另一说。
毕构探个头又看一看地图:“小易!朝廷出钱修路,往南边的海湾修。”
“他让朝廷把耕地的牲畜和工具准备上,不是修路,他们自己盖房子。”李易指指奏章。
“他是刺史,老夫乃中书令。他让老夫做什么,老夫就做什么?即便如你,让老夫不收李家庄子的税亦不可。”
毕构强调身份与位置,你以为下面州府的官员都是你?
老夫批注奏章,有几个人会在老夫面前吃馄饨?
“那就是不给了?”李易问。
“你说不给的,你自己怎么批的?你刚才说临时当中书令。”
毕构吼一般地说,吼完心情那叫一个舒畅啊!小易,你也有今天。
“我困了,睡觉去了。”
李易发现自己状态不对,怎么被套了呢?
说完他跑了,反正东西给你们了,你们自己处理。
“那厢如何说?”李隆基等李易离去,脸沉下来。
按照他的想法,对方应该直接认输,交出利益。
昨天晚上那等阵势,你们还想要干什么?
今日早上,你们找地方吃饭,看朕的易弟,吃碗馄饨,有奏章拿过来就批。
易弟若打个喷嚏、流个鼻涕,说用你们的性命可以换易弟瞬间恢复,朕便杀了你们。
司马承祯于一旁出声:“陛下,他们说昨夜万佛朝宗,所悟颇多。今日当继续感悟,明日佛道一同。”
他早饭还没吃,先过去找那些人说话。
他心情并不好,觉得自己当初被骗了。
他选择站队,站在李易这边。
道存道争、佛有佛斗。
根本不存在一片祥和,佛教各种流派,争得很厉害呢。
比如哪个是第一个经,大乘和小乘就争。
道家依旧争,争话语权、争正统。
若国力弱,争一国主教之权;若国力强,争一线存活之机。
儒教亦参与其中,士子、官员,各方拉拢。
哪个官员不接触?唯独李东主。
李东主翻译很多佛经,又注释很多道教之书,还把儒教的也给弄出来。
最后印报纸,教大唐百姓识文断字,知晓常理。
包括一些小的治病的方子,百姓周围山上、路边、河畔能找到的药材,拿来可以用。
最明显的一味要是防风,一旦身上起一片疙瘩,熬了水一洗便消散下去。
还有蒲公英的根子、鸡的嗉子。
一些人求佛寻道念经炼丹,一些人跟着李东主积粪沤草肥田。
普渡众生是经还是技巧?按照报纸上所说,一个叫精神文明,一个叫物质文明。
李东主两个文明一起抓呀,什么教都比不了。
第2106章 变幻不一两地比
“他三婶,你家猪喂了吗?”
李隆基等人商议国家大事的时候,吃馄饨的百姓们聊小家中的大事,喂猪。
“我家的四口猪送到集中养殖点喂养,你家的没送去?”
被称呼为三婶的妇人手上拿着一块肥皂,刚刚领的。
她办了个会员,交三十钱。
对方叫无忧匠行,在讲经论道的场地打广告。
顺便派人找百姓办理会员,三十钱。
百姓家中扎篱笆、修火灶、墙面抹灰、屋顶窜瓦……
皆可找无忧匠行的人,会员打八折,三日内办理送肥皂一块。
她就办一个,家中男人出去干活,她也有其他的工作,需要收拾房子,找人更利索。
价钱对方说好的,按照市价,不多要。
无忧匠行的人在衙门有备案,注册过信息,另外交一笔押金。
跟京兆府的三个工盟差不多,河南府也有工盟,但总有人不愿意进去,自己组队。
旁边的人看看她手上的肥皂:“怕他们喂不好,自己养着更放心。”
“自己养,雨水大了可不行,报纸上讲,明年开始,洛阳周围养殖户不准让粪水直接流入河中。
我家里的剩下的麦麸、稻糠全用来喂鸡,猪给别人照看,省心。
你想啊,他们按照杀猪时候的重量的一成收钱,他们不好好养,收到的钱就少。
何况他们答应,养死了要赔偿,按照平均成猪的价钱赔。
你不送去,到时候你家要修大粪池,连着人的一起装进去发酵。”
这个三婶讲着她的盘算,听上去好有道理。
“哦哦!回去我跟我家那口子说说,我家六头猪呢。”
这人说到六头猪的时候声音变大,有优越感。
换到以前河南府洛阳旁边的山村,有两头猪,就能娶个一般人家的闺女了。
当然现在不可能,人家那个闺女说不定自己养着四头猪和一百多只走山鸡,平日里干活,顺便看报纸、写养殖技术心得、算账。
两头猪想娶一个?你自己是猪吧?
旁边另一人听着,出声:“一会儿我回家,把家里的猪送去,要在猪耳朵上打个洞,拴上卡片。
听人说,京兆府周边的州府百姓自己家养,到了洛阳,怎么要集中?”
拿着肥皂的三婶:“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叫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地一策、一方一法。”
“是是是,三婶有学问。”旁边的人听得不是很懂,讪笑着。
“没办法,不学怎么教娃儿?家里的老大老二在学堂不好好学,上旬考评,竟然齐齐掉出前五十名,一个五十一,一个五十二,唉!”
这三婶一脸愁苦之色,连连摇头。
周围的人看她,有人嘴动了动,终究没敢出声。
但有人不认识她:“哪个学堂?”
“县学,洛阳县的。”那个三婶语气平平地回答。
“原来是县……洛阳县?”问的人刚一听是县学,以为哪个小县的。
没想到是洛阳县,城里的,跟长安的长安县和万年县有什么区别?
洛阳县的县学五十来名?你唉声叹气的,你……不跟你说话了。
附近有的人不管人家孩子学习多么好,惦记把猪给交出去集中养殖。
相互招呼着,找小火车回家。
养猪跟养猪不同,自己家按照数量出猪食,别人集中养殖,拿走一成的费用。
自己家不出猪食,一个掏钱,另一个养好了后对方拿走九成。
最后一种不划算,自己需要买猪崽子,若自己家的母猪产崽,需要给别人小猪护理费。
实际上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另外种地的人把粮食副产品合理利用,保护环境卫生。
养猪的多了,粪水直排河里不行,洛阳的水系很重要。
喝水可以烧开了,洗衣服和洗澡、游泳,不能烧开了再用。
日照正中,李易洗个澡,换身白大褂先去看万昭远。
万昭远的媳妇儿正给丈夫用水擦身子其他的地方,那条腿不能动。
万昭远看到李易,露出尴尬的神色:“李东主来了啊!”
“刚上完钢板,不可有让肌肉紧张的行为,以免影响恢复。”
“啊?”万昭远没听懂。
“不准行周公之礼。”李易换个说法。
“行礼?”万昭远迷茫。
“李东主,我与我家郎君说。”他媳妇儿脸红了。
“继续用药,结束再吃饭,今天吃鱼,河里捞的。”
李易又给挂吊瓶,处理完,转身去换衣服,找地方进餐。
“东主,二号餐厅。”小机器人刚才守在门口,跟上提供情报。
李易换好衣服,小跑着过去,永穆公主和小兰坐在一张桌子旁等待。
“今天想吃什么?没有的话,我现去做。”
李易心情好,看美女高兴。
“已经叫人做了,吃鱼,游艇在河上,吃鱼方便。”永穆公主同样开心。
她话音落,有小机器人过来送餐。
盘子上果然是鱼,红烧的……带鱼。
“它们怎么游到伏牛山地区了?”
李易笑着问,河上吃鱼方便跟吃带鱼有什么关系?
永穆公主也笑:“它们不想游泳,乘车来的。”
“给我来一碗主动跳锅里的大米。”李易坐下。
“还有往自己身上撒盐的黄瓜、跳开水里洗澡的萝卜丝呢。”
小兰端来一碟黄瓜咸菜和三碗萝卜丝汤。
上一篇:人在大唐,打造神话王朝
下一篇: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