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家一锅出
“你们又不是降户,咱们属于自己人,后突厥被逼到小海,你们从那里战略转移。”姜岗笑了。
伏帝匐带领的部族跟其他部族不同,他始终当大唐的官。
大唐能调动骨利干部,尤其增援大石城,伏帝匐带领骨利干的勇士们过去帮忙。
大唐给他们提供茶砖、绢帛、武器。
跟苏禄差不多,不过苏禄觉得自己翅膀硬了。
所以给突骑施的东西取消,不在乎苏禄不高兴。
派去吐蕃那里沿路的电报发报,自己这边有收到。
趁机还要打苏禄一次,在冬天之前。
伏帝匐点两下头:“对,我是大唐将领。”
他始终认为自己不属于大唐,只是拿大唐的东西,不跟大唐打,帮大唐干活。
这回过来是没办法,大唐把吐蕃给解决,后突厥根本打不过大唐。
自己要么跟后突厥在一起,要么投靠大唐。
到地方会收了自己的武器,防备自己突然叛乱。
哪里想到大唐真把自己当成大唐的将领,之后的事情不一样。
自己可以提要求,箭少,要增加。
这么考虑,他试探地问姜岗:“我们缺少箭支,一万……五千支?”
“箭支好说,不急,你们主要针对后突厥,冬天想是他们不会打来,你们主要跟着一同巡逻。”
姜岗眼中带笑意,我说让你们帮忙打,借口罢了。
你打谁?后突厥跟你们换地方,咱们的人在那里顶着。
冬天后突厥敢向南出兵?找死?
“哦哦!”伏帝匐想起来了。
“你们若喜欢出去转悠,往东北,靠北一些,有大片的针叶林。
那里的松塔多,野兽多,你们带回来换东西补贴家用。
箭支有,天兵军在更新装备,对弓箭要求降低,淘汰下来的给你们。”
姜岗自己想到个主意,先说出来,再发报问陛下行不行。
那边有大片的红松林,跟渤海国的差不多,就是没人去采。
奚族今年应该会过去采,他们人手有限。
“松子吃着费劲,采剥麻烦,粘一手松油,不好剥,跟着松塔一起放在火上烧,再砸。”
伏帝匐对松子无爱,小海那里有松林,后续处理他不会。
有那个吃的时间,不如把松枝拽回家烧火用。
“东主有办法让松子开口,指甲一抠就能吃,在长安很贵。”
姜岗又一次有了优越感,来自于自己的教官李易。
看,你们那里什么都有,你们不会用,连个松子吃起来都费劲。
“二百斤换一只羊?”伏帝匐想知道多少钱,拿羊衡量最方便。
“这里的羊?五斤换一只。”
姜岗给出个比例,松子少,寻常百姓吃不到。
“我们到地方休整两天,去找松子。”伏帝匐感觉自己错过了好多好多好多。
“长安卖做好的松子五斤换一只羊,你们采剥出来的三十斤能换一只羊便不错了。”
姜岗把话说在前头,等对方采回来一堆,五斤换一只羊换不到,该以为自己骗人。
“四十斤,我们去采。”伏帝匐主动让利,四十斤行。
养一只羊要多长时间,捡的松子才多久,带上爬犁过去,树上的松塔多,拉回来。
不在那里剥,太费劲,带回来给孩子、老人们剥。
伏帝匐想到松子成熟后会自己掉下来,怕浪费,他看看自己的族人:“明天加快赶路,我们不休息,草地能拖爬犁。”
伏帝匐打算好,下大雪直接带爬犁回来,不下雪,用马运输。
“确定?”姜岗扭头找自己的电报机,对方答应,自己必须汇报。
“去!”伏帝匐满脑子松子换钱。
姜岗往旁边挪挪位置,打开电报机的箱子,开始发报。
白天他抽空就摇一摇给电池充电,随时能用。
在滴滴答答的声音中,信息发出去。
天兵军最先得到,关瑜锦没睡呢,在继续背电报数字码。
他收到消息,翻译过来,先转发出去,再带着内容找张嘉贞。
张嘉贞看完:“咱们跟着去,林子大,后突厥没威胁,招呼奚族和契丹,问问其他后降的部族去不去?”
他想派大量军队去采松子,能换钱的好东西,不采扔在那里怪可惜的。
“我给东主发报。”关瑜锦又追一封电报。
第1911章 不堪回首技术秉
“先保存好,等运到山上,把医院建起来,放到安稳的地方。”
电报一路传过来,没打电话。
李隆基等一群人找到李易时,李易刚带徒弟和护士们把一具大体老师给放进药水中泡着。
悲田坊去世一个没有家属的人,直接给李易。
李易先举行一套仪式,对亡者尊重,再处理。
李隆基他们在外面等,进不去,这里不允许无关人进入。
何况大家不愿意进去,总觉得周围凉飕飕、阴森森的。
李易一行人先洗澡换衣服,换的衣服还是白大褂。
“小易,晚上穿官服比穿现在的好吧?”
卢怀慎在煤油灯下看李易,衣服的颜色太扎眼。
李易想了想,想到清朝官服,走路一蹦一蹦的,赶紧摇头。
“习惯了,官服不适合。牛送来了?”李易以为一百头活牛凑集完毕。
“牛乃小事,换地方说话。”姚崇同样不喜欢呆在此地。
“你们休息,你俩跟上。”李易先对护士们说,再招呼徒弟。
“嗯!”小丫头乖巧地回应。
李归藏则没事找事:“谢师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眼前人更多,我会努力学。”
毕构:“……”
他一听到这句论语,浑身上下皆难受。
有个孩子太坏了,为了不当自己徒弟,说什么三个人走路必然有一个是我可以当他师父的。
吓唬他一下,他的回答立即变成荀子、孟子、尚书里的内容。
徒弟没啦!回去又被小机器人调戏一番,三个姓必的人走路,跟我姓师的有啥关系。
宋璟、苏颋、张九龄三个人几乎同时叹口气:“唉~~”
没啥可说的,当时还叫李抚宽的孩子问自己等人他的名因何而起,自己答不上来。
偏偏之前人家见到小易,小易给出答案。
李隆基忍住笑,他听过这个‘故事’,对某些人来说很悲伤的故事。
去找徒弟,慢了一步。
只是如今想来,孩子确实应该跟易弟,别人如何教?
一般的书,两年间会背完,包括注释。
再教能教什么?做人?哪个师父不叫为人处世?
如青黛一样,能教的人必然所学浩如沧海,郁如邓林。
李隆基想着,突然问:“归藏,浩如沧海,郁如邓林。可知?”
“是说我师父之道之深幻吧?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难寻,非生非灭,非色非心,浩如沧海,郁如邓林。”
李归藏抬头时说出来,非常自然。
毕构等人这下心情好了,方才李隆基问的时候,他们在努力想,还未等想到,答案有了。
自己确实教不得,孩子已经强到不讲道理的地步,与他师姐、师父一样。
“好孩子!”李隆基抬头摸摸李归藏的头,小丫头一步上前,仰脸。
“你也好!”李隆基用指头点点小丫头的额头。
他看小丫头的样子便高兴,活泼、快乐、调皮。
去年冬天见到时,小丫头医术惊艳,后得知命不久矣,跟着难过,指望易弟逆天改命。
现在小丫头没事儿了,果然天命可逆。
李易走在旁边纳闷,你们匆匆赶来,没有急事?明天不能见面?
“三哥……”李易问。
“两封电报,关乎伏帝匐、天兵军……”李隆基把电报内容说出来。
涉及到其他部族的工作种类和收入挂钩问题,同时会冲击渤海国。
渤海国的松子多,契丹有一部分,契丹会派人到渤海国收松子。
“五千西南蛮过去了。”李易猜出来李隆基的心思。
“骨利干部当……”宋璟问。
“不冲突,松子有多少我收多少。野生红松林,一大片接一大片,没被烧了变成田地。
他们属于游牧,非农耕。松子大家爱吃,收税的话,最好收出口税。”
李易看向毕构,松子多,只要肯去采。
数量把多,价钱压下来,大唐的销售价钱便宜,出口贵,十倍都没问题。
因为他那时进口的南美长松子就是如此,好几百元一斤。
然后北美那个国家从南美进口,是他国家的十分之一不到。
而且那个北美国家更喜欢他国家的东北红松大松子。
他的国人反而喜欢十倍价钱的南美的长松子,似乎进口的都是好的。
现在别的地方不行,包括黑松子的产区。
正好自己给没有松子的地方销售,广告打得好,不愁销路。
“采!小易,老夫支持你。”
毕构一听有税,还是百分之三十的出口税,怎么看李易的白大褂怎么顺眼。
“有财政补贴吗?从松塔里面往外剥松子耗费人力过多。”李易顺着毕构的话问。
毕构想到了蓝田县的小松塔的小松子,太小了,剥起来确实费尽。
“好,补……”毕构要补贴。
“嗯哼!”姚崇咳嗽一声,似乎嗓子不好。
他笑着对李易说:“小易,老夫还记得你弄出来的那些个好农具,脱粒的、剥壳的,你为大唐百姓倾心尽力啊。”
上一篇:人在大唐,打造神话王朝
下一篇: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