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打造神话王朝 第46章

作者:问道太乙

获得了八百万贯,要说李明没有一点想法,那肯定是扯淡。

八百万贯,他相信足以让整个大唐国力得到飞速提升了,甚至足以晋级二级了。

相比于所谓的户部尚书,大司农。

这才是他最为关心的。

而他的出声,这一刻瞬间让原本沉吟的李世民将目光再度投射了过来。

第五十四章 给大唐基建

“哦?钱如何花?!”

看着李明,李世民脸上露出来了笑容,话语也随即带着一份轻松开口。

八百万贯。

李明这一次给他的收益实在太过庞大,所以当李明开口之时,李世民也不由来了兴趣。

“是的,父皇,这八百万贯,只有花出去才是钱,否则它们仅仅只是无用的金属而已。”

李明点头,带着一份认真的回答。

而听着他的话语,裴矩卒和李世民神情当中都有着一份意外之色。

“卫王殿下,此话怎讲?”

裴矩卒率先忍不住的开口询问。

“父皇,裴大人,钱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通货的一种。。”

“钱花出去,产生了交易,自然能够形成价值,甚至促进交易,如今大唐货币紧缺,民间大多以布帛,甚或者以物易物,这八百万贯若是能够迅速流入民间,那么足以让大唐交易变得更顺畅,百姓生活也更为富足。”

面对着裴矩卒的询问,李明点头,随后轻声的回答。

而话语的内容,则是前世所学的知识。

听着李明讲述,裴矩卒和李世民不由陷入了沉思。

李明的话语很简单,他们也能够理解。

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关键。

“卫王殿下,你的意思,老朽倒是能够明白,只是这钱财该如何花费出去,而且若是全部花费出去,恐怕会造成一地货物价格膨胀,百姓民不聊生!”

裴矩卒沉吟了片刻带着一份迟疑开口。

作为户部尚书,对于基本的经济常识,他还是知道一二的,自然清楚这钱一旦短时间流入民间,必然会造成通货膨胀。

这一点,可以说是影响极为巨大的。

“裴大人,一地之地,大规模花费自然会如此,可若是大唐于整个十道建设一些公共设施,那么这钱财自然不会是一地所花费。”

李明笑着开口。

裴矩卒所考虑的问题自然不是什么问题。

要花钱,当然不能在一个地方疯狂撒钱。

至于如何撒钱,哪有比基建更容易的撒钱方式。

而且基建,不仅仅能够发钱,还能够带动整个大唐各行业的发展,民生,经济的提升,而这些提升之后,大唐的国力不也能够得到提升了。

后世华夏能够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是什么,也许每一个人都能够给出一个答案,可任何人不可否认的是,华夏的高速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不断的基建。

正因为不断的基建,国民的经济生产总值在不断的提升,而这些的提升,也从而带动了其他行业的高速发展。

拉动经济、稳定物价、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解决困难群众的经济问题,基建能够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多。

虽说如今还不需要城市化,可基建也能够解决大唐大多底层百姓的问题。

特别李明若是记忆不差,从贞观元年,一直到贞观十年,整个大唐可以说是天灾不断,在这一种几乎不可避免会出现大量流民,而如何处理这些流民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李明不知道在历史上,自己这个便宜老爹是如何处理的。

可如今,基建却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之一。

至于基建什么。

那好说,直道,水利,运河。

这些都可以进行建设。

至于会不会导致隋朝局面。

压根不需要担心,大唐又不是学习隋炀帝一样只让人干活,不给钱,也不是征收劳役,而是以后世工人的情况进行,相信普通的百姓,大部分人都会举双手双脚赞成。

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

那就是这钱能否到百姓手中。

也幸好这是唐初,要是到达中期,乃至于后期。

这么玩,同样有着风险。

唐初这方面的问题倒是不大。

任何的王朝,初年执行力都是最为强大的。

而且他脑海之中有着一个想法,此时正在成型。

思绪流转,而此时李世民和裴矩卒更加有了一份兴趣。

“卫王,不知这所谓的公共设施为何?”

裴矩卒再度开口询问。

“公共设施,就是朝廷提供的、给百姓使用或享用的共同建筑或物件,比如秦朝的直道,炀帝所开辟的大运河,皆是如此。”

李明话语出声,向着两人解释着公共设施。

而听着李明的解释,李世民和裴矩卒都不由蹙起了眉头。

没办法,李明这个举例实在有些操蛋。

秦朝二世而亡,隋朝也一样。

“十四,这是否太劳民伤财了,隋炀帝承文帝余业,海内殷阜,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身戮国灭,为天下笑。”

“我大唐再如此,恐有隋之败!”

李世民皱眉开口。

虽然隋朝之亡,李世民知道主要原因不在于这个,但是这其实也有着一部分原因,民心而散,气运自散。

无气运,自无王朝。

“父皇,儿臣所说之建设,自与炀帝不一样,炀帝滥用民力,才有亡国之祸,若大唐所建设于百姓钱财,而非劳役征召,这自然不为问题。”

“比如,儿臣所征召之人,将以不影响农耕为前提,或是无地农民,或是家中富裕人口。”

李明开口朝着李世民解释着。

在大唐,或者说在封建时代,建设大型工程还有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必须要考虑到农时问题。

若是不考虑,很容易导致出问题。

不过好在,这还是古代,农闲时间其实不少,一般在7、8月份的时候,以及12月至来年的3、4月份的时候。

而所谓农闲就是农作物不播种不生长不收获的时节,这样就要看各地严寒时间的长短,北方长南方短。

如今大唐的中心并非深入到南方,所以农闲的时间其实是算多的。

不仅仅七八月份,每一年真正农忙甚至需要到达四月中旬左右,一些地方甚至需要到达五六月才是农忙时节。

这无疑给他提供了不少时间。

这些世界利用好,自然就可以完成他的想法,和计划。

第五十五章 我在大唐修铁路?

“父皇,如今我大唐钱粮不缺吧!”

“皇祖父在位九年之中,国泰民安,如今大唐的生产已经基本恢复了,隋文帝仁寿二年都曾诏谕天下兴举常平仓,如今我大唐常平仓粮食还算丰裕,虽说要面对明年大灾,可兴修水利,也是足以防范大灾。”

“而且儿臣看过账目了,这八百万贯之中,有着不少是粮食,完全可以支撑我大唐建设所需,儿臣建议,初期目标先在大唐建设五百万丈直道。”

话语铿锵之中开口。

而说出来的内容,忍不住让裴矩卒以及李世民身躯都不由一颤。

“五,五百万丈!”

裴矩卒的声音都有些结巴了起来。

可很快似乎想到了什么,裴矩卒目光看向了李明。

又看了看李世民,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殿下,您,您可知五百万丈有多远,长安于南越之所也不过四十万丈左右,可始皇动用了大秦大多民力二十余年才完成。”

话语有些小心。

没办法,他这话语基本就等于说李明不识数了。

可这一刻他真的忍不住了。

“知道,《史记?秦始皇本o》:“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

“可始皇之时,与如今我大唐并非一样,两者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本王建设所需,并非是劳役,而是有偿征召,更是在农闲之中进行。”

“而且更重要的是,并非是急于一时,本王的预计之中,是二十年的时间,二十年将我大唐十道彻底贯通,随后再用二十年,乃至于五十年的时间完成这百万丈直道建设。”

面对着裴矩卒的询问,李明倒是没有生气。

而是缓缓解释着开口。

在未来短时间贯通整个全国都不可能做到,更何况在这个时代。

所以他制定了一个二十年计划。

二十年之内,让大唐十道彻底贯通。

这虽然有着难度可并非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毕竟如今的大唐境内,原本就有着交通体系,如今只是将其扩大而已。

二十年的时间足够了。

所谓的五百长直道,自然不可能一朝一夕建造而成,二十年也不够,再二十年,若是还不够,再五十年恐怕也差不多了。(此时没有超凡自然慢)

而听着李明的解释,裴矩卒也不由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怕李明是不识数,或者和隋炀帝一样急功近利,到时候损害的可是整个大唐。

虽说李明说了给钱,是有偿征召,可这也是损耗民力的,一旦损耗过多,那么大唐很有可能导致隋朝之结局。

裴矩卒松了一口气。

而李世民则是沉吟了一下,还是开口了。

“十四,二十年修建直道自然不无不可,可秦直道修建之法早已失传,这恐怕不仅仅是钱财的问题。”

“哪怕是我大唐皇室之中也只有一部分记载,并未有完整记载!”

声音带着一份叹息,李世民的神情当中也有着一份惋惜之色。

秦直道的好处毋庸置疑。

历代其实都想建设,汉武就有过想法,可很显然技术却已经失传了,以至于哪怕千年的时间过去,秦直道依旧没有人能够复刻。

“父皇,这并非难事,儿臣于古籍之中倒是获得了完整的直道修建之法。”

李明笑着开口,神情之中倒是很从容。

所谓的秦直道,他自然知道是什么。

那是古代版的铁路。

秦朝时期的“铁路”,无论是枕木轨木,都经过了防腐的处理,“铁路”更是精心设计过的。其枕木与枕木直接的间距刚刚好是马一步的距离,并不影响马在上面奔走的节拍。这样巧妙的设计,无疑很多程度上提升了交通的速率。

更为巧妙的是,由于枕木与地面之间存在着高差,而马儿奔走的时候需要保持平稳,所以只要是马儿一拉车上道后,就只能每一步都选择踏在枕木上,全程无法休息了,只有隔一段路才会有车站,车站铺设平缓,便于马儿可以休息和补给物资。

和后世的铁路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那就是铁路上跑的不是火车,而是马车。

这一点,在他之前的签到之中就获得了相关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