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飞星骑士
“八格牙路!”完全气炸肺的谷寿夫中将近乎神经质地拔出军刀,整个人五官扭曲变形,神色狰狞如恶鬼,他发疯般地挥舞着军刀,歇斯底里地嗥叫道,“进攻!全师团进攻!一定要给我撕碎这些卑劣狡诈的支那军!”
谷寿夫中将确实被火山爆发般的怒火给彻底冲昏头了,一下子丢了一个大队已经让他极度难以接受了,更让他万万无法接受的是,那些惨死的部下并非死于跟敌军硬碰硬的、“光明正大”的交战,而是死于对方“卑劣狡诈的诡计”,这不得不让他狂怒至极。
谷寿夫中将已经发现,东门镇的第一道堑壕根本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堑壕地底下事先埋着上百个汽油桶,那些汽油桶都是空的(如果装满汽油的话,双方交战时日军炮弹如果落进堑壕就会提前引爆引燃汽油,反而让中国军队遭殃),但每个汽油桶的桶底都安装着管道,管道通往后面的第二道、第三道堑壕,并且每个汽油桶的旁边都埋设着一颗电控地雷,于是,在刚才的战斗中,看到大批日军跳进第一道堑壕,中国军队的工兵立刻通过管道往汽油桶里灌汽油,继而引爆电控地雷,使得第一道堑壕在爆炸中一下子成了烈火地狱,成功报销掉近千名日军。
虽然前面同伙一个个死得凄惨无比,特别是第一道堑壕,更是呈现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堑壕里横七竖八地倒毙满了被炸死烧死的日军,并且犹如柴火般在燃烧着,人肉焦烂、恶臭扑鼻,堑壕边的平地上同样七零八落地倒毙满了死状惨不忍睹的日军,血污遍地、肉泥狼藉,但第6师团的后续官兵几乎无人露出惊惧悚怯或畏缩迟疑的神色,具有极高服从性的他们继续在狼嚎鬼叫般的吼声中犹如没有思想的机器人般呼啸席卷向918团的下一道防线。
尽管极度憎恶眼前这些披着人皮的东洋野兽,但蒋纬国还是对其老道过硬的战斗素质而不得不感到钦佩,日军搞“步坦协同”堪称折足覆餗,但日军的“步炮协同”却堪称炉火纯青,长期以往的、严格得近乎严酷的针对性训练使得日军炮兵和步兵的配合程度几乎达到天衣无缝。
蒋纬国在后世看过《集结号》电影,里面国军和共军是这样打仗的:国军先进行炮击,共军官兵们藏进窑洞里以躲避炮火,等国军炮击停止了,共军官兵们钻出煤窑,然后从容不迫地迎击依靠坦克展开步兵冲锋的国军,实际上,国军这种打法是非常低级的,因为国军占优势的炮火基本上没能起到杀伤共军、掩护己方步兵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国军的“步炮协同”能力太差。
眼前的日军则完全不同。
日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一波接一波地疯狂冲击,日军步兵人群里的迫击炮手、掷弹筒手不断地开炮,炮弹就落在日军步兵前面一二百米甚至几十米处,甚至连日军后方的榴弹炮都能照样开火,炮弹还是就落在日军步兵跟前,这样做极容易误伤到己方步兵,但却最大限度地起到杀伤敌军、掩护己方步兵的效果。
道理很直接:日军步兵冲锋到国军阵地前三百米处,在这个时候,日军炮兵停止炮击的话,国军就能充分发挥工事优势和轻武器优势,尽情地杀伤日军步兵;日军火炮继续对国军阵地展开炮击的话,虽然能继续杀伤国军、掩护日军步兵,但极容易误伤到日军步兵,毕竟炮弹的杀伤力可不是只有几米范围的,但日军炮兵就是这样做了,严格的训练使得日军炮兵拥有极高的炮击精度,狂热的思想洗脑使得日军步兵拥有极度悍勇不畏死的精神,日军步兵几乎就在紧跟着落下的己方炮弹展开着冲锋。
918团的官兵们不可能像影视剧里那样尽情地扫射漫山遍野涌过来的日军步兵,因为哪怕日军步兵已经近在咫尺了,官兵们的头顶上还是在不断地落下日军炮弹,炮弹爆炸不但杀伤官兵们,炸开的烟尘还起到了掩护日军步兵的作用。
号称“九州虎”的第6师团的日本兵们确实是一群不怕死的亡命徒,蒋纬国亲眼看到这样的一幕画面:一支日军中队发疯地拱着国军的一段堑壕,守卫这段堑壕的国军官兵几乎无法用机枪、冲锋枪、步枪对越来越近的这些日军展开扫射开火,扔手榴弹都难,因为日军步兵队伍后方有好几门迫击炮和好几具掷弹筒在提供着近战炮火,日军步兵快速前进,他们的炮弹几乎是越过他们的头顶、擦着他们的头皮,不断地轰击国军阵地,日军炮弹落下来后,日军步兵紧接着已经冲上来,时间衔接得非常接近,甚至,没有军官督促或逼迫,这些日军步兵为确保部队能突破国军防线,一个个主动而积极地发挥着不要命的精神,前进速度甚至超过炮弹,以自己随时会被己方炮弹炸死的巨大危险为代价,展开凶狠程度变本加厉的冲击,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如果把这幕画面描述得更清楚点,那场景就是这样的:这支日军中队在逼近国军防线时约有一百五十人,完全就是“冒着己方炮火展开冲锋”,在他们逼近国军防线五十米时,他们的迫击炮在轰击国军防线,在他们逼近国军防线只有二十米时,他们的迫击炮还在轰击国军防线,国军官兵们被打得抬不起头,同时因为双方步兵已经距离得很近,日军这个中队的步兵又在加速冲击,使得双方在靠近到只有区区的十米时,日军的迫击炮弹落下来后不但炸死炸伤了一片国军,同时也把日军队伍最前面的七八个自家日本兵炸得血肉横飞,但正是靠着这么狠的战术,日军这个中队一鼓作气地踏上国军防线,与防线里的国军官兵展开了近战、混战、白刃战、肉搏战。
己方火炮展开炮击时,国军官兵们基本会趴在地上不动,等待炮击结束后展开冲锋(比国军“更爱惜生命”的美军在战场上面对这种情况时表现得更消极被动,美军步兵们恨不得己方炮兵直接把敌军都炸死,省得自己还要冲上去拼命),作为对比的是,日军官兵们会在己方火炮展开炮击时冒着危险继续前进,特别是第6师团这种日军王牌劲旅,更是凶悍异常、舍生忘死,不顾自己同样被炸死的危险而跟着炮弹一起前进,并且不需要长官的督促或威逼,普通士兵就自发自愿地投入这种积极而主动的攻击战术,第6师团最引以为傲的“热情勇猛、积极果断”的战斗传统就在这种战术细节中体现了出来。
东门镇战场上,当日军炮击真正结束时,日军步兵就已经杀到了918团的阵地上。
第223节 保卫南京(3)
第6师团虽然是一群披着人皮的野兽,但确实不愧是日本陆军“两大王牌劲旅”之一,攻势既疯狂又专业,活像是一群“战斗技术精湛的疯子”,冲击的步兵浪潮几乎紧贴着后方炮兵展开延续炮击时炸开的弹幕在迅速推进,尽管此举导致上百名日军被自家炮火炸成血雾肉泥,但这种残酷战术确实极其有效,稳压国军,使得918团的官兵们几乎就没时间发挥出轻武器优势展开近距离扫射,日军炮火像燎原烈火般由远至近,日军步兵人群就在炮火后面百余米甚至几十米处进行高水准的步炮协同冲击。
炮火停止时,疯狗饿狼般的日本兵们已经踏上了国军阵地、涌入了国军堑壕。
“杀!”汉语日语一起响彻云霄的喊杀声中,短兵相接的两军官兵立刻爆发了两眼发红、白刃尽赤的血战。
蒋纬国作为前线军官(虽然是被重点保护的金贵人物),自然不止一次地看过两军混战,但这一次,他还是忍不住心头阵阵发怵,趴在第三道堑壕里的他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百余米外正在发疯厮杀成一团的敌我两军官兵,他很想看一看,看看自己的918团跟“威名赫赫”的第6师团的正面交锋,毕竟对方是日本陆军的最强部队,918团必须遇强更强,不能被打垮。
让蒋纬国感动得甚至是骄傲得热泪盈眶的是,他的弟兄们确实没让他失望,硬生生地顶住了疯狗群般的日军,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大部分国军看到狞恶如鬼且浩浩荡荡的日军端着刺刀扑上来时,要么在对方的骇人气势中一触即溃要么勉强招架一阵子后全线动摇,918团绝大部分官兵都毫无惧色,甚至还展开了反扑,毕竟全团七成以上成员都是已经跟日军拼杀过的老兵,此时见到日军更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继而与日军爆发了犹如钢铁对撞般的尸潮血浪。
血战地点是第二道堑壕,堑壕深约两米半,宽约三米,长约一公里,涌来的日军就像倒灌进沟渠里的滚滚污水,在嚎叫声中源源不断地跃入堑壕里的日军形成宛如一艘大船即将倾覆时船上乘客不断摔入大海里的怪异画面,进入堑壕的日军和原本就在堑壕里的国军迅速把堑壕“塞得”满满当当,整条堑壕可用“人满为患”、“人头攒动”来形容,数量超过三千、高密度地拥挤在一起的双方军人爆发了惨烈得犹如噩梦般的肉搏战,让蒋纬国这种“旁观者”看得心惊肉跳、浑身冰冷。
在一开始跃入堑壕里的日军还不算太多的较短时间内,防线上的国军官兵们用各种枪械疯狂地对席卷而来的日军开火扫射、拼命地扔手榴弹,杀伤大批日军,部分官兵与进入堑壕的日军展开拼刺刀,但这段让国军轻武器火力优势得以发挥的时间非常短暂,几分钟后,在遍地血泊间踏着同伙尸体进入堑壕的日军的人数就跟国军已经相差无几,枪械、掷弹筒、迫击炮、手榴弹都没有了用武之地,刺刀成为最佳的武器,双方军人在神惊鬼颤的癫狂吼叫声中白刃交锋、刺刀见红,从一开始就杀红了眼,武器相交的铿锵声、刺刀捅进人体的噗嗤闷响、枪托击中人体的沉重闷响、血水飞溅的喷射声、濒死者的惨叫哀嚎声、杀得性起的野兽般的嘶吼狂叫…汇聚成山河变色的血腥声浪。
蒋纬国感到脸上一阵温热,他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潸然泪下。
“别难过了…”杜聿明安慰道,“战死的弟兄们都是值得的…”他牙齿咬得咯吱咯吱响,眼睛同样发红,他并非因为仇恨而咬牙红眼,战场上的仇恨是没意义的,他是因为血脉喷张。
蒋纬国擦擦眼睛:“光亭大哥,我不是难过,我是骄傲啊,我们的弟兄们…真是了不起!敌人可是日军最强的第6师团啊,可我们的弟兄们根本就不惧怕,更加没有吓跑…”
杜聿明拍拍蒋纬国的肩膀,忍不住一起热泪夺眶而出:“是,我也感到骄傲!”
白刃混战是军人的意志、勇气、体魄、战斗技巧的完美结合,正如那位林帅在另一个时空里说的,敢于刺刀见红的军队才是真正过硬的军队。
实际上在整个二战期间,各参战国军队里,只有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不断地爆发大规模的白刃战,日军是因为装备水平不高且素来高度重视白刃战,中国军队是因为装备水平更低,不得不把白刃战作为杀敌的主要战术。
东门镇战场上此时正爆发着的大规模白刃战,规模也许不是特别惊人,但烈度却是举世罕见,因为交战双方正是两国最强部队,并且交战区域极大地限制了武器火力发挥,这使得白刃战的重要性和残酷性都被发挥到了极端程度。
意志上,双方势均力敌,勇气上,双方旗鼓相当,战斗技巧上,双方基本上是不分上下,918团比第6师团略逊一筹,但战斗技巧在这么狭小的战斗空间里已经作用不大,至于体魄,918团比第6师团略胜一筹,日军士兵身高较矮小,但个个都长得粗壮敦实,肌肉发达,脸上泛着营养良好的油光,918团官兵们身材比日军高,同时因为蒋纬国有钱而天天大鱼大肉,所以个个同样彪悍壮实、人高马大,厮杀时每个动作同样带着训练有素的强劲爆发力,不止如此,918团的气势也不输给日军,日军个个都发疯,918团官兵个个都发狠。
蒋纬国看到,堑壕里,到处都是虎噬狼咬般、残酷至极的战斗画面,残酷得让蒋纬国都莫名其妙地产生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想法,他想,如果战斗画面被拍摄下来,那么在放给普通民众看时,几乎所有画面都要打上马赛克,民众只会看到满屏幕红色马赛克,因为战斗画面实在太残酷了。
混成一团的两军士兵用刺刀发疯发狠地互相捅着、劈着、刺着,堑壕里到处都在血溅三尺、血如泉涌、血水横流,狭小的空间和过大的人员密度使战斗根本就是一命换一命,一些日军挺着刺刀怪叫着跃进堑壕时,堑壕里早有国军士兵挺着刺刀迎击,双方一起被对方刺刀捅穿,血水互喷一脸,尸体滚成一团,而在战壕里的国军和日军都已经无法进行正常的防御,人群犬牙交错,混杂得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捅穿日军的国军几乎在同时就被另一个日军捅穿,反之日军也一样,死在血泊里的很多国军和日军都像“冰糖葫芦”,尸体成串状地堆积在一起。
堑壕地面上,血水先是成泊,继而成洼,最后直接成了红色溪河,踩着血脚印的双方军人发狂厮杀,人群犹如飓风呼啸过的树林般,不断地在飞溅开的血泉中倒下去,尸体血流如注,使得还活着的双方军人踩着逐渐淹没到脚踝的血水在继续发狂厮杀,尽皆杀得眼睛发红、五官扭曲、面目狰狞,不断倒下去的死人让堑壕里尸骸堆积如麻,不断喷射流淌的鲜血让堑壕里血流漂杵,每秒都有中国军人和日本军人在浑身飙出的血雾、溅开的肉片中倒下去,原本完好的一丛丛活人就像被打碎的红酒瓶般惨不忍睹,或身上被捅出了几个血泉喷射的大窟窿,或身上被划出了几道皮开肉绽的大豁口,受伤的、倒地的双方军人仍然在发疯发狠地继续战斗,到处可见或已肚破肠流、肠挂体外或已体无完肤、血肉模糊的军人对自己伤势不管不顾地继续刺杀向敌方军人,甚至就连已经倒在地上、遍体鳞伤的伤兵也用最后的力气在横流的血水中继续搏杀,你撕烂我的伤口我扯断你的肠子,一起同归于尽。
蒋纬国看得眼眶发热、鼻头发酸,实际上,白刃战还没有达到这场战斗最激烈的顶峰,随着跃入堑壕的日军越来越多,堑壕里双方军人密度越来越大,刺刀都已经不能继续使用了,因为堑壕已经被双方的死人、伤兵、军人给彻底填满了,意识到一切身外物都用不上的双方军人们展开了最残酷的空手肉搏战。
堑壕里出现了连地狱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恐怖至极、血腥至极的画面,发狂的军人们抱成一团,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绝境中用最大力气把对方脑袋撞向墙壁,死死地掐住对方的脖子,在对方的闷哼声和血水倒灌声中把手指插进对方的气管,在对方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中抠挖出对方的眼珠,撕下对方的耳朵,用牙齿咬开对方的喉咙…战斗过程疯暴毒狂,令人肝胆俱裂、亡魂丧胆。
蒋纬国头发倒竖地看见:一个奋勇战斗着的918团少尉跨过地上一个血糊糊的日军,那个日军已经身受重伤、奄奄一息,但突然间犹如毒蛇般猛地一昂头,一口咬在少尉的裤裆间,硬生生地咬下了少尉的半个生殖器;一个日军小队长因为被一个倒地的918团伤兵一把抱住腿而猝不及防地倒下去,地上四五个918团的伤兵一拥而上,犹如野兽吃人般对那个日军小队长又啃又咬,硬生生地将其肚皮给啃咬撕开;某处死人堆里,突然间绽放开一团火球,应该是死人堆里某个没死的不知道属于那方的伤兵在临死前拉响了手榴弹,炸得一大片活人死人、国军日军一起血肉横飞;…这让蒋纬国看得第一次产生了冷彻骨髓的恐惧感,因为这种战斗实在太非人了。
“填上去!”在日军军官的嚎叫声中,后续日军继续发疯地从堑壕上跳进堑壕里。
“顶上去!”在国军军官的嘶吼声中,后续国军继续通过交通壕不断地冲进堑壕。
第一道堑壕是日军的集体火葬场,第二道堑壕是日军和国军的集体绞肉机,不断进入其中的两军官兵犹如被从高处不断扔下的一筐筐番茄般稀烂粉碎。
终于,开始有军人在这种犹如装满妖魔鬼怪的地狱般的恐怖气氛中精神崩溃了,不是第6师团,而是918团。
实际上,918团能够撑到现在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当一队主要由热血青年组成的步兵奉命通过交通壕进入第二道堑壕增援时,“妈呀!”队伍里的士兵们有的魂飞魄散、恐惧大叫,有的面无人色、呆若木鸡,还有几个直接两腿一软跌倒在地,勉强回过神来后,其中几人连滚带爬地往回逃,继而带动整队一起临阵脱逃。
后面的团部宪兵队立刻机枪扫射,把逃跑的这五六十个士兵全部打死在交通壕里。
蒋纬国看得非常于心不忍,平心而论,若自己是其中一员,怕是也会恐惧得不敢向前,那些士兵并不是贪生怕死之徒,他们都是自愿从军报国的爱国青年,只不过他们还没有经过正常战斗的洗礼,就被投入到这种群魔乱舞般的地狱式战斗中,神经一下子根本就承受不了。
前敌指挥部内,几名军官正在展开争执,甚至是争吵。
杜聿明悲痛且坚定地看着第3步兵营营长廖慷和副营长董瀚:“老廖、老董,别再填了!第二道堑壕已经是一个无底洞!部队填进去就没了!继续填部队,只会损失得更大!”
廖慷两眼又喷火又流泪:“我营已经全部填进去了!我刚才都已经被逼得把那些学生兵也填进去了!怎么?不救了?我营会都完了的!”
“不是不想救!是救不了呀!”杜聿明急得浑身冒火,“你也看到了!日军步炮协同得非常密切!他们的步兵一路在炮兵掩护下冲到我们阵地上!日军都压上来了!战线缠在一起!你的营已经被日军死死地缠住了!没法脱离了!你继续把部队填进去,只会彻底打光!”
“不继续填部队,已经跟鬼子混战在一起的弟兄岂不是要死光了?”廖慷暴跳如雷,“不能把那么多弟兄都丢下!”
“难道你要把全团都填进去吗?”杜聿明也急躁至极,“我们也没想到会这样!必须要放弃第二道堑壕,按照原计划形势!已经在第二道堑壕里的那些弟兄…”他咬咬牙,“只能都舍弃了…”
“放屁!”廖慷和董瀚一起声泪俱下,“那么多的忠勇弟兄,怎么可以舍弃他们!”
蒋纬国在旁边听得心如刀绞,如果说第二道堑壕是铁锅,那日军就是锅下的火,已经跟日军混战在一起的国军部队就是锅里的水,不添水,锅里水早晚被烧干,继续添水,则会导致更多的水被烧干。
在这个时候,为了防止更多的水被烧干,只能果断放弃锅里的那些水,即放弃正在第二道堑壕里浴血奋战的官兵。
毋庸置疑,这是非常痛苦的决定,令人万箭穿心。
“廖营座、董副营座…”蒋纬国痛苦地道,“不能再继续填部队进去了,继续填,会有更多兄弟死于这种不划算的战斗的!放弃那些弟兄,确实很残酷,其实他们都已经必死无疑,但我们会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好几个小鬼子给他们陪葬的!”
廖慷和董瀚一起泪如雨下,廖慷随后咬了咬牙,带着几个卫兵冲向第二道堑壕,董瀚随即也跟上去。
“你们干什么?”杜聿明、蒋纬国等军官大吃一惊。
“老子的弟兄们都在跟鬼子拼命!老子不能丢下他们!”廖慷吼道,他头也不回。
“老子宁可跟弟兄们一起死也不想丢下他们自己活!”董瀚也嘶声大吼。
“你们回来!”杜聿明急得五内俱焚,他扑上前想拉住廖慷和董瀚。
“不要管他们了!”孙立人及时地拉住杜聿明,“他们既然已有这个成仁决心,就遂了他们吧!我们不能拖延,时不我待!日军把三营彻底吞吃干净后会全线追击我们的,到时候我们同样跑不了!”
杜聿明痛心疾首地长叹一声,狠狠心,带着第三道堑壕的官兵们开始后撤。
在第二道堑壕里,腥风血雨仍在继续着,后续兵员不断继续填进来的日军就像源源不断涌进来的钢水,而兵员得不到增加的国军官兵们则像炼钢铁里的铁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熔化着、消逝着。
强忍着锥心刺骨的痛苦,坐在一辆军车上拿起无线电的蒋纬国嘶吼着地呼叫道:“立刻炮火覆盖东门镇!听到没有?炮火覆盖东门镇!立刻!全力!快!给我狠狠地打!”
“遵命!”紫金山上的炮群指挥官王业成语气亢奋激昂地回道。
“明白!”长江上的海军长江舰队司令曾以鼎语气沉稳有力地回道。
第224节 保卫南京(4)
在北、东、南三面环绕南京的幕府山、北崮山、红山、雨花台、紫金山都已经被数以千计的国军工兵和数以万计的民工在过去五个月内给差不多挖穿了、掏空了,这五座山此时都是立体大碉堡、永久性混凝土工事群以及重炮群阵地,原计划共有50多门大口径重炮会被安装在这五座山上,但此时只有13门,因为足有三四十门被陆续调到了上海前线,这是蒋纬国老爸干的“好事”,他的逻辑是现成的:战事是在上海,距离南京还很远,南京暂时是很安全的,日军打完上海才会打南京,与其把这么多大炮放在南京“闲置浪费”,还不如送到上海增加前线部队的火力。
于是,在蒋纬国不太知情的情况下,他的重炮一批接一批地被蒋介石从南京调去了上海,导致现在日军越过上海打南京,南京重炮群的威力被大打折扣。
得知此事后的蒋纬国十分恼火,他越来越发现,自己这个老爸玩弄权术、玩弄政治时堪称登峰造极的顶级高手(君不见,蒋介石自孙中山去世后继承正统大权,纵横捭阖十几年,那么多反蒋分子都被蒋介石玩得团团转),但他插手军事时根本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尽管如此,十三门大炮还是可以让日本人喝一壶的。
“准备炮击!”紫金山山体内的大型坑道里,王业成声嘶力竭地高吼着。
十多台从德国进口的大型柴油发电机轰鸣开动着,一道道铁链在沉重的滑轮上转动着,发出机械运转时特有的金属铿锵声,山体的外部,一块块看似浑然天成的巨石被接连地吊起,露出岩石后的一扇扇坚厚如墙大铁门,大铁门随即也在机械拉动下缓缓地打开,露出门后面一条条从山体深处通往门口的铁轨,一尊尊钢铁身躯庞大得令人望而生畏的战争之神顺驶着铁轨向坑道口滑动,逐步进入炮位,粗大得犹如宫殿巨柱的炮管在杀气腾腾中伸出了坑道口,怒视向长江对岸的日军,准备爆发出惊天动地的雷霆神威。
这13门大炮有的是重炮,有的则是当之无愧的巨炮,其中,口径相对较小的是2门德制150毫米榴弹炮以及在上海战场上缴获到的3门日制三八式120毫米榴弹炮、1门日制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1门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口径相对较大的是4门苏制b-4型203毫米榴弹炮,口径最大的是2门德制的330毫米舰炮。
前面那7门德日榴弹炮都是用柴油机和铁链来拖曳的,中间那4门苏联b-4榴弹炮自带履带式底盘,其实就是自行榴弹炮了,所以可以自己从山体内部行驶到坑道口(因为b-4太重,所以苏联军工专家在设计完成后不得不又给它额外增加了履带式地盘,蒋纬国跟苏联当局购买该炮时,苏联当局起初坚持不卖,最后蒋纬国开出了六十万美元一门的高价才买到四门,要知道,此时的大口径榴弹炮基本上都是几万美元一门,最贵的也不超过十万);至于最后那2门德国舰炮,实在是太大太重了,存放它们的地下室大得就像篮球场,不得不安装两个德国火车头来拖拉(幸好太大太重了,否则早被蒋介石拉去上海轰第101师团了)。
紫金山距东门镇足足有10公里,这个距离在重炮的射程内,但不在重炮的精确射程内,如果就这样开炮,毋庸置疑,三分之一炮弹会打飞,三分之一炮弹会落日军头上,三分之一炮弹会落国军头上,从理论上讲,正在军委会大楼里的蒋介石与正在东门镇前线的蒋纬国的挨炮弹概率是一样大的,但王业成等炮兵们肯定不会浪费炮弹更不会干出帮日本人干掉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蠢事,他们在事先早已经对南京每一个地方进行了位置和坐标的精确测量,“百发百中不敢说,但十分九中绝对做得到!”这是王业成跟蒋纬国打的包票。
“快!快!”灯火通明的坑道里,王业成等军官们汗如雨下地嘶吼着,一队队炮兵络绎不绝地飞奔着穿梭在各个坑道里,炮弹都是以个为单位地送到炮位上的,弹药手们分工明确,多人编为一组,用小推车拖拉着一颗颗沉重粗硕的炮弹前往炮位,特别是那两门舰炮的炮弹,一发足有一个成年人那么大,直接用改装后的吉普车来运送,炮位里又特地安装了几台小型起吊机用于装填炮弹。
弹药手们挥汗如雨地运输炮弹,簇拥在火炮周围的炮手们同时也争分夺秒地各司其职,分别操控着高低机、方向机、复进机、驻退机、平衡机、摇架等大炮机构,口令声此起彼伏,瞄准手犹如医生做手术般精确地运用瞄准具、瞄准镜展开瞄准。
坑道口边,观察手和军官一起神色肃然地举起望远镜,眺望越过南京城区、越过长江的东门镇。
与此同时,波涛汹涌的长江上,自杭州湾海战后就销声匿迹的中国海军的水面舰队也再度出现在中日战场上,规模不大,但战意昂扬、斗志激荡。
这支“长江舰队”是中国海军水面舰队的最后余脉,更加是中国海军精华所在,主要由宁海号、平海号、逸仙号、自强号、大同号这5艘轻型巡洋舰组成(除5舰外还有1艘主力舰,即中山号炮舰,该舰此时正护送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一干国府高层撤往重庆;另外,宁海号和平海号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轻型巡洋舰;逸仙号、自强号、大同号三舰虽然号称是轻型巡洋舰,但实质上只能说是大型炮舰;至于中山号,则完全是标准意义上的炮舰)。
“所有主炮,瞄准东门镇!”舰队司令曾以鼎厉声命令道。
上一篇:大秦:五岁皇孙,把亲爹压入大牢
下一篇:我,女帝相父,开局指鹿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