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永昌 第94章

作者:富春山居

这些文武官员虽然从大明投向了大顺,这是因为他们觉得大明已经失去了天命,所以投降大顺并不是什么不忠。但如果大顺不能在胡虏的入侵下保卫中国的话,那么他们的投降就不是遵从了天命的转移而变成了贪生怕死了。

所以,这些前大明官员积极的要求履行李自成南下前制定的防御策略,反对农民军将领们想要南撤的想法。刘宗敏、李过等人在这两派意见里摇摆不定,他们既不想站在过去旧兄弟的对立面去,却也不愿意违背李自成定下的策略,所以只好不断的写信让李自成北上了。

不过,李自成也从双方的争论中听出来,农民军将领这边的主张还是处于下风的,倒不是说这些前大明官员掌握了什么真理,而是这些日子里从南边运上来的物资太多了些,这就使得农民军将领提出的许多理由都不成理由了。

后勤供应是总参谋部和民政府共同管理的,这两个部门中前大明官员占了主导优势,因此掌握了物资分配权力前大明官员,自然在气势上压倒了农民军将领。

争论中落入下风的农民军将领很快就有人提出,“还是听陛下的吧。既然陛下已经回来了,自然就该陛下做主。”

这个主张很快获得了众人的支持,在大家的注视下,李自成这才坐正了身体,清了清嗓子后说道:“刚刚朕听有人说,背叛了我们的人实在太多了,前线连连失利,因此应当把前方的军队撤回来,像过去一样流动作战,把建奴拖疲、拖垮,再消灭之。这个想法倒也不能算错。”

韩霖皱了皱眉头正想说话,却被坐在他边上的原毓宗按住,以目光示意他继续听下去。果然,李自成只是停顿了片刻,看到没人出来反对自己,便接着张口说了下去。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拿老经验套现在的情况。过去我们能够流动作战,是有着天时、地利的,什么天时、地利?陕西、山西、河南等地连年灾荒,饥民遍地,官府刻薄,不肯赈灾,所以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就会有活不下去的穷汉子跟着造反。

大家又都是本地人,熟悉陕西、山西、河南的地形,又有秦岭为依靠,打不过了往秦岭的深山老林里一钻,等到官军退去就又可出来和朝廷对着干了。

但现在是什么情况?十几年的征战,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成了一片白地。过去人烟稠密的河南,有些地方可以说是百里无人烟。我们几十万大军在北方和建奴打游击战,物资怎么筹措?我们的家属如何生存?如果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现在的几十万大军就会顷刻散去,难道我们还要继续去钻秦岭吗?”

李自成这一句反问,刘宗敏、李过几人倒是一脸不在乎,他们跟在李自成身边久了,并不介意继续去钻秦岭。不过对于那些投降的大明官员和一部分农民军将领来说,这显然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他们可不是为了钻深山老林才追随的李自成。

看着主张流动作战的将领们住了嘴,李自成这才又说道:“当然,我们也不能任由那些叛徒继续潜伏在我们内部,在关键的时候捅我们一刀,这也是对我们英勇战士的不负责任。所以我们现在应当做的,是先找出这些人为什么会背叛大顺?我们应当如何杜绝叛徒的不断出现?假如不能让将士们安心对付建奴,我们还怎么要求他们服从我们的命令?”

顾君恩思考了一下,便向着李自成说道:“刚刚田虎几位将军说的不错,在前线的一些城市应当采取军队直接管制,并把那些缙绅地主的家属接到后方来。这样,至少他们就不会抱着保全家人的想法投靠建奴了…”

紧接着原毓宗也出声支持了顾君恩,并点出了几个地方上的豪门应当尽快让他们迁移到徐州或更难去。有这两人带头,其他文官也选择了牺牲一部分缙绅地主的利益。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已经顾不上这些地方缙绅的利益了,毕竟现在大顺败亡的话,他们的前景也说不上美好。

李自成倾听了这些官员提出的防范地方缙绅叛变的建议后微微点了点头,但是他很快又说道:“这些措施确实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朕以为,终究还是治标不治本。”

顾君恩有些疑惑,但还是向着李自成出声问道:“臣愚钝,不知陛下所言的治本之法是什么?”

李自成沉吟了许久,方才开口说道:“治本的方法其实很简单,让军队和百姓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同建奴作战?我们究竟在为谁作战?”

顾君恩有些迟疑,他有些不知该怎么接李自成的话了,倒是原毓宗依旧神情不变的向李自成问道:“陛下提出了两个好问题,不过陛下既然能够提出这两个问题,想来陛下心里应该有答案了。还请陛下为臣等解开心中的疑惑…”

第298章 军议二

作为一名资深果粉,某人其实挺不愿意用教员的理论的,因为理论和现实的反差太大,最终不过让一代人的奉献成就了一批窃贼。

这些窃贼夺走了人民劳动成果之后,还自夸自己是勤劳致富。反正某人是怎么也想不通,一个残疾人到底要多勤劳,才能在不到40年里创造了万亿家私。这已经突破了资本论的范畴,几乎可以和用五饼二鱼喂饱了几万人的耶稣相提并论了。

从道德上来看,以常凯申为首的民国四大家族都要比这帮窃贼高尚了,至少他们不会宣扬自己是依赖勤劳致富的。

不过在眼下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也只有正确的理论才能凝聚人心了。毕竟面前这些人都没有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他们可不会无条件的信任自己。

都元帅府的大堂内安静一片,分坐于大堂东西两侧的数十名将领和官员,都瞩目于坐在上首椅子上的李自成,等待着他的解说。

众目睽睽之下,李自成终于长吐了一口气说道:“自老奴于辽东起兵以来,建奴每一次的对外进攻,目的其实是很明确的,就是为了掳掠人口和财物。

不管现在建奴说的多动听,说什么助师剿贼,但是从建奴入关后强占紫禁城、北京内城及在京城三百里内圈地的一系列举动来看,建奴和历代入侵中原的胡人没什么区别,这就是一场胡人侵略中原的战争。

这样一来,我们为什么要同建奴作战就很明确了,为了反对胡人入侵中原,为了捍卫华夏文明,这就是春秋大义。

何谓春秋大义?一曰尊王攘夷;二曰大复仇。所谓尊王攘夷者,乃是尊周天子而讨夷狄,内华夏而外边夷。

所以昔日金国入侵大宋,反对宋廷的河洛群盗也放下了和朝廷的仇恨,走向了抗金战场。故陆游有诗云: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我们过去反对朝廷,是因为朝廷不让我们活下去。但是我们和朝廷之间的仇怨,终究是不及保存华夏文明更为优先。所以,在建奴入侵中国之时,我们要先为华夏文明而战,其他矛盾都可以先放一放,这就是当前华夏民族最优先的目标。

在春秋大义面前,还试图把个人利益、家族利益放置于民族利益之前的,这就是秦桧。我们在对抗夷狄的时候,同样要警惕内部的秦桧们,因为这些人不仅仅是破坏攘夷事业的蛆虫,也是华夏民族最大的敌人。

为什么这么说?只要看一看蒙元入主中国的历史就知道了。当蒙元入主中国之时,那些秦桧们如许衡、吴澄辈,皆俯首称臣。只有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谢叠山这些人不肯臣元,都死了节。九十年中,虽有些英雄豪杰起事恢复,但又被那些秦桧们拿着君臣大义视为盗贼,立刻替元朝平息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秦桧们拿着愚忠愚孝蒙蔽百姓,试图掩盖掉孔子所主张的春秋大义,把我华夏之民驯化为胡人之奴隶。这是什么行为?是真正的为虎作伥。

然而现在百姓根本不知道春秋大义,却只记得这些愚忠愚孝。那么这些人学的是孔子之学吗?不,我看他们学的是少正卯之学才对…”

听到李自成这么斥责那些文人,武将们无不眉飞色舞,就差没有拍手交好了。一直以来,他们在文官面前都有着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不仅仅在于自身的言词粗鄙,还在于文人天然拥有的忠孝大义。皇帝提防武将,不就是怕有人当赵匡胤么。

柴荣对赵匡胤如此优容厚爱,结果自己刚一去世,赵匡胤这边就发动了陈桥兵变。从这件事之后,皇帝对于武将的信任算是全毁了,武将也被认为是缺乏忠孝的鹰犬,决不能赋予托孤之事。大明朝文官凌驾于武臣之上,正是建立在这个结论之上的。

所以明朝后期的武将就出现了两极分化,要么就是走纯粹的武夫之路,不同文官发生什么纠葛,只是一门心思的展现自己有勇无谋的形象;要么就干脆弃武习文,走文官的途径去了。试图维持自身独立性的武将们,如戚继光、俞大猷、毛文龙等,都在文官的打压下,要么被免职,要么自己辞职,要么被文官诛杀了。

现在李自成拿着春秋大义斥责那些投降建奴的文人,武将们自然听的很开心,也立刻找到了和李自成站在一起的认同点,那就是春秋大义。

顾君恩等文官们虽然听的不是很舒服,但也只能保持着沉默,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大明讲忠孝实际上就是为了维护江山的稳定。因为朱元璋得国虽正,但是他的出身实在是低了些,这也是朱元璋对淮西勋贵进行清洗的原因。

就像李自成进入京城后,农民军将领们就失去了约束,认为天下已经平定了,闯王你当了皇帝,我们总要当个开国功臣的。天下都姓李了,难道还不能分一点汤汤水水给他们这些有功之臣吗?

朱元璋开国之后,所面临的局面未必会比李自成强多少,为了巩固自家的天下,清理一批挟功自傲的功臣们,也是理所当然。但是清理完这群功臣之后,如何让天下人接受姓朱的当皇帝,这就需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了。

朱元璋对于孟子的理论厌恶至极,自然也就不会喜欢春秋。于是朱元璋也就和宋太祖遇到了同一个问题,如何提高皇室的威信,却又不能限制皇权,最终他也就和宋太祖做出了一样的选择,抬高论语的地位,压制春秋经义。

春秋经义重国之利,而论语则强调修身和治家。当论语为众经之首后,个人利益和家族利益也就位于国之利益之上了。朱元璋的家天下是稳当了,但是地方上的缙绅权力也就相应起来了,这就是上行下效的结果。

现在李自成重新抬出了春秋大义,其实首先打击到的是李自成自己的家天下,李自成连自己的家天下都拿出来开刀了,在座的文官们自然不会现在跑出来当出头鸟,免得被李自成当成了儆猴的那只鸡了。

李自成拿春秋大义压制住了众人后,然后又接着说道:“…夷狄入侵中国,这是我们要起来抗争的根本原因。但是,如何让老百姓和我们的士兵知晓这个道理?

我们不能对着士兵和老百姓喊一声,抗击建奴是为了捍卫华夏文明就结束了。到底什么是华夏文明,华夏文明和这些士兵、老百姓有什么关系,这一点还是要讲清楚的。

打个比方说,九边的边军为什么那么快投降了建奴?因为跟着建奴南下能够劫掠物资,这些边军年年被朝廷拖欠军饷,有的地方的军队被拖欠的军饷都超过13个月了,这个时候你和他们谈什么保卫华夏文明,就是在扯淡,因为他们没觉得华夏文明给他们带去任何好处,倒是跟着建奴南下劫掠自家百姓,让他们吃了几顿饱饭。

所以管子说的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想要让士兵和老百姓知道什么是华夏文明,那么我们至少要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试图让一群缺衣少食的士兵去捍卫阡陌纵横的豪富家族,这是文明吗?哪怕建奴都不会让自己的士兵饿着肚子打仗。

如果我们称自己是文明人,那么至少要做出和文明人相符的事情来。假如我们做的比那些夷狄还不如,那么百姓背弃我们,士兵不愿意去战斗也是明摆着的事情。

因此,当下我们要做的第一要务,不是调兵遣将去迎击建奴,而是应当先保障军队和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前线吃几个败仗,丢几个县城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被敌军打败的士兵有没有收拢起来?受伤的将士有没有得到妥善的医疗和照顾?逃亡的老百姓有没有专门派人进行安置?他们有没有足够的衣物和食物、燃料?这些就是华夏文明的体现。

那么现在,有没有人告诉我,都元帅府已经有人在处理这些事情了?”

面对李自成的问题,堂上的文武官员先是低下了头去,但是很快一些人又把目光转向了坐在李自成东西两侧的几位高级官员,主要是次帅刘宗敏、大将李过和民政府参政顾君恩三人身上。

三人在诸人的瞩目下如坐针毡,李过和顾君恩最先反应过来,起身向李自成告了罪,接下来刘宗敏也只能磨磨蹭蹭的站了起来,在众人面前向李自成承认了自己过于关注军情,忘记了这些事情。

李自成这一次并没有如从前那样轻轻放过,而是严厉的向三人说道:“这怎么能是小事?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和士兵的用命,我们还能坐在这里商议对策吗?我们现在就得逃回商洛山中去当猎户了。民政府和总参谋部要立刻拿出方案来,就收拢败军和逃亡百姓做出妥善的安置。你们三人都写一份检讨书给我,要深刻的去检讨这个问题。你们可以不把朕放在心上,但不能不把人民放在心上…”

第299章 军议三

李过和顾君恩神情坦然的接受了李自成的批评,刘宗敏脸色有些发红,但最终还是闷闷的答应了一声坐了回去。

刘宗敏虽然有时候会同李自成对着干,但他却也不是真的傻子,在这样的会议上显然是不能违逆李自成的,因为这不是对李自成置气而是在当众挑衅李自成了。

而李自成今次南下大获全胜,不仅以极小的代价收服了江北四镇,更是迫使弘光帝去了帝位,把已经成型的南朝又给打散了。明眼人都能看的出,南方想要重新整合出一个独立于都元帅府的中枢,短时间内是没戏了。

因此短时间内大顺已经可以不用考虑南方的问题,专心对付北面的建奴了。除了为大顺解除了南方的威胁外,李自成还恢复了长江航道和南方海道的商业往来,这又为大顺赢得了大量的物资供应,从而解除了众人原本担心的物资匮乏问题。

可以说这次李自成的南方之行,极大的挽回了他丢失北京的声望,让诸军再一次敬畏起了这位永昌天子。反观他们这些留在徐州的人,现在却成了北方战事不利的罪人。

李自成没有追究他们丢失防线的罪责,已经算是极宽大的了。若是连这点小小的罪名都不肯背,估计外人只会以为他过于跋扈了。只是刘宗敏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等他看到堂内其他人都坐直了身体一副神情凛然的模样,这才隐隐觉得,好像自己成了杀猴儆鸡的猴子了。

李自成并没有理会三人怎么想,敲打完三人之后,他就注视着堂内的众人说道:“当然,要让士兵们上战场去拼命,光靠物资充足也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教育他们如何作战和为什么要去和建奴战斗。

前线的失陷,固然有叛徒出卖的缘故,但是我们对于士兵的思想教育不足也是个问题。否则那些叛徒如何能够轻易的拉走那些士兵去投靠建奴?

因此,我们除了要找出那些内部的叛徒,还需要教导士兵什么才是对错,不能再让他们浑浑噩噩的跟着上官走了,那样我们永远都整顿不好内部的问题。

为此朕决定,原先的考功惩戒司改为政教处,司内人员不变,朕这次从扬州招募了不少读书人,这次正好用来充实政教处,为诸军宣讲都元帅府的各项政策,并继续执掌军中赏罚及人事任免诸事…”

李自成对于考功惩戒司的变更自然是没有异议的,从山海关撤回后,李自成已经建立了许多新衙门,又变革了许多旧军制,诸人对于李自成设立新衙门或对旧制进行变革的行为已经开始习惯了。而且挟大胜归来的李自成也有足够的声望进行变革,谁让他们这些人面对建奴的南下毫无办法呢。

统一了徐州文武官员的思想,又进一步约束了军队之后,李自成终于把话题转到了具体的应对建奴南下两路人马的作战讨论上。

“…安顿了军心民心,让军队和百姓知道为何而战后,接下来自然就是如何对付建奴这南下的两路大军的问题。毕竟扫帚不到,灰尘是不会自己跑掉的。我们可以制定一个清洁屋子的计划,但终究还是要拿着抹布和扫帚去干,才能让屋子变得干净起来。

那么面对建奴这两路大军,大家究竟都有什么看法呢?不如一个个轮流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我们再进行讨论。捷轩,就从你开始吧。”

看到李自成对于自己还是尊重的,刚刚心里有些不快的刘宗敏心情又好了起来,他略略思考了片刻后说道:“既然不能丢下百姓跑路,那么我们只能尽力消灭其中一路,建奴两路南下之军相比较而言,显然西边这路更弱小一些,臣以为应当先击败阿济格,然后再回军向北去对付多铎…”

李过同样支持了刘宗敏的意见,不过他的主张稍有不同,“…臣支持打击阿济格,但是建奴马多,我军应当尽量避免同其野战。最好在守城战中能大量杀伤一批奴军,那么接下来再进行反击就稳当了…”

顾君恩支持李过的主张,认为应当先守住城池,等建奴疲惫后再行反击。原毓宗则重复了早上对李自成的建议,主张继续引诱阿济格军向南,把陈州丢给建奴也无妨,但一定要拉开建奴东西两路大军的距离,使之不能遥相呼应。

去掉了流动作战的选项之后,防御作战就成为了主流的选择,无非是据城死守,还是先防御再反击而已。主张优先打击阿济格军,固然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大家也都认为和阿济格军直接展开野战还是太过冒险了,因为拥有大量马匹的阿济格主力实在太难以抓住了。

不过讨论到最后,顾君恩突然又建议道:“或者我们可以派人去同吴三桂进行联络,只要他愿意反戈一击,那么就以太子的名义册封其为平西王。若是吴三桂能够倒向我们,那么阿济格就真的陷入绝境了。阿济格这一路军队覆亡的话,多铎必退。”

刘宗敏、田虎等将领听后都不以为然,他们觉得顾君恩未免过于一厢情愿了,刘宗敏道:“吴三桂已经是建奴的平西王了,他还会在乎太子给的平西王吗?眼下明显是奴强而我弱,吴三桂就算真的是活吕布,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倒戈。”

不过同武将们嗤之以鼻不同,文官们却极赞成顾君恩的想法。一种是以梁启隆为代表,“派个人去吴三桂军中走一趟又不花费什么,就算不能劝说他现在反正,也算是给日后留个善缘了。若是吴三桂真的没有忘记先帝的旧恩,哪怕让他迟疑几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件好事,不是吗?”

还有一种意见,则以原毓宗为代表,“和吴三桂联络是可以的,但不应当是劝说其反正,而是假装向吴三桂投诚,把吴三桂军引入我们伏击的地区,给他来个迎头痛击。吴三桂现在明显成了阿济格的探路先锋和侧翼护卫,若是能够先击败吴三桂部,则阿济格的主力也要进退两难了。”

在众人的争论中,李自成干脆让人抬来了山东、河南、河北三地的沙盘,就着沙盘上的地形对照着各人口中的主张。这场军议会议从下午一直开到了晚上,晚饭也只是李自成让人烧的面条,加了几个荷包蛋而已。

二十几只牛油大烛摆放在大堂内,把房内照的宛如白昼。听了一个下午的军议,看着沙盘的李自成也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想法。

倒不是他想要表现什么,实在是他发觉在座的这些将领都欠缺一些大局观,而顾君恩、原毓宗虽然能够把握大的方向,但又少了几分勇气,总想着先保证己方的安全,然后再谋求击败敌人。虽然某人只是吸收了李自成过去的记忆,并没有亲自指挥过什么战争,但他好歹也是看了不少战争书籍和电影的现代人,对于战争也不是一无所知,因此知道一味求稳,恐怕是解不开当前顺军的困局的。

于是在晚上会议开始的时候,李自成轻轻拍了拍手掌让众人安静了下来,然后指着沙盘说道:“建奴三路大军,一路向西,两路向南,虽然进展迅速,但却也暴露了自己的意图。

建奴的想法就是,以西路军攻打大同、山西,牵制我驻陕西、山西之军,使之无暇南下接应我们;南下两路大军,山东这一路俨然是主力,徐徐压迫我军在运河一路的防线,就是防止我们转身逃亡,意图在短期内消灭我军主力,从而尽占中原之地,为下一步攻略江南做好准备;

河南这一路虽非主力,却是建奴的奇兵,建奴用这路奇兵试图扰乱我黄河防线之布置,使我们不能全力应付山东之敌,又为切断我军南逃之路做好了准备。也就是说,一旦我们在正面抵达不住多铎军的进攻,那么阿济格军就会成为一把匕首,直接刺向我军的腰部,也就是归德、徐州,惊慌失措下,我军就不是败退而是败亡了。”

李自成停顿了一下,脑子里多想了片刻,终于斩钉截铁的说道:“所以,我们想要击退建奴发起的进攻,就必须要做到两件事。一是正面要防住多铎军的进攻,至少要拖住它;二是必须打痛阿济格军,令其不敢在河南腹地逗留。久拖下去的话,让阿济格军获得了河南士绅的支持,那么我军就要失败了。”

经过了一个下午的讨论,大家的意见基本都被李自成总结出来了,自然不会有人反对,只是也有人疑惑的向李自成问道:“陛下说的不错,可是我们要如何才能打痛阿济格军?建奴有着大量马匹,河南又是一马平川之地,冬天河流又上了冻,他们在野外的进军速度要比我们快的多啊,我们想追追不上,想退又跑不过…”

李自成在沙盘前拿起来一根木棍,指着沙盘说道:“如果是我们去抓阿济格的主力,自然是很难抓到的。但是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送上门来。正所谓,我之要点就是彼之要点。

只要阿济格想要进攻我们的侧翼,归德、亳州两地就是他不得不拿下的要地。同样的,我们想要留下阿济格军的话,开封和郑州也是不得不拿下的。

原副部长刚刚有两个建议很好,一个是同吴三桂进行联络,不管吴三桂是否真心效忠建奴,先确定吴三桂部主力的位置总是不错的;第二个是把阿济格吸引到陈州去,阿济格要拿下亳州,夺取陈州是必然之势,而当他拿下陈州时,我们自然也就确定了阿济格的主力在什么地方…”

第300章 军议四

“…阿济格这一路人马,从战斗力来分析,大概有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八旗军,根据我们调查得到的情报,黄台吉在努尔哈赤所建立的满洲八旗基础上又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虽然建奴依旧把满洲八旗视为最核心的战力,但是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对于建奴来说也不算是外人,是可以信赖但需要警惕的同伴。

第二等级是辽东明军,包括了吴三桂部在内,虽然辽东明军和建奴交战了几十年,但是在黄台吉的怀柔政策下,辽东汉人也被视为了满洲的一份子,因此这些家在辽东的投降明军,在建奴看来是可以吸纳的力量,但未必是同伴。

第三等级就是关内投降的各种武力,既有前明军,也有地方民团,虽然建奴不信任这些人,但却把他们当成了可以替代自己在战场上进行消耗的人头。而这些人因为熟悉本地地理,同时也是建奴重要的向导和镇压本地百姓、掠夺粮秣的帮手。”

李自成停顿下来,看了看沙盘周边的将领们,这才总结道:“第三等级对于建奴来说就是杂鱼,死多少他们都不会心疼,因为只要保持八旗的强势,总会有杂鱼自己游过来。第二等级对于建奴就有些不同了,关外的人口毕竟不多,真要死的多了,建奴手中就无人可用了。第一等级则是建奴的根本,死一个都会削弱建奴的一分力量。

所以,想要阿济格败逃,消灭再多的第三等级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消灭第一、第二等级的奴军,阿济格才会考虑逃亡的事。因此,我们对付阿济格这路军队,重要的不是击退他们,而是要切实的消灭其一部分核心力量。

正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当阿济格主力和吴三桂主力的位置确定之后,我们就应当以少数兵力牵制他们,然后集中力量消灭这支军队剩下的部分。

从开封到陈州,长达300余里,阿济格军兵力本就不多,要是我们消灭了其中一部分,那么阿济格还有什么力量遮蔽自己的后路?我们再做出夺回郑州的架势,阿济格还能在陈州坐得住吗?切断了阿济格军的后路后,阿济格军还有多少粮食可以支撑自己的行动?”

李自成的主张顿时打开了在场文武官员的思路,刘宗敏是最先反应过来的,他狠狠的击了击手掌,看着沙盘眼睛发亮的说道:“陛下这个主意不错,我们何必盯着阿济格的主力去打,先把他的羽翼给砍断了,再去对付他,阿济格还能飞上天去不成?”

李过也醒悟了过来,微微颔首支持道:“建奴不是老说,对付大明需要用伐木之策。先去枝叶,再伐根本,这一次,我们也可以让他们尝一尝,什么是伐大木。”

原毓宗也立刻调整了自己的策略说道:“陛下的建议确实在理。如此,我们不仅要撤离陈州地区的百姓,还得坚壁清野,把能带走的粮食也一并带走,这样建奴进攻陈州就更加不会怀疑了,且能令其就地征粮更加困难。

把吴三桂、阿济格军主力吸引到陈州左右,那么我军主力就可以沿黄河北上,消灭兰阳-仪封这一地区的奴军了。又或者,配合睢州守军,先解开睢州之围,然后北上夺取开封,堵住兰阳-仪封之敌军的后路,再聚歼之…”

思路一打开,众人就开始不断的丰富起整个作战计划的细节了。众人突然爆发出的热情,让李自成有些吃惊,不过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这是一场以强凌弱的战争,只要能够计划妥当,几乎就不会失败,大家的热情自然也就高涨了起来。

而军议开始之前众人情绪低落,是因为不管和多铎打,还是同阿济格打,看起来都是负多胜少的硬仗,想到这一仗打下来的人员损失,大家自然就有些摇摆不定了。

虽然李自成利用总参谋部对诸军进行了整编,但是想要彻底消灭军中各个山头,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既然有山头,自然就有人想要保存实力,不愿意做无谓的牺牲了。

待到大家都说的差不多时,李自成不由又开口说道:“其实我们也可以向建奴学习学习,建奴和明军在关外作战时,最喜欢用的一招就是围城打援。

如今我们同阿济格军相比,实力还是我们占优势,只不过阿济格军多马匹,所以我们合兵一处时追不上,若是分兵则容易为其各个击破。

但如果我们把仪封城,或是考城也让给建奴,然后再出兵围住城池,于要道设伏以待奴兵援军。则奴兵来援,我们先吃掉奴军援军,打击守城奴军的士气,再击破城池。奴兵若是不敢出兵援助,则今后奴兵还敢固守吗?”

对于李自成提出的建议,刘宗敏等农民军将领认为好,但是前大明官吏们则有所迟疑,比如原毓宗就很担心,若是设伏的军队挡不住奴军的援军,那么就等于是弄巧成拙了。

对于这些前大明官员的担忧,虽然刘宗敏等将领嗤之以鼻,认为在占据了地利优势下以逸待劳,是不可能出现挡不住的情况。毕竟他们当初在朱仙镇大败官军时,就打过类似的伏击战。

不过李自成倒是能理解这些前大明官员的担忧,因为他们都了解明军的战绩,生怕顺军也和明军一般,稍稍遇到挫折就抛下友军逃亡,从而使得全线败退。这是明军和建奴打了几十年,明军最常见的败亡原因,也使得这些大明官员对于和清军野战严重缺乏信心了。

李自成于是强调道:“今次我军将重新进行编组,将那些战斗力强的部队抽调出来组建野战部队,专门负责和建奴野战。至于其他部队则分区设防,以控制地方和迟滞奴军的行动为主要任务。

比如兖州府、济南府设一战区,令牛万财、白鸠鹤居中主持;开封府、归德府设一战区,由袁宗第、刘体纯主持;陈州、亳州以南到淮河北岸及徐州西部设一战区,汝宁府、南阳府设一战区,青州府、莱州府设一战区,徐州为总指挥部和后勤基地。

各军在各战区听命于战区主管,战区主管听从于总参谋部的命令,做到各司其职,自然就不会有擅自撤退一说。总之,没有总参谋部的命令,擅自离开防区的军队及战区主管都要问罪。至于此次和建奴野战,朕将会和捷轩共同负责。

民政府做好撤回百姓的安顿工作及对受伤将士的照顾工作,总参谋部进一步去了解阿济格、多铎两军的具体情况,然后制定交战地区百姓撤离及拦截、围歼奴军的计划…总之,朕今日对你们只有一个要求,尽到自己的责任,其他问题就交给朕来处理,你们有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