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453章

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

“既然如今我知道了常莹是常家的小姐,那婚娶之事就更不敢怠慢了。”

“我这就去找我家王爷,一定要风风光光的将迎娶常莹。”

听着马周的话,一旁的常莹感动的再次落泪。

纵使是做梦,她都没有想到,自己这辈子还会有这么一天。

这时候,常何一边相劝自己妹妹。

同时一边又同马周讲:“马周啊。”

“你的心思,我理解。”

“能看见你们两个终成眷属,我也是万分的高兴。”

“但是婚娶的规格,还是低调一些的好,就不要大张旗鼓了。”

“其一,是我妹妹毕竟是一个苦命之人。”

“没必要再大张旗鼓一次。”

“再者,也是最主要的。”

“如果你们两个成了亲,到时整个常府和我,无异于就同芙蓉园绑在了一起。”

“我常家的这股子关系,留在暗地,或许在以后会有大用处。”

“马周你是聪明之人,我说的意思你也应该都懂。”

“所以啊,等回头你也把你们王爷给请来,大家在一起聊一聊,坐一坐。”

“然后至亲好友将你们俩的婚事办一下就可以了。”

“马周你认为如何?”

第680章 治国理政二十条

马周是何等聪明之人。

对于常何说的话,他不仅是懂,而且看的还要更深。

常何说的那层意思,也没说错。

这层关系藏在幕后,以后或许会真的对芙蓉园中有帮助。

但更多的层面,却是明显与芙蓉园拉开距离。

免得日后受芙蓉园的连累。

毕竟他马周只是一个芙蓉园的大总管,也不是北平王的直系亲属。

但站在常何的角度上,这样想也是没错。

他总得为整个常家的利益去考虑。

尤其是芙蓉园和自家王爷是排雷小能手,没事就惹出点祸端出来。

马周能看得出,无论是常何,还是常莹,都是非常低调,深谙中庸之道。

这也是好事。

中午,马周夫妻二人就留在了府中,热热闹闹的同常何喝了一顿酒。

在酒桌上,常何也是讲起了他们家的事。

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在世时是如何的疼爱自己的妹妹。

还有,妹妹的命如何苦等等。

等到马周和常莹两人乘坐马车离开,返程的过程中。

酒意上头的马周努力的使自己清醒清醒。

“一会我先送你回家。”

“然后我直接就去找我家王爷,请他帮我们证婚,将这件婚事定下来。”

“回头啊,我再到长安城中添置一套大宅院,作为我们的家。”

这时候,他们的马车已经距离他们居住的小院落不远。

在听到了马周的话后,常莹挑起车帘,指着外面正在经过的一大片非常阔气的巨大宅院说道:

“其实,你之前问过我的,这一大片一直没人居住的府宅,就是爹娘留给我的。”

“是我的爹娘亲还在世时,就留给我的。”

“绝不是我之前的夫家。”

“中午时兄长也说了,在我们家里,爹娘都非常的疼爱我。”

“所以并不像别的妇人家那样,没有丝毫的家产。”

“只是这套府宅,实在是太大了。”

“我自己一个人不敢住,所以就一直空着,有人每天打扫。”

“所以等成亲后,我们两个就住在这里好了。”

“像这样大的府宅,在长安城中就是有钱都很难买到的。”

“其实,除了这里,我自己还有一套小很多,但非常精致的院落。”

“我原本一直都是住在那边。”

“每天闲来无事,也就将这些闲置的房屋租出去。”

“直到遇见了你之后,才陪着你一直住在了那处最为破败的小院子里。”

“而且这一住,就是好几年。”

“现在有时候想想,在那里住习惯了,也挺不错的……”

听着常莹的话,马周的内心中也是不断唏嘘。

就常莹这些家产,那可是绝对的富人啊!

看来之前李淳风卜的卦不错,人家确实是极富贵之人。

还有,自己原本想着牺牲自己,迁就这样一位心地善良,对自己无比之好,知冷知热的可怜妇人。

结果倒成了自己攀了高枝。

这前后之反差,有时候连他自己想起来,都觉得匪夷所思和好笑。

既然如今身份已经揭开了,他们两个的亲事也基本上算是定下来了。

那常莹和马周两个都没必要继续挤在这处破败的小院落中。

此时此刻,马周夫妻二人对于袁天罡、李淳风两位道长,自然是感激不尽。

他们两位,也算是马周、常莹两人的媒人。

自然是要好好感谢一番才行。

一方面,常莹退回去了他们两个的租金。

并且要把整个院落的房契都赠给两人,但却被袁天罡师徒极力推脱掉了。

而马周,也是命人从芙蓉园中取来最好的茶品,请两位道长品尝。

对于这份礼物,袁天罡可是没有拒绝,笑的那叫一个开心、灿烂。

在目送马周、常莹两人搬家离去后。

袁天罡一捋胡须,对着身旁的李淳风点点头。

“淳风啊,你这一次选宅院选的不错。”

“他们两位一走,这院子就更为幽静和舒服喽!”

……

随后,马周将要成亲这件事,就在芙蓉园中掀开了锅。

这显然是近来最轰动的一件事。

李秋,在听了马周的请求之后,也是当仁不让。

就当起了马周婚事的证婚人。

并且亲自带着厚礼,去拜见了常何。

在见面之后,他与常何也是聊的非常投机。

大家都是武将,也更有交流的话题。

而且在内心中,常何对于李秋的勇猛,取得的赫赫功绩,也是非常的佩服的。

几天后,在极小范围内的亲朋好友的见证下。

马周也终于完成了他的人生大事。

说来也巧,这阶段,由于正值深冬。

整个大唐,从上到下,都处于了相对清闲的一个阶段。

李世民也是抽出空来,下诏令五品以上的文武群臣,都要毫无顾忌的上表,讨论一下治国理政之策。

以及在往常国事方面的得失正误。

像这种东西,对于文臣来讲自然是不陌生。

可对于常何这样的纯武将来说,就多少有些犯愁。

所以这一天,在妹妹、妹夫两人过来吃饭的机会。

他就把这件事提了出来,说马周有才,就托马周帮忙。

这些年来,马周参与赈灾,转移流民,以及各地调剂物资等方面,确实是做了很多工作。

也有不少的心得体会。

于是没到半个时辰的功夫,一篇字体非常漂亮的,洋洋洒洒的治国理政二十条。

就这样书写完毕。

见状,常何大喜,也就递进了宫去。

很快,就被当今圣上李世民给翻阅到。

那道折子刚一打开的刹那,酷爱书法的李世民就不由得叫了声好。

这份折子上的字迹,甚为工整,漂亮。

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而随后,当他看到了里面非常有见地,有眼界,了不得的内容后。

就更是龙颜大悦。

随之急忙的翻回前面,看这个折子到底是谁人写的?

一般来说,能够写出如此内容和建议的,也无非是王珪、魏征、长孙无忌寥寥数人。

可是他们的字迹,李世民都是认得的。

绝非和折子是同一人。

随后,他就翻到了折子的正面,上面赫然写着大将军常何的名字。

这一下,差点把李世民的鼻子给气歪了。

第681章 我这条命是王爷的

这常何,怕是连里面的字都写不全。

字迹更是丑不可言。

又怎么可能写出来这样的一篇锦绣文章?

于是,李世民当即下令,把常何给宣进宫来。

很快,常何就来到了御书房之中,见到了李世民。

上一篇:宋北云

下一篇:演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