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210章

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

临走时,李秋也终于将芙蓉书院工匠们赶制出的全新茶具,给每个人带走了一套。

这也让长孙无忌、杜如晦、李靖、秦琼等人颇为的满意。

夸李秋这孩子孺子可教。

同时还不忘嘲讽了一番,那些奏本李秋,斥责芙蓉园奇淫技巧的儒家朝臣们。

就在当天夜里,长安城大理寺的监牢内,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直被关押在这里的范兴,选择了自尽。

这一下,可是在深夜,惊动了太多的人。

从当初的绥州城陷落到如今,已经过去了数月时间。

可对于范兴的处理,一直被拖延到了现在。

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靖等人不想让这样的有功之臣含冤而死。

而其他的几乎所有的朝臣们,大唐的百姓们,则是没有人希望他活。

就在这样的矛盾状态下,范兴不忍因自己而让陛下和诸位大人们为难,选择了自己来结束自己的这条性命。

幸好,当时被意外经过的牢头及时发现,急忙喊人,叫医,才将他从鬼门关前重新拉了回来。

在第二天,早朝之后,李世民也是从长孙无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

随即眉头紧锁,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是朕,以及这个大唐,亏欠了他范兴啊!”

“辅机,你向来足智、多谋。”

“范兴这件事,就交由你去办。”

“尽量给他一个交代,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说完,李世民转身走了,可长孙无忌却犯了难。

然后就跑到了尚书省,房玄龄和杜如晦这里。

恰好此时,兵部尚书李靖也在。

(在从泾州回到长安城后,李世民就短暂的封李靖兼任兵部尚书,与房玄龄、杜如晦一起,更好的筹备明年的战事情况。)

“就范兴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死局。”

“之所以拖了几个月时间到现在都没有处理,不就是因为谁都没有这个办法吗?!”

“现如今范兴要死,陛下将这件事交到了我的头上。”

“我要是真有办法,那还用等到现在了吗?!”

房玄龄此时幽幽的轻叹一声,“这范兴一事,杀,冤。”

“不杀,不能平民愤。”

“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群臣和百姓面前,怕是熬到了最后。”

“也只有一种结局。”

李靖此时也是皱眉说道:“这朝堂之上,比那战场还要波云诡谲,阴险、复杂的多。”

“范兴,他出身卑贱,一直为群臣所不容。”

“但却是个大才之人。”

“当初在绥州,他就看破了突厥的阴谋,自陷了绥州城,来给我朝大军示警。”

“而如今,他又是看破了这个局,以自尽的方式来为陛下和朝廷解决掉这个难题。”

“此乃我大唐的栋梁之臣啊,要是冤杀于他,可惜了。”

听着他们的话,不停摆弄着手中那个金质小茶杯的杜如晦思索着说道:“之前我们都一直觉得这是一个死局。”

“可是现在,我似乎看到了原本这个无解局势中,却有了一丝不一样的变化。”

听到他的话,几个人同时看向了他。

杜如晦也就放下手中茶杯说了两个字:“李秋!”

“这小子行事、思维,与常人截然不同。”

“在我们看来的死局,到了他那里,却未必就无解。”

这时候,长孙无忌叹气着摇了摇头。

“没用的。”

“关于这件事,我曾经问过他。”

“这小子就说,这事简单啊,让陛下或是兵部,直接下令放人就是。”

“可他说的容易,要是能放人,我还用得着去找他?!”

杜如晦这时候笑着说道:“李秋这小子,难道你还不了解吗?”

“本身性格惫懒,一天又忙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你那样去问他,他肯定也是无解。”

“你只有逼着他去认真的关注这件事情时,他才能给你想出这真正的破题之策来。”

“至于怎么去逼他?”

“玄龄啊,还有李靖,你们二位可都是出了名的谋略过人。”

“就得由你们来出主意了。”

第318章 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听了这个调令,就连罗可心和武珝两个,也是一头的雾水,搞不懂其中缘由。

无奈之下,李秋也就只好略微准备了一下,来到了这尚书省中。

一路上,在见到的那些士族官员们,纷纷对他躬身施礼。

不过眼神和气质上,却是拒他千里之外的冰冷和疏远感。

对于此,李秋是视如不见的。

这些官员不愿意见到李秋,而李秋也是懒得去见他们。

等到了房玄龄、杜如晦这里时,李靖和长孙无忌两位尚书也都在。

一见到他来了,他们几个就连眼神中都充满了笑意。

“李秋啊,来的倒是挺快。”

“这年轻人啊,就是好,脚程快。”

而李秋,则是苦笑着对他们几个拜了拜,“我说几位大人,您们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怎么让我做了这个兵部侍郎?”

杜如晦这时候笑着说道:“你小子别不知好歹啊。”

“这兵部,总共也就兵部尚书一人,侍郎两人。”

“那可是关乎着整个大唐的军队运转,权力何等之大?”

“一般人就是想当,还当不上呢!”

“还有,这不吏部尚书长孙大人也在吗?”

“你正好可以问问他。”

见到李秋的目光转移过来,长孙无忌笑着说道:“李秋啊,这兵部侍郎这等重要的职位。”

“我这吏部可是没有权力随意任用的。”

“所以啊,你的这个侍郎之职,乃是陛下御笔亲批。”

“最近几个月,你就安心的在这尚书省坐班。”

“正好也能跟着玄龄、克明,李靖多学些东西。”

老帅李靖这时也是捋胡须微笑,“不错。”

“之前陛下派我兼了这兵部尚书之职。”

“如今又派你兼了这兵部侍郎,倒也合适。”

看着他们这几位的意思,李秋的一颗心不由得沉了下去。

“我说几位大人,你们还真不会让我当这个兵部侍郎吧?”

“还得要坐班?”

房玄龄这时候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那是当然的了。”

“这整个兵部一共才两位侍郎,忙得紧。”

“你当然得坐班了。”

“不得迟到,不得早退。”

“至于你的办公位置吗,李靖那边有侍郎郭福善在,而你,就在我和杜大人这里好了。”

就在这时,那边就有人给李秋收拾好了办公桌。

一个小桌子不大,上面有笔墨纸砚等日常用品。

就在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桌案的旁边不远处。

在看到了这样一幕后,李秋心里都快要哭了。

他在芙蓉园中当自己的悠闲王爷,或是回到幽州当自己的说一不二土皇帝多好?

怎么就被搞到了这兵部来做侍郎?

这早出晚归,每天乱七八糟的事务,还要被一堆人管着,简直就是地狱!

随后,他偷偷的用力摇了摇头,试图让自己清醒下来。

这里面,他隐隐的感觉,貌似有哪里不太对劲。

就在这时,恰好外面的侍卫,将李秋带来的碳炉和茶具拿了进来。

然后他也就笑着说道:“几位大人,我这次来时,你们看,眼下寒冬季节,这尚书省内宫殿年久失修,寒风阵阵。”

“这一次我来时,恰好带了几个碳炉和焦炭。”

“还有一套银制茶具。”

“也给几位大人取取暖,没事喝喝茶,增添点乐趣。”

见状如此,杜如晦、长孙无忌、李靖等人可是乐了。

“好,李秋啊,你这一点做的可是不错。”

“要有了你这碳炉,每天我们这屋里,可却是要暖和多了。”

“嗯,这茶具也是不错。”

“虽然不是玉的,金的,银的也还凑合。”

“这以后中午,或是闲暇时,能喝点茶,也是不错!”

看着他们几个心情大好,李秋恰到好处,讨好般陪着笑说道:“那个,几位大人啊。”

“你们看看能不能饶过我吧?”

“这兵部侍郎之职何等关键,我这才疏学浅,更不懂韬略,实在是德不配位。”

“况且我住那芙蓉园,距离皇城太远。”

“这每天上朝的时间,城门都还没有开,也确实不方便……”

听着他的话,长孙无忌笑着放下了手中的银茶壶。

“按照朝廷规程,这兵部侍郎有两位。”

“一般都是一人上朝,一人留在兵部,处理紧急军情。”

“你的情况呢,我们也是知道的。”

“所以这早朝,就由郭福善去就可以了,你每天也不必来那么早。”

上一篇:宋北云

下一篇:演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