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106章

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

要是弄暖棚吧,自己一没塑料膜,也没玻璃窗,缺乏光照,条件限制的很厉害。

……

在另一边,太子李承乾所在的东宫之内。

传来了一阵阵的痛呼,以及沮丧的打砸、咒骂声音。

是太子李承乾的足疾,又犯了。

自从他当上了太子之后,他的这个足疾就如同恶魔一般,一直围绕着他,让他茶不思,饭不想,还经常的做噩梦。

因为他自己也知道,世人迷信,一位储君的身体有病,尤其是这种表征明显的足疾,是大大的不祥。

这也让生性纯良,略有怯懦的他,更为的自卑。

此时此刻,在李承乾的眼神中,是透着无比的憎恨和懊恼的。

自己的这足疾,就是在八九岁时,有一次在玩耍过程中,被小一岁的弟弟李泰,有心暗害的!

当时,自己年幼,性格又温顺、纯良,看着李泰哭的那么伤心,那么的怕受到父母的责备,他也就心软。

没有将这件事告知给父母,自己一个人强忍着疼痛,把这件事给瞒了下来。

可是也因此,这足疾的病根就落下了,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的棘手。

尤其是当他成为了太子之后,这足疾就成为了他致命的一个污点。

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那个阴险的弟弟造成的。

当年,自己还以为他是无心的。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他对李泰这个人的了解,才恍然大悟。

当年的李泰那个无意,是多么的苍白和无力!

他分明就是嫉妒自己是长子,心理不平衡,蓄意的报复!

没想到,在七八岁时,这个李泰就有了这么坏的心眼!

这时候,太傅李纲,摇摇头在旁相劝。

“殿下啊,这瞧病,治病,可不是着急的一件事情。”

“宫中名医甚多,总会有办法将你这足疾治好的。”

不过,李承乾却是沮丧的摇着头,“不会的,治不好了。”

“这已经治了好多年了,却始终不见好,反而近年来倒有加重的趋势。”

“老师您就不用这样安慰我了。”

第159章 重新开启赚钱之路

看着他如此,大儒李纲,也是心中百般的难受。

“殿下,就算这足疾治不好,咱们也不妨往开了想想。”

“如今陛下圣明,娘娘贤德,又是那么的恩宠殿下。”

“而殿下您又是这大唐的储君,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我想啊,殿下如今过于的在意这足疾,并且因此而消耗掉了殿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实在是太不值了。”

听到了李纲的劝慰,李承乾果然安静了许多,看向李纲的目光中,也渐渐变得平静和镇定。

这时候,李纲又接着说道:“殿下啊,您现在已经十五的年纪了。”

“陛下呢,也已经明显的有要进一步的培养你的意思。”

“就好比今日的朝堂之上,陛下曾问过殿下要怎样处理李秋吧?”

“而殿下您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李承乾想了想,“我是按老师您教导的,虚心纳谏,听取了多数大臣和朝中主要重臣的意见。”

“要严惩李秋。”

年纪已大,身体一向不好的李纲这时候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殿下啊,在这件事上呢,你仔细想想看,是不是有两个地方你考虑的欠周啊?”

李承乾恭敬的施礼,“还请老师教诲。”

李纲点点头,接着说道:“这其一,殿下是一国储君,以后是要做皇帝的人。”

“这满天下所有人都可以左右逢迎,模棱两可。”

“但唯独殿下你不行。”

“一个君主,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有决断。”

“这其二,是殿下对于这朝堂之上的关系、派别,看得太浅显。”

“这文臣和武将啊,二者的区别很大。”

“武将呢,平治天下用的。”

“我大唐的根基,都在于这些武将身上。”

“说白了,这李唐江山,能够坐多久,坐多稳,最终都要看军队和武将的。”

“但是啊,殿下可以对他们恩宠,但又必须防备、制约,必须让文臣压着他们一截,这样才不容易出问题。”

“而这些文臣呢,治国治民用的,在他们的身后呢,还有着天下士族的利益和影子。”

“对于这些人,也得处处制约,可不能什么都听他们的。”

“不然的话,这天下就不再是李家的天下了,就成了他们士族的天下了。”

“现在,殿下您可曾想明白一些了?”

听了李纲的话,李承乾恍然大悟,连连的点头。

……

在以后的几天时间里,李秋就带着最为信得过的手下,开始了对酿酒坊的建设。

不过这一次,所占用的院落,屋子,面积,都远远超过了之前老宅中的小作坊。

所以关于这酒坊的建设,选人,都是层层把关,重中之重的。

这芙蓉园,是有一部分紧贴长安城的城郭的。

也是进入芙蓉园后,位置最深,最为隐蔽,最为安全的地方。

所以李秋就将酒坊和自己的蔬菜基地,放在了这里。

同时呢,在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将芙蓉园分为外中内三个层次。

其中外部,顾名思义,是芙蓉园的最外围。

这里呢,李秋不做任何的改动,同以前一样,进来后,能够看见一部分景致。

而在外层和中层之间呢,可以拦截成一个区域。

至于中层和内层之间,再建立一层隔离带。

自己的家人,以及最重要的秘密,都在这内层,绝对不允许外人进来。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要是实施起来的话,绝对是一个大工程。

大概用了半个月时间,李秋才将这座酒坊弄出来一个雏形。

剩下的估计还得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正式成型,并开始生产。

这时候,芙蓉园原本的那些费肉的猛兽,像豹子、狼等等,已经被宰杀的差不多了。

这一天,李秋又带着罗可心和武珝两个来到了这里。

只见到那饲养猛兽的屋子,笼子,已经空了一大半。

剩下的都是一些温顺的,吃草的动物了。

之前这里的鹿,早已经被吃掉了。

那两头骆驼,被李秋给卖了。

对于剩下的那些,要么体型太小,要么口味不好,又不值钱,李秋暂时还没太大的兴趣。

当来到了最里面的一间的大房子时,李秋就找到了今天的主角,大象。

一看见它,李秋就不由得注意起那一对象牙和高端食材,象拔了。

这时候,罗可心有些紧张的说道:“李秋,它好像只吃草料……”

武珝:“李秋哥哥,我们来过这里好几次了,这个大象虽然块头挺大,但一点都不凶。”

“听人说,当年这头象运过来费了好大力气,还是经过驯养的呢?”

看见她们两个不忍心宰杀这头大象的表情,李秋笑笑。

然后较为小心的走到了这头象的近前,伸出手拍了拍它的身子。

竟然是出乎了意料的温顺。

看来还真如武珝所说,这头象挺通人性,是驯过的。

“行啊,既然你们两个不舍得杀,那就继续养着好了。”

“等到夏天之时,还能带它下水去玩。”

“或是上街骑着,也是很拉风和不错的一个选择。”

听到了他的话,罗可心和武珝两人大惊。

“这东西还能骑?”

李秋理所当然的点点头,“当然了。”

“在它的故乡,就是波斯那里,这大象还是很普遍的。”

“作用呢,就如同我们这里的黄牛差不多了。”

(唐朝所谓的波斯,是泛指丝绸之路上的那些国家。

因为国家数目太多,唐人百姓分不清楚,也就泛指为波斯了。)

在当时的大唐,就连骆驼,见过的和认识的人都少。

也就长安城中多一些。

而像大象这种物种,确实是比较稀奇的。

李秋也是纳闷,当初他们是怎么从丝绸之路把这大象给运过来的?

就在这些天内,朝堂之上,因为治民的理念问题,爆发了一场相当火爆的争论。

第160章 要脸与不要脸

这场巨大争论的由头,还是那京兆府尹张蕴古引起的。

由于之前的突厥兵乱,在长安城周边的很多村县,粮被抢走,房子也被烧了,人也是死了不少。

如今冬天已至,这些百姓无法生存,过活,就想着往南方迁徙。

毕竟那里温度高些,人口稀少,物产也算丰富,活下来的几率也算大些。

可是按照唐律,是禁止人丁私自迁徙的。

理论上是应该将这些百姓统统赶回去的。

可是这张蕴古,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朝廷的救济粮食迟迟下不来,这寒冬季节,他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群百姓饿死。

于是就私自下了令,把周边村县的百姓都放了。

这一下,可就惹下了大祸,遭到了一大堆御史和重臣的奏本、弹劾。

原本这张蕴古,也是士族中的一员。

但是他先是得罪了蜀王李恪,因此受封德彝、裴寂等前朝的老臣们迁怒。

上一篇:宋北云

下一篇:演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