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颁奖典礼:开局颁发千古一帝 第418章

作者:盘点剪辑嬴政

“一个月后,再次出塞,奔行数百里,大军再次斩首匈奴一万多人。”

“而正是在这次,冠军侯第一次从军,独自带领八百人,斩杀两千多人,俘虏匈奴单于的叔父等人,从此名震天下。”

“以后的所有战争,均是卫青和霍去病同时出击。”

“只不过,因为两个人的侧重点不同,很多时候都不是在一个战场。”

“因为霍去病是个少年,他用兵灵活,不拘泥于古法,有更多的使用骑兵,我们后世人的眼光总是更多地注意在他身上。”

“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卫青。”

“卫青性格沉稳,他用兵都是稳扎稳打,虽然也经常奇兵百出,但他顾虑比较多,不像他外甥霍去病那样肆意张扬,相对来说,他的光芒就被外甥掩盖住了。”

“但是无论在汉武帝,汉朝百姓、文武官员心中,以及后世人眼中,谁都不能忽视他。”

“大汉没有卫青,在反击匈奴丰功伟绩的大业上,肯定会缺少一个灵魂人物。”

“卫青另一个让人敬佩的地方,就是他从来不居功自傲。”

“随着他的功劳越来越大,权势也越来越盛,汉武帝对他更加倚重,他甚至下令,任何文武官员见到卫青,必须行大礼。”

“有一些官员有些嫉妒卫青,根本对他不加理睬。”

“而卫青根本丝毫不生气。”

“汉武帝见那些人明目张胆的违抗他的旨意,想重重惩罚他们,给卫青出气,卫青反而替他们求情~ ”

“以前所有嫉妒他的人,无不被他博大的胸怀所感动。”

“第二点,卫青从来不杀战败的将军。”

“出击匈奴,虽然总体上大汉获得胜利,但手下各自军队,总有打败仗的。”

“苏寒是卫青的一员大将,以前时常获得胜利。”

“而就在这次出兵扫荡漠南时,苏寒率领三千骑军,竟然遭遇匈奴单于十万主力,而与他相离不甚远的另一只军队,见状竟然投降了匈奴。”

“苏寒率领三千人,苦战一天一夜,最后全军覆没,仅有苏寒一人逃出来。”

“他回到军中后,所有将领因为是否斩杀苏寒,争论不休。”

“不少将领认为败军之将,必须斩杀,否则无法立威。”

“而卫青认为,苏寒以寡敌众,没有任何过错,不能胡乱杀人,否则无法服众。”

“最后卫青命人将苏寒压回长安城,由汉武帝亲自决断。”

“而汉武帝当即释放了苏寒,和卫青的意见一样。”

“不仅仅只有苏寒一人打了败仗,网开一面。”

“飞将军李广、公孙敖等人都打过败仗,但卫青从来没有杀过一人。”

“卫青此举,赢得了所有将士的拥护,每一名将士都想投到卫青帐下,而所有的将士更加悍不畏死。”周易停顿了一下,眼望着全场的众位帝王。

随即他又望着大屏幕前面的观众。

“苏寒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他的儿子,可是大名鼎鼎,可谓无人不知。”

“他就是牧羊的苏武!”

“苏武?”

后世的观众不由得哗然。

“苏武牧羊?原来是他!”

“苏武被匈奴扣押十几年,始终不肯投降,最后匈奴迫于无奈,不得不让他归汉。这一切都是得于他父亲忠勇!”

观众们议论纷纷。

“将士忠勇,位高权重者也应该赏罚分明,才能够让所有人归心。”

“如果大将军卫青此时杀了苏寒,不仅所有将士都会心寒。以后苏武,还能否始终坚贞不屈,就很难说了!”

众人都纷纷附和:“对!对!”

“手下的将士没有几个贪生怕死的,就怕皇上和上面领军的大将军,是个糊涂蛋,滥杀无辜。”

“那样任何再忠君爱国的人,也都会弃之而去!”

李世民和赵匡胤等人都对苏寒不熟悉,此时知道他竟然是苏武的父亲,不由得感叹。

“虽然是家风遗传,但也必须遇到明主,和正直的上峰,否则,报国无门不说,还会恨不得自己的国家早点灭亡。

嬴政也不住点头:“”的确如此。”

“自古以来,只要主上是明君,就能够发现无数的忠臣良相。”

“而如果君王昏腹,必然奸臣当道,忠义之士远遁。”

周易又缓缓的说道。

“卫青获得的赏赐,几乎全部都让他转手送给了手下。他对这些金银外物,根本不屑一顾。”

“卫青是当朝驸马,又位列大将军,没有一个人认为他是倚仗皇帝的宠信,才获得无上的权势。”

“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构陷他。”

“不论是文臣武将,只要立下天大的功劳,就会惹来无数人的嫉妒。而偏偏卫青,是个例外,这也算是一件奇事了。”

“卫青和外甥霍去病,关系极好。”

“霍去病一直将舅舅当成是自己的榜样。”

“而卫青更是从来没有嫉妒外甥竟然超过了自己的成就。”

“以军功扬名立万的武将,几(李得的)乎没有不勾心斗角的,而唯独他二人打破了这个魔咒。”

“卫青四十多岁去世,虽然按照当时的情况,也算正常了。”

“但一位名扬千古的大将军,就这么离开我们,还是有些遗憾了。”

周易停顿了一下,他透过屏幕,望着汉武帝,又望着卫青和霍去病,最后目光落在驻守在边境上的李广身上。

“提到卫青和霍去病二人,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汉朝的大将,他就是飞将军李广!”

李广心头一跳,双目一眨不眨的凝视着天空。

周易先生竟然提到我了!

李广激动不已奸。

对什么奖励他根本不在乎。

主要是,周易盘点,就表明对自己异常的赞许。

“提起李广,人们就想到一句话,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第二百八十六章李广难封

第二百八十六章李广难封

“无论是当时的人,还是后世的专家和普通百姓,都认为李广难封,是他命运不好,时运不济,这么说,实在是太过推脱责任。”

“而造成李广一生难以封侯的原因,和他自己本身,有着莫大的关系。”

“直接点说,这一切完全是李广咎由自取。”

“李广名气极大,但是实力根本不相符,他的那点军功,根本算不上什么。”

周易微微一笑,却也不由得为李广叹息。

李广呆呆的望着天空,举着干枯的右手,不住的揉着浑浊的眼睛,他不敢相信,周易的这个判词,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何处。

“李广出生陇西武将世家,自幼便善于骑射。”

“汉文帝时期,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射杀不少匈奴骑兵,被升为汉中郎。”

“后来李广跟随汉文帝出行,抵御贼寇和搏杀猛兽,勇猛无比。以至于汉文帝不由得感叹,可惜你生在现在,如果是在高祖时期,封个万户侯,肯定不在话下。”

“后来汉景帝继位,因功提升李广为骑都尉。”

“七国之乱时,李广跟随周亚夫平叛,立下赫赫战功510,但他因为私下接受梁王的将军印,此事泄露,回朝后,没有封赏,但也没有追究他的罪名。”

“汉景帝把他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

“李广曾经分别调任七个郡的郡守,他勇猛无比,匈奴人一听到他在防守,都不敢再来进犯。”

“当时就有有识之士指出,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负,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他。”

“就是说李广认为武功高强,非常自负,经常与敌人对射,常常使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不得不说,这些人的眼光奇准无比,李广虽然最终没有因此丢掉性命,但却也是他这一生悲剧的来源。”

“李广前半生,汉朝都是实行的防守政策,只要驻守边疆城池,匈奴人攻不进来,就算是胜利。”

“而李广骑射无双,只要小规模的匈奴骑兵来犯,先发制人,射死几人、几十人,匈奴人震惊于汉朝的堂堂一个将军,竟然拥有这么强的武艺,自然大为惊恐,纷纷退(cgef)去。”

“李广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匈奴称为飞将军,大汉百姓也无人不知,也称他为守护神。”

周易扫视着众位帝王一眼,所有皇帝都在仔细聆听,面上却都有些疑惑。

周易清楚,他们都惋惜李广不能够封侯,却并没有深入了解具体的原因,恐怕他们心里都觉得,是汉武帝偏心。

“李广沉默寡言,但爱兵如子,自己获得了赏赐,几乎都送给了手下和士兵。”

“每次出兵,他都是让士兵们先吃饱,否则他绝不吃一口,找到水源,也是士兵喝完之后,他再去喝。”

“他如此爱戴士兵,这种人都对他敬佩不已。”

“这些当然是优点,但他的缺点,更加致命。”

“李广每次率兵出征,总是选择水草丰美的地方安营扎寨,然后各个士兵、将领们,进入帐篷中,各行其是,至于各种行军典籍

文书等,一律不布置,丢在一旁。”

“他只在离营地很远的地方,安排几个人放哨。”

“而这几个人也往往都敷衍了事,甚至出去玩耍,或者睡觉。”

“全军上下,没有一个人警惕,一盘散沙,完全没有半点组织性,纪律性。”

“因为李广对手下士兵没有半点约束,因此那些士兵都想投到他帐下。”

“做他的兵卒,实在是太轻松了。”

“而其他所有的军队,都是军令如山,士兵苦不堪言。”

“同僚将军指责李广,李广竟然大言不惭的说,我的军队晚上宿营,从来不把守,也没有任何匈奴人敢来进犯。”

“而你的军队犹如铁笼一般,敌军也望而却步,所产生的效果和我相同。”

“那你这么做还有什么意义?”

“还不如像我这样,多善待一下士兵!”

所有的皇帝们不由得直皱眉。

只有李世民和朱元璋等少数几个帝王,比较深入的了解过李广的事迹。

而其他的皇帝们,更多的是凭着主观的印象,非常同情李广。

但此时听到周易的这番点评,纷纷对李广不以为然了。

“一个军队能够打胜仗,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是令行禁止,是有严格的纪律。李广的军队连半点纪律性都没有,还谈什么打胜仗?”

周易透过大屏幕望着云中郡的李广,随后,他的目光又转向视频前的观众们。

“评论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我们都要客观、理性,不能够由情绪支配。”

“不仅仅是军队,几乎任何组织,都需要有严格的纪律,这几乎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够懂的道理,而李广,却恰恰不知道。”

嬴政皱眉。

“堂堂的一位将军,首先连纪律都抛到一边了,其余的所谓军功,不提也罢。”

“虽然做任何事都不能够拘泥于古法,但完全没有章法,率性而为,那就是乱来。”

“仅凭这一点,李广在我大秦,恐怕就要下狱问罪。”

周易继续道。

“试想,如果匈奴大军晚上来进攻,李广能够组织起来有效的反击吗?”

“因为匈奴恐惧于他飞将军的大名,不敢来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