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403章

作者:隔壁的小蜥蜴

或者说,每次上朝,是否都有做类似的功课。如果真的有,那他也真够不容易的。

“陛下曾说过,阵前起义和战败投降是两个情况……”贾诩回道,答案已经在里面。

阵前起义的官吏,那就是主动投奔,主动投奔,那肯定不能按照战败来算。从这个角度来看,打输了一无所有,主动投降,还能保留官位,为什么不投降?

“朕说过?嗯,朕好像说过,的确是这样。”刘韬闻言一愣,随即明白了,“只是这样还是太便宜对方,朕不太情愿。”

“那就按照规矩,在战后,给他们进行一次科举。”贾诩回道。通过的留用,没有通过的,那当然只能免职,“甚至可以与边郡的官员,进行调换。只需要保证太守和刺史府官员充足,其他各县可以暂时军管。”

县级的城市,就算一两年问题不大,可以利用武警队伍来管理,不直接由军队来治理。

“众位爱卿,你们觉得怎么样?”刘韬看向众人,语气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心里其实已经认可贾诩的提议。

“臣觉得,就算通过考试,也不适合继续留在当地任职。或许可以考虑调到边郡任职,然后把边郡的官员调过去。”荀彧回道。

不是说不帮卢植他们,而是心理清楚,这次出征根本拦不住。不考虑用人问题的话,其实内心深处,也希望陛下能够横扫宇内,还天下一个太平。

现在这种几方势力割据的情况,太糟糕了。

尤其从锦衣卫的渠道传回,各地都有征兵增税的情况,各地百姓的生活并不太好。基于这个理由,他作为户部侍郎,只是默默为刘韬准备好物资,供他征战。

对于刘韬来说,他的确想打,大朝会之前,有意无意就与户部兵部的官员沟通过。比如说荀彧,针对他性格,只要稍微展现一下锦衣卫的情报,就可以了。

甚至,都不需要展现,只需要隐晦表达他要打仗的意图,荀彧估计都会本能先去准备好物资什么的。那么多年,估计都已经形成下意识行为了。

再说,哪还有什么边郡,边郡都已经分封出去了。不是封国的边郡,也根本不是边郡,就算把官员封过去,问题也不大。

“臣附议!”王匡当然义无反顾表示赞成,他知道荀彧是自己人。好不容易从兵部侍郎,成功成为兵部尚书,他可是很珍惜这个机会。

“臣附议!”礼部侍郎荀悦出面复议,自家兄弟都赞成,他也不好拆台。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复议,而卢植等人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于是纷纷复议。

“那么说说这次的目标……”刘韬看向众人,“目标是冀州全境,以及幽州的代郡。另外派人去南匈奴那边,让他们单于调三千兵随军……朕这次要亲征!”

“陛下,此事交由各路将军即可,怎么能劳烦您亲自动身?”百官连忙劝说。

“也就是两三个月的事情……”刘韬回道,“朕闷在京城太久,想出去透透气。”

第565章 步度根部的异常

“停停停,朕知道你们要劝……”眼看大家都要出面劝说,刘韬连忙制止,“朕就过去和袁绍打一场决战,打完就回来,后续各部怎么打由他们决定,前后就两三个月的事情,这样可以了吧?”

可以可以,当然可以!说到这个份上还不给的话,怎么感觉好像是自己的错了?

群臣你看我我看你的,最后只能乖乖接受这个现实。

“既然没问题,那么就说说这次的部属。”刘韬确认没有人反对,这才宣布道。

众人顿时回过神来,然后默默在那里,等待刘韬的吩咐。尤其是户部和兵部,刘韬的决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安排。

“首先,马腾这段时间太闲,一直镇守凉州会不会太无趣了?”刘韬想了想,“让他分出两支兵马,一支进入西域进行探索,逐步把丝路打通,这属于长期任务;另外一支队伍,放在北地郡,放在西河郡边上。”

“遵旨!”王匡当即领命,然后记了下来。只是很奇怪,这是要攻打匈奴,还不攻打?毕竟不是刚刚下了诏令,让匈奴单于,带三千兵马随军出战吗?

“趁这次出战,朕会尝试和匈奴进行沟通,希望他们能接受一国两制的方针。如果不接受,那么只能暴力驱逐或者镇压。”刘韬解释。

从并州过去凉州,中间还要穿过匈奴掌控的两个州什么的,太麻烦了。

不是已经臣服大汉了么,那就更彻底一些呗。难道这些年,大汉还让他们赚得少了?

说到这个份上,群臣也都了解原因,自然也不会说些什么。

“张飞从雁门出兵,攻打代郡。另外,也不能说打就打,给燕汉皇帝去一封国书,给他一个机会,只要他现在去国投降,那么朕封他为王,六部随他选!”刘韬随即宣布。

燕汉皇帝刘备,严格来说也算是族兄,比起刘岱和刘宠,刘备的关系更近一些。以前有段时间巴不得弄死他,现在反而已经觉得无关紧要。

顿了顿,继续说道:“袁绍那边,也给他去一封国书,免得说我们不宣而战。让他邺城好好做准备,我们就要杀过去了。”

这娃也是悲催,都城在邺城,从河内过去,不到百里就已经到他们都城。不说河内郡过去,就说壶关过去也很近啊!

说起来,以前收到过消息,说赵汉那边打算迁都,也不知道迁了没有。

可迁都的话,能迁去哪里?渤海?中山?向西向南有大汉朝廷当邻居,向北有燕汉朝廷当邻居,占据青州算一个,不过同样在大汉朝廷的进攻范围内。

也就是说,其实不管迁都到哪里都没什么意义。有那个钱,还不如多招募一些士卒,然后来场大决战更好一些。

“遵旨!”王匡领旨,觉得也是那么一回事,不宣而战的确不厚道。

如果面对的是胡人,那么倒可以无视这个问题,毕竟自己讲规矩,别人也未必和你讲规矩。可都是华夏文明的势力,那么规矩还是要的。

比如说打仗,那肯定要宣战之后,给对方准备一下才能打。另外就是打仗的时候,对方高挂免战牌,那就要免战一段时间。

以前刘韬甚至觉得这有点傻,比如说他现在杀过去,对方挂免战牌,直接挂两三个月的。先不考虑对方物资足不足够,只说入冬之后,自己这些人也不得不退兵不是?

这样一算,对方又撑过了一年。来年自己再来打,对方又挂免战牌,那还打什么?!

后来才知道,这种免战牌是不存在的。不过免战牌虽然不在,但不宣而战,却还是会在道德层面被批判的。当然,对于一些霸主来说,也不怕道德层面上的批判。

刘韬先礼后兵,无非两个意思:一个是堂堂正正,根本不怕对方准备,或者说对于刘韬来说,对方多一些士卒,杀起来经验更多一些。

还有一个就是定个规矩,各个势力要开战,首先都要先宣战。否则看他不让礼部制造出一大堆的舆论,仗都还没开始打,就先把对方给活活喷死。

根本原因就是不怕,可以正面硬刚,那就堂堂正正的来,打出大汉朝廷的威仪。

“吕布留下镇守雁门到白云一带,小心步度根部!”刘韬提醒道,“同时调一批士卒,在西河郡边上等着。”

“陛下,步度根那边,是否有什么异动?”皇甫嵩闻言有些奇怪。

“没有任何举动,甚至十几天前,刚刚完成了一次边贸。”刘韬摇了摇头,“牛羊还好,马匹的数量显然比平时少太多。同时采购的大黄和镔铁,都有明显减少。朕有资格怀疑,他们已经找到了另外一个交易对象……”

刘韬说到这里,少不得看了看贾诩。这个情报,是这位在偌大的情报堆里面,发现的一个重要情报。换了平时,估计没什么人,能从边贸的数据,来推断出这样的情报来。

后者缩了缩脑袋,刚刚已经表现了一番,实在是不想那么显眼。

见贾诩打算低调,刘韬只能继续解释:“步度根接收了轲比能的地盘,也就是说直接与燕汉和晋接壤。于是核查了幽州和冀州的情况,发现袁绍的确在前段时间,获得了一批战马,用于扩充骑兵。”

意思已经很明确,鲜卑人和袁绍搭上了线,并且开始和他们进行边贸。反过来,若是刘韬和袁绍开战,那么鲜卑可能会作为袁绍的助力,对大汉发动进攻。

所以要把吕布留下来,一方面威慑南匈奴,一方面提防匈奴南下。张飞调出去的情况下,后方就需要吕布这个镇北将军来镇守。

只要这一场仗顺利打完,吕布自然也会有他的一份功劳,甚至不亚于前线作战的军队。

“陛下英明!”众人只能纷纷附和,他们从来没想过这个可能。

至少在很多人看来,鲜卑不足为虑,他们忙着接收和稳固轲比能的地盘,只怕都来不及,怎么有可能,还有多余的精力来和大汉作对,嫌命长了?

或许就是嫌命长,不过被动防御和主动防御到底不同,刘韬的安排的确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