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354章

作者:隔壁的小蜥蜴

其实真要解决食盐和铁的问题,那么就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盘踞在这些区域的胡人。要么驱逐,要么征服。

但只要利益足够的话,刘韬不介意先攻打他们,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付中原的敌人。

他不会去专门给你关注所谓正统的问题,实力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颜面,百姓生活稳定才是一个国家寿命延续的根本。

“学生受教……”刘韬都那么说了,而且地图就放在面前,四人也只能乖乖受教。

“记住,我们不会穷兵黩武,但我们也绝对不会局限在华夏这片小鱼塘里面。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在这片世界里,自由遨游的大鲨鱼!”刘韬郑重的说道。

换了别人,刘韬没必要那么麻烦,只是进士及第到底不同。

进士及第的士人,那自然也不会随便下放,而是直接放在六部之中作为郎官。

朝廷刚刚组建,三省六部都缺人。也没办法立刻再召开一次科举,这次别说进士及第,进士出身的二十个都要进入三省六部之中任职。至于翰林院,至少现在是组建不起来了。

剩下的百余人,才会下放地方,勉强让用人情况没那么紧张。

过了殿试,那就是天子门生。既然都是‘门生’了,那么自然要继承他的一些‘理念’和‘视野’,他们接不接受是一回事,但传不传又是另外一回事。

至少,进士出身的那二十人,都没有资格看到这张地图。

接下来的时间,刘韬花费了一个时辰的时间,把西域,甚至是安息和大秦的情况说了出来。西域黄沙万里,却并非不能治理,再说这个时代,西域环境还没那么糟。

但是打通这条道,商旅就能够把货物,出售到大秦,其实主要还是安息这边吃下,然后转卖给大秦。中间商赚差价,坐着不动就赚了四倍以上的利润。

刘韬虽然这样骂,但四人听说,一匹丝绸,能在这里换回等重的金子后,有些不淡定。

把这条贸易路线建立起来,不仅能够从遥远的异域赚取大量的财富,同时还能采购优秀的战马,精良的武器,还有香料和粮食。

在刘韬的描述里面,安息那边有战马,与大宛马不遑多让。那边的武器,也非常的精良。说到这里,四人第一个想法是,如果安息国东征的话……

那不必说,大汉必然要作为抵抗外来入侵的最前线!

好在两者之间,还有月氏国(其实是贵霜帝国)和大宛国在前面挡着,西域也有好几个小国。奈何按照刘韬的意思,这几个国家的兵力,估计很难挡住安息东征。

“时间差不多了……”刘韬拍了拍手,转眼都下午两点了,“你们从今天开始,便是我的门生,今天的考校,便是我给你们的第一课。

天下很大,我们大汉并不孤单,不要做天朝上国的美梦。

天朝上国是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让全世界都震服,才能用我们的文化和礼仪去感化对方,让他们拜服之后,才得到的名字。

我希望你们记住一点,《司马法·仁本第一》篇有云‘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是以天下一统,百姓安定之时……”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在图舆,大汉周边所有势力上划了一下:“止戈为舞,为时尚早!”

“弟子受教!”四人郑重行礼,这句却是发自肺腑。

“再说……”刘韬看向四人,“夷狄入华夏,则中国之,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昔日天下有无数部落,轩辕皇帝将其一统,取各族图腾,合二为一,方有龙图腾的出现。

我华夏民族,最大的文化底蕴,便是包容万象。

你们看我们周边这些兄弟,他们祖上多少都有华夏的血统,他们现在却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我们身为宗主国,难道不应该,帮助他们,让他们回归华夏的怀抱?”

“陛下所言极是!”四人震惊,纷纷回应。更惊叹于,刘韬的野心居然如此巨大!

第504章 新人履职

殿试结束,按照四人的文笔,本来都不符合刘韬的意思。但说到底,他那个目光,估计整个华夏也没几个人能跟得上。

排名终究还是要排的,最后法正自然是状元,顾雍榜眼,黄叙和孙匡并列探花。或许,这次科举,是大汉建立之后,唯一一次出现双探花的情况……

毕竟下次科举,总不能最后进士及第的,还是四人吧?!

四人连带着其他十几个进士出身的考生,自然也分配到了六部担任郎官,先从最基本的文书工作开始做起,熟悉一下衙门的运作,过个三年考评没问题,再一步步提升。

“话说衙门的工作都那么多的吗?”真正来到衙门,很快四人就开始面对社会的毒打,顾雍看着成堆的文件,只觉得头大。

“如果其他几部的话,或许压力还没那么大,可谁让你来的是我们户部……”荀彧笑道,顾雍这个年轻人,经他简单考校后,发现潜力很不错,所以打算重点培养。

荀彧此刻已经是户部侍郎,距离尚书也就五年的事情,在顾雍面前,可以算是老前辈。只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两人的年龄,其实相差只有五年。

从龙之臣,顾雍也不得不感慨,这锦上添花的,的确比不上雪中送炭。双方相差五年,才学按说也差不到哪里去,结果身份却差距那么多。

三四年前,记得刘韬还征辟过他,当时他,主要是家里不看好一个区区云中太守。同时也是故土难离,家里人已经给他安排好了县令的身份,自然不想轻易离开。

现在他是没有颜面,去提征辟的事情了。科举考试已经开始,以前的征辟全部作废,以后想要在大汉出仕,那么只能参加科举!

就算考了科举,也只能从郎官,或者地方官开始当起,果然机遇这东西,错过就没了。

“还请侍郎赐教!”顾雍只能乖乖询问,面对这个只是大自己五岁的上司,不敢放肆。

“并州下个月开始重新划分各州各郡,同时在其上设置一个府。其中牵扯到大量的调动,行政区域的划分,还有官员的调动。

如果这还不算什么,那么雍州的设立也需要我们参与,最后就是司州和凉州一直在请求调配物资。以及今年各州的粮食生产……”荀彧一个个算下来,“于是户部的工作,会比其他各部,都要忙一点点。”

长官,你是不是对一点点有什么误解?顾雍有些无奈,自己怎么就来了户部。

想到去了刑部的法正,去了吏部的黄叙,以及去了礼部的孙匡,自己好像是最惨的。

“六部里面,目前也就是礼部最轻松,毕竟没什么需要做的事情。正因为这样,在真正的忙得不行的时候,吏部和户部,可以稍微请礼部的过来帮忙……”荀彧回道。

这不,此刻礼部郎中的荀悦,已经在不远处的书桌上帮忙了。黄叙因为要熟悉办公情况,所以还在礼部,不过估计被借调过来,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原来如此……”顾雍点了点头,原来黄叙那厮也跑不掉。知道自己不是最惨的一个进士,莫名其妙的,心情突然变得舒服了一些。

“杜袭原本是并州刺史,改组之后,自然要成为并州知府吧?”吏部那边其实也在忙,下个月并州的情况,就人员调动问题,这个原本就是吏部的工作。

“杜袭还年轻,骤然提拔为知府,是不是不妥?”吏部侍郎张杨回道,算了算,这杜袭还不到三十岁,直接就是知府。调回来,都是和他平级了。

凭什么?不就是早早投奔刘韬,自己却一直没有正式表态要投靠刘韬,才被闲置了一段时间,现在也就混了个吏部侍郎。

对,到了这个级别,张杨其实已经没什么好抱怨的,甚至已经算很感激刘韬,能既往不咎,依然重用他。只是看到杜袭不到三十岁就提拔为知府,多少还是有些羡慕。

“现在有能力的,都差不多安排好了。能调动的也没几个,知府似乎还下设有同知、通判等属官,也需要择优调配……”卢植提醒道。

“要不这样,知府暂时空悬,且让杜袭担任同知,代知府职位,过几年看情况再正式转正?”张杨给了个折中的方案。

“这样的话,似乎也可以!”卢植看了看张杨,随即点头,“年轻人,总要多历练!”

“的确如此……”张杨感觉卢植看穿了自己的想法,连忙回应。刚刚那句话,说的杜袭,但感觉根本是说给他听的。

毕竟真要算的话,张杨也还不到四十岁,还是‘年轻人’。

“太行山的三个县,已经确认了吧?”卢植随即追问道。

“基本确定五个县的地址,分别是黎城县、安阳县和五台县。黎城县属上党郡,安阳县属河内郡,五台县属雁门郡。”张杨早有准备,闻言连忙回道,顺便一阵翻找,把图舆给拿了出来。

五台县因为五台山而命名,在上艾(阳泉市)县北部,算是进入冀州,甚至是幽州的桥头堡;黎城县在潞县以北,与冀州的涉县,三县呈三角状态,可以协助潞县攻打涉县,也可以协助潞县防御。